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詹妮特(Jennett)和普拉姆(Plum)定义了“持续性植物状态”,对理解和监测经历昏迷后的意识障碍患者迈出了重要一步。然而,多年来这一领域的科学工作仍然非常有限。昏迷科学组的贡献是以新的视角,不仅在临床上,并且在科学和伦理层面对这些患者进行了持续的研究。他们借助功能性脑成像和电生理技术等现代神经科学手段,得以更好地理解昏迷后患者的异常大脑功能。例如,他们发现诊断为“植物状态”的患者,是可以存在临床行为检查无法觉察到的意识活动。他们不止在理论上,而且在与这些患者相关的临床评估、误诊风险、医疗处理和伦理问题都抱有兴趣。这个团队与另一支英国团队对推动这一领域的学术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昏迷和意识障碍》由卡洛琳·史内克和史蒂芬·劳伦斯共同编著,全面总结了意识障碍领域主要的临床和科学进展,其中包括了他们自己的众多工作。也对未来治疗解决方案,如药物治疗、深部脑刺激及伦理问题进行了讨论。我相信由此领域最优秀的两个专家合著的这本书,定将取得成功,并很快成为此领域所有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的经典参考之作。
昏迷科学组是当今世界上从事意识障碍研究最多产和最有成就的研究团队之一。在这个快速发展的领域,劳伦斯和史内克完成了很多开创性的研究。他们召集此领域的佼佼者,编撰了这本全面反映意识障碍领域患者评估和治疗研究现状的著作,而其中大部分作者都与昏迷科学组有关。卡洛琳·史内克和史蒂芬·劳伦斯编著的《昏迷和意识障碍》前半部分重点介绍了最近5年来在意识障碍诊断和预后评估方面最重要的技术进展,描述了功能神经影像学(如fMRI)和电生理(如EEG,ERP)等新技术在检测无行为反应患者意识上的应用,以及能显示脑代谢情况(如磁共振波谱MRS)、白质纤维束(如DTI)的影像新技术和神经激活模式(如经颅磁刺激TMS)手段对预后判断的重要意义。本书后半部分侧重于治疗干预措施,包括了从感官刺激到神经调控策略的多种治疗方式(如药物治疗、脑深部电刺激和脑机接口技术)。意识障碍患者的睡眠和经口进食这两个刚刚开始研究的重要领域,也在该部分进行了讨论。结论部分讨论了意识障碍临床相关的伦理难题,并对正处于哲学与科学交汇点的这门新兴学科进行了展望。这本书是千百年来人类一直依靠自身努力追寻“意识所在地”的继续。鉴于此,相信没有读者会因失望而放下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