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强教授长期在西北从事口腔疾病的防治工作,特别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口腔疾病预防,通过对中国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进行的龋病、牙周病调查以及口腔知识问卷调查,较全面地了解了这三个民族不同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监测龋病和牙周病的患病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他对这三个民族进行了口腔微生物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三个民族人群中口腔变形链球菌及口腔其他微生物与儿童龋病的相关性。他还研究了甘肃地区的东乡族、保安族人群VDRTaqI工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龋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通过对上述基因多态性的检测与分析,探索这些基因中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龋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根据上述三个民族不同人群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口腔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对口腔卫生需求进行了评估并提出见解,将其汇总成《中国东乡族保安族及裕固族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一书。该书为完善口腔流行病学资料,进一步监测评价中国少数民族口腔疾病状况,制定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中少数民族口腔疾病防治规划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支持。
《中国东乡族保安族及裕固族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由李志强主编,本书通过对中国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三个民族进行的龋病、牙周病调查以及口腔知识问卷调查,对这三个民族不同人群的口腔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为监测龋病和牙周疾病的患病趋势提供了理论依据。书中还针对三个民族进行口腔微生物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三个民族人群中口腔变形链球菌及口腔微生物与儿童龋病的相关性;研究甘肃地区的东乡族、保安族人群VDRTaqI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龋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通过对上述基因多态性的检测与分析,探索这些基因中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与龋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根据上述三个民族不同人群口腔卫生保健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其口腔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对口腔卫生需求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中国东乡族保安族及裕固族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研究》为完善口腔流行病学资料,进一步监测和评价中国少数民族口腔疾病状况,制定口腔卫生保健工作规划中少数民族口腔疾病防治规划提供了很好的信息支持,可供口腔疾病预防工作者和口腔医师参考使用。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中国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目的
第二节 中国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中国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及结论
第二章 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研究
第一节 中国及少数民族口腔流行病学现状
第二节 国外口腔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趋势
第三章 口腔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研究现状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致龋菌
第四章 东乡族、保安族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目的
第五章 抽样调查方案及技术路线
第一节 三个民族口腔流行病学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第二节 口腔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
第三节 东乡族、保安族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第六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龋病
第二节 牙周病
第三节 口腔调查问卷(5岁、12岁两个年龄组)结果
第四节 三个民族口腔调查结果与全国及西部数据对比
第五节 三个民族口腔微生物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第七章 三个民族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第一节 VDRTaqI基因多态性
第二节 VDRTaqI位点SNP基因型在不同性别龋病患者中的分布规律
第三节 VDRTaqI基因多态性在东乡族与保安族中的分布频率
第八章 相关讨论
第一节 四个年龄组龋病讨论
第二节 四个年龄组牙周病讨论
第三节 唾液变形链球菌水平5岁组与龋病患病率间的关系
第四节 菌斑中变形链球菌水平与12岁组龋病患病率间的关系
第五节 三个民族两个年龄段儿童菌斑的细菌学监测分析
第六节 龋病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第七节 东乡族、保安族龋病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第八节 VDRTaqI基因多态性与龋病
第九节 龋病易感基因研究的现实意义和研究方向
第九章 结论
第十章 其他
第一节 口腔流行病学研究
第二节 变形链球菌与龋病的关系
第三节 龋病易感基因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第四节 甘肃省三个特有民族宗教、经济、文化概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