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藏春、梁超编著的《法治的中国道路》尝试从回答国际社会和国内读者关切的问题入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大量事例、详实数据和平实鲜活的语言,对中国的法治传统、法治观念、法治模式以及法治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介绍。本书以上下两篇共十四个章节,详细论述和阐释了“中国共产党的法治观”,“中国的权利约束机制”、“法治与依法执政”、“法治与司法改革”、“法治与法治社会”、“中国的人权理念和实践”等十几个方面的关键问题。这既是对未来中国法治国家建设路线图的详细描述,也是对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治国方略的宣传阐释,同时也将填补我法治建设对外宣传的空白,推动中国政治话语体系的建设。
中国应当坚持走什么样的法治道路?对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经做出了郑重回答,那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我们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必须从转型型法治这个实际出发,这是理解中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举措的关键。
中国的转型型法治属于中华文明转型的范畴,它以中国前所未有、独一无二的社会转型为背景,力求理论对实践的高度适应和有效回应,以促进制度变迁、改善法律文化、化解转型冲突为主要任务,在尊重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和中华文明的框架下进行制度改革、制度创设和制度借鉴,从而通过法治推动中国社会的顺利转型。
甘藏春、梁超编著的《法治的中国道路》是对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精要解读,同时也是对“依法治国”主题的一种深刻阐释。
代序 论转型型法治
引 言国家治理的三种基本方式
第一章 近代法治为什么没有首先在中国产生?
第一节 明末清初的中国已经具备了产生近代法治的社会基因
第二节 强大的封建专制制度和完善的治理体系扼杀了近代法治的诞生
第三节 自然经济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资本主义的发育
第二章 法治在中国是如何起步的?
第一节 西方法律文化是在什么背景下引入中国的?
第二节 中西方不同的法律文化传统
第三节 法治在中国最终拥抱了社会主义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开辟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治理方式的选择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选择法治的基本动因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主要安排
第四节 决定中国法治成败的几个关键因素
第五节 检验法治成效的主要标准
第四章 公平正义
第一节 法治与公平正义
第二节 西方的公平正义观
第三节 中国传统的公平正义观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的公平正义观
第五章 人权保障
第一节 人权理念的变迁
第二节 法治与人权
第三节 中西方人权理念的差异
第四节 中国人权保障取得的成就
第六章 权力制约
第一节 解读“权力”的三个维度
第二节 权力制约的基本方式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权力观
第七章 依法执政
第一节 如何看待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二节 依法执政的基本要求
第八章 立法改革
第一节 中国的立法体制和立法工作
第二节 科学立法的五个维度
第三节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点任务
第九章 依法行政
第一节 法治政府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第二节 法治政府标志之一:人民能够控制好自己的政府
第三节 法治政府标志之二:政府能够履行好自身的职能
第四节 法治政府建设的基本方向
第五节 法治政府建设的重点任务
第十章 司法改革
第一节 中国的司法制度
第二节 中国的司法改革
第三节 中国司法改革的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
第十一章 法治社会
第一节 法治应当是公民的基本生活方式
第二节 中国的普法工作
第三节 法治社会建设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