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海洋科技的发展,海洋科学研究在各个国家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但缔结于1982年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并没有包含“海洋科学研究”的定义,尽管《公约》第十三章都是规范海洋科学研究活动的。由于定义的缺失导致在海洋科学研究活动中《公约》条款不能精确运用。路善全和程荣和刘晓钧编著的《好雨初晴》从背景介绍开始,首先确认了问题所在;之后以时间为线索系统介绍了在海洋法发展过程中对海洋科学研究活动相关规范的发展进程。其中对《公约》的分析以不同海域划分为基准,针对不同的海域对海洋科学研究的规制也不尽相同;第三部分具体以三类海洋科学研究活动为例,来分析现代海洋法下的海洋科学研究。最后一部分总结性阐述要促进海洋科学研究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还需要各个国际组织特别是国际法框架下的国际组织不断推动海洋法合理规制海洋科学研究。
路善全和程荣和刘晓钧编著的《好雨初晴》是项目“地方文化传播与创意产业发展研究”的成果结晶,就闽北——中原文化南移的走廊和首站、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地来说,“地方文化传播与创意产业发展研究”是一个极其宽广和极富价值的研究领域。全书共七章,包括:章朱熹与朱子学的传播,第二章柳永与柳词的传播,第三章八闽嘉木与茶文化的传播,第四章建阳书坊与文化传播,第五章闽北绿色发展与文化产业,第六章创意产业示范与产业链模式,第七章闽北传媒的转型提升。
第一章 朱熹与朱子学的传播
第一节 朱熹的闽北情缘
一、家世变迁与求学科考
二、讲学治学与创办社仓
三、创办书院与理学大成
第二节 朱子学在台湾的传播
一、朱子学在台湾传播研究的回顾
二、朱子学在台湾传播研究的内容
三、朱子学在台湾传播的基础
四、朱子学在台湾传播的三阶段
五、朱子学在台湾传播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朱子诗论与诗学教育
一、朱熹论陶渊明、韦应物
二、朱熹论李杜
三、朱熹论苏黄及江西诗派
四、朱熹论陆游等南宋诗人
第二章 柳永与柳词的传播
第一节 宋代传播生态与柳词传播
一、传播外生态中政策、传播人和消费的推动
二、传播内生态造就了柳词传播的多维化
三、传播新生态累积成柳词的轰动效应
第二节 两难处境与儒道思想
一、唐前后风流才子的儒雅规范与偏离
二、柳永才子特质与对市民大众的影响
三、柳永的两难困境与人生追求
第三节 描景造句与词画一律
一、艳情词
二、羁旅词
三、都市词
第四节 柳词论案与词学价值
一、雅俗之辩
二、矛盾的词学观
三、词体艺术规则之辩
四、文人观念与柳词标准
第五节 柳永与朱熹之文化人格
一、风流浪子与道学传人
二、谒仕与诤臣
三、审美避难与晦隐山林
第三章 八闽嘉木与茶文化的传播
第一节 毛泽东:人茶合意气派
一、茶情表现与尚真品格
二、茶趣表现与清俭品格
三、兴茶表现与超越品格
第二节 武夷茶道:洵无道之道
一、武夷茶道,诚儒之道、佛之道、道之道
二、禀天地之精华,撷草木之芳润
三、武夷茶道,洵无道之道
第三节 吴觉农:“茶”“人”同构思想
一、吴觉农“茶”“人”同构茶学思想主要内容
二、吴觉农“茶”“人”同构茶学思想的现代意义
三、茶学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
第四章 建阳书坊与文化传播
第一节 书坊之印迹
一、从萌芽到图书之府
二、明代建阳书坊媒介生态
第二节 书坊之文人群落
一、文人创作群落
二、文人刻印群落
三、文人传播群落
第三节 “建本”小说之传播
一、明代建阳书坊文化娱乐传播的载体
二、明代建阳书坊文化娱乐世界的构建
三、明代建阳书坊文化娱乐市场的受众与机制
第四节 “建本”戏曲之传播
一、“建本”戏曲的娱乐传播选择
二、“建本”戏曲名坊与戏曲名目
三、“建本”戏曲娱乐传播的现实启示
第五章 闽北绿色发展与文化产业
第一节 闽北绿色发展战略的提出
一、南平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鲜明时代背景与实践基础
二、闽北绿色发展战略的支柱与目标
三、闽北绿色发展中的问题与政府治理
第二节 闽北绿色发展中的文化产业
一、闽北文化产业发展机遇
二、闽北文化产业发展策略
三、闽北文化产业发展保障
第三节 武夷新区文化产业发展
一、武夷新区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因素
二、武夷新区文化产业空间布局策略
三、武夷新区文化产业空间布局形式
第四节 武夷创意园区的开发
一、武夷创意园区开发条件
二、武夷创意园区开发策略
三、武夷创意园区布局规划
第五节 武夷山特色旅游产业建设
一、武夷山特色旅游资源
二、武夷山特色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促进武夷山特色旅游产业发展
第六章 创意产业示范与产业链模式
第一节 感知《印象大红袍》
一、关于《印象大红袍》的创意
二、关于《印象大红袍》的效应
三、关于《印象大红袍》的拓展
第二节 迪士尼产业链模式的启示
一、迪士尼产业链模式
二、迪士尼产业链模式的支撑
三、闽北创意农业发展现状与优势
四、迪士尼产业链模式对闽北创意农业发展的启示
第七章 闽北传媒的转型提升
第一节 闽北传媒融合发展选择
一、媒介融合:闽北新兴发展区域转变媒体发展
方式的必然选择
二、新媒体时代闽北新兴发展区域媒体融合发展
的模式选择与目标
三、新媒体时代闽北新兴发展区域媒体融合发展策略
第二节 闽北传媒的角色定位
一、塑造区域形象
二、引进生产要素
三、彰显品牌优势
第三节 地方电视新闻节 目提升路径
一、县(市)级电视台新闻节 目影响力弱化表现
二、县(市)级电视台新闻节 目影响力提升路径
第四节 文化产业大发展与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定位与转型
一、全球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
二、“文化强国”、“文化强省”目标标准
三、地方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定位与转型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