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德性之知(宋明理学认知心理思想研究)/文化诠释转换中国传统心理学思想探新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陈四光
出版社 山东教育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扬州大学青年教师陈四光博士的《德性之知——宋明理学认知心理思想研究》,在内在逻辑研究原则基础上采用诠释方法,认为宋明理学家提出的德性之知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提出了向外的(格物致知)和向内的(克己、践行等)的修养工夫来实现这一体悟。在实现了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后,人们的认知呈现出知有差等、道德判断、知情合一的特点。最后比较了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异同。

内容推荐

宋明理学曾经影响了千千万万中困人的日常生活,可是当代社会人们对它越来越陌生。但是不可否认,它仍然在以我们无法察觉的方式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心理。《德性之知——宋明理学认知心理思想研究》选取认知视角来考察这一现象。宋明理学家提出的“德性之知”其实就是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分别提出了“格物致知”和“涵养本心”的修养工夫来实现这一体悟。一旦实现了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体悟,人们就不是以冷漠的情感。客观的精神来认知外界事物,而是以一颗大公无私的“本心”来感受他人。感受外物,以一种“感同身受”的方式来认知外界事物。《德性之知——宋明理学认知心理思想研究》由陈四光所著。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现代心理学的体系问题与宋明理学认知心理思想研究的意义

 第一节 现代心理学的体系问题

一、从心理过程的分类理论看心理学的科学体系

二、从知意的平衡发展看心理学的科学体系

 第二节 宋明理学认知心理思想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宋明理学认知心理思想研究的方法论

 第一节 中国心理学史方法论概述

 第二节 方法论诠释学对中国心理学史研究的启示

 第三节 方法论诠释学在本研究中的应用

第三章 先秦孔孟认知心理思想

 第一节 孔子思想中“仁”的认知内涵

一、“仁”在先秦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及内涵

二、“仁”的认知内涵

三、孔子教育心理思想中的“仁知”

四、仁知的情感基础

 第二节 孟子对孔子“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孟子对孔子仁学的发展

二、孟子对孔子仁学基本内涵的继承

 第三节 仁知的本质

第四章 “心”及其认知

 第一节 宋明理学中“心”的内涵

 第二节 “心”与德性之知

 第三节 德性之知的两层内涵

第五章 形而上德性之知的内涵

 第一节 中国心理学史对德性之知的已有研究

一、许梦虞和朱永新的研究

二、杨鑫辉的研究

三、燕国材的研究

四、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第二节 形而上德性之知的内涵

一、张载的宇宙论与人性论

二、张载的德性之知内涵

 第三节 宋明理学家对形而上德性之知的继承和发展

一、程颐、朱熹的“体悟天理”

二、陆九渊、王阳明的“涵养本心”

第六章 形而上德性之知工夫论

 第一节 格物致知——程(颐)朱理学德性之知工夫

一、格物致知的内涵

二、格物致知的对象

三、格物致知的过程

四、格物致知的前提

五、格物致知的本质

 第二节 涵养本心——陆王心学德性之知工夫

一、程颢的诚敬工夫

二、静坐

三、克己

 第三节 读书与践行——理学与心学共有的德性之知工夫

一、读书

二、践行

第七章 对形而上德性之知的心理学分析

 第一节 实现形而上德性之知的两种路径

 第二节 形而上德性之知工夫论的心理机制

一、格物致知的心理机制

二、涵养本心的心理机制

 第三节 形而上德性之知的认知特点

第八章 形而下德性之知

 第一节 见闻之知与形而下德性之知

 第二节 形而下德性之知的具体表现

一、对普通自然物的认知

二、对自然气候的认知

三、对人的认知

 第三节 形而下德性之知的特点

一、知有差等

二、道德判断

三、知情合一

 第四节 对形而下德性之知的反思

第九章 中西方认知心理思想比较

 第一节 以“物”为对象的西方心理学

一、意识心理学对心理的认知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对心理的认知

三、认知心理学对心理的认知

 第二节 中西比较

附录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与“中国古代心理思想”辨析

 宋代理学发展心理学思想初探

 儒家认知心理思想初探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2:5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