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安奉路(今沈丹线)以西,南满路(今长大线)沈阳至大连段以东,两条铁路中间形成一个长三角形的地区,人们通常习惯地将之称为“三角地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三角地带曾活跃着众多的抗日武装,进行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为此人们又称之为“三角抗区”。在三角抗区众多的抗日队伍中,建立最早、声势最壮的当属邓铁梅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而坚持时间最长的、影响最大的则是中国少年铁血军。
李茂栋著的《中国少年铁血军》描写了“少年铁血军”在辽东三角地带屡次重创日本侵略军的悲壮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少年铁血军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茂栋 |
出版社 | 白山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安奉路(今沈丹线)以西,南满路(今长大线)沈阳至大连段以东,两条铁路中间形成一个长三角形的地区,人们通常习惯地将之称为“三角地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三角地带曾活跃着众多的抗日武装,进行了如火如荼的抗日斗争,为此人们又称之为“三角抗区”。在三角抗区众多的抗日队伍中,建立最早、声势最壮的当属邓铁梅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而坚持时间最长的、影响最大的则是中国少年铁血军。 李茂栋著的《中国少年铁血军》描写了“少年铁血军”在辽东三角地带屡次重创日本侵略军的悲壮故事。 内容推荐 李茂栋著的《中国少年铁血军》是一部纪实性小说,描写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抗日英雄邓铁梅、苗可秀领导由十六七岁少年组成的“少年铁血军”,在辽东三角地带屡次重创日本侵略军的悲壮故事。 目录 引子 第一回 弃学从武报私仇,拜师学艺遁深山 第二回 鹰绕云峰觅幼燕,平顶山上枪声急 第三回 私怨未了国仇在,龙潭虎穴任我游 第四回 误闯仕途迷望眼,横眉冷对斗顽敌 第五回 路遇故知难离舍,他乡寻路问前程 第六回 高举义旗宣正义,声名远扬震辽东 第七回 突袭凤城炮声隆,舍生忘死慰国殇 第八回 国破家亡雄心在,抗日旗下聚英才 第九回 血雨腥风罩龙源,剑指倭寇恨难平 第十回 晴空突变云遮月,故园暗淡雨打灯 第十一回 罂粟花开朵朵红,险恶用心人皆知 第十二回 觊觎国财家难保,丰富物产遭掠夺 第十三回 红花岭上喊杀紧,尖山窑里炮声隆 第十四回 星火燎原火正旺,王师东定辽东湾 第十五回 雾霭袭来迷华夏,黑云压城城欲摧 第十六回 共赴国难身先亡,舍生忘死为中华 第十七回 黄土坎上卷黄土,秦家店里唱秦腔 第十八回 哑巴岭上训哑巴,打鬼台上鬼被打 第十九回 辽东大地遇旧部,守土抗日志不朽 第二十回 麻袋里面困死猪,葫芦头沟锁葫芦 第二十一回 滚兔岭上撵兔子,公鸡山上抓鸡忙 第二十二回 雄浑战歌也是剑,寒光袭来身首移 第二十三回 大兵压境境临危,狂风吹城城不毁 第二十四回 报国只有忠魂在,甘洒热血写春秋 第二十五回 老平顶上别战友,泪洒千行恨难平 第二十六回 被动里面找主动,巧施计谋惩元凶 第二十七回 晨曦初露耀中华,春风化雨润辽东 第二十八回 殊途同归举义旗,抗日路上喜相逢 第二十九回 各路精英成一统,群雄逐鹿大辽东 第三十回 英雄无悔精神在,华夏儿女志长存 第三十一回 阴云密布狂风吼,骤雨倾盆雷声鸣 第三十二回 挽歌可当战歌唱,留取英名照汗青 第三十三回 辽东大地风雷动,后继男儿壮国威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管家邵继祖来到三门洞小学堂已是6月22日中午,他连讨杯茶的工夫都不敢耽误,就急忙拜见了先生吴执一。 “请问你是谁?找我何事?”吴执一问。 “我是磨石峪的,是邓家的管家,请问您这里可有一个叫邓古儒的学生?” “古儒?有哇,这孩子已经入学三年了,现在正在学堂上课呢,你找他有何贵干?” “他家遭难了,昨晚全家人连同亲属、团勇十四人被土匪灭门,现在尸体还未盛殓,好惨哪!我来接少爷回去奔丧,好歹您得准个假。” 吴执一先生惊讶万分,听说邓家十四口一齐遇难,心里发颤,腿打摞,他挪动着不听使唤的双腿,奔到学房,一路上心里始终在担心着,他设想着邓铁梅听到全家被害的噩耗后的反应,他可能嚎啕大哭,失去了那么多的亲人谁能受得了呀!他可能义愤填膺,十五岁的大男孩,面对如此巨大的仇恨,做出哪些激烈的举动,也是可以理解的。可让先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邓铁梅听到这个惊天消息的时候,既没有嚎啕大哭,也没有做出激烈的举动,而是握紧了拳头,阴沉的脸上涨得通红,被牙齿紧紧咬住的下唇,渗出鲜红的血渍,那血渍越来越旺,越来越红,最后形成两道血流,顺着下巴汩汩地流到脖子,流进前胸,以至湿透了上衣的前襟。他只说了一句:“先生我走了,明天回来。”就头也不回地跨出了学堂的大门。 晚上,邓铁梅突然出现在先生的面前,令吴执一先生十分晾讶。 “古儒,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家里的事情处理妥当了吗?” “人埋了,房子也叫土匪烧了个精光,我无处容身了,不回来怎么办?”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以后这里就是你的家,你就安心地学习吧。”先生安慰道。 “先生,我想利用业余时间学武功,学打枪,您能答应我吗?”邓铁梅没头没脑地说出了自己的打算。 吴执一先生愣了一下,双目不停地在邓铁梅的头上脚下扫视着。自己的学生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了三年,今天他才看清楚邓铁梅骨子里那点刚强和坚硬,先生从邓铁梅的话语里,终于读懂了邓铁梅听说家里被满门抄斩时的那种淡定和从容,读懂了那张愤怒得像猪肝的脸和紧握着的发出咯咯响声的拳头。 “古儒,你的话我听明白了,我不加可否,可有一样我得告诉你,你的学业已经很好了,学问也在逐渐增长,无论你干什么,都不能耽误学习,明白吗?” 深知先生治学严谨的邓铁梅深深地点了一下头,眼睛定定地望着此时此刻能理解自己的耄耋老人,心存万分感激。邓铁梅没有说话,但脸色看起来很难看,他急忙转过身去,向门口大步走去。 吴执一先生站在门口,目送邓铁梅消失在大门外,使劲地点了点头,嘴里嗫嚅道:“胸中自幼揣鸿略,天生我材必有用。” 当日晚上,邓铁梅敲响了先生的房门。 “先生,我想请个假,行么?” “这么晚了,请假干什么?” “我想到小市去一趟,看看我的叔父。” 先生无比惊讶,瞪大眼睛问:“叔父?你家……” “噢,先生您不知道,我的叔父因为在小市总甲所公干,躲过了这一劫,他是我唯一的亲人了,我想去看看他,顺便把家里的事告诉他,他应该知道。”邓铁梅说。 “这里离小市六十多里路,天这么晚了,你不害怕吗?明天再去吧。” “先生,不怕,明天去就耽误课了,我今天去今晚就回来了,明天什么都不耽误。”邓铁梅执意要去。 小市总甲所坐落在小市街里一座破旧的房子内,连同邓继述在内的四个人懒散地倒在自己的椅子里,正在因为上峰部署夜晚值班而发着牢骚。 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孩子模样的人从门缝里挤了进来。 邓铁梅轻轻地喊了一声:“叔。” 邓继述将人和椅子一块转了过来,惊奇万分:“呦,是古儒?你小子怎么来了,干嘛呢,这么晚了?” 屋里的几个人知趣地走了。 邓铁梅一下扑到邓继述的怀里,放声大哭:“叔,完了,咱家完了。” 邓继述抓住邓铁梅的双臂,使劲地摇晃:“怎么了,咱家怎么了?” “咱家叫二楞锏全都给杀了。爷爷、我爹、我娘、我婶还有弟弟妹妹一家八口全完了,还有六个家丁也死了,房子也叫人家烧光了。”邓铁梅哭诉道。 邓继述跳起来:“啊!二楞锏我禽你妈,我他妈抓住你就活吃了你,嗨!我那不懂事的三个儿女呦,连爹的最后一面都没看见就走了,惨哪!我的老天爷!” 邓铁梅扶住叔父嚎啕着,泪水就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倾泻下来,汩汩地流淌着,他要把憋了一天一宿的悲伤,一股脑儿地向自己唯一的亲人发泄出来。 P004-006 后记 《中国少年铁血军》历经四年风雨,终于收笔。我站在邓铁梅、苗可秀的纪念碑前,像四年前一样,说出了我的心声,但这次不是承诺,是履行了诺言后的真情道白。我心里明白,两位抗战英雄在天有灵,默默地支持着我坚持把这本书写完,与世人见面。 回想《中国少年铁血军》的写作和出版的过程,有愉快,也有惆怅,有顺境,也有坎坷。期间,有着太多的故事。 想当初,当我决定要写一部描写邓铁梅、苗可秀抗日故事文学作品的时候,遭到了一些同志的反对。我知道,他们是听到或看到社会上对邓铁梅、苗可秀的诋毁和非议,甚至是不公正的评论。坦率地说,我曾经动摇过,随即又坚定地走了下去。决定开笔的主要动力是邓铁梅自己的不能改变的历史功绩和那些证明力极强的原始资料,我觉得邓铁梅的人物形象是经得起历史推敲的,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冲破了阻力开笔之后,正赶上我的工作也很忙,白天根本没有时间坐下来静心地写作。为了赶进度,我就在晚上和节假日进行,晚上开夜车不算,几年来的节假日几乎没有休息过。经过努力,书稿很快有了十万字的收获,我充满了信心,准备继续干下去。没想到,我的身体又出现了毛病,由于老是熬夜,睡眠不足,脑血管出了问题,我的写作不得不停了下来。那期间我想尽一切办法调整、治疗,病情终于有了缓解,我又回到了电脑前,坚持写完了书稿。 2014年整整一年我都在修改《中国少年铁血军》书稿。修改书稿的过程是枯燥无味的,30多万字的书稿翻一遍就得几天时间,而且要增补删改,速度就更慢了。就在我全心修改书稿的时候,9月12日那天,突然感到腮帮子胀乎乎地疼,原来出现了大面积的水泡,用手一摸,血水就流了出来,到医院检查,得了脑血栓,经过半个月治疗,竟然奇迹般的好了起来,终于完成了《中国少年铁血军》的修改、定稿工作。 书稿是有了,到哪儿出版呢?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从《丹东日报》星期刊上读到了一条消息,东港市一位作者刚刚在白山出版社出了一部军事题材的长篇小说。我非常兴奋,专程到东港市拜见了这位长篇小说作者宋义祥,说明了我也想出版《中国少年铁血军》的急切心情,请求义祥帮忙。宋义祥是个热心肠的人,听我说了自己的想法之后,虽然素不相识,竟然伸出了援手,为我与白山出版社宋杰同志牵线搭桥。通过交往得知,白山出版社是一家军队出版社,以出版优秀军事题材图书而著称。 《中国少年铁血军》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家。 宋杰同志热情地接收了书稿,在最短的时间内,详细地审读了书稿,并进行了认真的编辑。当此书即将出版之际,我要借此机会向白山出版社郭宝山社长,向这部书的责任编辑宋杰同志,向为我牵线搭桥的宋义祥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15年1月2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