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李光耀观天下(珍藏版)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作者 (新加坡)李光耀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拥有全球注目的世界眼光,蕴藏政治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一代政治领袖的最后绝笔,且看新加坡“国父”如何纵论天下。“这本《李光耀观天下(珍藏版)》是关于李光耀对世界,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各股力量相互角力的看法。”李光耀绝笔,每个想认识他的人都应该买一本。

内容推荐

《李光耀观天下(珍藏版)》绝不是枯燥的地缘政治论述,也不是全球事务迂回曲折发展的专题报告。

李光耀一生密切地参与国际事务。在本书中,他凭借其丰富经验和深刻洞察力,对今天世界的形势和20年后世界可能展现的面貌提出看法。相反,在横跨美国、中国、亚洲和欧洲的广博叙述中,他剖析了它们的社会、探究其人民的心理,并提出了有关这些国家未来的结论。

李光耀在书中表达的坦率且往往令人惊讶的观点,使本书成为一本新鲜生动又引人入胜的读物;也探讨了他长久以来最关切的新加坡的未来,并让读者一窥他的私人生活和他对死亡的观点。

目录

鸣谢

一、中国:一个强大的中央

 一个强大的中央

 韬光养晦:不露锋芒,保持谦逊

 新中国:人民、社会、经济

二、美国:陷入困境但优势仍在

三、欧洲:衰退与分歧

四、日本、朝韩和印度

 日本:走向平庸

 朝韩:偷天换日

 印度:受种姓制度羁绊

五、东南亚

 马来西亚:分道扬镳

 印度尼西亚:偏离中央

 泰国:苏醒的社会底层

 越南:解不开的社会主义思维枷锁

 缅甸:将领改变路向

六、新加坡:处在十字路口

 政治

 人口政策

 经济

七、中东:春残无夏

八、全球经济:何去何从?

九、能源和气候变化:做好最坏的打算

十、个人生活:选择何时而去

十一、老朋友的对话

试读章节

2011年秋天,广东省乌坎渔村发生了动乱。开发商与地方官员勾结夺走了农民的土地,然后取走了出售这些土地所获得的利益。最初是在9月份,几百名受到侵害的农民举行了相对小规模的抗议。到12月份,一名参加抗议的村民在被警方拘留期间死亡,势态随之升级为大规模的反抗。数天内,近两万名村民被鼓动参与。他们将官员赶出村子,设立了路障,用简单的武器武装自己。他们要求归还农田。

虽然中国的媒体被令停止播发任何有关的消息,许多中国人还是能通过互联网和国外媒体了解正在发生的情况。最终,广东省委副书记与抗议者会面,化解了此事。当局承认村民的要求是合法的,并将部分土地归还给村民,在抗议初期遭逮捕的村民也获得释放。随后村民举行了无记名投票的自由选举。抗议活动的一名主要组织者,获得了压倒性胜利,获选为新村长。那些希望看到中国民主改革的人,把乌坎发生的事看作是轰动的事件。

从报道上看到,在中国其他地方经常有类似的抗议发生。有些人认为,这些事件表明中国的政权正在削弱。然而实际情况是,没有一起事件被允许发展成全国运动。“乌坎事件”已表明了这一点。共产党派了广东省一名省委副书记层次的官员去进行调解,就恢复了秩序。

从“乌坎事件”可以得出两点结论:一是共产党能保持它的掌控地位,在党的支持下恢复秩序。二是共产党可以运用软硬两手控制局势。在态势还没有升级前,它可以派非常强大的国家安全机器制止动乱,将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它支持村民反对腐败的地方官。那种认为共产党彻底腐败的想法是过于简单了。事实上,在整个抗议过程中,乌坎村民一直小心地在横幅上表明,他们支持共产党,反对腐败的地方官。

这已是几千年来中国的抗议者通常采取的策略。他们知道反对中央政权意味着必然灭亡。因此他们宣称忠于中央,同时反对地方官员的罪行。没有人敢于挑战中央,除非他们准备全面出击以掌控整个国家,但这几乎是无法实现的。政治变革

中国能以一个重要大国再现国际舞台,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事件之一。它的经济取得了不寻常的发展。其增长速度之快在4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也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而且在今后几十年内还可能继续。到202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名列世界之最。中国人的变化也是显著的,从毫无生气、不求进取变为崇尚多元爱好和充满理想。

在军事方面,中国将大力发展能展现其实力的技术和能力。现在美国人还能来到离中国海岸只有12海里的范围进行观察。最终,中国将能够把美国人推出12海里的范围。接着,它会将目标定在把美国人推出其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并阻止他们在其东部沿海地区200海里的范围内从事间谍活动。  我认为,全球势力均衡正在发生变化。在今后20年至30年内,中国将希望与强国平起平坐。它毕竟不是一个新的强国,而是一个正在复兴的古老强国。我相信,中国的愿望是要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P4-5

序言

在过去100年,世界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改变。在上世纪20年代当我还是个孩子时,乘坐牛车从勿洛到爷爷在菜市的橡胶园,两英里的路程需要足足一小时。

更惊人的是今天人们的通讯方式。作为上世纪30年代在新加坡的一名学生,我曾经在好多个星期四或星期五,等待从英国航行了五六周才抵达的船只,运来我喜欢阅读的少年期刊。今天,邮寄航空信件仅需几个小时,却没几个人这么做。因为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以光速发送和接收短信和电子邮件,更为便利快速。

我不可能预见所有这些变化,更遑论预知新加坡会如何改变。

50年后的世界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无人知晓,只能说变化的速度很可能比过去50年来得快。

假设某些趋势持续,去预测未来15年至20年可能发生什么事会比较实际。即使如此,这还是充满不确定性。

本书是关于我对世界,以及在可预见的未来各股力量相互角力的看法。对眼下的局势及其起因有正确的认识,是了解未来可能如何发展的先决条件。我的观点建立在自己的观察,和过去50年参与政事时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的基础上。在这期间,我掌管了新加坡的外交政策,并会见了许多对处理当时全球问题有第一手经验的关键人物。

美国和中国是在行动和决策上,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两个主要国家。但新加坡还是必须尽可能与其他国家建立联系,如欧洲国家、日本、韩国、东南亚国家、印度和中东国家。对于这些国家,我在这本书中写了它们个别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及它们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未来。

序李光耀观天下无论世界怎么样,新加坡都得去接受它,因为它实在小得无法改变世界。不过,我们可以尝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空间,在本区域的“巨树”之间穿梭。这一直是我们的方法。若要继续保持如此,我们就必须保持思路敏捷,懂得随机应变。

就新加坡而言,我们的成功故事取决于三大特性:确保这是个让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最安全国家,平等对待每一个公民,以及确保每一代新加坡人能持续成功。

如果没有这三个我们多年来确立的基本因素,我们将失去现有的优势。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国的投资者,他们在新加坡投资时必须满怀信心。这三个因素保证了他们的投资在未来能持续获得回报。如果我们不是以这种方式同世界联系,就会面临与世界脱节的风险。

书评(媒体评论)

《李光耀观天下》对世界广泛的课题做了独特和坦率的分析,将半个世纪以来其他领袖向李光耀请教的精辟见解展现于前。

——亨利·基辛格博士,美国国务卿(1973—1977)

李光耀对东北亚乃至世界深具洞察力又锐利的分析,再次证明了为何他被视为我们这一代人中卓越超群的资深政治家。在这个瞬息万变、充满无法预见的挑战的世界,李光耀代表的是理智、明晰和希望的坚定声音。

——李明博,韩国总统(2008—2013)

李光耀提出了一个尖锐且具说服力的分析,强调美国与中国之间最终必然重新平衡全球影响力所带来的后果。此外,他还明确地揭露了如果欧洲政治家还是无法采取正确行动,欧洲将难免陷入自我边缘化的境地。凭其远见卓识和政治智慧,《李光耀观天下》对21世纪世界的复杂性提供了最宝贵的指引。

——赫尔穆特·施密特,联邦德国总理(1974—1982)

《李光耀观天下》里的精辟分析源于李光耀多年来作为一位令人尊敬的政治家的经验,以及他在国际事务中所取得的成就。

——中曾根康弘,日本首相(1982—1987)

对于在亚洲乃至世界各地发生的事件,我同许多其他领导人一样,经常听取李光耀明智而且总是坦诚的看法。他不断探索的头脑、敏锐的分析和战略性的视野,使新加坡成为世界上一支独特的力量。

《李光耀观天下》这本书蕴藏的智慧和对人性的洞察,将受未来领导人珍惜。

——乔治·H.W.布什,美国总统(1989—1993)

李光耀睿智的观察和建议折射了他在漫长而精彩的人生岁月中所积累的智慧。他尤其重要的见解是关于中国未来与美国平起平坐时,将如何发挥影响和诠释角色。思绪缜密的读者将能从本书的观点中,更清晰地洞悉未来世界的大致格局,相应地进行规划。

——詹姆斯·博尔格,新西兰总理(1990—1997)

李光耀再次给人们呈现了清晰的思路、流畅的表述、重要思想的深度和常识。一本必读的书!

——乔治·舒尔茨,美国国务卿(1982—1989)

具有洞察力、深思熟虑、深刻透彻及富有远见。李光耀对这些国家和新加坡未来的评估和分析,是真正的出类拔萃。对那些需要了解世界现状和未来的人,这将是一本重要的参考书。

——敦达因·再努丁,马来西亚财政部长(1984—1991,1999—2001)

这本书在世界局势非常不确定的时候面世。他所详述的大议题,中东、中国、美国和欧洲,无论在今天还是在他或者我的有生之年,都充满着困难和挑战。  ——卡林顿爵士,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秘书长(1984—1988)

李光耀从不回避问题,而是迎头应对,揭露围绕问题的既定假设,并毫不留情地痛斥不主动解决问题的借口。对于问题,别人会闪烁其词、有所保留,而李光耀则是直言不讳、开门见山。没有其他政治家或评论员能比他更精通于现实政治。

——查尔斯·鲍威尔爵士,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私人秘书(1983—1990)

多年来,我有幸和他对话,并且每次都觉得增长见闻。即使不认同一两个细节,仔细留意他的看法都会让我获益良多。美国人、中国人乃至各国人民都能从《李光耀观天下》的观点中受益。

——约瑟夫·奈博士,《权力的未来》作者,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卓越服务教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5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