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冉编著的这本《人生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纪实类文学,讲述一名90后大学生,一个热爱户外运动、内心充满阳光的少年,和小伙伴一起骑着单车去祖国的西部,一路行走,一路观光,青海湖、塔尔寺、拉萨河、香格里拉、川藏路……祖国的西部在他的笔下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景观。最真实地表达就是最美的表达,他敢于做最真实的自我,纯粹而自然,用文字写下行走在雄浑壮阔的西部时简洁又富有深度的人生体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人生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王文冉 |
出版社 | 金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文冉编著的这本《人生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纪实类文学,讲述一名90后大学生,一个热爱户外运动、内心充满阳光的少年,和小伙伴一起骑着单车去祖国的西部,一路行走,一路观光,青海湖、塔尔寺、拉萨河、香格里拉、川藏路……祖国的西部在他的笔下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景观。最真实地表达就是最美的表达,他敢于做最真实的自我,纯粹而自然,用文字写下行走在雄浑壮阔的西部时简洁又富有深度的人生体验。 内容推荐 王文冉编著的《人生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一本真正让你明白旅行真谛的心灵笔记,让你在行走中遇见美丽人生。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原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建功亲笔推荐! 目录 序言:趁年轻做一回独行侠 第一章:初上高原 我和阿敏同学开始了前途未卜的西行 你好,兰州 糟糕的开始:第一个长坡就把我们差点放倒 初人青海 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塔尔寺 湟源:清爽的高原小城 日月山和文成公主 青海湖,爱你还是恨你 金银滩草原:王洛宾和卓玛的传奇故事 无趣的一天:从无趣中依然得到神谕 悲催的误车 跳动在沙柳河畔的音符 站火车:七个半小时 帐篷搭在哪里,哪里就是格尔木 第二章:青藏线上 戈壁荒原上我们的单车成为大风的目标 在西大滩想到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与熵减 莽莽昆仑 可可西里:青色的山梁 寂寞的英雄索南达杰 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 猩红色的风火山 动手做了一顿难吃的晚餐 我错把一只可可西里的狼当成狐狸和它嬉戏 关于可可西里的狼 三江源: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条巨河流的发源地 想偷懒却遇到了一回格外不易的搭车 冰河世纪唐古拉 苍茫的藏北 那曲:草原明珠 乘火车旅行 世界上最高的湖:纳木错 念青唐古拉:藏北主神 抵达青藏公路的神圣终点站 第三章:拉萨,拉萨 圣城核心八廓街 大昭寺,我们没进 回到布达拉宫……广场 色拉寺辩经 慵懒休闲的时光 第四章:后藏游历 告别阿敏,我一个人的旅行开始了 我登上了“无法超越的山”:甘巴拉山 羊卓雍错,绿松石耳坠 离公路最近的冰川 英雄城江孜:《红河谷》故事的发源地 跟着转经的藏人混进自居寺 在藏扎寺,喇嘛管我一顿饭 站在多庆错边遥想对岸的不丹国 绿野仙踪的世界 封闭的边境 亚东,西南边陲的明珠 再见了,神山圣湖 逃票扎什伦布寺 西行还在继续 萨迦寺,第二敦煌 午后遐想 第5028公里 沿着雅鲁藏布江,带着一颗溜溜的心 冷清的聂唐 第五章:回到拉萨 闲来无事,那就瞎转 雪顿节藏戏 世界上最大的寺庙 乃琼寺的神谕 和老爹会合 第六章:川藏线上 畅游水墨画境 神女的眼泪 鲁朗,东方瑞士 惊险的通麦 该死的冷雨 森林尽处的冰川 然乌湖,让我说你什么好 叹为观止的川藏天险:怒江72拐 川藏最高山 疲惫的一天 梦回四川 “世界高城”理塘,仓央嘉措魂牵梦绕的地方 海子山,上帝随手撒下的一千多颗美丽钻石 在我心中亚丁才是真正的香格里拉 心中的香格里拉 200公里烂路里云游与瞎想 蜀山之王的雄姿 溜溜的康定 人生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后记:旅行之路,未完待续 试读章节 初入青海 7月11日。想象中的感冒并没有出现,万幸。鉴于前一日不靠谱的情形,我缩短了今目的行程,目的地由西宁改成了海东首府平安。虽说只少了30多公里,却能够让我们游刃有余,外加睡上个自然醒。 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的话语,“对于我来说,旅行就是离开自以为是的生活,串联起以前的回忆,并以开放的态度结识日常生活以外的有趣之人,至于风景,那只是附赠品。”对我来说,去一个熟悉的地方旅行,串联起以前的回忆,以这样的方式过日子很美妙。至于风景,我觉得它远大于一个附赠品。我对风景的迷恋比写书的这个^要严重。我比他更贪婪一些。旅行,对我来说,动用心灵和看风景,都是地球奖励给我的大礼包。 继续走,继续看。 在红古小吃街填饱肚子,已是10点。继续走没几公里走到界桥,青海人民来欢迎我们了,桥下是暗流涌动的的大通河,河水褐得吓人,倒真是像大地醇厚的血脉。过桥以后再走没多少就是进民和县的岔路口。远远看去,县城坐落在一片平坦开阔的空地上,一眼望不尽,规模之大令人咋舌。原本昨天就该到的地方,这次我们就没必要进去了,沿公路擦着县城出去。两旁的山压迫了过来,形成山谷,湟水河不经意间出现了。从兰州出来,我们基本上是沿着湟水河谷缓上,此时的河水更加汹涌,显示出可怖的土黄色,景色少有生机却又更加波澜壮阔。湟水河谷地区是青海省农业最发达的地区,也是人口最为稠密的地区。虽然长江、黄河与澜沧江均发源于青海,且流域面积也大得多,但对于相当多的青海人来说,短小的湟水河才是他们的母亲河。在丝绸之路河西走廊因战乱等原因受阻时,青海道常扮演主干道的角色,而河湟地区显然是其中的要冲,因而尽得商贸之利,自古以来虽不是主流文化关注之地,却也热闹非凡。 更多路牌提示湟水谷地的路更加危险,但我们并没有什么感觉,无非是弯稍微多了些,也没必要一惊一乍的,毕竟车不多,一般有品位的车都走旁边的京藏高速。我们也骑不太快,不紧不慢地向目的地进发。 在半道上遇到昨天车队上的一个人,原来他们的大部队人马贪睡,他只好一个人先走了,于是我们三人暂时组成一小队。旅途之中遇到曾经遇到过的人,是很神奇的事情,有点像过去年代里一个地下工作者与另一个地下工作者没有策划地遇着了。单人行走了十几年的资深驴姐、作家吴苏媚曾经在印度遇到了一个德国人,吴苏媚得知这个德国驴友已经行走了9年,就很直接地问他:“你觉得像我们这样的人为什么要长期旅行呢?”德国人说:“你知道的,有时候,不得不。” 就在离乐都县5公里的地方,这个家伙的车胎爆了,他又没有工具,幸好他当时跟着我们走啊。拆下轮子一看,气眼就在我的左手边,运气不错,一下就找到了。好大一窟窿,罪魁祸首不明。我们就一起补胎。补胎时,这个小伙子问我,你说像我们这样的人,大热天的,在家找个凉快地呆着多好,为什么要出来遭这样的罪呢。我说,有时候,不得不,你知道的。 补着补着大部队也追上来了,这一下子热闹了不少。 很快我们到了乐都县,在那里下馆子休息一下。事实证明,这里的面很好吃,饼很难吃,可能是我们运气不好,挑了家糟烂馆子,因为一般来讲回民的面食是出了名的好。那帮人马的目的地是西宁,所以吃完饭就匆匆和我们告辞了。我和阿敏同学多坐了很久才上路。乐都距离平安还有30多公里,时间一点也不紧张。今天一直阴着,此时飘起了小雨,但简直可以忽略不计,流量估计也就几滴每平方米每秒。离开乐都,湟水河谷的壮阔景象也消失了,我们似乎又回到了昨天后半段那无聊的风景中,这种风景在全国各地都能看见,无非是连成片的农田,没有亮点。 途经一处风景还算秀丽的地方,我们停车休息,把车放到树荫下。仅仅2分钟后,倾盆大雨不期而至,因为在树底下休息休息,我们恰好躲过了,只是偶尔有些混蛋司机在下雨天还飚那么快的车速,溅起一片水花喷到我们的车上,真是防不胜防啊。 直到半个小时以后这雨才多少有了消停的迹象。我们披上雨衣继续赶路,好歹在18点前赶到海东地区首府平安县。8小时才90公里,这速度实在算不上什么。 平安县我以前也住过,不过那时候还小,十几岁,现在回想都没多少印象了。我们就住在高速路入口附近。海东地区伊斯兰风情比较浓,平安县尚且还不是其中的佼佼者,但基本上所有的馆子也都是清真的,我们吃不惯,最后也没办法,还是在清真馆子吃了饺子和米饭,这算是比较接近汉餐了。 P11-12 序言 趁年轻做一回独行侠 读书、行路,是一个健全的生命一生要做的两件事。增广见闻、丰富阅历,只是表面的收获;让精神放逐、让气象升腾、让境界超越,在脚步丈量的体验中锻造坚硬的灵魂、柔软的内心、高贵的人格,才是其中真意。 一个在上海读大二理科的20岁小伙子,叫王文冉。2012年暑假,他和他的同学阿敏各自带有一辆单车,自上海出发,乘火车去兰州。从兰州开始,骑着单车,上高原,爬大山,看神湖,逛小城,观荒漠,沿着青藏线去拉萨。后来,阿敏先回家,文冉从此开始了一个人的单车孤旅。顺着雅鲁藏布江一路向西,直至我们这个国度的边陲。这样的生活他过了52天。其间,爬过海拔五千多米的山峰,看过比化学实验调制出来的蓝色更纯蓝的圣湖,遇见过可可西里的恶狼,走过几乎是中国最险的山路,拐过怒江的七十二拐,抵达雅安,最后去成都。 这样一条艰难的路线,已经让我惊愕不已。然而比这更让我惊愕的,是这个刚满20岁的大男孩儿,已经完成了自己第三次的西域之行。 沿着这条布满荆棘和白雪的长路,我拣拾和玩味文冉的文字。初看这些文字的时候,或许只是出于一种好奇,一种自己曾经有过然而未能完全实现的梦想。当我们风华正茂的时候,谁没有过周游世界的渴望?谁没有过说走就走的冲动?然而青春的萌动常常止于萌动,躁动的灵魂往往在世俗的权衡和考量中归于平静。那份周游世界的梦想,终究止于梦想。也正因此,我们对徐霞客怀着遥远的崇敬,对身边的行者报着真诚的好奇。文冉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伙子,但他干了一件在他这个年龄可谓了不起的事情。把梦想交给脚步,让脚步变幻出文字,用文字感染仍在梦中的人。在他的身上,我多少找到一点当年自己的影子。而那个模糊的影子完全为文冉所覆盖、所遮蔽、所超越。因为他所做的,正是当年我所想的,他所记录的,正是当年我所渴望的。 如果说从《一个孤独散步者的遐想》中我看到了卢梭的深邃思想,从《昆虫记》中体味到了法布尔的细腻观察,从《徐霞客游记》中感知了徐霞客笔下的博物,那么从大二男生文冉的文字中我能感受到什么呢?只能是青春的律动和青年的真诚。我以为经过岁月的磨洗,很多与我同样一把年纪的读者,看重的或许正是这点。当文冉只是作为一个记录者留下这些文字时,他大概不曾有过为前辈还愿的想法。然而文字的魅力有时正在于此:当它脱离作者之手,外化为一种客观存在时,其内在的张力可能超越作者的预想。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感谢文冉,是他带我重走一回青春之旅,而且这旅途那么精彩、那么曲折、那么富于挑战,那么叫人心旌摇荡。 当然,我们眼下还不该苛求文冉成为一个思想的提供者。他正值青春年少,灿烂的阳光正打在他青春的脸上。他还没有被苦难的生活所检阅,被世事的险恶所消解。他的思想和面孔同样稚嫩,他的文字就像晨光里蓬勃向上的新鲜植物。没有理念的束缚,没有经验的羁绊,也没有扭曲人性的装腔作势和病态呻吟,只是一个劲儿地疯长,那么自然天成、那么一揽无余。面对这样一副透明的灵魂,我们仿佛置身五千米的高山之巅,只有微闭双眼,忘情地呼吸清新空气,尽情享受大自然的赐予。 旅途有美妙,自然也有艰辛。作为一个穷学生,文冉手头没几个钱。出门前在学校装病开出的常用药,没等出门就用去了大半。一路上他和阿敏舍不得花费昂贵的旅游景点门票钱,就想方设法逃票。有的逃过了,算是幸运;有的没逃过,反被人家奚落。千里迢迢骑车到了拉萨的大昭寺,竟然没舍得进去看看。这应该是个遗憾,也为未来留下一个大大的念想。文冉写道:“藏族看门的帅小伙,下次就放我们进去吧。其实我们真的有难处,身上一共才几千块钱,看上去总量是不少,但我们毕竟是长时间长线路旅行啊,每笔费用都要控制,算下来平均每人每天才几十块钱,这处境相当悲惨了。而中国的门票钱绝对称得上是大头,要是进个景点就要扔掉几张鲜红色的‘毛爷爷’,那接下来的路还让不让我们过了?我们都是新时代的好青年,假期时间,我们不打扑克不上网,不凑在一起喝酒吹牛,愿意把时间和精力用在阅读江山这本大书上。我们是穷学生,出门旅游,不想给爱我们的父母多添加经济负担,没有办法使得窘迫的经济状况和高价格的门票和平相处。”这种近乎原生态的文字,真诚中透着无奈,看着让人动容。而我的感动也正在于此:一个人的青春之旅,似乎就是不应该带着足够的钞票和信用卡。那种不无窘迫的旅程,恰恰是一种历练。青春的跋涉如果变为一种阔少的卖弄和享受,就不是我们心目中应有的青春之旅了。 其实,每一个准备出发的人,都不难想到旅程的艰难,问题在于对待艰难的态度。是以一种近乎悲壮的情怀去征服困难,还是以一种不无乐观和幽默的态度去享受过程,是有境界高下、胸怀大小之别的。文冉这一路所面临的困难,有时可能超过了一个独生子女所能承受的限度。比如,翻越那座被称为“无法超越的山”的甘巴拉山,海拔5030多米,极其险峻。他花费了五个多小时才抵达山顶。然而如此艰难的攀登,他是用轻松的笔墨描述和记录的,没有丝毫的抱怨和渲染。他写道:“……老老实实重新慢腾腾地爬坡,转过一道弯,豁然开朗,盘旋的山路让人绝望,我几乎吓尿了:仔细数了数,只见前方山崖上盘山公路从上往下依次绕了五道弯,最高处那条几乎都看不清,而且转过去以后跑到云里雾里了,飘渺得很。这才是名副其实的天路啊,青藏公路你有点弱了,与甘巴拉山路相比,无论是坡度还是弯度都不是一个级别的。看这情形真要爽大了,不知道还有多远才到山口……”;“看到山口经幡的那一刻,我终于忍不住,直接将车推倒,就地休息。闻一闻山顶那新鲜的空气,感受重回极乐世界的快感……这海拔5030米的山口!哥我终于到了!”这些朴素的文字带有强烈的现场感,乐观中带着幽默,自豪中伴随小小的得意,我被深深地感染了。孩子的洒脱并非刻意地“装酷”,而是他超越自我之后快意情怀的天然流露。这样一种乐观和从容,相信一定会转化成无形的财富,在日后的工作生活旅途中享用不尽。 见多才能识广,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文冉在他20岁的时候完成了自己“说走就走的旅行”,把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理想变成了可以触摸的现实。这是上苍馈赠给文冉的神秘礼物,也是文冉转送给我们的最好礼物。“这一路上,我邂逅了多少美丽的风景、独特的心灵。然后,像过客一样离开它们。我知道无论对美的渴望有多么强烈,我都不会抓住它们,我都是风一样的过客。但是,我曾经在这里,我看见了它们,用我的肉眼。它对我很重要。这就够了。我的身体穿越过这千山万壑,我敢说,这52天以后的我,和出发前的我,不是一个我了,我长进了。那些试图把我弄残的力量因为没有弄残我而变成了我的力量。我生命的海拔也经历了簇新的高度。” 是的,一种景致只有让人感受到力量,一种大过人类甚至威胁人类的力量,才能称之为壮阔。文冉看到了这种壮阔的景致,他的生命因接纳也同样诞生了这种景致。他的心中因此多了千峰万壑、崇山峻岭。他因此变得厚重、变得充实,变得更像一个男子汉,这是此行带给他的真正收获吧。 刚刚故去的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经说过:“如果你隐藏自己,不敢让别人看到你如何做自己喜欢的事,别人就会认为,他们也不能做到。但如果你让他们看见,就等于允许他们像你一样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等于解放了他们的愿望。这并不是说要让他们去做和你一样的事,而是让每一个人都做最适合自己、自己最希望做的事。”文冉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写了这本不期然而然书。它的价值在于让更多的青年人看到希望,从而产生一种“马上出发”的冲动和自由。是的,人生需要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是对真实生命的尊重,是对自我渴望的践行,是对某种夙愿的偿还。出发的起点可以在20岁,也可以在30岁、40岁、50岁,谁说不能在60岁、70岁、80岁呢?每个人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其实不是所谓功名利禄,而是一种灵魂的自由和放逐。 是为序。 后记 旅行之路,未完待续 有关旅行,我看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旅行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并且在别人那里大呼小叫,放大别人幸福的一种方式”。 我从小喜爱旅行。最早的时候是爹娘带我出远门,当我还是个小屁孩的时候,我的活动半径就已经相当可观了。当然,小时候估计我光顾着瞎玩去了,所谓的正事也没记得多少,直到现在我也难以说明旅行到底给我早期的智商开发带来过多少好处,但毫无疑问,旅行这颗种子已经深深地在我心中生根发芽,并在日后成为我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再加上我天生就是那种胆大包天无所顾忌的混小子,当我长大一些以后,更是如鱼得水,只要有假期,管他寒假、暑假、七天长假,还是“清明”“五一”什么的(反正三天假能被我“扩充”成10天),我几乎全都一个人外出旅游,目前足迹已遍布国内绝大多数省份,甚至踏出了国门。幸好旅行不是个坏爱好一说实话,现在我都常常在想,要是我的脑袋瓜里全是些歪瓜裂枣想法的话那绝对太可怕了。 喜爱旅行的绝不止我一个,旅行为什么会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风靡全国呢?显然,旅行有它大大的好处,这个问题我已经想过无数遍,自认为已得到比较完整圆满的答案,接下来请允许我以刻板的官样语言叙述之。首先,交通事业大大改善了,毕竟这是一个当你眨一下眼睛都能错过一列高铁的时代,即使不引入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概念,一般人也能轻易地看出传统的时空距离自然不再是问题,这是外因。其次,大家腰包鼓了,一句话,就是“购买力增强”,有钱还嫌没地方花——看看旅游旺季热门景区那些摩肩接踵的可怜游客就知道了,花钱买罪受都有那么多人回应,这是旅行者的物质基础与底气。最后一点我认为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旅行对于一个人品性的塑造。旅行可以增长一个人的见识,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态度甚至人生观,这些是旅行带给旅行者最重要的内在改变。展开来讲,在旅途中,旅行者可以欣赏到秀丽的名山大川,计算机桌面一般的景观自然是难得的视觉盛宴;在旅途中,旅行者可以了解风土人情,结交各路英雄好汉,学到很多知识,这对一个人人文素养的构建是很重要的环节;在旅途中,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都与前一天迥然不同,你永远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些什么,显然这样的日子是新鲜刺激的,和平常那单调重复的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一条也是许多人上路的基本理由;在旅途中,当你发现许多沿途的居民,虽然物质条件远远不如你,但他们却在平淡简单的生活中活得那么从容乐观的时候,你自然会心生震撼,原来生活可以如此快乐纯粹。 人类仅靠自身体力能获得的最大速度,就是自行车的速度。自行车也是迄今为止人类发明的最成功的机械之一,这个仅有两个轮子的奇异玩意儿早在18世纪末就已经现出雏形,几十年后在巴黎世博会上终于是声名鹊起,引起不小的轰动,又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种方便轻巧的交通工具逐渐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早些时候人们以自行车代替步行,那是物质匮乏时代的无奈,时至今日,各种各样新型快速交通工具的出现早已使得自行车的地位大大下降。但是自行车并未从人们的生活中彻底消失,反而以一种新的面貌出现,越发受到人们的青睐。自行车运动是一种很草根很健康的有氧运动,体力消耗大不到哪里去,形式上也很简单,入门门槛低,普及性强。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骑自行车本身可以与旅行完美结合起来。众所周知,徒步太累太耗时,坐车太快太过轻松却不见得看得清楚,自行车的节奏恰好介于两者之间,你既不会错过沿途的风景,速度又不至于太慢,实乃旅行的上佳选择!我了解自行车运动也算比较早,但真正亲身接触它,也只是有一次突发奇想,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骑着我当时那200块钱的小破车在上海郊区转悠了一圈,觉得这样的旅行方式很爽,从此以后愈发不可收拾,在出发前骑行总里程已经积累到了好几千公里。但实际上,我不是倒腾自行车的行家,我能做到的也仅是补胎外加一些简单的拆卸工作,幸好一般人也用不着学会更复杂精深的,有困难就找民警呗! 至于写作?惭愧啊,每当我写那些官样文章都会感觉cPu运转不良,就像骑车爬坡一样心有余而力不足,高中的时候写议论文常常写着写着就不知道怎么写了,然后就开始编故事,可惜即使是很精彩的故事也被前面那几段不痛不痒味同嚼蜡的“议论”给毁了,所以说考试时代作文得分基本都不带超过4吩的(满分60)。有时候不得不承认,每个人都有他擅长与不擅长的,我写议论文不行,写其他类型文章还好,比如说检查,有一阵子我点儿背,接连犯事,短期内总共写了五位数字数的检查,最牛的一次就是我用一节课外加一个课间的时间狂草了3500多字。那个赛季英超打得格外激烈,我就在检查里把英超大势给分析了一下。后来我去办公室交检查的时候,正好老师不在,我把检查往老师桌子上面一搁,赶紧跑开,反正我写的东西最后老师都不看是吧?游记类的我也很擅长,每次出行我都有写游记的习惯,再加上我在游玩的时候常常还钻空子,偶尔还撰写逃票攻略一类的玩意儿,所以说头脑发热想着出本书光宗耀祖什么的对我来说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我写的文字最后印出来有厚厚的一沓就行了。 我在上海上大学,搞化学的,是网络视频上很火爆的疯狂变态的喜欢科学那一类的人。转眼又过了两年,这次暑假足足有两个月的时间,反正在家呆着也是要闲霉的节奏,手头也不紧,再加上目前流行的单车进藏的热潮,我自然愿意把第一次长线路定在西藏,而且只挑了难度最小的青藏线。然后就开始招募愿意同行的,最后把我室友给收了。 说实话,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来西藏。2010年,我高考结束后第二天就和爹娘一起坐上了进藏的列车。当时我们专门跟了导游,所以行程还是很大众化的,接下来的几天平淡无奇,我们按部就班地把一般旅游者第一次来西藏所谓“必去”的几个地方扫了一眼,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尽管如此,西藏秀丽的自然风光和淳厚的风土人情仍然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除此之外,我还额外找了一条西藏的好处,那就是夏天格外凉快,否则骑车的时候会被烤死。但后来我坐车走川藏线回去,觉得目前的川藏线难度还是大了些,不太适合所有人骑行,这一点其实很多人并没有注意过。结果呢?打川藏线回来以后,我又冒出了骑摩托车的念头。 本次旅行,我们经过了不止一个省,途中也基本没走回头路,对于一条环线,原本是谈不上什么终点的,但我日后提起这次旅行时仍习惯称目的地为西藏,也许是因为西藏在我心中的地位实在是太高了吧。其实不仅是我,西藏同样是许多人心中永远的驿站,无论是地理上的还是精神上的,就像拉萨同时是藏族群众地理上与精神上的中心一样。也许用不了多久,我就会怀念那个神奇美丽的地方,怀念那精彩纷呈的两个月。唯一不会改变的,就是我会和越来越多的旅行爱好者一样,继续踏上一段又一段精彩漫长的旅途。 旅行之路,未完待续。 书评(媒体评论) ★作者很年轻,20岁。很健康,不然如何可能骑上单车走青海,走西藏?很痛快,不然怎么会提出“说走就走的旅行”?很灵魂,他注意到了我国西部的宗教信仰与民俗。很幽默也很体贴,不然,车骑得再好能得金牌,却写不成书的。而且有自己的语言风格,说的是自己的话。看来他的中华好学生形象后边隐藏着几分傲骨。青年一代中多出几个这样的,将是多么好啊! ——王蒙(原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 ★这是一个在路上敖飞的精灵,快乐,自由,还要和我们分享他有滋有味的言说。 ——陈建功(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著名作家) ★人生,本就是一场怀揣梦想的旅行,一路的风光,一路的险峻……青春,就是王文冉二十岁的样子,不仅仅是激情澎湃,还有对未知的好奇和热爱,然后,有足够的勇敢和担当,一袭单骑,跌宕起伏成这本书里的文字,明净而生动地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年轻有力的、只有二十岁的西藏。王文冉不是专业作家,可,他的文字干净明亮,生动精准,透着逼人的灵动之气,字里行间所映照的,是他澄澈的生命质地,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擦拭内心的那个自己。 ——连谏(由佟大为主演的电视剧《门第》的原著作者,职业撰稿人,报刊专栏作家,多部小说被改编成影视剧。) ★用脚力踏轮丈量西部的荒凉,“小哥”王文冉不做游客做“侠客”,不被地域囚禁方知日月悠长,走在路上才晓山河无恙。年轻就要做走兽。 ——黄佟佟(专栏作家,著名文娱撰稿人,著有《最好的女子》《最爱的男子》《女人是比男人更高级的动物》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