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纯真年代(全译本)/世界经典文学名著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美)华顿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纯真年代》被认为是伊迪丝·华顿结构技巧最为完美的一部小说。作家从自己亲身经历与熟悉的环境中提炼素材,塑造人物,将作品题材植根于深厚的现实土壤之中。

全书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纽约上流社会为背景,讲述了贵族青年纽兰·阿切尔在传统女性梅·韦兰和自由奔放的艾伦·奥兰斯卡之间艰难抉择并最终走向成熟、实现自我的故事。

内容推荐

《纯真年代》是伊迪丝·华顿的代表作,也是她所有作品中结构技巧最为完美的一部小说。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描绘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纽约上流社会华丽外表下一段苍凉的爱情故事。

主人公纽兰·阿切尔是一个律师。他出身于上流社会家庭,是老纽约“又尖又滑、难于立足其上的金字塔”顶端的贵族青年,虽然在传统习俗中长大,但有自己的天真梦想和憧憬,厌倦枯燥单调的生活,渴望打破传统的桎梏。故事开始时,就和一位大家闺秀梅·韦兰订下了婚约。梅年轻漂亮,却是“老纽约”最典型的代表,深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纯真年代》的另一个主人公是梅的表姐埃伦。她大胆而又真实,不但有情有义,也敢想敢做。她离开劣迹斑斑的丈夫,从欧洲闯进纽约,以寻求自己的美好生活。她和纽兰渐渐相爱,但却无力逆转老纽约这部强大的机器,最后远走欧洲,独自生活。埃伦清楚地知道,她只有放弃纽兰,才能保护那份纯真的爱情。故事的结尾耐人寻味。梅尽管早已洞察纽兰和埃伦的爱情,但精心呵护了自己几十年的婚姻。她去世后,年迈的纽兰终于有了与埃伦见面的机会,但他感慨已逝的人生年华,带着复杂的情感,最终选择了离开,令读者唏嘘。

目录

上卷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下卷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试读章节

19世纪70年代初一个一月的晚上,纽约的音乐厅里《浮士德》正在上演,演唱者是克里斯蒂·尼尔森。

虽然人们早就议论要在第四十街以北的远郊兴建一座新的歌剧院,虽然这个观点已经被大众所接受,然而上流社会却依然满足于每年冬天在这座历史悠久的音乐院红黄两色的旧包厢里进行社交聚会。保守派的人们乐意去这座音乐厅,因为这个地方小巧可人,能抵挡得了那些“新人”。纽约对这些人包含很深的兴趣但同时也有点害怕,而多愁善感的人们因为它引起许多历史的联想而对它恋恋不舍:音乐爱好者则留恋它精美的音响效果,而在特意为听音乐而建筑的大厅里,音响却往往不是那么的令人满意。

这是尼尔森夫人当年冬天的首场演出。那些被日报称为“超凡脱俗的听众”已经云集来听她的演唱,他们乘坐各式各样的马车,经过溜滑多雪的街道来到了这里。这些交通工具含有私人的四轮轿式马车,上面可开可关的项部,能够坐下一整家人的大马车,还有很低调但很便利的敞篷双座出租小马车。乘坐布朗马车来听歌剧,几乎跟坐自己的马车一样体面,而且离开剧场时还有极大的优越性(对民主原则开一句玩笑),即能够跳上第一排的出租马车回家,不必等着自家的马车夫全身上下散发着杜松子酒气,鼻子也被冻得亮晶晶地出现在音乐厅入口处可以遮挡的雨棚之下。美国人想离开娱乐场所比想去的时候更加迫切,这可是那位了不起的马车行店主凭绝妙的直觉获得的伟大发现。

正当纽兰·阿切尔推开包厢门的时候,花园一场的帷幕刚刚升起,戏也就算是开始了。其实这位年轻人是没有什么迟到的理由的。七点的时候,他和母亲、妹妹一起吃了一顿晚餐,没有什么其他的客人到场。其后又在哥特式图书室里慢吞吞地吸了一支雪茄,待了有一段时间。在哥特式风格的书房摆放着一排又一排黑桃木的书架还有背部很高的沙发椅,这是房子里阿切尔太太唯一允许他吸烟的地方。但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纽约是个大都市,而他又十分清楚,在大都市里听歌剧早到是“不合宜”的,而做任何一件事情都必须符合时尚。这是纽兰·阿切尔能够在纽约市生存至关重要的一点,其意义就像几千年前支配了他祖先命运的不可思议的图腾恐惧一样重要。

纽兰·阿切尔迟到的第二个原因带有一点私人的感情因素。他吸烟慢吞吞,是因为他在内心深处是个艺术爱好者,玩味行将来到的快乐,常常会使他比快乐真的来到时感到更深切的满足。假设这是一种细腻的快乐那就更应该如此了,而他能够享受到的欢乐更多的是细腻的。假若他那天晚上把时间掌握得很是合适,能与那位首席女演员的舞台监督合上拍的话,也就是说,当女演员一边慢慢地唱着:“他是爱我的——他是不爱我的——他是爱我的!”一边抛撒着雏菊花瓣,其暗示像露水般清澈——果真如此,他进音乐院的时机就再美妙不过了。

当然,她使用的是意大利的语言唱“爱我”,但不是“他爱我”,因为音乐界那不容改变、不容怀疑的法则要求,由瑞典艺术家演唱的法国歌剧的德语文本一定要翻译成意大利语,好方便那些母语是英语的观众能够理解得更透彻。对纽兰·阿切尔来讲,觉得和他生活中遵循的所有其他惯例一样理所当然:就好像存在他生活中一切理所当然的老套的规矩一模一样,其中就包括每天要用两把不同的刷子来梳头发,刷子背面是使用银质的,还有使用蓝色珐琅裱在上面的姓名首字母;还有每次出席大型或者重要的社交场合一定要在纽扣洞里插一朵花(最好是栀子花),这才能够达到出席的标准。

“爱我——不爱我——”女主角继续唱着,她以赢得爱情后的最后爆发力唱出“爱我”,在这个时候,她将已经捏得粉碎的野菊花紧紧地贴在嘴唇上吻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抬起来盯着不是很高大的浮士德——演员卡波尔精通世俗人情的棕褐色面孔,他穿一件紫色的丝绒紧身上衣,戴一顶鼓囊囊的便帽,正徒劳地装出与那位天真的受害者一样纯洁真诚的表情。

纽兰·阿切尔十分随意地直接倚在包厢里的后壁上,目光从舞台上移开,扫视着剧场对面。他的对面就是曼森·明戈特老夫人的包厢,可怕的肥胖病早已使她无法来听歌剧,不过在有社交活动的晚上,她总是由家庭的某些年轻成员代表出席。那天晚上,坐在包厢前面位置的就是她的儿媳妇洛弗尔·明戈特夫人还有老夫人的女儿韦兰夫人,坐在这两位身着锦缎的妇人身后的是一位穿白衣的年轻姑娘,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对舞台恋人。当尼尔森夫人深情地宣读着“他爱我”那种声音一直回荡在鸦雀无声的大厅里的时候(每次唱到野菊花一曲的时候,包厢里的观众就立刻停止了多余的讨论),一片潮红泛起在姑娘的面颊,从额头涌向她美丽发辫的根际,漫过她那青春的胸部斜面,直至系着一朵栀子花的薄纱领的领线。她的眼睛向下低垂着,望着放在腿上的一束铃兰花。纽兰·阿切尔看得到她戴着白色手套的手指温柔地爱抚着铃兰花。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觉自己的虚荣心得到了很大的满足,之后目光又再一次返回到舞台之上。P2-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