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所生存的地球,是由土地、空气、水、动植物和微生物组成的自然世界。这个世界在人类出现以前几十亿年就早已存在了,人类后来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通过文明进程征服了自然世界,成为自然的主人。近代工业化创造了人类的高度物质文明。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工业污染,动物濒灭,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人口倍增,资源枯竭,粮食危机……地球母亲不堪重负,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自身的严重危害。冉浩编著的《自然生态探秘101》旨在使你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建立起“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激发你对大自然,对人类本身的进一步关心。
《自然生态探秘101》由冉浩编著。
地球曾是一个孤寂的星球,直到第一个生命的出现带给它无限生机,并逐渐形成生态万千的自然世界。每天这里都演奏着世界上最和谐的乐章:勤劳的植物担任“生产者”,从阳光中汲取能量滋养万物;凶猛的动物扮演“消费者”,你争我夺,弱肉强食;无私的微生物勇当“分解者”,维护生态环境整洁。直到有一天,人类用文明进程征服了自然界并成为它的主人……
近代工业化建起了人类家园,但地球母亲早已伤痕累累。为了生命的延续,自然生态的警钟正在长鸣,你听到了吗?
地球上有多少种生态系统
地球的不同地方因为水分、温度和光照等因素,形成了不同的环境和生态系统,如海洋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等等。整体说来,越靠近南北两极,气温越低,光照总量越少,因此,动植物种类也越发稀少,物种丰富度降低,生物多样性也逐渐变低;越靠近内陆,水汽越少,也就越干旱,生物多样性也越低;反之,则越高。
在生物圈中所有的子生态系统里,海洋生态系统是最大的,它们的覆盖面积辽阔,远超陆地总面积,生物种类也极为丰富。海洋生态系统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在水深200米以上,光照比较充足,有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藻类等植物,低纬度的浅海还分布着种类丰富的珊瑚礁生物群落。随着水深增加,水压变大,每深入约10米就会增加一个大气压,即使是核潜艇也无法潜至1000米以下,只有特制的深潜器(如中国的“蛟龙号”)才能深入到更下层。在深海,没有阳光,也没有植物,所有的可见光都是生物发出的微光。这里动物数量稀少,要维持生计全靠接住从上层掉落的尸体和互相捕食,环境如地狱般黑暗阴冷。不过,在恶劣的深海中,还有一个不依赖太阳能生存的“部落”——深海热液生物群。除海洋外,,河流、湖泊、沼泽等陆地水域生态系统可以统称为湿地生态系统,每一个更小的系统又有其各自的特点。
森林生态系统对水分的要求较高,是陆地上最多样的生态系统,动植物也呈现明显的分层特点,高大的乔木占据最高层,下面是丛生的灌木,然后是低矮的草本植物,而且很多都是阴生植物。低纬度的雨林终年都是绿油油的,随着纬度升高,年气温变化明显,出现了季节性的落叶阔叶林,直至高纬度的针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多能攀援,捕猎者多为擅长伪装的伏击型。相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来说,草原生态系统年降雨量少,且常有旱季、雨季变化,故多以草本植物为主,少见树木。草原上的动物有很多都是打洞高手,捕食者多为追击型,被捕食者和捕食者都倾向于提高奔跑的技能,很多动物有随降雨迁徙的特点。荒漠生态系统的水分更少,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少,而且不同程度地进化出了集水或节水特征,热带荒漠地区的动物们常常昼伏夜出,以此躲避烈日和酷热。此外,靠近极地的苔原或冰原生态系统的环境也是非常严酷的,这些生态系统都很脆弱,一旦被破坏需要很久才能复原。
城市也是生态系统吗
人类自出现以后开始逐渐影响自然,于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之外,产生了人工生态系统,如农田、城市等。城市生态系统是以人为主导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了人,它们很快就会衰败并被其他生态系统替代。城市生态系统不能自给自足,需要从外界输入粮食、蔬菜、水果、电力等物质和能量,同时排放出污水、废物等,因此,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强烈的干扰作用。
P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