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四库全书精华(超值全彩白金版)(精)》在保留四库的风格、韵味的基础上,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按照经、史、子、集的四部编排法,进行了有重点、有选择地收入,力求既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又基本上不遗漏各家代表作。经部立足于儒家的四书五经;史部收录了《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中的部分章卷;子部选录了道家、兵家、儒家等派的代表性著作;集部由楚辞开头,继以诗、词、曲为代表的文艺创作。为了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编者尽力压缩“钦定”的内容,提高诸子及文学艺术作品的地位和分量,以期本书能成为中华文明的完整缩影。
《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费时十三年编成。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按经、史、子、集四部44类编排,并因唐玄宗在长安及洛阳分建四库贮藏四部典籍而得此名。它汇集了从先秦到清代前期历代的主要典籍,共收书3400多种、7.9万卷,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化的万里长城”,为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完整的文献资料,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所以又被称为“千古巨制,文化渊薮”。
《四库全书精华(超值全彩白金版)(精)》在保留四库的风格、韵味的基础上,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按照经、史、子、集的四部编排法,进行有重点、有选择地收入,力求既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又基本上不遗漏各家代表作。同时,对原文的难解字词进行必要的注释,又增加了精准的译文,辅以彩色精美图片与文字相互对照,以更好地帮助读者对这些传统典籍的理解。
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回答说:“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政治理论都记载在典籍上。如果今天有像周文王和周武王那样的人存在,那么他们的政治理论便能实施;如果今天没有像周文王和周武王那样的人存在,那么他们的政治理论也就也就废弛了。以人施政的道理在于使政治迅速昌明;以肥沃土地种植树木的道理在于使树木迅速生长。以人施政最容易取得成效,就像种植蒲苇那样容易生长。
“所以国君处理政事的方法就在于获得贤才,而获得贤才的方法,就在于国君努力提到自身的品德修养;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就在于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要使自己的言行符合道德规范,就在于树立仁爱之心。所谓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而以爱自己的亲属最为重要。所谓义,就是说人们相处应该适宜得当,而以尊敬贤人最为重要。爱自己的亲属有等级,尊敬贤人有级别,这些都是从礼仪中产生出来的。
“处在下位的人不能够得到上面的信任和支持,那么他就不可能管理好人民。所以,君子不能不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想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就不能不侍奉好自己的亲人;想侍奉好自己的亲人,就不能不知道尊贤爱人;想知道尊贤爱人,就不能不了解和掌握自然的法则。
“天下普遍共行的大道有五种,而实行这些大道的美德有三种。就是说:‘君臣之道,父子之道,夫妇之道,兄弟之道,交朋友之道。’这五种就是天下共行的大道。‘智慧,仁爱,勇敢’这三种,就是天下共行的美德。而实行这些大道和美德的方法只能是诚实专一。
“有的人生来就知道这些道理,有的人通过学习才知道这些道理,有的人是在遇到困难后去学习才知道这些道理。虽然人们掌握这些道理有先有后,但是到了真正知道这些道理,他们又都是一样的了。有的人心安理得去实行这些道理,有的人是看到了它们的益处才去实行这些道理,有的人则是勉强去实行这些道理。虽然人们实行这些道理有差别,但是当他们获得了成功的时候,却又都是一样了。”
孔子说:“爱好学习的人接近智,努力行善的人接近仁,知道羞耻的人接近勇。”
知道这三项的人,就知道怎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知道怎样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就知道怎样治理别人;知道怎样治理别人,就知道怎样去治理天下国家了。
大凡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常规,那就是努力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尊重贤人,爱护自己的亲人,敬重大臣,体恤众臣,像爱自己的儿子那样去爱人民,招集各种工匠以资国用,优待远方的来客,安抚四方的诸侯。
能够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就能树立一个良好的道德典范;能够尊重贤人,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能够爱自己的亲人,就不会使叔伯、兄弟产生怨恨;能够尊敬大臣,在处理事情时就不会感到迷惑不定;能够体恤众臣,那些为士的人就会重重报答恩德;能够做到爱民如子,百姓们就会更加勤奋努力;能够招集各种工匠,就可以使国家财务充足;能够优待远方的来客,四方的人都会归顺;能够安抚各国诸侯,全天下的人都会自然敬畏。
必须内心虔诚外表端庄,不符合礼节的事绝不要去干,这才是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的方法;摒弃那些谗佞小人的坏话,远离那些诱人的女色,轻视钱财货物,珍视道德品质,这才是劝勉贤人最好的方法;加升他们的爵位,重赐他们的俸禄,与他们的喜好厌恶相同,这才是劝勉人们去爱自己亲人的好方法;为大臣多设属官,这才是奖励大臣的好方法;对待士要讲究‘忠’‘信’,并以厚禄供养他们,这才是劝勉士为国效力的好方法;役使百姓要适时,赋税征收要减轻,这才是劝勉百姓努力从事生产的好方法;天天省视工匠的工作情况,月月考查他们的技术本领,发给他们的粮米薪资要与他们的工效相称,这才是劝勉各种工匠努力工作的好方法;对于远方的客人,要盛情相迎、热情相送,对其中有善行的人要给予嘉奖,对其中能力薄弱的人要给予同情,这才是招待远方来客的好方法;延续已经绝禄的世家,复兴已经废灭的国家,整顿已经混乱的秩序,扶救处于危难之中的国家,让诸侯各自选择适当的时节来朝聘,贡礼薄收,赏赐厚重,这才是安抚四方诸侯的好方法。大凡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常规,但是,实行这些常规的方法只是一条,即诚实专一。
无论做什么事情,如能预先确立一种诚实态度,就一定能成功,不能这样,就不能成功。人们在讲话之前能规定自己必须诚实,讲起话来就会流畅而无障碍;做事以前规定自己必须诚实,做事时就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行动之前规定自己必须诚实。行动之后就不会产生内疚;实行道德之前规定自己必须诚实,实行时就不会有什么行不通的地方。
处在下位的人不能得到上面的信任和支持,那就不可能治理好人民。要想得到上面的信任和支持,有一定的道理,这就是在交朋友时要讲信用,如果连朋友都不信任自己,那么就不能得到上面的信任和支持;要使朋友信任自己,有一定的道理,这就是要孝顺父母,如果不能孝顺父母,那么就不能得到朋友的信任;要孝顺父母,有一定的道理,这就是要使自己内心诚实,不能使自己内心诚实,就不能孝顺父母;要使自己内心诚实,有一定的道理,这就是要显出自己善的本性来,如果不能使自己善的本性显出来,那么就不能使自己的内心诚实了。
诚,是上天赋予人们的道理;实行这个“诚”,那是人为的道理。天生诚实的人,不必勉强,他为人处世自然合理,不必苦苦思索,他言语行动就能得当,他的举止不偏不倚,符合中庸之道。这种人就是我们所说的“圣人”,要实行这个诚,就必须选择至善的道德,并且坚守不渝才行。
要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详尽细密地探究事物的原理,对自己所学的东西要谨慎思考,辨清是非,当获得了真理之后,就要坚决地去实践它。有的东西不学习也就罢了,学了,就一定要能掌握它,如果还不能掌握,那就不要停止学习;有的东西不问也就罢了,问就得问一个清楚,如果还没有弄清楚,那就不要罢休;有的问题不思考也就罢了,要思考就要有切身体会,如果不能获得什么体会,那就不要停止思考;有的事情不辨别也就罢了,要辨别就一定要把是非辨清,如果不能辨清,那就不要停止辨别;有的措施不实践也就罢了,要实践就一定要做到彻底,如果不彻底,那就不要停止实践。别人一遍能做好的,我做它一百遍也一定能做好;别人十遍能做好的,我做它一千遍也一定能做好。一个人如果能够按照这个道理去做,那么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一定会变得聪明;即使是柔弱的人,也一定会变得刚强。P25-26
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史上最博大、最宏伟的宝藏之一,而《四库全书》则可以称之为中华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四库”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书分为经、史、子、集四个书库;又因经、史、子、集四部基本涵盖了古代所有的图书,故称“全书”。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规模庞大的百科丛书,共著录书籍3400多种,7.9万卷;存目书籍6700余种,9.3万卷;总计1万多种,17万卷,记录了文、史、哲、理、工、医等各学科的原本,基本囊括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的各个学科门类和各个专业领域。因此,《四库全书》素有“典籍总汇,文化渊薮”之誉。
《四库全书》按照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区分类聚,经部位列四部之首,收录的是儒家经典以及历代注经之作。史部收录了有关历史、地理、职官、政事、人物传记等方面的著述。子部书籍,源于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正如《四库全书总目》所云:“儒家之外有兵家,有法家,有农家……叙而次之,凡十四类。”集部则主要收录历代文学家的总集、别集以及诗文评论一类的著述。它把历代文献井然汇聚于一堂,特别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主体的儒家学说,进行了较为完整的整理和总结,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四库全书》作为国家正统、民族根基的象征,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东方读书人安身立命的圭臬。
《四库全书精华》在保留四库的风格、韵味的基础上,在卷帙浩繁的四库书海中细心拾撷,精选篇目,按照经、史、子、集的四部编排法,进行了有重点、有选择地收入,力求既突出四库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历史厚重感和凝重感,又基本上不遗漏各家代表作。经部立足于儒家的四书五经;史部收录了《史记》、《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国语》、《战国策》中的部分章卷;子部选录了道家、兵家、儒家等派的代表性著作;集部由楚辞开头,继以诗、词、曲为代表的文艺创作。为了满足现代读者的阅读需求,编者尽力压缩“钦定”的内容,提高诸子及文学艺术作品的地位和分量,以期本书能成为中华文明的完整缩影。
同时,书中对原文的难解字词进行必要的注释,又增加了精准的译文,与文字相互对照,以更好地帮助读者对这些传统典籍进行理解。两百余幅精美插图,包括名人画像、历代名画、历史遗迹等,图文结合、相得益彰,在给读者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的同时,使其充分享受阅读的乐趣。
全新的视角、简明的体例、注重文化底蕴和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帮助读者从全新的角度和崭新的层面去领略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