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柏拉图的理想国(精)/人文科学译丛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西方哲学
作者 (法)阿兰·巴迪欧
出版社 河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在当代国际政治与哲学语境中对柏拉图名著《理想国》的重写。是对《理想国》在当代意义上的一种完全的理解,是一个古典文本的当代重写试验。对于当今的学子来说,是在当下语境中理解美、正义与深邃的传统概念之间关系的一个绝佳文本。

内容推荐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阿兰·巴迪欧最新的长篇哲学著作。在本书中,巴迪欧模仿柏拉图《理想国》的对话录写作手法,将《理想国》原书中的古希腊背景换成现代社会,并将其中的智者和事件都换成现代的人物及事件,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古代的经典哲学,赋予了《理想国》以现代意义。

目录

前言 我是如何写作这本不确定的书的

人物

序幕 港口别墅中的对话

第一章 将诡辩家驳得哑口无言

第二章 青年男女恳切的问题

第三章 社会和国家的起源

第四章 精神的学科:文学与音乐

第五章 身体的学科:营养学、医学和体育

第六章 客观正义

第七章 主体正义

第八章 女人与家庭

第九章 什么是哲学家?

第十章 哲学与政治

第十一章 什么是理念?

第十二章 从数学到辩证法

第十三章 四种前共产主义政治批判(上)勋阀政治和寡头政治

第十四章 四种前共产主义政治批判(下)民主政治和僭主政治

第十五章 正义与幸福

第十六章 诗与思

尾声 主体的动态永恒

专名表

试读章节

论战结束后,被驳得哑口无言的色拉叙马霍斯在阴暗角落里生闷气,苏格拉底觉得自己大战告捷,可以躺在桂冠上休息了。他的确让步说,归根到底他也没能成功给出“正义”的定义。不过他也禁止了人们将它等同于权力的统治。他觉得自己差不多成功了。但他很快就明白这只是个序幕,因为年轻的格劳孔其实比他哥哥(圈内人称“吹毛求疵的柏拉图”)还好战,他不赞同诡辩家就这样投降,开始猛烈抨击起苏格拉底:

“亲爱的大师,让我们严肃一点吧。这次智力竞赛的关键是要弄清楚,正义者是否在任何场合都能胜过非正义者。对此,两者只能取其一,要么您仅满足于假象,假装已经把我们都说服了,要么您渴望让我们拥抱真理。”

“当然是拥抱真理,”苏格拉底抗议道,“假如我有此能力的诂。”

“那您远没有达到目的!”格劳孔说,他因抓住了对话主导权而激动万分:“您首先要做的,是对被您称为‘善’的不同事物进行归类。我至少看到三类‘善’。对于第一类‘善’,我们孜孜追求它,不是因为它的作用,而是因为我们重视它本身。例如,感受愉悦这事件,以及一些纯粹的享乐。随着时间流逝,这些乐趣除了让主体从中感受到愉悦之外,没有任何别的作用。接下来是第二类‘善’,我们既因它本身也因它所起的作用而喜爱它。例如想、看、保持健康等等。我们因上述双重动机而珍视这类‘善’。最后是‘善’的第三种形式,例如练体操、治疗疾病、医学本身或其他有利可图的实践活动。对于这些善,我们显然可以说它们是令人痛苦的,同时又是对我们有利的。我们渴求它们不是因为它们自身,而纯粹是为了它们能够带来的回报,或者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是为了它们带来的效果。”

苏格拉底对这样的分类表示赞同,但也问年轻人到底想说什么。于是格劳孔说:

“您把正义归入哪一类善?”

“归入三种类型中最好的:第二类!如果我们想获得幸福,就得既因这类善自身,也因它们产生的作用而爱它们。”

“我不得不跟您说,苏格拉底,您不属于多数派!大多数人都把正义归入第三类,这一类善的内在形式只会惹人生厌,然而我们为了回报,或者为了保护自己的名声不受阴险舆论的侵害,却不得不去实践这类善。仅考虑其自身特征,它们让人避之唯恐不及,因为它们实在太折磨人了。”

“我知道大家的想法如你所言,”苏格拉底接着说,“无论何时何地都是如此。而且色拉叙马霍斯刚才不是一直在我们耳边说:‘让我们歌颂非正义吧!让我们谴责正义吧!’但我坚持自己的步调。只有别人长时间地向我解释,我才能很快明白过来。”

“那好,”格劳孔说,他很高兴又能长篇大论了,“请听我说。您很可能会同意我的观点。我觉得您就像一条蛇一样把色拉叙马霍斯催眠了,导致他匆匆忙忙就投降了。依我看,你们双方都还没有达到根据真正的思考展开论证的程度。我想从本质上去理解正义和非正义,而且假设一个主体具备它们的话,我想理解它们在他身上表现的内在的自然行为。回报啊,鸡毛蒜皮的效用啊,我都不感兴趣。让我向您透露我的计划,亲爱的大师。从某种意义上说,我现在是在扮演色拉叙马霍斯的角色,我将详细分析三点。第一点:重申正义的本质和来源,至少是主流舆论认为的正义;第二点,证明所有以正义理念来规范自身行动的人,他们的行为是违背内心意愿的,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需求所迫,根本不是因为正义本身是一种‘善’。第三点:他们这么做是有道理的,因为在他们看来,非正义者的生活远远优于正义者的生活。”

于是苏格拉底仿佛失去了耐心:

“你的‘在主流舆论看来’、‘所有人’、‘在他们看来’都快把我们淹死了。那么你呢,格劳孔,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呢?哲学不像‘民主’辩论,只需谦和地研究一下别人的观点,然后在一时的多数派面前退让就可以了。在我们这里,得为了获得真理而冒险。”

“苏格拉底!”格劳孔惊慌失措地叫道,“您很清楚我的想法跟色拉叙马霍斯不一样!当然我也承认这个问题让我浑身不自在。一方面,色拉叙马霍斯和他身后成群结队、令人生畏的诡辩家们那强有力的演讲还在我耳朵里嗡嗡作响;另一方面,我没有听到一个人如我期望的那样,为正义之于非正义的优越性辩护。其实我非常希望大家能够因正义的本质而颂扬它,而且我认为尤其应该由您——苏格拉底——来完成这个任务。因此我会尽力歌颂非正义者的生活,之后我会告诉您我希望在哪些方面听到您谴责非正义、歌颂正义。您觉得这个计划可行吗?”

“绝对可行!我看不出还有什么问题比你向我提出的这些更迫切需要讨论。无论如何,对一个思考的主体来说……”

“也就是那个存在的主体!”阿曼达咯咯地笑起来。

“很好笑!”格劳孔语气生硬地评论道,好像他无法欣赏颠倒时代的玩笑,“听着,你们两位,我准备正面迎战公牛了。正义究竟是什么?正义究竟源自何处?”

苏格拉底、阿曼达和其他观看这场智力竞赛的人都感觉到一番长篇大论即将来临,于是都闹哄哄地伸起了懒腰,同时躺倒在垫子上。但他们根本吓不倒格劳孔。

P93-97

序言

我是如何写作这本不确定的书的这件事整整持续了六年。

为什么?为什么要借柏拉图做这项几乎有些偏执的工作?因为,出于一个明白无误的理由,今日我们尤其需要柏拉图。他将我们引向某个信念,即我们在世上的自我治理意味着某个通向绝对状态的人口已经向我们敞开。这不是因为有一个真实不虚的上帝俯瞰着众生(笛卡尔),也不是因为我们自身是这一绝对性变成主体过程中的阶段性面孔(黑格尔以及海德格尔),而是因为我们身上的感性来自永恒真理的构建过程,它超越了个体的实体性和集体的修辞学。

我们知道他对这一来源的动机语焉不详,但这动机令我们能够超越被我命名为“民主唯物主义”的事物的局限性。“民主唯物主义”有如下断言:只存在个体和共同体,以及两者之间关于订立契约进行的协商。今日的“哲学家”宣称我们可以对这些契约有所期待,但我们唯一能够期待的,无非是它们体现了平均主义。这一“平均主义”对哲学家来说其实只有一个作用,即让他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平均主义”是以而且越来越以一种让人无法容忍的非正义形式实现的。因此我们最终必须肯定:除了身体和语言之外,还存在永恒的真理。必须能够想象,身体和语言在历史中参与了这一永恒性充满斗争的构建过程。这是柏拉图一直试图让失聪者听见的。

所以我将目光投向了《理想国》,希望发掘它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理想国》是大师的核心著作,处理的恰好是正义的问题。我依据的是由埃米尔·尚布里修订的古希腊文本,是我的一本旧书,属于“法国大学双语丛书”(美文出版社1949年版)。五十四年前,我已经狂热地研究过这个文本,上面层层叠叠地覆盖着来自不同时期的批注。事实上,在我整个哲学生涯中,《理想国》一直是我的灵感源泉。

我一直都觉得,将这个希腊文本切分成十部书是件很荒谬的事。这一切分法只对亚历山大里亚的语法学家们有意义。我设想了它的真正节奏,并按照这个节奏将它重新切分成一个序幕、几个章节和一个尾声。在写作期间,考虑到内部连贯性,章节数从九章变成了十六章。最后,我对十八个片段进行了“加工”。

从一开始,我的“加工”工作就没有按照顺序进行。完全没有。我是从序幕开始的(2005年),随后写了后来成为第十六章内容的文字。之后便开始信马由缰,一会更接近结尾,一会更接近开头,直至2010—2011年的冬天,只剩下一部分内容还有待征服,类似全书的中心,由第七章和第八章构成。这两章是最难且最无趣的。我把苦差使留到了最后。

“加工”文本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

有时我会刻意用几个法语词来回应同一个希腊词汇。在处理可怕的“Politeia”一词时即是如此。这个词为柏拉图的著作提供了传统的书名,将它翻译成“理想国”,这一翻译即便在历史上曾产生过意义,在今天看来它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在我的文本中,碰到有“politeia”的段落,我根据语境,至少使用了五个词:地理意义上的国家、政治意义上的国家、社会、城邦、政治Ⅲ。为了描述柏拉图本人追求的事业,即他所提出的“理想的城邦”,我用了三种表达方式:真正的政治(politique waie)、共产主义(communisme)和第五政治(cinquieme politique)。其他时候,关于某个词的合宜性,我会明确引入讨论和犹豫。比如在一段很长的讨论僭主统治和僭主的文字中,苏格拉底自动使用了来自希腊文本的词汇(僭主政治、僭主),阿曼达却固执地建议使用法西斯主义和法西斯主义者这两个词。由此,我希望达到一种效果,始终接近又彻底偏离原文本。只要文本能在今日起到作用,它便能慷慨地赋予这种偏离行为以一种合法性。

归根到底,这就是文本永恒性的表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8:2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