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伟编著的这本《上海生意经》收录的是一篇篇妙趣横生的“生意经”。它们写的是“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经济中的生活现象”,且充满着生活的机智。全书“手起刀落”,直截了当地表达,而不是铺垫渲染、“梅花三弄”、曲径通幽的文艺笔调,哪怕理论,也绝不用深奥怪癖的术语。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上海生意经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李大伟 |
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大伟编著的这本《上海生意经》收录的是一篇篇妙趣横生的“生意经”。它们写的是“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经济中的生活现象”,且充满着生活的机智。全书“手起刀落”,直截了当地表达,而不是铺垫渲染、“梅花三弄”、曲径通幽的文艺笔调,哪怕理论,也绝不用深奥怪癖的术语。 内容推荐 这本《上海生意经》着力于描写“生活中的经济现象,经济中的生活现象”,虽然是经济,一样充满生活的机智。作者李大伟自己开设连锁茶馆,成为生意人聚会闲谈的磁场。耳闻目染,他们的经验成为作者得天独厚的创作财富,汩汩不竭,一不小心则情不自禁、喷涌而出,衍化为一篇篇的生意经。 目录 生意 上海人的门槛 上海人的缺陷 发现空白 推销生活方式 细说区域资源 投资资源 贩卖文化 牛肉拉面的衰落 送礼(上) 送礼(下) 笑侃成本 一堆证书,八搭知识 巧用劣势 剖析杭州菜 截流优势 请个司机最便宜 卖给更勇敢的傻瓜 茶楼办公最实惠 眼光 洋鬼子的狡猾 白相科技新概念 名牌的价值 戏说 信息成链才值钱 巧购垄断 品牌的勾引 CNN的成功 偏爱广告 因为概念,所以消费 经济学不经济 经济学者的价值 最差的也许是最好的 经营“一小撮” 因为有钱而破产 促销多余 金钱使我们有些愚蠢 冒昧给电台开方子 门槛 荒唐的昂贵 怕烦捂房产 地铁房最节约 比厢房还要近的邻居 房产≠地产 买房的要素 资产房与资本房 道德的利润 没有泡沫的肥皂是臭肥皂 投资风景酒店 细话住宅游泳池 学会放弃 房产广告嗲媚妹 拒买轿车 徒步上班最减肥 简单就是效益 偏爱普桑 安身 富人的感觉 幸福的成本 朋友一机会 经营老年 絮叨形式主义 多余的优点是缺点 业余,兴趣的保鲜箱 关公发嗲 我的订报理由 学习英语的成本 月饼的人情世故 月饼奖券送给谁? 香港其实很便宜 香港的劳动人民 香港的老板 笑的内容是理念 买瘦鸭 向菲佣学点啥 试读章节 上海人的门槛 上海人睁开眼睛就是钱:出门前在家喝水多了,出门后就要花钱上厕所。在家闭着眼睛也要钱:人眠了,空调必须开着;晚上了,按揭房依然按时间算钱。母亲从小告诉我们:会挣不如会算。温州人的钱是挣来的,上海人的钱是算来的。 算,是褒义词,既保持体面,又得到实惠,反之,就是洋盘、阿曲死。 上海人讲究“门槛”,而且要“精”,引用列宁的比喻最形象:“一头牛可以揭下两层皮。” 在上海生活,必须会算。看病,特许门诊是普通门诊的8倍,但是专家的药很简单,自然药费很便宜,对症下药“一帖灵”。普通门诊,门诊费贱了,药费贵了,找普通门诊医生可能就是“吃药”,最终不便宜。一旦误诊,老中医变老军医。合辙一句老话:“秃子省不下梳子钱,瞎子省不下点灯钱。” 最“大兴”就是私立医院的免费检查,不查都健康,一查全是病,最轻也用“亚健康”恐吓你,无非让你买药吃药。对付它的最好办法:它查出什么病,自己到公立名牌医院有的放矢找专家复诊。前者免费,后者劳保。前者属于探雷器,可能无中生有,右派错划;后者权威机构,拨乱反正。“兼听则明,偏听则暗”。体验唐太宗这句名言,无须自掏腰包。 买机票,越早折扣越大,但豪华剧场的戏票则相反,购买越迟越便宜,开幕前到门口,最好再迟到一分钟出现,黄牛围着你,怕你心猿意马,“阿哥、阿哥”喊个不停。随你闭着眼睛瞎砍价,三折?二折?一折?成交!如果提前预订,反而百分之百的原价,吃药套牢,上海人叫“洋盘”。不少外国高档戏时髦戏,在上海市场很小,完全靠赞助商捧场,回馈赞助商的往往是没有市场、没有销路的票子,赞助商作为面子将它送给各自的生意客户,大多数客户又将票子卖给黄牛,半卖半送属于贵的,退票当然便宜。到这种富丽堂皇的剧场,老门槛,不买票,等退票,新行话:“淘票”,到“淮国旧”淘旧货的淘,到虬江路淘便宜货的淘,翻来覆去的淘,总之,越高档折扣越大。 现在,上海许多学校新增一个时髦的专业:展览专业,因为上海的展览活动多。最后一天有好戏,展商的展品必须清仓大处理,因为运回去,打包、运输、破损,太昂贵,不如现场甩卖,套现而归,泡货最便宜,比如藤器、瓷器。便宜买好货,最好等展览结束那一天,越狠心越便宜,都是厂家一手货,毫无假冒伪劣之虞。 苏州、杭州都是上海的风景邻居,休闲佳地,春秋两季,上海人喜欢出游,我选择杭州。苏州以园林胜,但门票太贵,逛一个园林太单调,逛两个园林吃不消。杭州以自然景色胜,湖光山色没有围墙,不收门票,“清山明月本无价,远林近水总有情”。早饭后,我喜欢到云溪竹径散步,单单这些绿色自然氧,在上海就是无价之宝,门票不过5元,比上海厕所贵些。 我有位同学更会算,他告诉我们:谈恋爱冬天为佳,结婚夏天最宜。因为夏天逛马路,冷饮费开销吃不消,冬天则无此尴尬;冬天结婚昂贵,婚礼服当然是裘皮翻毛大衣,夏天婚礼服单薄,充其量长裙而已。那当然是20年以前的行头,现在流行戴钻石戒指,哪怕小小一粒,赤膊戴,都是倾国倾城的身价,吓煞侬!相比钻石、豪宅,裘皮翻毛大衣属于九牛一毛,“老鼠说腰疼——多大的肾”,而且有点土方老板的“巴”。 今天,如果还以为朗诵一首徐志摩的小诗《再别康桥》,喀秋莎就会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跟你走,那么请侬“换频道”,看只有黑白电影里才有可能出现的《简·爱》故事。现在的小姐,喜欢财子,不喜欢才子,才子是“赤膀才”,上海老阿姐有句至理名言:“嫁给爱你的人,不是你爱的人。”爱你的人才会为你放血割肉埋单。 这就叫门槛。 P3-5 序言 经济就是做洋泡泡的 经济与金融是堂兄弟,都属于钱祠宗堂的子孙,孪生而非双生,所以似是而非。经济就是做洋泡泡,金融则是吹洋泡泡。做洋泡泡需要细心、用心,尤其是耐心;吹洋泡泡则需要力气、口气,不惜将牛皮吹破。 我是做洋泡泡的,围绕着市民做服务,比如全身心经营连锁的李大伟教育、六艺茶馆,投资银康老年公寓、美珀贸易公司,专营北美、西欧的进口水果、食品,我自我定位为服务业,再细分就时髦了:城市服务业,专做上海人的生意。 我大学专业是文学,毕业后笔耕不已,给《新民晚报·夜光杯》写了十五年专栏至于今。钱谷融老先生有句名言:“文学就是人学”,文学就是琢磨人情世故,写作比读书更深刻。顺着这个思维方式做服务,自然贴着人心。半夜三更,扪心自问,生意过程中,比生意人有些人情,比读书人有些“门槛”(上海方言:谋略),比不读书的人有些远见,比读过书的人更加踏实,属于两栖动物。我深知自己不聪明,所以我的座右铭也有些强词夺理的狡辩:“女人美丽不可靠,男人聪明不可靠”,“成功者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努力的”,比如曾国藩。我的处世哲学:取长补短。我的终身学习观:不断抬高自己的短板,这样才能挽住更多的“肥水”,抬高自己的水准。“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是我的竞争观。我的“井观”窥见:成功,就是相对于周边略微好一些,好比“快一步绊倒,慢一步死掉”,最好快半步。做教育培训,比大多数机构成功。做茶馆,比一般棋牌室有文化。做银康老年公寓,冬天比其他敬老院暖和些,因为有地暖;比廉价敬老院少些气味,因为都是南北通风。做苏州杭州的假日别墅房出租,比农家乐优雅,比旅馆有些风景。做进口水果,比同行新鲜些,比同行便宜些,而且不掺假货,毕竟读点书,而且是圣贤书,而非时髦书,讲究“知行合一”,底线自然高些。比同行、比周边好些,不过就是改掉它们的短处!少些缺点就是成功,“好些”就是竞争力,这样,投入最少,效果最好。 我不仅是个短板补阙者,还是个思绪拾遗者,将平时的所感、所言、所悟记录下来,发表在《新闻晨报》副刊的专栏上,生意人随笔,涓涓细流,日积月累,捧掬成池,汇编成册。相比生意人,我是写作的,文字典雅些,文笔生动些;相对写作者,我是做生意的。前者是画大饼的,我是摊大饼的。前者讲故事,我是讲史实,是《三国志》,不是《三国演义》。材料真实,源于真实,再现生意模式,所以本书取名《上海生意经》。 这本非驴非马的小书,居然第三次印刷了,居然还有些阅读价值,因为在商业气味很浓厚的上海,生意经是千家万户、酒后茶余、津津乐道的话题,涉及范围无所不及:“大到飞机大炮,小到草鞋蒲包”,好比饕餮者“大荤死人不吃,小荤蚊子不吃”。上海人家,生意是经常话题,日常话题,口头禅“格不是生意经!”指不可持续的事情。 对于创业者而言,这是一本创业地图,精确地讲,这是植物照片,不是花卉图片。对于旁观者而言,可当笑话集,聊作聚餐的谈资,引入发谑,当心喷饭,有失文雅。这不是一本知识读物,而是一本智慧小品,商业课堂上是读不到的!它的阅读价值,不是为了生动而八卦,而是因为智慧而生动。 我从小就不安于现状,一有灵感,一有发现,就要尝试,所以涉及范围广泛,自然题材丰富,可能有“猪头肉、三不精’’的误解,但猪头肉最香,愿它成为你书桌上一碟不涨、不厌的佐酒聊天小点心。 2014年3月2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