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彩色图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彩图经典藏书)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白虹编著的这本《彩色图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彩图经典藏书)》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按不同侧重分为“二战战史”和“二战风云”上下两篇,既讲述了二战的进程,又不乏历史谜团、战争趣闻、内幕真相等历史细节,采用全新的视角、生动翔实的文字及精美的图片加以全方位解读,让原本厚重的历史多了几分情趣。

本书力争完整重现二战的全过程,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客观点评政治经济。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不仅从宏观上讲述,还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为读者呈现不一样的二战全史。

内容推荐

二战是人类史上一场空前绝后的死亡游戏,是人类命运的大较量。回顾战争,重温那场血与火的历史,不仅可以丰富历史知识,还能够以史为鉴,吸取教训,继而深入探讨战争与和平这一人类历史的永恒主题。

关于二战,仅介绍战争的进程必然显得片面,白虹编著的这本《彩色图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史(彩图经典藏书)》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按不同侧重分为“二战战史”和“二战风云”上下两篇。上篇采用将地区战场与时间线索混合穿插的传统写法,逐一叙述各个战场的全景进程。下篇则对情报战、风云人物、历史谜团和二战趣闻等均作了详细介绍。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生动的文字及精美的图片全方位加以解读,力争精彩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客观点评政治经济,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为读者呈现出不一样的二战全史。

目录

上篇 二战战史

 第一章 序幕:战争阴云

一、凡尔赛播下的劫难恶种

德国——两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

英法美各怀鬼胎

“强盗和掠夺者的条约”

世界经济危机点燃法西斯火药

二、墨索里尼乱世崛起

“贝尼托”原来是英雄的名字

经营《前进报》

“战斗的法西斯”

决斗,用剑术击败政敌

黑衫党向罗马进军——夺权

三、德意志再度疯狂

流浪汉加入德国工人党

发布于小啤酒馆中的25条纲领

纳粹党手里的“社会主义”

从冲锋队到党卫军

未遂的啤酒馆政变

审判:希特勒的狡辩

登上权力之巅

四、日本扰动远东

“开拓万里波涛”,将“国威布于四方”

宁予外贼不予同胞

五、法西斯步步紧逼,英法美步步绥靖

阿杜瓦战役让意大利成为国际笑柄

复仇——“历史上最伟大的殖民战争”

西班牙悲歌

两元凶“患难见真情”

臭味相投,三国结成“轴心”

“领袖”搬开绊脚石

德国吞并“第二个日耳曼国家”奥地利

慕尼黑阴谋:缺席的捷克斯洛伐克被判“死刑”

 第二章 开场:远东硝烟

一、日本全面侵华

“二二六”法西斯军事政变

卢沟桥上的枪声

二、淞沪血战

张治中要主动出击

中国军队进攻受挫

一寸山河一寸血

日军金山卫登陆,淞沪会战告终

三、山西血战

平型关大捷

忻口会战

 第三章 爆发:欧洲沦陷

一、波兰覆亡:一场“鹰击羔羊的悬殊对决”

“白色方案”秘密出台

一号作战指令

闪击战的“实验场”

奇怪的战争:西线的英法“宣而不战”

不甘寂寞的苏联

二、闪电战继续逞威

为了铁矿,希特勒决定先发制人

“黄色计划”

比利时无条件投降

三、德国在西线的胜利

不设防的马其诺防线

“绥靖者”张伯伦下台

敦刻尔克——炼狱还是奇迹

巴黎不设防

法国投降——又见贡比涅森林

戴高乐在伦敦树起“自由法国”的旗帜

四、不列颠上空的鹰

“我们决不投降”

“海狮计划”

“鹰日计划”

英国皇家空军轰炸柏林

阴差阳错的伦敦夜袭

英国没钱了,美国来援助

 第四章 激战:苏德大战

一、“巴巴罗萨”计划,让全世界震惊

恶魔的眼睛转向东方

“巴巴罗萨”计划

斯大林不相信苏联会遭进攻

“两个月内消灭苏联”

战争爆发

二、苏联初战失利

布列斯特要塞

激战格罗德诺

扎紧“死亡口袋”

斯大林杀一儆百

强渡第聂伯河

浴血斯摩棱斯克

“最后一道大门”

封锁列宁格勒

基辅大合围

三、希特勒发动“台风”攻势

希特勒南北分兵

希特勒制造“台风”

朱可夫临危受命

军事总动员

宛如离弦的利箭

所有方向都在战斗

斯大林阅兵红场

四、莫斯科城下大决战

上帝再次拯救了这片土地

斯大林的电话

正西面突击

包克说:“我已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真正的对手”

“最黑暗悲惨的一天”

反攻!反攻!

 第五章 蔓延:血染太平洋

一、偷袭珍珠港

东条英机上台,日本对美开战

日本的“最后提案”和美国的“最后通牒”

利用谈判为战争作掩护

山本五十六的突袭计划秘密出台

偷袭前的夏威夷绝密“潜伏”

南云舰队出征太平洋

隐没在单冠湾的庞大舰队

“虎!虎!虎!”

“不要忘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

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大惊失色

二、狂飙突进

武力攻占马泰港缅

麦克阿瑟饮恨菲律宾

席卷荷属印尼和太平洋诸岛

染指澳大利亚

三、扭转战局

天皇的隐忧

东京遭到第一次空袭

所罗门海海战

山本设计新赌局

庞大的联合舰队

南云发动第一轮空袭

航母大决战

四、瓜岛战役——太平洋战争胜败的分水岭

美军攻占瓜岛

日舰疯狂反扑

登岛日军全军覆没

生死大决战

击毙山本五十六

 第六章 转折:决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一、厉兵秣马

残雪,希特勒心中的痛

戈培尔说:元首给我们民族充了电

敌我双方大备战

希特勒的战争密令

二、大战拉开序幕

乐观的斯大林想先敌下手

从克里木到哈尔科夫:忘记防御的苏军

战斗在一座不知名的村子打响

“苏军全线崩溃了”

丘吉尔访问莫斯科

第227号命令

8月23日:最危急的一天

三、浴血苦战

朱可夫来到斯大林格勒

苏军反击

真正的恶战开始了

残酷的市区争夺战

再度突击

第三轮进攻

四、苏军赢得胜利

天王星计划

不许撤退

困兽犹斗

保卢斯投降

五、库尔斯克大会战

“堡垒”战役

大炮与战斗机齐鸣

解放奥廖尔

进军哈尔科夫

 第七章 拉锯:逐鹿北非

一、希特勒点将

墨索里尼的豪赌

英军出乎意料的胜利

“5天的袭击”发展成大战役

希特勒出手

隆美尔唱起“空城计”

二、北非闪击

轻取欧盖莱

英军全线溃退

托布鲁克的拉锯战

一柄鲁钝的“战斧”

三、千里拉锯战

丘吉尔任命的新司令

“十字军战士”行动

德军回到出发点

拔掉加扎拉据点

决胜托布鲁克

迈进埃及的第一步

四、阿拉曼大捷

克星来了

“长尾之狐”的无奈

喋血阿拉姆哈勒法岭

“这是事先精心布置好的”

“捷足”先登

“不战斗,毋宁死”

暂缓鸣钟

五、北非战场落幕

火炬行动

卡萨布兰卡会议

最后一击

 第八章 反攻:光复欧洲

一、进军西西里

难产的“赫斯基”计划

海空权的激烈争夺

古佐尼劳思伤神

二将争功

墨索里尼下台

营救墨索里尼

二、诺曼底登陆一史上最长的一日

“霸王计划”

史上最重要的天气预报

艰难的登陆战

刺杀希特勒

施道芬堡是谁

“眼镜蛇行动”

巴黎解放

兰、苏军大反攻

解放列宁格勒

名将瓦杜丁之死

白俄罗斯战役

华沙起义

进军东欧

四、百万盟军前进!

盟军向德国边界推进

希特勒在阿登地区的反扑

艾森豪威尔放弃占领柏林

易北河会师

五,雅尔塔会议——确立战后新秩序

准备——马耳他会议

罗斯福身体状况恶化

战后德国的处置

最棘手的波兰

六,血战柏林——对希特勒的最后一击

柏林市民宁愿被美英盟军攻占

红军将士精心备战

泽洛高地的厮杀

苏联红军兵临城下

双管齐下合围柏林

锤子镰刀红旗插上国会大厦

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第九章 尾声:日本投降

一,重返非律宾之战

盟军突破“太平洋防波堤”——马里亚纳群岛

攻破日本防卫大门——塞班岛

东条英机内阁垮台

莱特湾海战

美军重返菲律宾

二、盟军在太平洋上的最后攻势

杀向硫磺岛

攻克冲绳岛

波茨坦会议和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日本本土遭受轰炸

三、日本投降

痴人说梦的“一亿玉碎”

美国扔下两颗原子弹

日本无条件投降

下篇 二战风云

 谍光秘影

活动于中国的间谍魅影

促使“二战”提前结束的德国“义谍”

“红色谍星”佐尔格

纳粹谍王:卡纳里斯

太平洋战争中的秘密武器——纳瓦霍语密码

 风云人物

轮椅上的巨人——罗斯福

千面政客——丘吉尔

纳粹的克星——斯大林

长空凶神——戈林

沙漠之狐——隆美尔

剃刀魔鬼——东条英机

远东帮主——麦克阿瑟

 扑朔迷离的历史

令人震惊的“鱼雷行动”

见死不救的美英联军

斯大林不杀希特勒

苏联窃取美国原子弹秘密内幕

纽伦堡和东京审判

 逸闻趣事

受嘲弄的法国元帅

核弹与明星

英国将军曾密谋劫持希特勒

战争中的糊涂账

丘吉尔的“完美战略”

“孤军奋战”的坦克兵团

鸟粪影响战局

英雄信鸽

坦克挂“刀”,无人能敌

英国自摆乌龙

疯狂的“神风特攻队”

美军的“红球特别快车”

胶姆糖的军事应用

战争期间家信中的暗语

朱可夫拿斯大林便条上前线

斯大林固守莫斯科不撤离

斯大林无视“小报告”

罗斯福总统佯装糊涂打胜仗

丘吉尔妙用“苦肉计”

“三戒”成就蒙哥马利

 难解谜团

希特勒选用“卐”作党徽有何用意

希特勒血洗冲锋队之谜

珍珠港事件内幕

斯大林之子在纳粹集中营中死亡之谜

试读章节

二、墨索里尼乱世崛起

“贝尼托”原来是英雄的名字

当全世界都在经济危机中挣扎时,黑暗也在意大利的上空蔓延。这时,一个人正悄悄浮出历史的水面,开始掀起血雨腥风,那便是贝尼托·墨索里尼。

瓦拉诺·迪科斯塔,属意大利东北部普雷达皮奥省。这个地方早在13世纪就已经出名了,文艺复兴时期这里曾诞生了许多知名的人物。1883年7月29日,一声啼哭划破了这个古老村庄的宁静,铁匠亚历山德罗·墨索里尼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亚历山德罗·墨索里尼是早期的意大利社会党党员。他的妻子是一个正直、勤劳、受人尊敬的小学教师。当时在意大利,教师的生活是非常清苦的,不仅工资低微,而且不受社会重视,但她总是以“贫可育人”和“自古雄才多磨难”的思想教导学生。

年轻的墨索里尼夫妇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了也像他们一样,正直地生活,正直地做人,于是给儿子起名贝尼托,表示对墨西哥的民族英雄贝尼托·胡亚雷斯的敬仰。胡亚雷斯1806年出生于印第安人的一个农民家庭,1858~1872年任墨西哥联邦总统。在任期间,胡亚雷斯曾进行了许多重大改革。他废除了教士与军官武士的特权,没收用于教堂建筑以外的一切教会地产,剥夺教会的世俗权力。1862~1867年,他领导人民抗击拿破仑三世组织的墨西哥远征军并获得了胜利,从而推翻了以麦克西米连为傀儡的帝国。他曾兴办印第安人教育,镇压退伍军人暴动与迪亚斯叛乱。亚历山德罗·墨索里尼对胡亚雷斯的英雄事迹十分崇拜,他希望自己的儿子长大成人后要像胡亚雷斯一样,做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然而,美好的愿望被历史扭曲,贝尼托·墨索里尼却逐渐成为一战以后黑暗意大利的始作俑者。

经营《前进报》

1902~1908年,墨索里尼背井离乡,经历了各种各样的生活,当过泥瓦匠、脚夫、缝工、帮厨,但都不能持久。有时找不到活儿还得饿肚子。据说他当时曾以行乞和抢劫为生。幸亏侨居瑞士的意大利工人经常给他一些接济,帮他渡过难关。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墨索里尼同意大利社会党人在洛桑主办的《劳动者前途报》拉上了关系,成为该报记者,开始了他的记者生涯。根据社会党的要求,墨索里尼经常向侨居瑞士的意大利工人宣讲社会党的主张,并介绍国内形势,很受工人欢迎,却引起瑞士当局的注意。后两年(1904~1906)墨索里尼则回到意大利参军,由此显现了其爱国激情。其后,他先去了瑞士,又因公开攻击教会势力而被驱逐出境。他被迫移居奥地利,并在那里认识了著名的意大利民族主义者巴蒂斯蒂。他在巴蒂斯蒂创办的《人民报》做助理编辑,一再发表文章,鼓吹特伦托地区脱离奥地利回归意大利,因而被奥地利逮捕入狱,最后驱逐出境。

1908年,墨索里尼从奥地利回乡之后,正式参加了意大利社会党,不久又被选为社会党弗利省委书记,他利用手中的权力,创办了一份名为《阶级斗争》的周刊,开始在弗利的社会党内建立个人影响。他四处树敌,既攻击共和党,又攻击社会党的“保守派”,由他随心所欲地解释什么是社会主义。墨索里尼的文字尖锐泼辣,富有煽动性。不久之后就因在《阶级斗争》周刊发表文章反对政府侵略利比亚和鼓动示威游行而被捕,并被判处5个月徒刑。这样一来,墨索里尼的威信反而大大提高。1912年3月,他刑满获释,7月便被社会党全国代表大会选为中央领导机构成员,11月又被任命为社会党机关报《前进报》的社长,经过他的经营,《前进报》销量猛增,使得社会党在工人群众中的影响力扩大。29岁的墨索里尼控制《前进报》后,如虎添翼,更加野心勃勃,从而开始了新的个人“奋斗”。

在墨索里尼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意大利的时局更加动荡不安,第一次世界大战越来越近。早在20世纪初,意大利就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军事和经济方面实力薄弱的意大利帝国主义,力图在力量相匹敌的各帝国主义国家和各集团之间随机应变,并利用它们之间的矛盾来实现本国的侵略、扩张目的。意大利早在三国同盟(德、意、奥)期间,便采取了同英、法、俄接近的方针。1911年,意大利同土耳其开战,并侵占了的黎波里、昔兰尼加和多得坎尼群岛。

为了巩固意大利帝国主义的社会基础并加强国内实力投入世界再分割的斗争,意大利总理饶里蒂改变了对内政策方针。他企图用微不足道的让步来分化工人运动,并吸引社会党和总工会的改良派领袖同资产阶级合作。为了这个目的,他给予工人一定程度的集会、组织工会和罢工的自由,实行了某些社会保险的措施,对工人合作社提供了某些优待。1912年,为了减缓意土战争的政治危机,饶里蒂对选举法进行了改革,选举人数从321.9万人增加到856.2万人。这种政策促进了社会党内部的改良主义和机会主义倾向的发展,并促进了改良派的领袖们同资产阶级政府合作关系的建立。政府的“自由主义”方针是和对工业资本家、农业资本家有利的高关税壁垒保护政策相结合的,而且是和残酷剥削南部地区的劳动人民的政策相结合的。那些被压迫和破产的农民群众、农业工人的运动,则遭到了残酷的镇压。

意大利统治集团进行连年战争和对劳动人民的盘剥,激起了广大群众的反抗。1901~1910年,意大利约有300万人参加了罢工运动。在1905~1907年俄国革命的影响下,以及由于1908年开始的工业危机,和1911~1912年的意土战争,阶级斗争日趋尖锐,群众革命隋绪越来越高涨。面对统治阶级的残酷镇压,到处在发生暴动,到处在举行起义,社会党内部反改良派占据了优势,掠夺战争的最公开的拥护者和主张同政府合作的毕索拉蒂和波诺米等人在1912年被开除出党。1914年6月8日,根据社会党和总工会的号召,开始了抗议安科纳警察击毙参加反帝游行示威的三个工人的总罢工。以“红色周”而著名的这次罢工,有的地方带有急风骤雨的性质,起义者已经把政权夺到自己的手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作为社会党1910~1914年左倾路线创始人之一的墨索里尼,最初是忠实地坚持党的官方路线,反对意大利参加欧洲战争。然而到了1914年10月,他看到德国社会党极力帮助德皇,协约国的力量在扩大,形势对德、奥不利,便转到“积极的中立”立场上,并利用所控制的舆论工具宣扬自己的主张。10月18日,墨索里尼擅自以社会党的名义在《前进报》发表自己撰写的长篇社论,鼓吹“意大利参战的必要性和战争将给意大利带来的好处”。社论发表后,意大利社会党领导机构谴责了墨索里尼独断专行的恶劣做法,决定免去其《前进报》社长职务。随后,社会党米兰支部又通过决议,将墨索里尼开除出党。

从此,墨索里尼同社会党分道扬镳,走向了创建法西斯党的道路,也为世界人民埋下了灾难的种子。P8-10

序言

1945年9月2日,在停泊于日本东京湾的美国海军最大战舰“密苏里号”上,隆重举行了日本向盟国投降的受降仪式。至此,人类进行的规模最大、破坏最严重、影响最深的全球性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

回首6年战争的日日夜夜: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英法随即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德军装甲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法国战败投降。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两国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开始实施入侵英国的“海狮计划”,之后德国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轰炸。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规模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次日下午,美国对日宣战,随后20多个国家包括中国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胜利,成为二战转折点。1943年9月3日,意大利无条件投降。1944年6月6日,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军全面溃败。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势力。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美国投掷原子弹轰炸日本广岛和长崎。接着苏联对日宣战。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战争最激烈时,全球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战火遍及欧洲、亚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及大洋洲;战线遍布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及北冰洋;约9000余万人死亡;钱财损失约4万亿美元;大量房屋受破坏,工厂、农庄、铁路和桥梁的损坏则难以估计。

战争不只是战场上的搏杀。西方著名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不仅是一种政治行为,而且是一种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继续。”硝烟背后,政治巨头的决断主宰着战争,各种力量的演化扭曲着战争,无处不在的谍影影响着战争……二战的意义早已超出一场战争,它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标识,也是人类文明的转折点,其影响延续至今。

本书汇集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囊括“上篇:二战战史”和“下篇:二战风云”两部分。上篇采用将地区战场与时间线索混合穿插的传统写法,逐一叙述各个战场的全景进程,分为“序幕:战争阴云”“开场:远东硝烟”“爆发:欧洲沦陷”“激战:苏德大战”“蔓延:血染太平洋”“转折:决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拉锯:逐鹿北非”“反攻:光复欧洲”和“尾声:日本投降”。其中波兰闪击战、列宁格勒保卫战、诺曼底登陆、中途岛海战、偷袭珍珠港和抢占瓜岛等著名战役均有详细描述。下篇包括“谍光秘影”“风云人物”“扑朔迷离的历史”“逸闻趣事”和“难解谜团”,对情报战、历史谜团和二战趣闻等均作了详细介绍。本书力争完整重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过程,详细解读前因后果,客观点评政治经济。拨开迷雾,还原历史真相,破解重重谜团。不仅从宏观上讲述战争,而且从细微之处着眼,努力搜寻历史的蛛丝马迹,为读者呈现出不一样的全史。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曾经说过:“相对于战争结束来说,我们更希望所有的战争本就没有爆发。”唯愿人们在回眸二战时,多一些沉思和省悟,更加珍惜今日的和平与安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