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史》是一部传世的博物志。全书包括了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作者布封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本书在物种起源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作者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这些观点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达尔文称布封为“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自然史 |
分类 | 科学技术-自然科学-自然科普 |
作者 | (法)布封 |
出版社 | 新世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自然史》是一部传世的博物志。全书包括了地球史、人类史、动物史、鸟类史和矿物史等几大部分。作者布封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本书在物种起源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作者倡导“生物转变论”,指出物种因环境、气候、营养的影响而变异,这些观点对后来的进化论有直接的影响。达尔文称布封为“现代以科学眼光对待这个问题的第一人”。 内容推荐 《自然史》是一部博物志,由动物史、植物史、矿物史、人类史、地球形成史五个部分构成。在描写动物时,布封带着亲切的感情,通过拟人手法为它们画像,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如善良可爱的小松鼠、温和憨厚的大象、相亲相爱的鸽子等;在论述矿物时,布封通过观察大地、山脉、河川、海洋,寻求地面变迁的根源,为现代地质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研究物种起源时,布封提倡“生物转变论”,指出环境、气候、食物等外在因素会让生物发生变异,这种观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进化论。 布封在本书中列举了无数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进行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阐释,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见解。 目录 布封传略 第一编 动物 第一章 家畜和家禽 第一节 马 第二节 驴 第三节 牛 第四节 羊 第五节 猪 第六节 狗 第七节 猫 第八节 鸡 第二章 野兽 第一节 鹿和狍子 第二节 兔 第三节 狼和狐狸 第四节 獾、松貂、白鼬 第五节 鼠 第六节 刺猬 第七节 河狸 第八节 狮子和老虎 第九节 豺和熊 第十节 大象 第十一节 犀牛 第十二节 骆驼 第十三节 斑马、驼鹿与驯鹿 第十四节 羚羊 第十五节 河马和貘 第十六节 羊驼和小羊驼 第十七节 树懒和猴子 第三章 飞禽 第一节 鹰和秃鹫 第二节 鸢与鵟、伯劳、猫头鹰 第三节 鸽子、麻雀 第四节 金丝雀、莺、红喉雀 第五节 南美鹤 第六节 鹡鸰和鹪鹩 第七节 蜂鸟 第八节 翠鸟和鹦鹉 第九节 啄木鸟 第十节 鹳和鹭 第十一节 鹤、野雁、野鸭 第十二节 山鹬 第十三节 凤头麦鸡和鸻 第十四节 土秧鸡 第十五节 鹈鹕 第十六节 军舰鸟 第十七节 天鹅和鹅 第十八节 孔雀 第十九节 山鹑和幼鹑 第二十节 嘲鸫 第二十一节 夜莺和戴菊莺 第二十二节 燕子 第二十三节 雨燕 第二编 植物 第一章 植物的概念和种类 第一节 植物的细胞 第二节 植物的组织和器官 第二章 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 第一节 光合作用 第二节 蒸腾作用 第三章 藻类植物 第一节 蓝藻门和红藻门 第二节 甲藻门、紫菜、轮藻门 第三节 绿藻门 第四节 褐藻门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一节 苔藓植物的结构和生殖 第二节 地钱、葫芦藓、金鱼藻 第三节 真菌类植物 第五章 蕨类植物 第一节 蕨类植物的特征和结构 第二节 桫椤和铁线蕨 第三节 鳞木和鹿角蕨 第六章 裸子植物 第一节 裸子植物的形态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代表植物 第七章 被子植物 第一节 根 第二节 茎 第三节 叶 第四节 花 第五节 果实 第六节 种子 第八章 森林 第一节 热带雨林 第二节 药用植物 第三节 油料作物 第四节 香料植物 第五节 糖料植物 第六节 粮食作物 第七节 纤维作物 第三编 矿物 第一章 自然元素矿物 第一节 金、银、铜、铂 第二节 砷和锑 第三节 硫、金刚石、石墨 第二章 硫化物和硫酸矿物 第一节 方铅矿和辰砂 第二节 闪锌矿、硫镉矿、辉锑矿 第三节 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 第四节 黄铁矿、磁黄铁矿、白铁矿 第五节 脆银矿、深红银矿、车轮矿 第六节 黝铜矿和砷黝铜矿 第三章 卤化物 第一节 石盐、钾石盐、氯银矿 第二节 光卤石、冰晶石、萤石 第四章 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第一节 尖晶石、红锌矿、赤铜矿 第二节 磁铁矿、钛铁矿、赤铁矿 第三节 红宝石和蓝宝石 第四节 水镁石、褐铁矿、水锰矿 第五章 碳酸盐、硝酸盐、硼酸盐 第一节 文石、方解石、白云石 第二节 孔雀石、蓝铜矿、钠硝石 第三节 硬硼酸钙石、钠硼解石、四水硼砂 第六章 硫酸盐、铬酸盐、钼酸盐、钨酸盐 第一节 石膏、天青石、硬石膏 第二节 重晶石、胆矾、明矾石 第三节 杂卤石、青铅矿、绒铜矿 第四节 铬铅矿和钼铅矿 第五节 黑钨矿和白钨矿 第七章 磷酸盐、砷酸盐、钒酸盐 第一节 天蓝石、蓝铁矿、独居石 第二节 绿松石、银星石、磷灰石 第三节 水砷锌矿、光线矿、钴华 第四节 砷铅矿、橄榄铜矿、臭葱石 第五节 钒钾轴矿、钒铜矿、钒铅矿 第八章 硅酸盐 第一节 橄榄石、硅镁石类、黄玉 第二节 十字石、硬绿泥石、红柱石 第三节 蓝晶石、蓝线石、蓝柱石 第四节 异极矿、符山石、绿柱石 第五节 电气石、黑柱石、斧石 第六节 锂辉石、硬玉、阳起石 第七节 针钠钙石、硅灰石、柱星叶石 第八节 白云母、锂云母、黑云母 第九节 中长石、奥长石、培斜长石 第十节 青金石、白榴石、方柱石 第四编 人类 第一章 人的一生 第一节 童年 第二节 成年 第三节 老年和死亡 第二章 恶劣的习俗迫使人类的本性丧失 第一节 对男性的迫害——割礼 第二节 女性的枷锁——贞操 第三节 习俗对女性的压制 第三章 论人 第一节 人的表情 第二节 人的本性 第三节 人的双重性 第四章 人的感觉 第一节 第一个人谈论自己最初的感受 第二节 感觉的产生及传递 第三节 幸福——对长寿的体验 第四节 快乐和痛苦 第五章 论梦 第一节 梦:模糊的回忆 第二节 梦和想象 第六章 人类的社会 第一节 野蛮人和社会 第二节 社会的形成 第七章 人的优越性 第一节 人类与兽类的不同 第二节 人力改造自然 第五编 自然的世代 第一章 地球及其组成 第一节 自然的分类 第二节 地球 第三节 海洋和沙漠 第二章 自然的各个世代 第一节 宇宙的发展 第二节 洪荒时代 第三节 最古老的物种 第四节 洋流和火山对地形的影响 第五节 初民生活 第六节 科学与和平 附:布封的进化观 第一节 物种退化 第二节 飞虫社会质疑 述评:学术界对布封的评价 第一节 布封和《自然史》 第二节 布封的进化论思想 试读章节 第一节人的表情 人类的外在感情是内心活动的体现,而且大部分与意识表现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能够通过身体运动表现出来,尤其是脸部运动。因此,我们通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能够判断出他的内心情况。 当人们想到一件非常渴望或者深感遗憾的事情时,便会感觉到体内出现一阵颤抖或者抽搐。这种现象来自于肺部——肺部提起会引起深呼吸,当人们了解了这种激情形成的原因后,突然发现现实无法满足渴望,此时就会不停地叹息,于是表现内心痛苦的悲伤就会出现;当内心的痛苦非常沉重时,眼睛中就会流出眼泪。 当空气由于肺部抽动进入胸腔,然后通过抽动形成叹息,此时每次的吸气声都会比叹息声更响,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抽泣。与叹息声相比,抽泣声交替得更快,而且夹杂着一些嗓音,但这种嗓音在呜咽呻吟时比较低沉,这时候抽泣声、呼气声、吸气声都很缓慢,模糊不清的呜咽声反复出现,随着悲伤、痛苦、沮丧的程度不同,这种声音的长短也会有所不同,但总是会重复若干次。吸气时间指的是呻吟时的空隙时间,这种时间间隔一般是相同的。号哭是放声大哭,声音几乎是同一个音调,尤其是尖声哭喊时。当然,有时候会以低音结束,因为叫喊得筋疲力尽了。 笑声是由断断续续的声音组成,它的形成原因是上腹急剧起伏引起的扭动。有时候为了顺利地发笑,人们需要低头前倾,胸部收缩,嘴角向脸颊两边张开,脸颊收缩并鼓起。在大笑及其他剧烈表情中,嘴唇都会长得比较大;但是,当心情非常平静时,嘴角会向两边微微翘起,嘴唇不会张开,面颊会出现轻微鼓起。有些人的脸颊在距离嘴角不远地方会出现凹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酒窝,它常常伴随着微笑出现。微笑体现了内心的满足和亲善,但也可以表现内心的嘲讽和轻蔑。不过,狡猾的微笑常常伴随着上下唇紧紧抿在一起的动作。 脸颊是无法产生动作的一个部位。当受到某些感情的影响时,脸颊上会出现红晕或者苍白,此外就没有其他的了。脸颊的主要作用是形成脸部轮廓,构成人的相貌。它与下颈、耳朵、额头一起形成了美貌,这比表达感情重要得多。 当人们感觉到耻辱、愤怒、骄傲、高兴时,脸上就会出现红晕;当人们感到害怕、惊吓、悲伤时,脸色就会变得非常苍白。这种脸色的变化是不能控制的,它表现了人们的内心活动,所以它不会受到人类意愿的支配。但是,意愿有时能够支配其他表情,因为一瞬间的思考就能转换情绪,甚至让脸部肌肉停止运动,但无法阻止脸色的变化,因为脸色是由主要器官膈膜引发的血液运动造成的,而内在情感决定了膈膜作用。 在各种情绪中,头部会出现不同的姿势和动作,谦虚、羞愧、悲伤时前倾;疲惫、可怜时歪向一边;自负时抬起;固执时挺直不动;惊讶时后仰;轻蔑、嘲讽、生气时反复摇晃,等等。 当人们在悲伤、高兴、羞愧,或者表达内心的爱慕、同情时,眼睛会鼓起。如果情绪变化很丰富,人们的眼睛会张大,视线会变得模糊,甚至会流泪,此时脸部肌肉的压力增大,嘴巴张开。这些情绪也会让鼻子发生变化,眼泪通过内通道进入鼻子中,并以一种断断续续的方式流出来。 当人们悲伤时,嘴角会下垂,下嘴唇上翘,眼皮被挤到中间,瞳孔向上,而且大约被眼皮挡住一半。脸部其他部分比较松弛,嘴角到眼睛的距离要比平时大一些,看起来好像脸变长了。 当人们感到害怕、惊慌、恐怖时,额头会皱起,眉毛直立,眼睑睁大,露出下眼皮挡住的瞳孔,还有上面的一些眼白;同时,嘴巴会张开,嘴唇收缩,露出两排白白的牙齿。 当人们表达嘲笑和轻蔑时,上嘴唇会向一边翘起,另一边类似于微笑时的动作,牙齿露出来,鼻子皱向嘴唇翘起的那边,嘴角后拉,同一侧的眼睛几乎闭起来,另一只眼睛张开,但两只瞳孔都下垂,好像在俯视一样。 当人们表示内心的嫉妒、狡猾、羡慕时,眉毛会下垂,眼皮上扬,瞳孔向下,上嘴唇向着两边翘起,嘴角稍微下垂,下嘴唇的中央部分向上突出,与上嘴唇的中央部分相碰。 人们在笑的时候,两个嘴角会后拉,稍微向上扬起,脸颊的上半部分上耸,眼睛似睁似闭,上嘴唇向上翘起,下嘴唇向下垂,嘴巴张开。大笑时,鼻子上皮肤会皱在一起。 臂膀、手及身体多个部位都能够表达情感,肢体表现出来的姿势和脸部运动还可以表达内心活动。例如,高兴时,眼睛、脑袋、手臂及整个身体都有变化;悲伤时,眼睛向下,脑袋歪向一边,手臂下垂,整个身体一动也不动。 情绪的第一反应独立于意志之外,但有些反应好像是由精神、意志所决定的,它可以让眼睛、脑袋、手臂、身体结合在一起做出反应,这些反应是内心为了保护身体,至少是为了满足情绪的需要,而且这是独立表现情绪的附带信息。例如,人们在表达爱慕、渴望、希望时,头部扬起,眼睛向上看,好像渴望得到某种东西一样。如果头部和身体都向前倾,表现出前进的样子,好像能够接近自己所渴望的东西,或者伸出双手抓住它,伸出双臂拥抱它。相反,当人们在害怕、仇恨、恐怖时,我们常常会伸出双手,不自觉地转动眼睛和脑袋,慢慢向后退,好像要逃开灾难一样。这些动作好像是不由自主的,其实这是我们躲避事物的习惯,因为思维决定了这些动作,身体各个部分只是在直线思维命令,这也是人体具有灵活性的表现。 因为所有的外在情感都是内心活动的反应,而且大部分情感与意识表现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身体运动能够将意识表现出来,尤其是脸部运动。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判断他的内心活动。通过观察一个人脸部表情的变化能够窥视他的内心情况,但内心活动与外在形象没有关系,所以不能通过一个人的身体曲线或者脸部线条断定他的内心如何,丑陋的外表也可能会有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不能通过样貌的美丑去判断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因为外部轮廓与内心世界毫无关系,也没有建立合理推测的相关之处。 不过,古人还认同这种具有偏见性的观点,各个时期都有人研究关于相貌知识的占卜术。显然,关于相貌的知识是通过被观察者的眼睛、脸部特征、身体动作来推测他的内心情况,而鼻子和嘴巴的形状不会对内心活动、人的性情产生影响,如同四肢不能体现人的思想一样。一个人挺拔的鼻子是否代表他更有才能?而小眼睛、大嘴巴的人就比较愚笨呢?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占卜术对我们的预测毫无帮助,而通过所谓的相术观察得到的结论是非常荒谬的。 P210-213 序言 布封传略 牛顿迈出了第一步,布封迈出了第二步。 ——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年) 布封(1707—1788年)是著名的博物学家和作家,还是最先质疑“神创论”的科学家之一。布封的主要作品是《自然史》。这部书共44卷,历时55年才完成,由《地球形成史》、《动物史》、《人类史》、《鸟类史》、《爬行类史》等部分构成,丰富的材料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依据,而生动形象的文笔引起了法国公众的强烈兴趣,将许多人带人生物学领域。 求学时期 布封的原名是乔治·路易·勒克莱克,1707年9月7日出生于法国东部地区勃艮第省蒙巴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曾在勃艮第省法院担任推事,母亲是一位法院书记官的女儿。布封的父亲凭借继承关系得到了贵族的封地,乔治·路易·勒克莱克在1732年继承了这块封地,后来乔治·路易改姓德·布封,后人将他称为德·布封先生。在布封晚年时期,法国国王路易十五为了表彰他对学术的贡献,将蒙巴尔城的全部产业都赏赐给布封,作为伯爵封地,所以人们又把他称为德·布封伯爵,简称布封。 布封的家庭有着浓厚的宗教气氛,他的兄弟姐妹都曾修道,他小时候也在天主教耶稣会创办的学校读书。布封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居然能够摆脱神学的束缚,这是一件值得钦佩的事情。 在读书时期,布封勤奋好学,尤其喜爱科学,即使是在打球时,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也一直带在身边。中学毕业之后,布封前往勃艮第省的狄庸大学学习法律知识。1728年,布封毕业之后,前往法国西部地区的昂热尔城学习医术。两年之后(也就是1730年),布封因为决斗伤人逃到南特城。同一年,他在南特城遇到了英国青年金斯敦公爵,他是来法国南方游历的,他们很快就成为好朋友,而且相约一起游历。1730年,他们来到瑞士的日内瓦,布封在这里遇到了几何学家克拉美。布封总是说,克拉美是他在数学上的良师,他从克拉美那里学到了最扎实的数学知识。接着,他们又去意大利游历。1732年年初,他们来到罗马,但还不足三个礼拜,布封的母亲就去世了,所以他只好返回法国。 虽然布封和金斯敦在一起的时间仅仅一年半,但这段时间对他的一生有着重要影响,他研究科学的想法可能就形成于这个时期。而且,布封通过金斯敦认识了辛克曼,这对他的影响更加深远。辛克曼是德国著名学者,他最酷爱的是博物学和烟斗,这可能间接促成了布封对博物学的兴趣。虽然布封在匆忙之下离开了金斯敦、辛克曼,但他们之间的联系从未断过。1736年,金斯敦前往巴黎拜访布封,此后,布封一直在寄昆虫标本给辛克曼。1738年,布封前往伦敦看望金斯敦,并且在那里逗留了一年。在金斯敦的帮助下,布封与英国贵族往来频繁,同时接触到英国先进的科学和文学。布封崇拜牛顿,喜爱朗读弥尔顿的诗,还喜欢阅读查理德逊的小说,他认为查理德逊的小说很真实,描写的事物都经过了仔细考察。布封一生都重视仪表,而且要求文笔庄严、高贵,观察事物细致入微,这可能与英国文化的熏陶有关。 御花园总管 1732年,布封因为母亲过世回到法国,不久之后就在巴黎定居。这时候,他与巴黎社交名流往来频繁,但他始终在坚持研究工作。色舍尔在著作《孟巴尔旅行记》中写到:“当布封赴宴会时,偶尔会在凌晨两三点回家,但到五点钟就有仆人将他唤醒,而且他们有过约定,假如他发脾气,那位仆人可以对他使用武力。而且,他起床之后会工作一整天,一直到晚上六点才结束。”由于布封的努力,而且他的人际关系很好,所以他在26岁时就进入了法兰西科学院,在力学系担任助理研究员。 在法兰西科学院时,布封在自己的蒙巴尔苗圃进行了多种实验,而且发表了一些与森林学相关的论文;1735年,他翻译了英国植物学家赫尔斯的《植物生理与空气分析》一书,而且不久后就出版了;1740年,他又翻译并出版了牛顿的《微积分》一书,而且,他在两本书的前面都添加了序言,这两篇序言有着很高的价值。 1739年,布封在法兰西科学院的植物学系担任副研究员,这一年的七月,他被任命为“法王御花园与御花园总管”,这对他的一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布封在管理御花园时,不仅积极地扩建御花园,还请政府设置了“法国御花园及博物研究室通讯处”这样的机构,便于吸引国内外的旅行家、医师、博物学家等人参观。此外,在布封朋友的帮助下,世界各地的动植物标本、矿物样品、各种记录被送到御书房,布封在写给德·皮莫兰先生的信中说:“先生,非常感谢您的好意,我已经收到了您运送来的小箱子……这些化石有着巨大的价值,我已经将它们放在了国王的陈列室中,您寄来的那件象牙作品纹线纵横交错,类似于长筒袜的网眼,这件作品在您寄来的几样作品中很容易辨认出来……先生,我很感激您寄来这么多东西,我希望您能接受我的回赠,希望您愿意向我要求一些东西进行交换。我觉得诧异的是,居然可以在如此浅的地方发现这些象牙,估计它们曾被翻动过,以前应该埋得比较深。在欧洲其他地方和西伯利亚,曾经出现过相似的象牙化石。鹿角化石很常见,曾在科门热地区及邻近地区发现过,这没有什么好惊讶的,这种动物在两百多年前已经灭绝,可能是人们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造成的……”另外,布封在写给德·富雅·德·圣封的信中说:“先生,我回到巴黎之后收到了您寄来的火山物质标本,对此我表示衷心地感谢。我认为,您采集的标本彰显了您的渊博知识和分辨能力……先生,在尚未欣赏您的标本之前就给您回信,我觉得万分荣幸!我记不清楚有没有将拙作新版本前四卷的汇票寄给您?无论如何,这是我的小小心意。希望您收到汇票之后通知我一声……” 此外,布封还常常举办博物学讲座,演讲的人都是当时的一流学者,其中有些是布封的后辈,如拉马克、拉色拜德等,他们都继承了布封的学说;拉马克提出了生物自生论和种族变化论,这两种理论对达尔文有着重要影响;拉色拜德将布封的遗著进行整理,并编成了《博物学》一书。 因为法国御花园有着丰富的资料和杰出的人才,所以拥有很大的名声,一些外邦君主(如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女皇等)常常赞扬这个博物学机构,还赠送一些生物样品或者标本。1781年12月14日,布封在写给女皇的信中说:“感谢陛下赏赐我珍贵的毛皮、一套贵重的勋章、镶嵌着陛下头像的纪念章,我已经从格里姆男爵那里收到了这些赏赐。等到惊喜过后,我情不自禁地亲吻您那美丽高贵的头像,献上我最忠诚的敬意……我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我非常荣幸能够成为陛下忠实的仆人。”在美国独立战争时,如果美军俘获了英国的船舶,他们会没收船上所有的东西,但会将动物标本、贵重毛皮、珍奇矿石寄给布封。由此可知,布封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威望。 从个人角度而言,布封管理御花园为他编写《自然史》奠定了基础:御花园中的收藏品是最好的研究资料,御花园中的人是他的最佳帮手;蒙巴尔城的苗圃、熔炉、铁厂等场所是最好的实验基地;一批学者可以帮忙整理资料。因此,布封每年仅仅需要用四个月的时间打理御花园的事务,其他时间都在蒙巴尔城的宅子中写作。每天,他在凌晨五点起床,六点开始写作,一直到下午一两点;接着是吃午饭和睡午觉;在下午五点到七点的这段时间,他还是在写作;晚上,他让别人阅读自己写的内容,然后修改,反反复复好多次,一般会修改四五遍,有些篇章甚至会修改十几遍。布封始终坚持严谨的写作态度,四十年如一日。 荣誉和风波 1748年,布封将《自然史》的写作计划发表在《学者日报》上,他打算把这部书分为15册:用9册描写动物,用3册描写植物,还有3册用来描写矿物。但是,因为涉及的范围太广泛了,所以他没有写贝类、鱼类、昆虫、微生物。虽然如此,但这部书依然由36册组成,远远超过了最初的计划。 1749年,《自然史》的前三册出版了。第一册的内容是《自然史方法论》、《地球的形成》,第二册的内容是《动物史》、《人类史》,第三册的内容是《人种演变史》。这三册书的出版在欧洲学术界造成了轰动,不久之后许多国家都出现了译本。 《自然史》的出版不仅引起了科学界人士的注意,还在文学界造成了影响,因为这部书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当然,影响最大的还是哲学界,因为可以把《地球的形成》看作是科学的创世纪,当时神学界的权威巴黎大学神学院的教授们认为这部书“离经叛道”,要求教会审判布封,并对他进行制裁。这时候,布封想到了一百年前伽利略的情况,伽利略就是发表了“地动说”惹到当时的教会,才会被宗教审判所逼迫公开承认错误,但离开审判所之后,伽利略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地球真的在动啊!”布封类似于伽利略,他也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但他懂得通过一些技巧保护自己。他恭恭敬敬地给巴黎大学神学院的教授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无意驳斥《圣经》”,并保证会把这个申明放在《自然史》第四卷的卷首。这样一来,巴黎大学神学院的教授总算平息了心中的愤怒,但布封依然在编著反对神学的作品。 1753年,布封担任法兰西科学院院士。这是法国文学家的最高荣誉,一共有40个名额,而且是终身职位,只有一名院士逝世之后,才由剩余的39名院士投票决定递补人员。根据惯例,候选人需要先提出申请,然后一一拜访院士,请求他们支持自己。 在布封当选院士这一年,由于老院士桑思总主教去世了,所以布封才能够参加竞选。同时,还有一个人最有希望竞选成功,那就是喜欢孤芳自赏的诗人皮隆,因为国王路易十五觉得皮隆轻薄,所以学院决定选取布封递补空缺,而且免除了申请、拉选票等程序,对于布封来说,这是一个特殊的荣誉。在法兰西科学院有个规定,新院士入院时需要演讲,而演讲内容一般是赞扬学院创办人或者在位君主,而且还要称赞他所补缺的那位院士。但是,布封觉得这样的演讲没有意义,而且刚刚辞世的院士是一位迂腐的宗教作家,这个人确实没有值得称赞的地方。于是,布封决定演讲新的内容。他在演讲时说出了自己心中的创作方法,强烈反对当时文坛上盛行的“绮丽萎靡”的文学风格;他指责了当时在座的一些资深院士,如孟德斯鸠、玛利佛等,还对新进作家提出了警告,如狄德罗等。他的演讲内容有理有据,谁都无法反驳,他在演讲中好几次被掌声打断,而法兰西科学院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这奠定了布封在文学理论界的权威地位。 布封成为科学院院士之后,曾两次主持学院事物,并推荐第戎法院首任院长德·布鲁斯担任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德·布鲁斯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作家,但史料上关于他的记载非常少,而布封写给他的信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信息:“尊敬的法院院长先生,我拜读了您的著作《论语言机制》,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您的一些思想观点对我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果您的通用词汇计划不能实施的话,我肯定会觉得非常遗憾……您是第一个提出这个计划的人,而且指明了语法的通用方法……在阅读这本书时,我一直在思考,从中学到了许多东西。因此,亲爱的朋友,我真心祝贺您能够写出如此佳作,它将是您的骄傲……” 作别御花园 虽然布封在法兰西主持政务消耗了他的时间和精力,但始终没有影响到他编著《自然史》。只有在1769年他的妻子去世和1771年他生病时中断了两次,而且时间都比较短。因此,他在编著《自然史》时有着一定的规律性。 在1749年到1767年的这段时间内,布封一共出版了《自然史》十五册,除了前三册之外,其他十二册都在描述胎生兽类;在1770年到1783年的这段时间内,他又出版了九册,讲述的是鸟类史;在1783年到1788年的这段时间内,他再次出版了五册,主要内容是矿物史。另外,从1774年到1789年,布封还编著了七册补卷,其中的第二册论述的是《自然的世代》,这一册最能表现他的思想,第七册是他去世之后,拉色拜德整理出来,然后出版的。 随着布封的著作的不断出版,他获得的荣誉一直在增加。世界各地的学者都非常崇拜他,希望能够一睹他的风采,而各国君主都觉得能够拥有他的塑像是一种荣誉。1777年,法国政府和法国人民决定在御花园中为布封建造一尊铜像,铜像的底座上写着一句拉丁语:“献给和大自然一样伟大的天才。”1778年,布封编著的《自然的世代》出版之后,巴黎大学神学院的教授们发现里面的内容更加“离经叛道”,他们都觉得非常愤怒,但已经没有能力对付布封了。 1788年4月16日,布封在巴黎去世,享年81岁。布封在去世之前,还让人搀扶着在御花园里转了一圈,与御花园告别。 书评(媒体评论) 布封拥有他的世纪最美丽的文笔。 ——卢梭(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 牛顿迈出了一步,布封迈出了第二步。 ——俄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以现代科学眼光对待物种起源问题的第一人。 ——达尔文(英国著名生物学家) 《自然史》的作者走的是一条不寻常的道路。作为柏拉图和卢克菜修的敌手,他在这部声名如日中天的作品中,展示了最契合哲学材质的、高尚优雅的文笔,他智慧的语言就是他心灵的图绘。 ——达朗贝尔(法国著名物理学家、数学家)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