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甘苦人生(一位老法律工作者的追梦人生)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赵实践
出版社 宁波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生活是多样化的,人生有甘有苦,才有所追求,有所作为。甘中有苦,苦尽甘来,是生活的辩证法。赵实践同志的《甘苦人生》所描述的方方面面,都是他自己的境况,自己的思想感情。他的初衷是写给自己和亲友们看的,不向外流传,这恐怕办不到,因为图书出版了,就已经不是私人笔记,而是社会的精神产品了,而且只会给读者带来启迪,引发共鸣。因为《甘苦人生》内容是真实的,感情是真挚的,作品元素是健康的,让读者的甘苦和书中的甘苦参照对比,从中来体味生活的辩证法。

内容推荐

《甘苦人生(一位老法律工作者的追梦人生)》收录了作者赵实践近60余篇记录人生、感悟人生的文章。全书包括立碑篇、求学篇、带路篇、审案篇、讲法篇、随想篇、爱善篇等。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文革”、改革开放等有代表性的年代。内容真实、文风朴实、引人入胜。能给读者传递法律知识、人生感悟、历史知识、生活的正能量。

目录

 前言

序/徐季子

立碑篇

 亲人相继离人间

 母亲的话有哲理

 为烈士二叔立碑

 抹不去两大遗憾

 学游泳获益匪浅

求学篇

 进城读完高小

 同桌上课吃烧鸡

 看管学校农场

 无为县名的由来

 上高中为考大学

 高考俄语险得零分

 两昼夜未入眠

 一碗老母鸡汤

 经狂风遭暴雨

 申办校印刷厂

 到海岛去当兵

 感恩我的大学

带路篇

 破一“反动标语”

 我们厂的好书记

 一车间主任喝尿

 去厂食堂工作

 道路被堵了

 买卖电影票

 小黄为我带路

 乘机帆船夜航大海

 坚持只生一个孩子

审案篇

 你先离婚再回原籍

 细阅案卷发现问题

 他准备一枪两个洞

 肝癌是被打出来的

 眉上肉是她自咬的

 山村大嫂给我指路

 她突然提出离婚

 他向党中央致敬

 我穿湿衣服睡觉

 打麻药针止牙痛

讲法篇

 由审判到司法行政

 在甬谁首次讲法制

 长征红军女兵谢飞

 葛书记说“讲得好”

 住宿北京京西宾馆

 法律顾问江教授

 采纳律师的建议

 当好政府法律顾问

 曹教授来甬讲学

随想篇

 谈民事法官素质

 你访美后有何感想

 装备虽精犯罪依然

 在政协工作第一年

 学习《过好“五关”》

 需优质法律服务

 谈一立论之我见

 自我约定“三不”

 谈男女性别失衡

爱善篇

 不寻常的年夜饭

 在法院食堂就餐

 我们要阳光普照

 打人者真悔改了

 一封信救一古庵

 特殊的申请报告

 爱心善心铸丰碑

 他含笑驾鹤西去

 天才朋友范律师

 返老还童的汤老

 穿中山装的毛老

 两登寒舍的张老

 童趣盎然的孙子

后记

试读章节

亲人们一个个相继离开人世,父亲与二叔又一同投入到血与火的抗日战争和后来的解放战争中去了。家中留下母亲、二弟和我,住在两间破草屋里,有水田、旱地三亩五分。

母亲虽身材较高,但她是小脚,体弱又患慢性关节炎,不能下水田干农活,而且旧社会妇女是不下田干活的,所以每年在两亩五分水田里种水稻时,母亲都要请来舅舅和本家叔伯兄弟帮助耕种,亩产却仅一两百斤。在旱地里种的棉花和山芋,主要靠母亲劳作。种出的棉花,请人加工成棉絮,母亲用来纺纱,再请人织成布,母亲亲手染色,再缝制衣、被。

我五六岁时,母亲就让我下地拔野草,到了七八岁,我就能拿锄头下地锄野草了。干这种农活,母亲说要有耐心,更要细心,不要怕苦,不要怕累。母亲这番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对我10岁开始读书到后来走上工作岗位,养成学习、工作一定要认真,要刻苦,要有毅力,要讲究效率,要追求效果的习惯,实在是大有益。

1944年到1949年,这对我们来讲是一段漫长而苦难的岁月,我们娘仨的生活苦不堪言。

首先我们吃不饱,常饿肚皮。尽管母亲终年拼命劳作,种出的稻谷和山芋,还不够三人半年的口粮。所以,那时我们娘仨,一天只能吃两顿,冬天一天吃两顿粥,甚至有时一天只吃一顿,或挖些野菜充饥。当年的我,骨瘦如柴,营养严重不足,抵抗力极差。10岁前的我经常生病,从未看过医生,未吃过药,却奇迹般存活下来了。

其次我们住的是破屋,一遇到下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雨停了,屋顶还在不停地漏水。寒冬腊月,冰天雪地,刺骨的西北风吹进屋里,冻得我们兄弟俩嘴唇发紫,手脚皮肤开裂,疼痛难忍。碰上十分恶劣的严寒天气,我们兄弟俩就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紧紧地搂着我们。我偶尔抬头,看见母亲两眼噙着泪水。

打那时,我就暗暗下定决心,长大了,我要种好田地的庄稼,多打粮食,再建造三间新草房,让我善良、勤劳、苦命的老母亲过上好日子。

这是梦,是辛酸的梦,是追求理想的梦。

我的母亲是文盲,大字不识一个,但她说话,特别是在教育我们时说的话,很有哲理,也很在情理,听了让人回味无穷。如她在对我们讲做什么样的人时,她说:“做人要做人上人(好人),不要做人下人(坏人)。”她告诉我们,讲话、做事要有分寸,她说:“吃饭不要吃得太饱,说话不要说过头话。”其含义,是教育我们平时要诚恳,不吹牛,讲真话,做实事。真的,母亲的话朴素、中听、实用。

在人生中,突发事件时有发生,常常是始料不及的。母亲说:“早上不知晚上事。”因此,她常提醒我们,做事要细心一点,要想得远一些。俗话说得好:“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我的母亲是很善良的,在村子里,与人为善,有口皆碑,邻居尊重她、亲近她。母亲呢,再穷,再困难,也愿助人。后来,父亲南下,从部队转业到芜湖工作,1956年我们全家也随之进城。前些年,我回到村子里,一位从部队转业下来的军人沈常应见到我,深情地对我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大奶奶(指我母亲)的救命恩情。”他回忆说:“三年自然灾害时,身无分文的我,到芜湖你们家,大奶奶将家中仅有的好吃的,烧给我吃,我吃得饱饱的。临走时,大奶奶还塞给我5元钱并叮嘱我回家要度过困难的日子。那5元钱作用可大啦,抵得上现在500元,5000元的币值呀!”

母亲的话,虽不是箴言宝训,但对我日后做人、做事大有裨益。

P4-6

序言

熟识赵实践的朋友,都认为他是位朴实、谦逊、待人以诚的人。赵实践同志1968年毕业于上海华东政法学院,此后他在浙江省宁波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从事审判工作,担任过宁波市司法局律师管理处副处长和法制宣传教育处处长,后专职任宁波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他是律师,曾受聘为宁波市人民政府常年法律顾问。他大半生时间和全部精力都用在审判和司法行政工作上。他审理的各类民事、刑事案件,精细慎重,讲质量,重效果,颇得当事人好评。他积极参与普法宣传教育,到机关、部队、工厂、学校等单位,就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等进行宣讲。他为人谦和,作风踏实,处理问题能审时度势,合法、合情、合理,善于化解各种纠纷和社会矛盾。为此,他获得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奖励,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授予他“全国司法行政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他人如其名。做人心实、做事踏实、做学问切实,不做违心之事,不发浮夸之言;工作学习重视实践,从实践中求得真知,他名叫实践,人如其名。

他文如其人。这可以从他的《甘苦人生》一书中得到证实。这本书可以说是他家庭、生活、学习、工作以及他所心仪之师友精神的回忆录,内容真实,文风朴实,文字流畅,明白如话,感受真切,富有人情味。书中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离奇的情节,没有耀眼的画面,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是娓娓道来,却很有吸引力。读者读了上篇,还想看下篇。因为它情真意切,淡而有味。例如1964年,他参加高考,因其他原因,考俄语时,他迟到了。陪考的校教导主任见了,十分焦急。后在教导主任的帮助下,经组织批准,允许他进考场参加俄语笔试。进考场前,教导主任还特地叮嘱他不要急,要镇静,并摘下手表,交给他,叫他掌握好答卷的时间。此情此景,透射出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能不让人感动吗?又如他早年家境极端贫穷,是含辛茹苦的母亲,还有后来从枪林弹雨中回来的父亲,培育他读完高中,考上了大学。就在他将要赴上海上大学的前一天,他母亲买来一只老母鸡杀了,熬了一碗浓浓的鸡汤,让他当面一口一口喝下去,母亲脸上露出了平常难得见到的幸福微笑。这一情景展示了深情浓厚的母爱,能不让人感动吗?再如有一次,他到一偏僻山村去调解民事案件,回来时迷了路,有位抱着孩子的村妇给他指路。当他走到离村有两里路的三岔路口,正在犹豫彷徨时,回头看见那位妇女还站在村路口望着他,举起右臂为他指明方向。这里充分彰显了山村村民的淳朴热情,这样的场景能不让人感动吗?赵实践同志用朴素无华和饱含深情的文笔来叙述生活中的际遇,表达他内心的感受。《甘苦人生》,文如其人。

在人生历程中各人有各人的境况,各人有各人的甘苦,尽管经历有异,人生甘苦感受不同,但生活中有甘有苦,可以说是共同的。如果一个人只有苦,没有甘,苦日子难熬,人就难以生存了。所以,人在苦中总希望“苦尽甘来”,并为此而努力奋斗。如果一个人只有甘没有苦,生活在蜜糖罐里,他的精神必然是空虚的。而精神空虚,比苦更苦。生活是多样化的,人生有甘有苦,才有所追求,有所作为。甘中有苦,苦尽甘来,是生活的辩证法。赵实践同志的《甘苦人生》所描述的方方面面,都是他自己的境况,自己的思想感情。他的初衷是写给自己和亲友们看的,不向外流传,这恐怕办不到,因为图书出版了,就已经不是私人笔记,而是社会的精神产品了,而且只会给读者带来启迪,引发共鸣。因为《甘苦人生》内容是真实的,感情是真挚的,作品元素是健康的,让读者的甘苦和书中的甘苦参照对比,从中来体味生活的辩证法,岂非好事!

徐季子

于2013年12月

(徐季子,现年92岁,浙江省奉化市人,宁波市政协原主席、民盟宁波市委员会原主委、宁波市文联名誉主席,教授、作家、学者。)

后记

本人退休已十余载。在这之前,并没有想过要写点什么。直到2012年11月,在我70周岁时,在一位老人精彩生动的返老还童故事和一位女性感人肺腑的模范事迹的感召和激励下,我接连写了《返老还童的汤老》和《爱心善心铸丰碑》两篇文稿,打印成文后送给友人和我尊敬的领导阅读,没想到这两篇拙文竟受到他们的赞赏。

我敬重的96岁的长辈新四军老战士汤瑞老人以及与我情谊笃深的江中民乡友等,都鼓励我继续写点文字。在他们的建议下,我毅然拿起笔,利用义务为他人解答法律咨询和代写法律文书的问隙,断断续续地写了60余篇回忆稿,汇成了《甘苦人生》这部书稿。

书稿成文后,由在《宁波晚报》当记者的外甥女陈烨利用业余时间帮我打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出此书,浙江红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我的挚友李德昭律师,为书稿的形成和完善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更让我感动的是,我将书稿送给宁波市政协原主席、宁波市文联名誉主席、著名学者徐季子先生审阅,92岁高龄的徐老没有推辞,他详细阅读了我的文稿后,提出了中肯的宝贵建议。并应我的邀请,欣然答应为我作序。他以睿智深邃的思想、精湛辩证的词语,写下了逻辑严谨、富有哲理、文字如行云流水般的序文。

书名“甘苦人生”由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原副行长、宁波市书法家协会主席胡茂伟同志题写。宁波市江东区政协委员、宁波出版社张雅光编辑及《宁波日报·开发导刊》何开余副总编,对本书文字修改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此外,还得到了邓晓东、陶代友、文连台、丁彪、陈金霞等同志的支持和帮助,使回忆文稿顺利成书。

在此,我向上述领导和同志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3:3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