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赤诚丹心的爱国科学家们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勇于追求探索并辛勤地工作,努力推动祖国母亲发展的巨轮;他们的生活平凡朴实,甚至很多人的名字都不被世人知晓。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他们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伟大的爱国科学家。
如今,作为新一代,幸福地成长在祖国红旗下的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把前辈爱国科学家们的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为中华更辉煌的崛起而努力奋斗!这样,才能不辜负他们的付出。刘加临编著的这本《赤诚丹心的爱国科学家》通过具有代表性人物的故事,显示出榜样的力量。
新中国的诞生,离不开一大批踊跃报效祖国的爱国科学家,他们进行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并且给世人树立了榜样。正是由于他们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孜孜不倦的辛勤工作,才有了我们今天繁荣富强的祖国、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刘加临编著的这本《赤诚丹心的爱国科学家》通过具有代表性人物的故事,显示出榜样的力量。从而让现在的青少年知道应该学习的人物是怎样的。宣传正能量,通过对青少年应该学习的楷模具体事例的描述,使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显现在眼前。符合现在的社会主流导向。
具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化学家
硫酸铵厂建成以后,侯德榜任总工程师兼厂长。塘沽碱厂和南京铵厂两大化工企业的建立,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火逼近南京。当时南京金陵兵工厂急需硝铵炸药,为了支持抗战,侯德榜决定改产硝铵炸药。日本侵略者以合作的名义想吞并该厂,范旭东、侯德榜十分气愤地说:“宁可给工厂开追悼会,也决不与侵略者合作。”日本鬼子眼看合作不成,就对工厂狂轰烂炸,使许多设备遭到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侯德榜千方百计,将机器设备运往四川。1938年,又在岷江岸边的五通桥,开始筹建永利川厂。后改名为“新塘沽”,为的是“燕云在望,以志不忘耳”。
四川远离沿海,如果仍然采用苏尔维法制碱,成本必然很高。为了改进制碱技术,侯德榜和范旭东先生去德国考察,准备购买德国新发明的“察安制碱法”专利。然而德方代表对我们百般刁难,不予合作。谈判中竞提出无理要求:将来不许在东三省销售产品。侯德榜十分气愤地说:“东三省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当然要销售到那里。我们不但要在国内卖,还要到国外市场上去卖。”于是谈判不成,侯德榜最后给国内发电报说:“因为有辱国权,不再买察安法专利。”
侯德榜决定走自己的路。在范旭东的支持下,离开德国赴美国纽约,开创新制碱法的研究工作。苏尔维法的主要缺点是对原料的利用率低,不仅有25%左右的原盐浪费掉,而且蒸铵塔废液也难以处理,不符合综合利用的原则。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侯德榜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参考国外一些先进制碱技术的优点,设计了一种新的制碱方法。1939年在香港设实验室,对新工艺进行实验。由于香港地理环境的局限,无法完成半工业性实验,最后决定把实验室迁往上海和纽约两地进行扩大实验。侯德榜要求实验人员工作认真,实验数据必须十分准确。经过500次循环实验,分析了2000多个样品,这个制碱新工艺终于在1940年完成。
为了表彰侯德榜这一突出贡献,1943年3月16日,永利全体职工在五通桥集会。会上由范旭东提议,将新的联合制碱法命名为“侯氏联合制碱法”。同年,中国化学工程师学会在四川省乐山年会上讨论同意该法的命名。“侯氏制碱法”公布以后,轰动了世界化工界。侯德榜获得了英国化学工业会荣誉奖章,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奖章及荣誉科学博士,荣任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美国化学工程学会会员和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荣誉会员。从此中国化学工业技术一跃登上世界舞台。
除了学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之外,侯德榜还支援当时比较落后的国家办碱厂。他曾五次去印度,为印度“达坦”公司勘察设计制碱工业;还曾赴巴西、日本进行工业制碱考察。
新中国成立前夕,侯德榜正在印度指导工作。当他得知周总理请他回国时,心情非常兴奋,立即启程。1949年6月由印度绕道朝鲜回到自己的祖国。1949年9月,出席了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周总理驱车前往东四十条永利办事处看望侯德榜时说:“永利是一个技术篓子。”的确,侯德榜一生艰苦创业,为发展我国的化工事业不遗余力,为国家培养出一批人才。1957年,侯德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8年到1965年,曾与谢为杰、陈东合作发明“碳化法合成铵流程制碳酸氢铵”,荣获国家科委创造发明奖。现在我国采用此发明的中小型合成氨厂有1000多个,年产量占全国合成氨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为我国化肥工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他所著的《制碱工业》一书,全书约80万字,在现代化学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这是他几十年制碱实践的总结,这本书在1959年国庆节前出版,他将稿酬两万多元作为党费交给了党组织。
1968年,石家庄化肥厂进行一种新的流程试车,那时侯德榜已年近80岁,他仍到现场指导,还爬上二三十米高的平台,观察机器运转情况。他这种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深深教育了年轻的工人和技术人员。
1974年8月26日,侯德榜因患脑溢血逝世,终年84岁。
【总结】
侯德榜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以创立“侯氏制碱法”而闻名于中外。他一生为发展我国的化工事业而顽强拼搏,做出了突出贡献。刘少奇同志视察塘沽永利碱厂时曾给予高度评价说:“中国工业化需要侯德榜博士。”
的确,侯德榜发明研制的侯氏制碱法,开创了世界制碱工业的新纪元,这不仅在中国,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大创举。所以,侯德榜的名字在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史上,成了一座无法逾越的丰碑。P7-9
时至今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了,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新中国的诞生,离不开一大批踊跃报效祖国的爱国科学家,他们进行的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他们不仅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而且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正是由于他们放弃个人的荣辱得失,孜孜不倦地辛勤工作,才有了如今我们繁荣富强的祖国,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
这些赤诚丹心的爱国科学家们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勇于追求探索并辛勤地工作,努力推动祖国母亲发展的巨轮;他们的生活平凡朴实,甚至很多人的名字都不被世人知晓。他们中的每一位都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国心,他们是最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伟大的爱国科学家。
科学家们对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更伟大的是他们百折不挠、无私奉献,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主义精神。
他们有的为了祖国的事业贡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更有的放弃了个人的幸福生活,毅然决然地回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贫如洗的祖国,携家带口奔回祖国母亲的怀抱,报效她、热爱她!
如今,作为新一代,幸福地成长在祖国红旗下的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把前辈爱国科学家们的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为中华更辉煌的崛起而努力奋斗!这样,才能不辜负他们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