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本研究的时代背景
一 中国社会文化的转型
二 文化转型过程中的文化冲突与人格危机
第二节 中美近30年人格教育研究述评
一 中国近30年人格教育研究述评
二 美国近30年人格教育研究述评
第三节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一 本研究的理论目的与意义
二 本研究的实践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人格概念的分析与界定
第一节 人格概念的词源词义分析
一 人格的英文词源词义分析
二 人格的中文词源词义分析
第二节 人格概念的相关学科定义分析
一 心理学的人格研究与定义
二 社会学与文化人类学的人格研究与定义
三 伦理学的人格定义
四 法学的人格研究与定义
五 哲学的人格研究与定义
六 相关学科对人格理解的区别与联系
第三节 人格的含义与特征
一 人格的含义
二 人格的特征
第三章 文化及人格转型与教育
第一节 文化与文化转型的含义
一 文化的含义
二 文化转型的含义
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化转型与人格转型
一 中国当代文化转型的实质
二 社会文化转型与人格转型的关系
第三节 教育在文化与人格转型中的作用
一 人格转型的动因与教育
二 人格转型的过程与教育
第四章 当代人格教育的内涵与定位
第一节 当代人格教育的内涵
一 当代人格教育的内涵
二 当代人格教育与传统人格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 当代人格教育的定位
一 当代人格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 当代人格教育是培养21世纪中国公民人格的教育
第五章 当代人格教育的目标分析
第一节 现代人格——人格教育目标的视域之一
第二节 健康人格——人格教育目标的视域之二
第三节 道德人格——人格教育目标的视域之三
第四节 现代人格、健康人格、道德人格之间的关系
一 现代人格与健康人格的关系
二 现代人格与道德人格的关系
三 健康人格与道德人格的关系
第六章 当代人格教育的内容构建
第一节 自我意识的觉醒
第二节 心态结构的成熟
第三节 价值观念的培育
一 生态秩序观念教育
二 社会价值信念教育
三 人生价值信念教育
四 道德价值观念教育
五 社会角色意识教育
六 价值实践意识教育
第四节 行为模式的养成
第七章 当代人格教育的实践原则与策略
第一节 当代人格教育的实践原则
一 文化自觉原则
二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全面自觉与协调原则
三 教育与自我教育统一互补原则
四 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原则
五 知、情、意、行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 当代人格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 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人格培育
二 学校文化的综合渗透
三 正面的榜样示范与反面的警戒相结合
四 提供人格实践机会,在服务中学习
五 提供生活技能的指导、训练
六 促进人格的整合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