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书中日月长(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洪侠
出版社 海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书中日月长(精)》是资深媒体人胡洪侠谈书的文章结集,文章均短而智慧,观点鲜明,读来平而不失警句、格言的感觉,幽默不失深刻,文字风格颇得董桥嫡传。作者在书中表达了一种对书的日月情怀,书中自有爱书人的天地岁月。

字里乾坤大,书中天地宽,书中日月长,翻开书的一页页,海阔天空,融进书的字字句句,心旷神怡。

内容推荐

《书中日月长(精)》是资深媒体人胡洪侠先生的书话集,分为四卷,卷一是“阅读史”小札(选自《老插图新看法》),卷二是说给书痴的话(选自《给自己的心吃糖》),卷三是在书籍的密林中游荡(选自《百年百词》),卷四是所读与所思(选自《微尘与暗香》)。

作者专门把“四书”中谈书的文字挑选出来,安顿在这里,让它们在新的时空里再次出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逛书店买新书算起,由聚书、读书、写书、编书、评书编织而成的日子也过了三十多年了。因为有了书,那数不清的平常或非常的日子就不至于太难熬,或者说,都已然很顺利地熬过来。作者说:书让我重温久远的日月,又给我带来崭新的日月。又何况,在我眼中,书籍本身就是日月。早先我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就叫“书中日月长”。如今人书俱老,我更喜欢这句话,干脆就用它做了书名。

目录

 俞晓群序

卷一“阅读史”小札

选自《老插图新看法》

 中世纪就有假书了

 键盘上敲不出似水流年

 乌托邦岛上的大众读本

 媒体把女人领到床上

 坏版本是好东西

 活了“巨人”,死了多雷

 堂吉诃德死得匆忙

 艰难时代的疯与笑

 堂吉诃德保卫《堂吉诃德》

 身边的书 梦中的人

 无人比书更甜蜜

 贝恰真不该携书渡海

 玛丽误入书世界

 陀瞎何曾是瞎忙?

 了不得的爱书人

 “喂,象征耻辱的皇枷……”

 卢梭眼中只有笛福

 父子读书图

 “泪泉”中涌出卢布

 尼古拉一世那“温柔的一瞥”

 “谢天谢地,还来得及”

 插图画家实在不想活了

 世间已无莫里斯

 为什么不能跟比亚兹莱搅在一起?

 “这他妈的书没图画”

卷二 说给书痴的话

选自《给自己的心吃糖》

 为书脱衣

 放胆去爱

 空自单相思

 夺人之爱

 有病才藏书?

 书可以吃

 书之噩梦

 书之大敌

 爱书的兔子

 不读之读

 “罐装书”

 “四不买”

 英雄排座次

 读书“三挑”

 书中日月长

 书迷两解

 “谢谢你们”

 不亦快哉

 来我书房的人

 没别的意思

 大师接招

 “一本一辈子的书”

 关于书话

 无非一个“情”字

 唯美的译者

 书香有她的脾气

卷三 在书籍的密林中游荡

选自《百年百词》

 老残游记》:“清官尤可恨”

 《猛回头》:曹阿狗之死

 《春的歌集》:诗意在诗外

 昭仁殿藏书:文典先生的典籍梦

 《王国维之死》:名人死也不寻常

 海源阁:文匪比土匪更可怕

 南社:相见也不容易

 《闲话皇帝》:最是闲话说不得

 《西行漫记》:书中丽影舞蹁跹

 词禁:这不是什么新东西

 陈寅恪藏书:火却偏偏喜欢她

 朱生豪:为莎士比亚而死

 《围城》:奇书之“奇”

 贺孔才:故乡的书消息

 “小人物”:不是碰巧,难说运气

 反戈一击:一个文质彬彬的人站起来

 “黄皮书”:胡同深处的风景

 “早春”:不说话的艺术

 《新人口论》:单身匹马的“马”

 苦雨斋:最黯淡的一页

 《刘志丹》:用鼻子“看”书

 “鬼戏”:真见鬼了

 “绿毛”::红海洋中一点绿

 五七干校:“没有书”

 “解放”:人鬼事未了

 灵魂:梁思成无法“向前”

 梁效:文章史上的奇特一幕

 《送别》:只要有这一篇……

 “伤痕文学”:另一种“伤痕”

 “星星”:坚定地活下去

 范景中:“高僧”

 《斯佳丽》:飘来飘去的畅销书

卷四 所读与所思——1995—1998年的编余零墨

选自《微尘与暗香》

 “畏诗症”

 书之尊严

 文化之动静

 《天涯》问世

 《顾准文集》

 三类旅游者

 三则书生故事

 自贬与自谦

 文化人抛弃“文化人”

 文化自觉

 两种眼神

 文化态度

 群落

 这样的一个晚上

 梁羽生应该得意

 圈子

 城市与书

 读书与结婚

 “文化?什么文化?”

 文化情怀

 水流云在

 书商台维

 绝妙序跋

 书的威力

 写几行日记也是好的

后记

试读章节

中世纪就有假书了

印刷术发明前,书籍乃珍稀之物,非一般人所能购藏。书的需求不旺,流通也慢,这倒给精于装饰书籍的人留出了精益求精的时间。巧世纪早期的法兰德斯,曾有一个从事书稿彩饰的家族,世称“林堡兄弟”。林堡兄弟共三人,他们是保罗、赫尔曼及季恩。这三兄弟的画技画艺,在当时颇负盛名,书籍插图领域更是独步天下,所绘《贝里公爵祈祷书》、《最宝贵的时刻》都是世不二出的杰作。

这样精心制作出来的书的数量当然不会多,也不会在市场销售。中世纪早期,豪华手抄本多为王公贵族定制;到了晚期,艺术赞助人的传统渐渐形成,抄书绘书的人干脆就专门为一人一家效力了。林堡兄弟三人效力于当时的法国王子贝里公爵,所以绘成的祈祷书要冠以“贝里公爵”的名号。

林堡兄弟似乎和贝里公爵关系不错,投其所好之余也敢跟公爵开开善意的玩笑。某日,公爵正在城堡与朋友谈话,林堡三兄弟来了。说是要送给公爵一份新年礼物。公爵一看这礼物是一本形状有些异常的最新彩饰手抄本,不免惊喜。但后来才发现,这是一本假书:“书身”是一段白木,无纸无字,只有封面彩绘缤纷,俨然豪华抄本。

键盘上敲不出似水流年

《十日谈》在15世纪的欧洲肯定属于畅销书。活字印刷术刚诞生不到20年,它的第一个版本就已在威尼斯印刷了。自世界第一本印刷书籍于1450年问世,之后百年间,印本书籍与手抄本争抢客户,互不相让,在竞争中共存。《十日谈》能借新技术之力,前后共出近百版,成绩真是不俗。

有了印本,手抄本又像12世纪以前一样,成了财富的象征。不同的是,教会垄断书籍的局面早已打破,15世纪已被称为“收藏手迹的时代”,这时的手抄本还是品位与实力的标志。收藏手抄本对某些贵族而言也是收藏怀旧的心情,与今天的情况有些类似:用电脑写作的人多了,手稿手迹成了收藏热门;激光照排的书一多,人们开始想念铅印本。书籍永远有它内容之外的魅力:我们翻阅旧书,扉页上常常泛起旧时故事,封面封底紧抱着的是往日情怀。电脑呢?电脑旧了,坏了,不过是堆旧机器而已。键盘上怎么会敲得出似水流年?

想来15、16世纪的人也是这种心思,手抄本于是再攀精美新台阶。字体要求美丽;插图要求精细;抄写的材料一定是又薄又软又耐用的羊皮纸;封面装订最好是深红色的天鹅绒;当然要有搭扣,而且大半是白银的。那时如果某个藏书家竟然收藏了一个印本,极有可能被人耻笑。

然而,15世纪的印刷术不会因豪华手抄本的美丽而退缩,百多年内《十日谈》印制80多版,抄写员们对此只能目瞪口呆。20世纪的电脑肯定也不理会爱书人的怀旧心情:它是向前看的,它相信21世纪一定是在键盘上敲出来的。

P3-6

序言

二〇一一年十月八日深夜,在深圳。我大醉,忠孝已倒,道群含笑回香港去了。胡洪侠与张清携我去尚书吧。夜路迷离,书店的灯光散射在高高的书墙上,显得暗淡而静谧。我们进入里间,巨大的拉门隆隆闭合,顿时一间小屋与外面隔绝开来,让我想到《射雕英雄传》中的牛家村,黄蓉为郭靖疗伤的密室。摆上啤酒,两位老弟抱拳施礼,连称:“请教,请教。”我靠在沙发上,心中暗惊,思忖着礼从何来呢?断断续续,听到他们在说:兔年、漂泊、京城、数术云云。于是我强睁醉眼,暗中将洪侠兄的面相打量一番。心中盘算:玉面郎君——虽无帝王之相,却有宋玉之才;其声为啸——虎啸猿啼,实为慷慨悲歌之一脉;面颊有酒靥——俗称酒窝,圆者为色,长者为剑,洪侠兄当然是后者了;目光含柔——有云“一眼高,一眼低,家中必定有贤妻。”这是我当时的一点醉思,一直没有说出来。

读洪侠兄文字,会让我想到《天龙八部》中的姑苏慕容公子,慕容氏在武学上,讲的是采众家之长,“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洪侠兄的文字,功夫也在一种化境。以《微书话》一类文章,文风酷似陈原先生,短而智慧,平而不失警句、格言的感觉。以《微尘与暗香》一类文章,从题目到段落,再到结尾,恰似董桥先生的嫡传。他的几本书话集最厉害,有《老插图,新看法》、《给自己的心吃糖》和《书情书色》等,其中谈书的本事,文短意长,已经比肩当代诸家,许多观点深得我心。当今世上,撰短文而成大才者,陈原、钟叔河先生最让人仰慕;余世存、黄集伟先生也不得了。洪侠兄以书为标的,独树一帜,个性鲜明,多得学界与读者赞誉,也是名至实归。我常感慨,幸亏他没入出版一行,省去了出版人为商的一面,才能对书写出如此纯正的文字。

当然,洪侠兄又是多面手,才学过人,精力过人,洞察世事的本领也是过人的。显世与隐世,清流与浊流,在朝与在野,实在不是谁都能玩儿明白的。他却游刃有余。孔子曰:“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洪侠兄今年五十岁了,他为文的名声已经誉满两岸三地,有《对照记》为证,足以让人敬畏了!不过从他的文字中,我不但想到姑苏慕容氏,还想到大理段公子的六脉神剑。段誉的剑法还未运用自如的时候,有一次被激出手,俯仰之间,已经打得慕容复披头散发了。所以每当我与洪侠兄饮酒,众人皆醉,他还在那里谈吐自如、叱咤风云的时候,我又会强睁醉眼,拉过他的手,端详他的指尖,看是否会逼出酒来。

洪侠兄为文以短见长,文字干净。我为他的新著作序,自然不敢多言,谨以三段闲思记存,略致敬意。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八日

后记

十几年前,广东、辽宁与河北的几家出版社陆续为我印行了几种小册子:先是《老插图新看法》,接着是《微尘与暗香》,然后是《百年百词》和《给自己的心吃糖》。这几本随笔集子我写得当然不够好,没想到走南闯北卖得却是更差,远比不上我后来编的《私人阅读史》和《旧时月色》那么受欢迎。这让我大为气馁,歇了六七年没再出书,直到编撰出《书情书色》、《夜书房》、《微书话》之类,才又和出版社打起交道来。

人到中年,会感觉岁月的脚步快得不讲道理,仿佛旧电脑的处理器忽然自动升了级,提了速。今年某月某夜的酒桌上,我当着出版家俞晓群先生的面,感叹起自己不期而至的年龄.“万想不到忽然就五十岁了”。晓群兄大笑,拍案,干杯,继而与我握手订约,说:“出本书!一定要出本书!”

那一刻我先想到的,正是上文所说世纪之交我那寂寞的“四书”。或许,可以借“知天命之年”将它们唤醒,齐齐参加一场新的聚会?“插图”是老了,“看法”还没那么老吧;“微尘”已改了PM2.5,可“暗香”依然淡淡的,不经意间总能闻到;“百年”大典虽然已过,可“百词”中的微言大义自信还不过时;至于“给自己的心”是“吃糖”还是“吃苦”、“吃亏”、“吃药”,全看心情了。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中日月长》。

我专门把“四书”中谈书的文字挑选出来,安顿在这里,让它们在新的时空里再次出发。自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逛书店买新书算起,由聚书、读书、写书、编书、评书编织而成的日子我也过了三十多年了。因为有了书,那数不清的平常或非常的日子就不至于太难熬,或者说,都已然很顺利地熬过来。书让我重温久远的日月,又给我带来崭新的日月。又何况.在我眼中,书籍本身就是日月。早先我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就叫“书中日月长”。如今人书俱老,我更喜欢这句话,干脆就用它做了书名。那天祝勇兄说你这书名台湾好像有人已经用过了。责编忠孝兄遂笑眯眯地望着我,低声问:“改不改?”

“不改。”我说,“我的书中,有自己的日月。文字虽旧,情怀常新。这书名再好不过,非它不可。”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二十日,深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5: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