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精)/亲历中国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秦悦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我自己开始我诗人的生涯时,英国的文学很影响那时的作者。我想这也许是我的幸运,我那时并没有受什么所谓正式的教育,因为在习惯上,上等的人家都应该送他们的子弟进学堂、进大学受相当的教育。虽则我不能说我自己完全不受当时模仿性的文学的影响,但我自喜我著作的路径并不会歧误,我的根蒂依旧种植在我们早期文学柔软的泥土里,不是在杂乱的蔓草丛中。我相信我及早逃出学校的牢门与教师的专制是我的幸福,他们杂色的标准因此不曾沾染我清洁的本能。因此,我有的是创作的自由,我—任我的恣肆的幻想,搏糅文字与思想,制造新体的诗歌,因此我也备受渊博的批评家的非难与聪明^大声的嘲笑。我的知识的固陋与异端的狂妄的结果,使我变成了文学界的—个法外的浪人。

我初起著作的时候,我的年岁其实是可笑的幼稚;我是那时的著作家里最年轻的。我没有相当年岁的保障,又没有体面的英国教育的面具。所以,我的早年的尝试并没有得到多大的奖掖,我只是在脱离尘世的生活中享受我的自由。后来我年岁渐渐地大了,我不敢说这有多大的好处。总之,在这时期内我渐渐地打出了我的路径,从冷酷的笑骂与偶逢的奖励中渐渐地取得了认识与评价,虽则毁与誉的等分还不过是地面上水与地的比量。

如果你们要知道我为什么在早年便有那样的大胆,我可以说,彭加耳抒情的诗歌是给我勇敢的一个泉源,我到如今还忘不了他们的影响,那样规律的自由,那样无忌惮的表现。我记得那些诗歌最初印行的时候,我还只12岁。我从我的长辈的书桌上私自偷得了诗本。我明知是不应该的,像我那样年纪不应得那样的放肆。我应得好好地上我的学,交我的考卷,上正规的方向,避去危险的路径。并且我那时偷着念的诗歌大都是男女恋情的,更不是十多岁的小孩子应得研究的。但是,幸而我那时的想象力只爱上了他们的形式与声调的美;所以,虽则那些诗歌满充着肉艳的彩色,它们也只是轻风似的吹过我的童心,并没有扰乱我的方寸。

我那时在文学上无赖的生涯还有一个缘由。你们知道我的父亲是一个新宗教运动的领袖,他是根据优婆尼沙昙(Upanishads)的教训,主张绝对的一神论的。在彭加耳的人看来,他差不多与主张基督教的一样的荒谬,也许更坏些。所以我们与当时的社会绝对的没有交情,不相往来,这又是强迫我做叛徒的—个原由,脱卸我服从过去的负担。

我家里的人多少都是有天分的——有的是美术家,有的是诗人,有的是音乐家_所以,我的家庭的空气里只是泛滥着创作的精神。我差不多在十岁的时候就感悟自然的美,嫩色的草木,流动的云彩,太空中随季变换的鸟声的风籁,都给我一种亲密的伴侣的感觉。同时,我对于人情的感受力也是很深很强,也要求文字的表现,我尤其想用我自己的工具来传达我内在的情绪。真挚的情感自然的要求真纯与正确的表现,但是我那时工夫太浅,不能发明完善的方式,抒写蓬勃的心境。

从那时起,我在我的国内得了声名,虽则一部分人到如今还是很强烈地反对我。有人说我的诗歌不是从我们正宗的炉火里熔冶出来的。有人说我的诗太不可解,也有人说我的诗不够洁净。事实上,我在我的国内从不曾有过全盘的承受,这也是一件好事,因为最容易使人堕落的是成功。P14-16

目录

“亲历中国丛书”总序

序 泰戈尔的中国缘

泰戈尔在中国的谈话

 我的成长

 我的诗歌

 我的宗教

 我的到来

 我的使命

 我的信念

 我们的亚洲

 物质力量与精神力量

 我经常逃课

 朴素的信念

 美与圆满

 我如何从事教育的使命

 我信仰更高的理想

 我只带走友谊的记忆

 文明与进步

 真理

中国人眼中的泰戈尔

 遥寄印度哲人泰戈尔(冰心)

 欢迎泰戈尔(郑振铎)

 泰山日出(徐志摩)

 泰戈尔来华(徐志摩)

 印度与中国文化之亲属的关系(梁启超)

 泰戈尔的中国名——竺震旦(梁启超)

 泰戈尔(徐志摩)

 泰戈尔与中国人(辜鸿铭)

 忆泰戈尔(梅兰芳)

泰戈尔在华日程表

序言

千年以来,中国一直吸引着全球关注的目光。作为闻名于世的礼仪之邦,自古就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包容心态,接纳过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无论是千年前的零星游客,还是百年来的传教士、学者或者大师,他们先后见证了中国古代的辉煌、近代的落寞和当代的崛起。他们经历了从好奇、探究、兴奋、赞叹,到幻灭、深思的心路历程,最后形成了专业的海外中国学。不知不觉中,这些亲临中国的朋友本身也融入了中国历史的长河。

从五四时代起,有一批文化名人不远万里,亲临中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们通过讲演、谈话和著述,带来新学说,传播新思想和新观念,让我们不但有幸目睹他们的风采,从而进一步激起了中国人与世界沟通的愿望,并开始思索中国的发展道路。这些来华的文化名人中有美国的杜威,英国的罗素、萧伯纳,法国的萨特,印度的泰戈尔……他们是大师,是世界名人,更是朋友。他们多年来关注中国的思想文化的发展,关注中国的历史命运。在我们彷徨不定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指点前程;在我们遭受异族侵凌的时候,他们为我们呐喊奔走;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欣喜鼓掌。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一种热潮、一种力量。他们的每一次来访,都曾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当时的重大文化现象。他们坚定的目光、自信的话语、超人的学识,曾经感动过我们的伟人,也曾激励过我们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

是的,他们与中国密不可分。或许他们的观点并不能让所有人接受,但历史会记住他们的真诚。我们收录这些大师的讲演、著述和谈话,记录他们在华活动的行迹,选录当时及之后的种种评论,试图以此重构这些历史画面。我们愿以此来纪念这些文化名人,以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交流,这就是我们编辑这套“亲历中国丛书”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亲历中国丛书》编委会

2014年6月

内容推荐

他们是大师,是世界名人,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他们通过讲演、谈话和著述,带来新学说,传播新思想和新观念。

他们关注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关注中国的历史命运。在我们彷徨不定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指点前程;在我们遭受异族侵凌的时候,他们为我们呐喊奔走;在我们取得成绩的时候,他们为我们欣喜鼓掌。

他们的到来,本身就是一种热潮、一种力量。他们的每一次来访,都曾在中国产生很大的影响,成为当时的重大文化事件。

他们坚定的目光、自信的话语、超人的学识,曾经感动过中国的文化名流,也曾激励过中国一代又一代的热血青年。

他们与中囝密不可分。或许他们的观点并不能让所有人接受,但历史会记住他们的真诚。

我们收录他们在华的讲演、著述和谈话,记录他们在华活动的行迹,选录当时及之后的种种评论,试图以此重构这些历史画面。

他们是——美国的杜威,英国的罗素、萧伯纳,印度的泰戈尔,法国的萨特、波伏娃……

泰戈尔,印度现代诗人、文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于1924年来华访问,用诗—般的语言在中国各地作巡回讲演,谈人生哲理,谈东西方文化,谈中国的未来……他的来华,因备受推崇而引发了“泰戈尔热”,引出了许多珍闻,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泰戈尔回国后,出版了讲演集《在中国的谈话》。

秦悦主编的这本《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精)》完整地收录了《在中国的谈话》,并收入了几篇最具有代表性的评论。本书追寻大师行迹,记录大师风采,生动地再现泰戈尔来华的历史盛况,反映了泰戈尔的中国观以及中国对泰戈尔的认识。

编辑推荐

1924年3月21日,应中国大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戈尔率领六人组成的访华团,开始他的中国之行。在近50天的访华行程中,于各地巡回讲演,回国后的1925年,泰戈尔把这些讲演结集出版,题为《在中国的谈话》。秦悦主编的这本《泰戈尔--我前世是中国人(精)》全文收录了《在中国的谈话》,并按时间顺序,编选了与泰戈尔来华有关的评论文章,以使当今的读者全面地了解泰戈尔。此外,书后还附有泰戈尔在华日程表。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