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妮·加肯巴赫著的《心理学与互联网(个人人际和超个人的启示)/网络心理与行为译丛》首先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追溯了人类与机器的关系,然后探讨了网络对儿童的影响、对自我的影响、性与网络的关系及网络成瘾的原因;继而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待网络人际交往的要素,从政策和经济决策到网络博客和虚拟工作团队,反映了心理学家对正在出观的虚拟社会中的新现象的热切关注。最后,本书从人的意识发展层面对甄联网作为“全球脑”到一种电子化中介的“虚拟世界”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讨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心理学与互联网(个人人际和超个人的启示)/网络心理与行为译丛 |
分类 | 人文社科-心理-心理学百科 |
作者 | (加)珍妮·加肯巴赫 |
出版社 |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内容推荐 珍妮·加肯巴赫著的《心理学与互联网(个人人际和超个人的启示)/网络心理与行为译丛》首先从历史和文化的角度追溯了人类与机器的关系,然后探讨了网络对儿童的影响、对自我的影响、性与网络的关系及网络成瘾的原因;继而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待网络人际交往的要素,从政策和经济决策到网络博客和虚拟工作团队,反映了心理学家对正在出观的虚拟社会中的新现象的热切关注。最后,本书从人的意识发展层面对甄联网作为“全球脑”到一种电子化中介的“虚拟世界”的概念进行了深入的讨沦。 目录 1 互联网背景介绍 1.1 引言 1.2 我们共同关心的新事物 1.3 人类与机器——矛盾的关系 1.4 矛盾激化 1.5 当今的互联网 1.6 从无线电学到的 1.7 研究网络 1.8 总结 2 儿童与互联网 2.1 引言 2.2 儿童在互联网上做些什么 2.3 担忧 2.3.1 社会性发展 2.3.2 对色情作品和仇恨不必要的接触 2.3.3 侵犯与欺负 2.4 成为“互联网专家” 3 网上的自我:人格和人口学的涵义 3.1 简介 3.2 对于身份问题思考的新方法 3.2.1 一个或多个自我:青春期的探索 3.3 线上自我的膨胀或去抑制行为 3.4 网上人格特质 3.4.1 网络内向型人格和外向型人格 3.4.2 网上其他人格特质类型 3.5 从人口统计的角度看网上自我 3.5.1 性别与网络使用 3.5.2 性别与玩游戏 3.5.3 年龄、种族、文化、及贫穷的影响 3.5.4 老年人 3.5.5 社会经济水平和文化 3.5.6 种族 3.6 网上社会角色与不平等 4 去抑制与互联网 4.1 去抑制的证据 4.1.1 自我表露和互联网 4.1.2 网络纷争和反社会行为 4.1.3 网络纷争的实验证据 4.1.4 去抑制和万维网 4.2 网络色情 4.3 网络去抑制的解释:去个性化 4.3.1 社会线索的减少 4.3.2 自我意识二因素论 4.3.3 去抑制效应的社会身份解释 4.3.4 去抑制多冈索解释 4.3.5 基于隐私的方法来解释去抑制 4.4 总结 5 性心理:互联网中的真实写照 5.1 一般趋势 5.1.1 互联网上的性:根源和争议 5.1.2 性对新通信媒体的影响 5.2 性对人类的意义:混沌系统方法 5.2.1 宗教和文化影响 5.2.2 性科学的新视角 5.3 互联网上的性表达和性信息 5.3.1 网络新闻组和性心理 5.3.2 万维网上的性多样性 5.4.互联网上关于陛的政治、个人及社区方面的解读 5.4.1 在约会网站遇见潜在伴侣 5.5 结论 6 网络成瘾:真的存在吗? 6.1 “网络成瘾”和“过度使用互联网”的研究及其比较 6.1.1 网络成瘾的早期研究 6.1.2 易于过度使用互联网群体的研究 6.2 过度使用互联网的心理测量学研究 6.3 过度使用互联网与某些心理特征之间的相关研究 6.4 网络成瘾的个案研究 6.5 网络过度使用行为为何会发生 6.6 结语 7 回顾工作、社区及学习中基于计算机的交流 7.1 简介 7.2 回顾CMC和互联网争议 7.2.1 为用户和他们的网络活动解绑 7.3 CMC和互联网的用户 7.3.1 在线的内容与作用 7.3.2 团体、网络、与社区 7.3.3 社交网络 7.3.4 基于关系纽带的媒介使用观点 7.4 线上与线下的整合 7.4.1 线上与线下间的切换 7.4.2 家用情况 7.4.3 成长的局限 7.5 总结 8 虚拟社会:驱动力、行业设置与安排、启示 8.1 简介 8.2 驱动力 8.3 全球经济 8.4 政策和政治 8.5 开明的和多样化的人群 8.5.1 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 8.6 现存的行业设置与安排 8.6.1 远程办公 8.6.2 虚拟团队 8.6.3 时间和地点的概念 8.6.4 虚拟团队技术 8.6.5 虚拟组织 8.6.6 虚拟社区 8.6.7 电子民主 8.6.8 虚拟博物馆 8.6.9 网络日志 8.7 虚拟社会的困境和启示 8.7.1 全球政策和经济 8.7.2 政治和政策 8.8 开明的和多样化的人群 8.9 信息技术及其基础设施 8.10 总结和结论 9 网络自助和支持团体:基于文本互助的赞成和反对意见 9.1 引言 9.2 基于文本关系的心理学 9.3 自助如同互助 9.4 基于文本的互助 9.5 重复调查的结果 9.6 网络自助团体的支持和反对 9.4.1 在线自助团体特有的缺点 9.7 网络支持团体和基于文本的团体治疗 9.8 基于文本的相互救援的研究中的伦理要求 9.9 结论 10 网络心理医生:扩大范式 10.1 引言 10.2 在线专业议题 10.2.1 扩大范式(我能从中得到什么?请解释!) 10.3 研究概述:从研究到专业实践 10.4 线上一线下的联系 10.5 网络性行为与潜在的伤害 10.6 网络空间中法律和道德问题的风险管理 10.7 职业责任 10.8 能力和实践的范围 10.9 新兴的临床问题:网络空间中的理论 10.10 网络治疗的疗效 11 从媒介化环境到意识的发展(二) 11.1 导言 11.1.1 临场感 11.1.2 真实感 11.1.3 连续性 11.2 生态知觉 11.2.1 Gihson的理论 11.2.2 生态自我 11.2.3 自然与媒介化环境 11.3 媒体生态环境 11.3.1 图片 11.3.2 媒体和移动 11.4 空间和定向 11.4.1 定向 11.4.2 视点和知觉流 11.5 空间和意识 12“全球脑”:自我组织的互联网智能一集体潜意识的现实化 12.1 引言 12.1.1 网络的未来史 12.1.2 思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12.1.3 集体无意识的具体化 12.2 人工智能和互联网 12.3 哲学与心理学视角下的共生网络智能 12.3.1 “全球脑”研究小组 12.3.2 全球脑与人类发展 12.3.3 网络灵性 12.4 “全球脑”的自我与道德 13 网络与更高层次的意识形态——一种超个人视角 13.1 导言 13.2 通往意识的其他方法 13.3 人类意识及其发展 13.4 从综合项目研究到发展中的高级意识形态 13.5 定格HSC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标志 13.6 科技和认知 13.7 网络的文化增强剂效应——虚拟现实和“清晰梦” 13.8 关于电子游戏、意识和梦的前期研究 13.9 意识和技术的共同进化 名词中英文对照索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