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浮生--芷宁电影札记
分类 文学艺术-艺术-戏剧影视
作者 芷宁
出版社 安徽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浮生--芷宁电影札记》选取迄今为止作家、影评人芷宁写过的近600篇影评中的86篇,结成一本近20多万字的影评集。

该影评集所涵盖的影片类型繁多,主要偏文艺片与西方制造,文字细腻隽永,情感温暖真挚,意境绵延深长,品评风格自成一派。

全书共分为8个组成部分,这8个部分分别是:解析矛盾与冲突的“另一种杀伤力”、品茗世间各种情感的“爱是清晨和黄昏的星辰”、揭开成长之痛的“灼人的青春焰色”、聚焦典型人物的“解读纠结的魂”、静观迷离尘世的“觅中的交错与解读”、回思伤痕沉疴的“旧时已逝,天地默然”、表述别样疑云的“幻象与现实一起死亡”以及回眸经典的“一生在尝路的滋味”。

内容推荐

芷宁编著的《浮生--芷宁电影札记》所涵盖的影片类型繁多,主要偏西方文艺片,文字隽永细腻,情感温暖真挚,意境绵延深长,品评风格自成一派。共分为8个组成部分,每部分13篇影评。这8个部分分别是:解析矛盾与冲突的“另一种杀伤力”、品茗世间各种情感的“爱是清晨和黄昏的星辰”、揭开成长之痛的“灼人的青春焰色”、聚焦典型人物的“解读纠结的魂”、静观迷离尘世的“觅中的交错与解读”、回思伤痕沉疴的“旧时已逝,天地默然”、表述别样疑云的“幻象与现实一起死亡”以及回眸经典的“一生在尝路的滋味”。

目录

序·那是时光赐她的琥珀史航

另一种杀伤力

 特梅的抉择

 两个女人的镜像

 另一种杀伤力

 人生的不确定与可疑论

 Just enjoy the show

 重生的是凡人

 回不去的地方叫童年

 注定幻灭的冰冷谜梦

 以生命写就

 沉重的伤痕,诗化的解市斤

 可细品玩味的法片小品

爱是清晨和黄昏的星辰

 We HadToday

 爱是清晨和黄昏的星辰

 请在还能记得的时候多珍惜

 有关亲情的回溯

 又见揭开家庭沉疴

 幸福和缘分时ifi几无关

 觅一个超脱的瞬间

 当主题歌遇到插曲

 释放痛的全表达

 爱你如蝶的唯美情愫

 亲惰开释心囚

灼人的青春焰色

 当美好的事物消失了

 即使伤不起,也得度过

 彻骨之寒

 缪斯的孩子都曾伤痛

 一个少年不可知论者的死亡

 她们这样经过

 灼人的青春焰色

 反差的命运与淡淡的思索

 美丽与残酷半步之遥

 长大是一种痛

 青春遭遇与瞬息成长

解读纠结的魂

 三个女人的撒切尔

 一段爱恨交织的临终挽歌

 睿智由来

 暗爽到内伤的痛快反击

 嘶吼人生的窘境与不堪

 铺满荆棘与斑斓的缪斯之路

 有音乐和杰夫的旅程

 解读纠结的魂

 那些回归离别日

 成为影史里程碑之前

 彩笔精妙处的瞬息人生

觅中的交错与解读

 人生肯綮处的变奏

 欲多样爱无解

 苍凉人生的希冀稻草

 一代“果儿”苍了

 因少时的詹妮弗·康纳利想起《美国往事》

 觅中的交错与解读

 有趣的女人和电影

 抑或是宁静的混乱

 有些路不白走

旧时已逝。天地默然

 安妮的花只开了一季

 少年的灰色时光

 旧时已逝,天地默然

 无语凝噎的史实

 趣与意的有致结台

 以含泪的爱送别疮痍

 没有华丽外衣只有艰难求生

 不到死亡不能解脱

 “我愿意为你朗读”

 一部颇具气质的电影

 记录个体对战争的反应方式

幻象与现实一起死亡

 于获释中幸存

 可爱电影混蛋的白日梦

 幻象与现实一起死亡

 黑色弥漫激赏不已

 配乐引领悬疑递进

 逆行亦一生

 倏忽如朝露

 平静而战幕的隐币必

 当欲望遇到想象

 无法择日而亡

 惊喜与好感并存

一生在尝路的滋味

 感知那颗海上宅男的心

 被拒绝的奋斗人生

 一生在尝路的滋味

 因戈雅之名而碰触

 极端境况下的人性畸变

 “我觉得……我也老了”

 重拾深远的感觉

 重温经典并再次感佩

 有一种回忆叫做平静

 恣意随性到末路

 借由坚毅的灵魂而前行

试读章节

另一种杀伤力

不足八十分钟的戏,四个主演,简单的几个场景,就能让观众看得乐不可支又颇有感触,这便是影片《杀戮》(Carnage)的魅力。而它被呈现得如此这般充满张力又引人人胜,除却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对影片具有毋庸置疑的掌控能力之外,和该片有个扎实精彩的剧本不无关系,也和四位演员精湛的表演不无关系。

影片脱胎的戏剧原作译名为《杀戮之神》(God of Carnage),是令人钦佩的女剧作家雅丝米娜·雷札2006年的作品。雷札的剧作向来以结构精巧,布局精妙,人物刻画生动,语言丰富犀利见长。有幸看过她的话剧《艺术》(Art)的普通话版——2003年该剧被上海艺术电影学院搬上舞台在北京公演时,几乎形成了一股“艺术风暴”,直接导致一票难求,首都剧场门口人满为患。而这部《杀戮之神》(God of Carnage)也和《艺术》(Art)一样,一经公演就获奖无数,被译成多种语言,风靡世界舞台。

从舞台到影像,波兰斯基加上了一堵墙,形成了相对封闭的空间,影片的所有场景几乎都是在会客厅里完成的,偶尔有厨房和洗手间入镜,而门外的走廊则更像是一个分段标志,每次由走廊再人室内,剧情都会进入一个新的层次,可见波兰斯基对影片节奏的把握和对场景的有机调度。对此《卫报》(The Cuardian)并没有夸错——“波兰斯基的执导是精准的、明确的,而且完全合乎影片的目的。他在银幕上树立起来的第四面墙令人惊艳,而且完全符合戏剧剧本的设定,把故事圈定在了一个特定的时空内。”

现实中的很多事很难用理智去衡量,如,争吵往往带有感情色彩,而谈判则需建立在理智和秩序的基础上。具体到小孩打架,其原因和过程很可能都是单纯的,而成人的争吵则带有各自的观点、成见和情绪,常常越辩越乱。于是,在现实中小孩之间闹矛盾,家长通常都不去理会,因为一旦掺和进去,就会把小孩架吵成大人架,而当大人们吵得忘乎所以的时候,小孩们很可能已经和好如初了。

影片伊始,两小儿打架,一个把另一个的牙齿打掉两个。两家家长本着文明人理应沟通理解的理念,开始了接触,希望就小孩的“暴力”事件达成和解。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无奈的,两对夫妇从一开始表面上的彬彬有礼,到逐渐露出彼此瞧不顺眼的端倪,继而相互愤怒地指责嘲讽,吵得不亦乐乎。其间不仅两家对吵,夫妻之间也吵,还间或地,因性别差异而划分为男女两个阵营。于是,各种平日里隐藏着的矛盾浮出了水面,平素性格里压抑着的一面也暴露无遗,他们从家庭责任吵到社会责任,从职业偏见波及个性差异,从教育方式扩展到世界观,吵得酣畅淋漓、乌烟瘴气,却不可能有结论。

这两对夫妻似乎代表着不同人群的特质,剧中的自由作家佩内洛普(朱迪·福斯特饰演)属理想主义,注定要在现实中碰壁。而她的丈夫迈克尔(约翰·C.赖利饰演)是个消极享乐主义者,因为对现实失望所以他乐于活得肆意点。这对夫妻的生活理念从来都是背道而驰的。剧中的律师艾伦(克里斯托弗·瓦尔兹饰演)则是个现实实用主义者,注定会对理想主义者嘲讽,他的妻子、金融界的OL(白领丽人)刚从南希(凯特·温丝莱特饰演)注重形象,平日里总压抑着自己……让这四位就某件事达成共识,本来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何况涉及各家的宝贝,于是他们唇枪舌剑,相互攻击,让一句句精妙绝伦的台词蹦出,令影片充满了妙趣横生的黑色幽默。

就表演而言,高手过招,总会有产生流光四溢的效果。凯特一如既往得好,精准而细腻,其中因紧张而呕吐的戏估计会排上某类排行榜,瓦尔兹的表演松弛自然而贴近角色,福斯特演出了作家的敏感和神经质,而赖利的戏似乎较前三位弱一点。

片中的几个道具用得不错,如手机和郁金香。律师艾伦很忙,手机总响个不停,手机延伸了影片所能表达的空间,还催化了旁听者的情绪,让其引爆了一个高潮。郁金香本是作家注重生活品质的表现,可到最后,它也和手机一样惨遭情绪失控者南希的毒手。另外,馅饼、咖啡、酒精和雪茄,均起到了让人物获得情绪释放途径的作用,也一样带动着剧情发展。

有时候,杀戮并不需要刀光剑影、荷枪实弹,语言的杀伤能力往往更胜一筹,特别对于所谓的“文明人”而言,戳中要害的话赛过毒药。从这个意义上说,影片的另一个译名《会客厅杀戮》,很靠谱。

(评影片《杀戮》写于2012年1月6日)P9-11

序言

我认识作者芷宁的时候,她还叫做棕榈。那是十二年前,我们都混在一个叫西祠胡同的论坛,没日没夜把自己拴在文字上,一下一下吊着威亚,让自己头晕目眩。

我把年头说这么具体,肯定是不厚道了。但棕榈姑娘知道,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厚道的人。那时在网上,也常因为嘴欠被骂作猪头。我就自暴自弃地注册个马甲,叫“猪头上的小酒窝”。

这当然不是我的主ID,我那时还是叫“北方影武者”,影武者是黑泽明的代表作,我喜欢黑泽明。谈到电影,写起影评,我肯定要用一个严肃的名字。

那时,大家都是懒得谈书,要谈就谈电影。我们往往初识于《后窗看电影》,然后,有了海南小资律师“2BLACK”的《北纬二十度》,我的《影武者的番外地》,出版人张立宪的《饭局通知》,乐评人王小峰的《二房音乐》。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西祠时代的棕榈,是个品性温良的好姑娘,很少发起话题,只是听我们争辩,激辩,诡辩。我们这些男人,为一部冷门电影,都可以在饭局上绝交,可是结账出门,打车的时候还是要讨论,先送你还是先送我。我们那时候,脆弱,冲动,有怨无悔,却又黏黏糊糊。

棕榈就以我们为戒,人前人后从不酗酒失态,我那时候的愿望之一,就是想看她变成失态棕榈。愿望终成泡影,她是没有笑话可看的。

我好像没问她爱看什么电影。我那时喜欢向所有女孩提这个问题。她也不会主动说起,自己为哪部电影流过眼泪。她一定觉得我这样的猪头,是没心没肺的坏蛋,她说了一句,就会被我取笑十年。

那个年头,我们羞于抒情,却难以不抒情。

用我的朋友宋方金的话说,最早,我们是右手抒情的年代,我们拿着钢笔,写诗。然后,是双手抒情的时代,我们敲着键盘,上网。再然后,是拇指抒情的时代,我们攥着手机,起腻。

好在,我们一直没忘了电影,起腻的时候也没忘。

真的要感谢电影,一代人曾以此相互问候,天南海北的朋友,也拿电影台词当接头暗号。那时候,还不兴见面就死聊血型星座,更不流行以吃货自居。很多人都是在买碟的时候遇见,推荐一张冷门碟,就是一种交心。谈一部电影能谈很久,可是不太会谈到票房,毕竟,公映的都没几个。

现在,自是不同。从前我们嫌电影节奏慢,是按快进键。现在,则是拖着进度条,方便许多,快捷许多。我还在微博上关注了“电影票房帖吧”,隔三差五就去张望一下,然后,揉揉眼睛,掐掐大腿,确认自己没在做梦,怎么我喜欢的电影都一帆风顺地直入忘川,再不被人提起,而我没来得及尊敬的电影,已经幕天席地叱咤风云。

然后,我看到了芷宁赐我一览的影评文字。她还是安安稳稳在她的世界里,经营她一个人的天堂电影院。那是时光赐她的琥珀,仅容一人存身。有的题目让我笑笑,“解读纠结的魂”,哈,芷宁你的纠结是多么人畜无伤,若有若无。“一生在尝路的滋味”,这题目就又让我沉默,好像被她戳中了什么。

如果这些影评,她是发在论坛上,我可以一一跟帖,只要我看过,打岔搅局,凑一个热闹。如今,她是要出书了,就像昨日少女,今天盛装出嫁,我这只懂挥手的邻人,该说些什么呢?

我喜欢一部叫《姊妹坡》的日本电影,我想背诵那里的歌词,给本书的作者:“像小鸟一样胆怯,像大风一样任性,你说,你要出嫁了,你问,我在想什么。”

真的,读这本影评,你会信服我的话。

她就是像小鸟一样胆怯,又像大风一样任性。

书评(媒体评论)

芷宁用她与众不同的视角,带你走进独特的光影世界。

——全勇先作家、编剧

芷宁(曾是我的同事)是我见过的最平静也最有力量的人,这是一本透过光影来谈人生的絮语,穿过别人的悲欢,我们看见自己。

——庄羽作家、编剧

影评从本质上是个人与电影碰撞的产物,是思维与审美以及情感的舒解。舒解什么呢?舒解的是电影与观众之间的焦虑。芷宁恰是这样徐徐道来的好作者。

——Ljar/李霄峰作家、编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5: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