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道德中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丛书
分类
作者 王为全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理论指南和实践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和国家未来一段时间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并作出了深刻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回答。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丛书”收录的十部著作分别从历史道路选择、改革开放成效、文化传承影响、体制活力激发、中国特色保持、国际角色定位等众多层面全方位地解读和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这本由王为全编写的《道德中国》是其中一册。

内容推荐

这本由王为全编写的《道德中国》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丛书”其中一册。

《道德中国》收录了敬业的时代理由、道德梦想的实现、社会主义文明与资本主义文明、当代中国道德进步的现实基础、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布局等内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现代中国的道德企盼

 第一节 “礼仪之邦”的历史记忆

 第二节 道德失范的现实困惑

 第三节 道德重建的中国梦想

第二章 爱国:民族复兴的道德根基

 第一节 爱国主义释义

 第二节 爱国主义的时代内容

 第三节 践行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敬业:国家富强的个体之路

 第一节 敬业释义

 第二节 敬业的时代理由

 第三节 敬业的时代要求

第四章 诚信:人民幸福的道德本原

 第一节 “诚信”之是

 第二节 “诚信”之思

 第三节 诚信之实

第五章 友爱:和谐社会道德的生命力

 第一节 友爱释义

 第二节 友爱的传统

 第三节 新时期的友爱

第六章 道德梦想的实现

 第一节 道德进步的理论描述

 第二节 当代中国道德进步的现实基础

 第三节 道德观念的更新

 第四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总体布局

后记

丛书后记

试读章节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往往不是社会各方面各层次各部分协调一致的均衡进展,相反,却经常是在某些方面有所发展的同时另外的一些方面不发展甚至倒退。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伴随着道德失范是人类历史经常出现的一幕。这一幕似乎正在中国上演。道德,曾经是中国古代的立国之本,也曾经作为共产党员必备的修养,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中国的基本保障。但是,在当代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伴随着我国三十多年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有如社会的“毒瘤”,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弥散,已经严重危害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国的国家国民形象。

所谓道德失范,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存在意义、生活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伦理原则体系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个人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和引导作用,表现为相当一部分具有道德责任能力的社会成员,在社会活动中不遵守本该遵守的道德准则,丢失了最起码的道德良心的行为现象。道德失范表征出社会精神层面的某种危机和剧烈冲突,其直接后果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失控、失序和混乱。今天的中国,道德失范的现象还是比较突出的。一些官员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少数官员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徇情枉法、官商勾结、任人唯亲等,这些人的败德行为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最大。一些企业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制假售假、坑蒙拐骗、拉关系、拿回扣、做假账、行业暴利。一些知识分子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沽名钓誉、抄袭剽窃、低俗炒作、庸俗、低俗、媚俗等。一些公民道德缺失,突出表现在不守公德、见利忘义、以强凌弱、见危不救、以怨报德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正在中国大地上肆意横行,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健康发展的巨大障碍。

一个古老的以道德立国、立身、立命的民族,讲了几千年的仁、义、礼、智、信,何以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如此严重的道德问题?中国人曾经的道德理想与追求何以不再成为激动人心和规范人生的精神力量?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现代中国的道德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社会转型,传统道德现代化的任务远未完成。中国社会正处于大变革、大转折、大发展的时期,传统道德不再适应瑚代社会,而新的道德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传统道德只讲忠诚,不讲自由;只讲私德,不讲公德;只讲守成,不讲创新等等,这种服务于传统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的道德要求在现代化能浪潮中必然受到抛弃,事实上中国现代化的实际进程又把这种抛弃发挥到了极致,对传统道德的批判变成了对道德文化的怀疑和批判。批判了旧道德,但新的道德还没有建立起来,于是,各科道德之间、道德与不道德之间的对立和争执弥漫社会生活的各领域,整个社会呈现出一种“前道德”状态。

其二,道德至上的观念被道德工具的观念所替代。一方面,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人们无法为自己确立一个牢靠的持久的崇高的生活目标,那种相对稳定的道德观念难以在人们的心中长久地保存。另一方面,在其他的异常重要的社会目标的面前,道德只是作为某种工具发挥着作用,道德的目的、道德的规范经常是由偶然的外在的因素如政治、军事或经济等来强制性判定的。例如,在改革开放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没有把道德建设作为文化目标来对待,相反,它要受制于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等的公共政策,这其中特别是以经济增长为主导的发展战略的制定对于道德形成一定的威胁。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存在一种片面的理解和行为,认为发展等于GDP的增加,而只要能够增加GDP,任何一种方式都可以是备选项,甚至包括不道德的方式。在此,道德的价值与存在的意义要由GDP来支撑和论证。那么,如果认定以一种非道德的方式可以实现GDP的最大化,而道德恰恰具有某种阻碍作用,道德就会被放弃。当这种观念作为人们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而普遍流行开来后,道德也就不再可能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目的性价值被追求了。这样一来,道德失去了其内在的标准和永恒的价值,成为可以任意使用、改变和解释的某种工具,其结果必然是道德相对主义观念的形成与强化。“文革”时期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一切式的批判,导致道德文化传统在青年一代的断裂。“文革”结束,还没来得及从容地整理传统的文化和文化创新,就进入轰轰烈烈的经济发展进程中,这就使得人们的道德意识出现了一个真空状态。自改革开放后,“发财致富”日渐成为大众的生活理想,以及在部分地方的某些人将缺德作为成功的经验,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传统价值观念的动摇和人们对道德的疏远。P8-10

序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了全局性、战略性的思想理论指南和实践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党和国家未来一段时间各项事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并作出了深刻的符合时代精神的回答。讲话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发展的理论成果,是进一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强大的思想理论武器。因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作为理论工作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最重要的事情是理论联系实际,这就需要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全方位地反思中国社会的发展。从历史、现实和未来三个角度,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现实问题和理论问题。

首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需要按照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地总结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在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始终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这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不是别的什么主义。”在回顾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时,尤其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最为重大的一个历史经验就是,中国社会的成功发展,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别无选择。当前,在对中国社会发展历史的评价中,出现了各种歪曲历史的思想和言论,有人甚至通过否定中国近代历史、否定改革开放的历史来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此,我们必须站在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尊重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首要的问题就是要牢牢把握历史经验提示给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需要按照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地反思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经济效益增长、民主政治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精神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然而,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国际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中的地位,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国内进入了改革开放的艰难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要啃硬骨头”。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增长方式不健全,经济结构不合理,政府职能不规范等仍然是未来中国深化改革的制约性因素。诸如腐败问题、贫富不均、环境污染、能源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解决。社会思潮多元化,不同利益阶层价值观冲突等思想领域里的纷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践行。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如何建设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如何实现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协调发展?如何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深刻反思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从而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第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需要按照讲话的精神实质,深刻地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想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大的梦想。”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没有梦想,梦想是发展的精神动力。“中国梦”就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共同理想。当前,全国人民要以中国梦为共同理性,凝聚共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当然,梦想并不只是彼岸的“空中楼阁”,而是要把它脚踏实地地落实在具体的各项事业当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但同时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因此,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深刻地探索中国社会发展的理想蓝图,探索实现中国梦的理论、道路和制度。

正是为了深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组织了一批学术基础扎实的中青年理论专家,分别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不同维度,集中精力,编写了十部阐释思想明确、理论性与通俗性并重的专著。这十部著作分别从历史道路选择、改革开放成效、文化传承影响、体制活力激发、中国特色保持、国际角色定位等众多层面全方位地解读和领会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期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丛书的出版,能够在国内学术界激起良好的反响,成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乃至吉林大学学习习近平总书系列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成果,也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进一步添砖加瓦,贡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力量。

后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以中国梦凝聚力量,以抓改革激发活力,以改作风振奋人心,励精图治、攻坚克难,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新成就、形成新风气、开创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习近平同志“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入阐释了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为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我们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方向的中青年学者,集中精力,阐释思想明确、理论性与通俗性并重的专著,分别从不同角度解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体会,参加本系列丛书撰写工作的分工情况如下:《复兴中国》(王文奇博士)、《富强中国》(纪明博士)、《幸福中国》(吴宏政教授)、《和谐中国》(聂长久副教授)、《民主中国》(梁伟锋博士)、《文明中国》(王成博士)、《平等中国》(罗克全教授)、《道德中国》(王为全教授)、《法治中国》(韦洪发副教授)、《风范中国》(王勇博士)。

这十部著作将从不同的侧面,以不同的视角,解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畅谈学习体会。《复兴中国》主要阐释中国近代以来由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发展到繁荣昌盛的新中国的历史进程,让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富强中国》主要阐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道路选择,通过农村、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推进改革根本目的是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幸福中国》主要阐释构成中国人幸福生活的几大重要因素以及国家在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已经实现或者正在实现的一系列物质基础与社会基础,人民幸福是中国梦的具体内涵。《和谐中国》主要阐释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民主中国》主要阐释中国民主制度的发端与完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优势,包括民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农村选举制度等。《文明中国》主要阐释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文明不仅深嵌于国家发展的肌理之中,也深入到社会生活和群体心理之中。《平等中国》主要阐释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平等而自由的社会,追求平等是人类建设的目标,中国社会一直致力于追求平等的社会。《法治中国》主要阐释在当今是法治社会,法治化是社会进步的趋势,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在。《道德中国》主要阐释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风范中国》主要阐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与风范,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大国,一直坚持和平理念,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为缔造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不断奋斗。

本套丛书的撰写与研究得到吉林大学的高度重视,吉林大学常务副书记兼副校长、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胜今教授亲自为本书作序,吉林大学发展规划办、社科处等职能部门都给予大力衷持,吉林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编辑为本套丛书的出版付出了许多努力。当然,由于时间和水平有限,我们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不足甚至错误可能都会存在,敬请读者批评指正!我们以此套丛书的出版为起点,继续深化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学习、解读和研究。

韩喜平

2014年于吉林大学南湖校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11:5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