朱传有的《坎坷追梦路(从技术尖兵到成功企业家的奋斗人生)》主人公朱传有,他的人生故事就像小说一样精彩!他曾是国家“六五”科技攻关项目的负责人,先后获得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颁发的“首届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参与制造的产品,用在我国首颗通信卫星上。
人生又像一段华尔兹。人们都羡慕其中的华彩部分,可是,那些平淡,那些低回,那些曲折,那些磨难,往往让人看不见即将到来的明媚。创造这一系列辉煌的主人公,在十几年前,就被确诊患了癌症,那么他又如何战胜病魔,谱写认识之歌的呢?《》将告诉你答案。
在朱传有的《坎坷追梦路(从技术尖兵到成功企业家的奋斗人生)》这里,你能看到的,是一个平凡追梦者的传奇人生,一段令人为之感慨的真实历史。
在那些平淡的日子里,书和手风琴是他最亲密的伙伴。
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她的相伴给了他最温暖的抚慰。
他心中始终装着信仰,行动果敢、毅力坚强,即使在逆境中,也充满向上的正能量。
收到你的信,我就想起我们小时候的情况,我们一道长大,一起学习,许多事情历历在目,真的,我真的无法拒绝你。美好异地恋
要说1963年,那真是个多事之年。这年的七八月,山东德州发大水。部队接到任务,一定要保住津浦铁路。而保护津浦铁路,就要保住前面的三道堤。当时,我们部队守最后一道堤——陈功堤。如果陈功堤塌了,那么,津浦铁路就要被冲断,影响这条大动脉,后果不堪设想。
那时候,我们每天都在暴风雨中,可坏消息一个接一个,前面两道堤相继失守。这样,我们肩上的担子就更加重了。道路泥泞,战士们经常滑倒,可我们倒下了就赶紧爬起来,没有一个人退缩。铁锹不够,就用手扒,手指破了也没感觉。倾盆大雨直浇到头上,全身湿透了,所有人都在拼命。
我们成功地保住了陈功堤,保住了津浦铁路,我们连队立了功,受到嘉奖。
连续奋战在抗洪前线,根本想不起什么,忽然受到嘉奖,总想和什么人分享。可是,和谁一道分享呢?我的脑袋里,忽然出现了沈秀珍的身影。穿着黑色连衣裙的身影,是那么的优雅和大方。几年没见了,她过得好吗?天各一方,她也会想我吗?一想到她,我的思绪就像柳丝一样缠绕起来,她的影子也在我脑海里越来越深刻,于是,我决定给她写封信。
当天晚上,战士们都出去玩了,我躲在宿舍里,激动地给沈秀珍写信。我告诉她,我立功受奖了;我告诉她,我在部队里的情况,快乐与忧伤;我告诉她,我迷上了写作。当然,我也回忆起小时候的点点滴滴,最后,我表示,我很想念她,希望她能正式做我的女朋友。随信,我还附了一张自己的军装照。
信寄出之后,我就天天盼着沈秀珍的回信。可是,鸿雁传书却很慢,大约过了20天,终于盼来了沈秀珍的回信。我颤抖着打开粉红色的信笺,熟悉的字体映入眼帘,可是,我却看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情况,沈秀珍经人介绍,已经和别人谈恋爱了。我的脑袋“轰”地一下,顿时蒙了。
在成都的沈秀珍,那是工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这个说着南京话的漂亮姑娘,受到许多人的关注。那时候,许多婚姻大事,都是经人或者组织介绍的。成都的一位阿姨,给沈秀珍介绍了个对象。
其实,自从我当兵之后,我就根本没联系过沈秀珍。她可能以为我把她忘记了,这也是她同意和别人处对象的一个原因吧。我脑袋里乱哄哄的,可是,我还是坚持把信看完。好在,后面她笔锋一转,语气变得婉转缠绵。她这样写道:“收到你的信,我就想起我们小时候的情况,我们一道长大,一起学习,许多事情历历在目,真的,我真的无法拒绝你。”
她又告诉我,收到我的信之后,她就果断地断了恋爱关系,因为这么多年来,她的心里只有我一个人。
为了断绝恋爱关系,沈秀珍费了很大的事。成都的那位阿姨首先不高兴,甚至指责她脚踏两只船。然后是她处的对象不理解,说她见异思迁。为此,她耐心地对他们说了我们青梅竹马的故事,说到动情处,她禁不住流下了眼泪。这才化解了矛盾。
沈秀珍的行为让我非常感动,当时我就想,我要一辈子对她好,绝对不能辜负她。从那之后,我们就三天两头通信,后来我们结婚的时候,所有的信有几大箱。这些信,我一直保存着,可惜的是,多年以后,在搬迁途中遗失了。
其实,我和沈秀珍的恋爱,更多的是精神层面上的。那时候的交通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写信,我们也没有多说情话,只是相互鼓励。
……
P37-39
传有是我的初中同学和好朋友,五十八年来,我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我们是和共和国一起成长的一代人。
传有是个很有经历的人。他参过军,当过工人,做过厂长,下过海。退休以后,他退而不休,创办了自己的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他是一个普通人,但在平凡的岗位上,普通的生活中,他却活出了不平凡的生命。在他被撤职处于逆境的时候,他和同事们攻下了“高速重载齿轮技术”,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委员会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参加了我国第一颗通信同步卫星项目中“齿轮箱”的研发,受到南京市的奖励,他所在的工厂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及当时的机械部的表彰;他还是个备受工人爱戴和尊敬的改革厂长。
在这些光环背后,传有所经历的艰辛和曲折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因代表大家反映意见,险些被打成“反革命”;当厂长时,曾经三上三下,甚至被赶出厂门;退休后,在创业刚刚开始时,他又经历了癌症的折磨。可他都挺过来了!他的经历充满了对困难的不屈不挠,对命运的勇敢挑战。他勇于进取,从不言弃。从他的自传里,你可以感觉到,他的心里永远充满希望。他丰富的精神世界和生命经历,无论对年轻人还是老同志,都会有许多的启发和借鉴。
正如传有所言,伴随他成长的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年代已经过去了,但毛泽东的著作、毛泽东年轻时代的故事给了传有很大的影响,使他更加明确,要有志气、有目标、有追求。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认输,不放弃;对待自己的弱点,不断反思,不断完善;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善待自己,尊重别人;对待业务,刻苦钻研,勇于实战。为完成国家“六五”攻关项目,传有坚持4年自学日语;为攻关“高速重载齿轮技术”,他自学了全套近20本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的大学本科教材。传有常说:“把困难当磨炼,坚持奋斗,就有成功的希望。”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从传有的经历里,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的态度、非凡的付出和智慧的选择。他的经历说明了一个朴实的道理,一个平凡人对自己的梦想,只要不放弃、不抛弃,坚持到最后就是成功。
读过他的自传,我很是震惊,也很佩服,也更加深刻地认识了我的好友。这本书文字流畅,情节曲折,是一部非常真实的生命分享作品,使人读起来备感亲切。
王培鑫
2014年12月
(王培鑫,江苏省委党校机关党委原专职副书记)
多年前,我就想写这本书,一是想记录下我所经历的点点滴滴,二是想借此书来感谢关心、帮助过我的亲朋好友,在我人生的关键时刻,正是由于他们的无私帮助和大力支持,才有了今天的我!
在多年不懈的追梦路上,本人也有一些小小的心得,愿与读者分享。
首先我认为,每个人的梦想,不论大小,都应该有,有梦想才会有动力。我们知道,个人命运是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不同时代的人会有不同的梦想,如果我们脱离时代的大环境,那么,梦想极有可能会成为空想。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年代,许许多多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民族的存亡、人民的幸福、祖国的昌盛,如个人的梦想融入到时代需要中去,有的甚至改变了自己原本计划好的人生轨迹,最终实现新的梦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如果能把个人梦想融入到“中国梦”中去,那就会有更多的机遇,而这对实现自身梦想、获取最后成功都是十分有利的。
其次,我们不仅要有梦想,还必须具备实现梦想所需的学识和品质。我们要像很多伟人和优秀人物那样刻苦学习,既能从古今中外浩瀚的文墨中汲取营养,又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水平。同时,我们要结合自身实践,逐步培养进取意识和敢于挑战的精神,不断磨炼意志;要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坚持吃苦耐劳、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还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凡事多为别人着想。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弱点、缺点和不足,当我们努力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应该认真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敢于与自己身上的“敌人”做斗争,自我革命,不断完善,从而实现转化:变缺为优,改短为长,化弱为强,由浑变明,使自己身上的正能量元素越积越多,思想境界越来越高。如此,为人才会越来越豁达,看问题也会越来越透彻。有人说,人生之路就像在漆黑的夜晚行走,往往很难辨清方向和凶吉。当你具备了这些学识和品质,就能辨清方向、趋利避害,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见自己的未来。当你聚集了实现梦想所需的一切知识和力量,如果还不能将其实现,大概缺少的就是机遇了。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尽管我已十分努力,却没能实现或者说没能完全实现我的梦想,这固然是很遗憾的,但我并未气馁,因为我已奋斗过并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人不应只有物质上的追求,奋斗的过程、意志的磨炼、失败的考验等,都可能使精神得到升华,这是我们人生中的无价之宝,对我们的人生之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梦是美好的,而追梦的过程却是万般曲折又激动人心的!
愿每一位有梦者,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都能梦想成真!
谨以此书,向所有给过我帮助、给过我力量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对本书编撰过程中张远宁给予的帮助,表示特别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