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唐史并不如烟(第1部大唐开国修订版)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曲昌春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唐史并不如烟》以轻松风趣的笔法讲述唐朝历史,本书为第一部《大唐开国》,由曲昌春编著。

令人向往的大唐盛世,却是从貌似窝囊的李渊开始的,在他的前面,是千古暴君的典范——隋炀帝杨广;在他的后面,是千古治世的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夹在“遗臭万年”与“万古流芳”之间,李渊注定是落寞的。然而就是他,大隋独孤皇后的青涩外甥,被表哥杨广蔑称为老太太的人,命运逆袭,掘开了大隋王朝的坟墓,开创了风云三百年大唐王朝。

内容推荐

曲昌春编著的这本《唐史并不如烟(第1部大唐开国修订版)》讲述了: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在山呼海啸的人群中,青涩少年李渊静静伫立,此时他的身份是大隋独孤皇后的外甥。没有人能够想到,36年后,当年的青涩少年却成了大隋王朝的掘墓人。在隋末的乱世中,李渊不是起事最早的,也不是实力最强的,却是胜利笑到最后的。他以无与伦比的强人风范,撕开了大隋朝政的伤口,带领李氏男儿晋阳起兵,平定秦凉,进剿山西,鏖战洛阳……打遍天下无敌手,终于奠定了三百年大唐江山的宏伟蓝图。

目录

第一章 王朝更替,那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

 人生就是一杯酒

 谁动了我的唐朝

 李渊的前世今生

第二章 成功?我才刚上路

 在杨家的屋檐下

 我的偶像姨父杨坚

 榜样的眼泪

 起点:千牛备身

 艳遇:射出来的爱情

 尴尬:姨父离家出走了

 外放:插上梦想的翅膀

第三章 夺嫡,皇子的内战

 夺嫡,一场旁观的闹剧

 风起,老二也能当皇帝

 叹息,那个被冷落的女子

 风,从耳边吹起

 管用的工作麻将

 口水向太子喷去

 太子,天下最难当的儿子

 压垮杨勇的最后一根稻草

 崩塌,以废立之名

 当什么也别当废太子

 当狼爱上羊

第四章 迷案,永远没有答案

 这个孩子将来会死的

 大兴向左,杨广向右

 坏了,我们都成了失学儿童

 世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

 男人对自己应该悠着点

 迷案,迷案

 弑父淫母?杨广留给后世的问号

 兄弟,天敌!

 扶上马,送一程

第五章 高高在上,大业在我手中

 大变革

 大业,在我手中!

 杨素,你已跟不上我的脚步

 太子没了

 驴友杨广,君临天下

 烈火烹油!

第六章 辽东,辽东

 高句丽,大隋眼中的沙

 出征,我的面前雄兵百万

 进攻!进攻!

 大业!大业!

 论功行赏,秋后算账

 重整旗鼓,从头再来

 辽东,如鲠在喉

第七章 造反也是一种能力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痛下决心,黎阳起兵

 战火骤起,洛阳告急

 急转直下,穷途末路

第八章 几家欢乐几家愁

 李渊的机会

 匪,越剿越多

 强弩之末,再战辽东

第九章 一地鸡毛的日子

 历史上的小人物

 隋唐的历史转了个弯

第十章 民心渐失,军心已远

 雁门,梦碎的地方

 迷途不知返,找不到回家的路

 剿匪的N种方法

 不能解决,那就逃避

第十一章 问天下谁是英雄

 英雄辈出的年代

 风云际会瓦岗山

 尊号魏公,剑指天下

第十二章 晋阳起兵

 晋阳,梦开始的地方

 联盟东突厥

 小试牛刀

第十三章 出征,李唐大旗高高飘扬

 散官童子李渊

 斗智,忽悠与反忽悠

 分歧,起兵路上的进退两难!

 我要当五品老头

 一边是粮食,一边是婚姻

 李渊的变通

 汇流,天下归心

 大兴,大兴

 猛人李靖

第十四章 李渊向左,李密向右

 原地踏步

 内讧,无法治愈的绝症

 大业的终结

 两个人的选择

 鹬蚌相争

第十五章 最后的江都

 死结

 惊变

第十六章 唐国兴,理万年

 苦孩子也能当皇帝

 洞房花烛夜--隔壁

第十七章 洛阳,谁家天下

 领导,冒号!

 来自民间的"狗咬狗"

梦碎!两个人的悲剧

 破碎的肥皂泡

 最后的死磕

 李密的末路

第十八章 天下乱战

 西征薛举

 宇文化及的末路

 黄河清,圣人出

 刘文静疑案

 该死的加盟商

 摩擦,两大阵营的冲突

第十九章 两个枭雄的人生结局

 李世民的运气

 独孤怀恩叛乱

 猎狗逐兔

 尉迟敬德报到

 穷途末路

第二十章 洛阳,三方混战

 穷途末路王世充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天平的砝码——窦建德

 苦命的王世充

 升级!窦建德参战

 试探

 错过

 历史,很多时候一语成谶!

 溶阳尾声

试读章节

谁动了我的唐朝

风云际会的三百年结束在文弱的李祝身上,这个答案很明确,然而另一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不那么明确,唐朝究竟是谁开创的?到底是李渊,还是李世民?

这个看似很简单的问题被李世民搞复杂了,当时的人们都知道是李渊开创了唐朝,但李世民之后的史料却在有意或者无意地告诉后人:“唐朝是李世民开创的,李渊只是沾了儿子的光!”李世民开创唐朝的说法影响了无数代的人,至今还有无数人相信,唐朝就是李世民开创,李渊其实不是开国皇帝,而是开国皇帝的爹。

大文学家、大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说:“李渊只是凭借自己的贵族身份和儿子李世民的努力当上皇帝。”事实真是这样吗?其实未必。

那个一生以讽谏作为事业的魏征曾经对李世民说过一句话,“不要以为一双手可以蒙住全天下的眼睛”,但已经贵为皇帝的李世民自然不肯相信这句话,于是他努力洗刷父亲的痕迹,清除父亲的影响,经过他的不懈努力,他几乎成功了。当时的官方记录,每一版记录都彰显了李世民的英明神武,同时反衬了李渊的平淡无奇,老子被儿子算计到这个程度,李渊这个老子当得够窝囊的。

有的人一辈子活在父亲的阴影下,比如康熙的儿子雍正;

有的人一辈子活在儿子的阴影下,比如乾隆的老爹雍正。

李渊的遭遇跟雍正非常类似,他之前的皇帝和之后的皇帝都比他光芒四射,因此注定他要活在双重阴影之下。

在他的前面,是罄竹难书的亡国之君,隋炀帝杨广;

在他的后面,是名垂青史的治世明君,唐太宗李世民。

两个光芒四射的君王将李渊夹在中间,注定历史上的李渊光芒不会四射,形象不会丰满,在亡国之君与明君之间,你注定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毫无疑问,唐代的史料已经经过官方修改,但真实的历史还是会流传,因为真正的历史并不是在官方编修的史书里,而是在芸芸众生的口里,在每个人的心里。幸运的是,跟随李渊起兵的温大雅忠实地记录了晋阳起兵的前前后后,所有的记录汇集成册,就成了史料价值甚高的《大唐创业起居注》。当时温大雅担任李渊的秘书,他的视角虽然不排除有对李渊的阿谀奉承,但还是基本真实地记录了晋阳起兵的前前后后。

从那里我们可以知道,建立唐朝,李渊是总设计师,李世民则是一个能力很强的泥瓦匠,而且这个泥瓦匠的功劳在起兵初期并不比隐太子李建成多,因为在那个时候,哥俩分别率领左右两军,他们都是父亲的左膀右臂。

只是李世民这个泥瓦匠最后掌握了书写历史的如椽大笔,于是在他的笔下,李世民成了总设计师,在他的笔下,他的父亲李渊变成了泥瓦匠,他的哥哥和弟弟则成了可有可无的建筑小工。事实上也只有这样,“玄武门之变”才有了正统的意义,“不是谋反,不是打劫,只是拿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历史从来不否认李世民的文治武功,更不否认李世民在唐初平定天下的功绩,然而主角与配角的戏份还需要分清,不能因为配角的发光就掩盖了主角的光芒。

我们试着将唐高祖李渊和汉高祖刘邦进行一下对比,李渊在建立唐朝过程中主要倚重三个儿子,而刘邦创立汉朝时倚重的是汉初三杰,萧何,韩信,张良。历史承认汉初三杰的历史功绩,同样承认汉高祖刘邦的雄才大略,那么历史在承认李世民文治武功的同时,为什么不能同样承认李渊的雄才大略呢?

有人说李渊的功绩平平,也有人说刘邦不学无术,实际上这都不影响他们成为一代开国君王。

做最高领导者不需要面面俱到,不需要独当一面,他只需要做到两个字。“融合”,这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两个字,同时也是最难的两个字,做到了这一点,开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曾经有一个小故事,可以折射出最高领导的真实含义。

巴西有一个特色小店,只要来宾展示自己的才能,就可以免费拿走一件商品,球王马拉多纳来了,用脚颠了几个橘子,于是他拿走了一件商品;拳王阿里来了,表演了一段拳击,也拿走了一件商品;最后美国总统来了,什么也没有做,只是一摊手说:“我是美国总统!”店主马上让他拿走了一件商品,为什么呢?

因为那个家伙一眼看上去就什么都不会,一定是美国总统!

最高领袖的最高境界不是什么都会,而是看上去什么都不会!

这句话适用于刘邦,适用于李渊,同样变相适用于项羽。

什么都会的项羽失去了一切;什么都不会的刘邦却赢得了大汉江山。

李渊同样看上去什么都不会,但并不妨碍他开创唐朝,缔造大唐王朝的风云三百年!

唐朝是李世民的,更是李渊的,别动李渊的唐朝!

P3-5

序言

写过不少字,提笔为自己的书写序还是第一次。

先感谢读者朋友们的厚爱,让我一个非科班出身的写手能够接二连三地将文字变成铅字,尤其这套《唐史并不如烟》出到了第六册,按照计划,还会有第七册,相信就在不远的将来。

坦白地说,我的这套通俗唐史系列是受了《明朝那些事儿》影响,这一点毋庸讳言,当年明月创造性地开创了通俗写史,引领了一时风潮,而我恰在这个时候加入了这个行列。至于我的书名,见多识广的人应该会联想到章诒和先生的《往事并不如烟》,没错,我在起书名的时候借鉴了章先生的书名。

在《往事并不如烟》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看到了立体的史良,看到了有烟火味的罗隆基,这些人物的形象区别于历史课本上那些干巴巴的文字,章先生用她的笔告诉我们,这些人物曾经如此这般生活过。

受章先生影响,我力图在我的书中让一个个人物活起来,让他们不仅是平面的,更是立体的,让他们活在大时代中,同时更关注大时代中的小人物命运,这既是为古人,也是为我们自己。

试想,当我们告别这个世界,如果后人仅仅凭借我们的档案和履历了解我们,那是不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我们不只有生卒年月,不只有所谓的大事记,我们更有一个平常人的喜怒哀乐。在这个世间,我们哭过,笑过,奋斗过,颓废过,每个人都曾经是自己人生戏剧的主角,如果将我们的人生浓缩提炼,何尝不是一幕幕人生大剧?

时针拨到2009年4月,《唐史并不如烟第一部:大唐开国》面世,我是一个俗人,也有名利之心,也期待自己的书能有洛阳纸贵的效果。略显遗憾的是,由于上市推广并不到位,这套书没有成为一时无两的绝对畅销书,反而成了书店的常销书,看过的人纷纷好评,但没看过的人还是没看过。在这个好酒也怕巷子深的年代,身为一个普通作者,我又能怎样呢?

有意思的是,随着唐史系列的出版,出版方的纠结也在与日俱增,甚至几次开会研究,为什么此书不如预想那般红呢?明明具备了畅销的潜质,为什么登不上畅销书排行榜呢?几次研究下来,出版方得出结论,书名没取好,需要重新取名,重新包装上市。然而新的问题随之而来,如果重新包装,那么已经推出的几本怎么办?就这样,在矛盾中,唐史系列出到了第五本。

最终在中国文史出版社梁玉梅编辑的穿针引线下,唐史系列第六本《元和中兴》在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并且该系列迅速再版。

此时喧嚣的通俗历史热已成过去式,而我既不迷恋所谓的热潮,也不惧怕所谓的低谷,无论热潮还是低谷,我还是我,我只想安安静静写字,安安静静在书里与古代人物对话。

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时间变得忽快忽慢,当我们回忆过去时,往往感觉就发生在昨天,而当我们回忆近一两年甚至近半个月的事情时,甚至会有过去好久、恍如隔世之感,这一切都是因为科技进步和信息爆炸。当一切信息都碎片化后,我们的记忆也支离破碎,到最后,能记住的又有多少呢?

科技对出版的冲击显而易见,科技对作者的冲击也前所未有,但只要心中有坚守,什么时候都不会迷茫,也不会随波逐流,到后来你会发现,就这样安安静静挺好。其实,无论多大的冲击,人总是要看一点历史的,我们得知道我们出发的路通向何方,更需要知道我们为什么出发。

最后用一点篇幅感谢一下家人吧,如果没有他们的引领和支持,我不会走到今天,也不会有唐史系列。

我的母亲李家华女士1953年出生,1960年入学,1966年小学毕业,因为家庭的原因没能继续求学,至今引以为憾。据母亲回忆说,小学毕业时她的数学和语文考试成绩都是满分一100分,本可以进入中学继续求学,无奈外祖父患病在身,一家老小全靠外祖母里里外外支撑,虽然彼时上学学费可以全免,但还需要有一套住宿被褥,就是这套被褥难倒了母亲一家人。当然其中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那时农村盛行“女孩读书无用”论,又恰好同村有一位中学毕业的女生回村务农,这些背景成为母亲继续求学的绊脚石,最终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止步于小学。

正是因为这段经历,母亲在我求学的道路上支持得最为坚定,她说,只要我愿意读,她就一直供下去,无论读到哪一步。在母亲的支持下,我一路走来,从大学本科读到了硕士研究生毕业,如果不是我对学业有所厌倦,相信她会支持我读完所有能读的阶段。

略显遗憾的是,尽管读了七年建筑专业,毕业后我却进入了与建筑毫无关系的电视行业,并且在电视行业一待就是十几年,希望这不算辜负母亲的期待。

从2002年工作至今,同大多数游子一样,每年回去的时间寥寥无几,我成家立业向着四十岁奔去,母亲也在岁月中渐渐老去。以前读龙应台的文章无感,现在再读,不觉泪湿眼眶。龙应台写道:“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父母与子女是缘分,我们要做的是珍惜缘分,无论此生好与不好,下辈子都不一定能再相见。

在这里,同时感谢我的岳父、岳母以及妻子,如果不是你们无私付出,我哪里有时间这样一本一本写下去。

当然也感谢我的父亲,如果没有你,哪里会有我?

最后对女儿说几句,孩啊,为父不求你多成功,不求你多富贵,只求你能健康快乐,平平安安,做一个普通人,过平常的生活,这也就够了。

至于我下一步的创作方向,还是会聚焦唐朝,我一直想写一部与众不同的历史小说,并且一直在储备,希望很快就有梦想照进现实的那一天。

书评(媒体评论)

这是一部比《明朝那些事儿》还要耐读的书。

——专栏作家李开周

历史畅销书作家曲昌春在《唐史并不如烟》中,用耐心而细致的笔法,为我们描绘了这个帝国的全景辉煌,读来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历史作家魏风华

风趣中不失深度,幽默中更显深沉,笔者用淡淡的笔触将盛世唐朝娓娓道来,既呈现出恢宏大气的大历史观,又在不经意间勾勒出大历史中的历史细节,独具慧眼地把唐朝的纵横面一并展现在我们面前,将唐朝最真实的人和事还原到我们面前。

——历史作家高天流云

历史静静地待在那里,所有意义都看后人如何赋予。细察一代代人,尤其是年轻的读者如何解读历史,很有意思的,甚至比所谓解密历史真相更有意思。例如这本《唐史并不如烟》,会让我纵览唐朝的兴衰,但我更关心的是作者为什么这样读这样表述历史,琢磨琢磨,真的很有意思。

——图书策划人蒙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