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枫集》是张锡杰同志的散文集,收录了他历年创作的70多篇作品。《红枫集》中的散文内容丰富,或描述作者拜谒革命导师、革命领袖和革命前辈的情景,或歌颂革命圣地、祖国大好河山,或介绍域外名人,或回忆故人与故事,或记录作者经历、体悟与感受,或展现他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这些散文角度不同,或抒情,或议论,或言志,或记事,或怀古,或述今,但其底色都是红色,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作者对党的忠贞,表现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展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枫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张锡杰 |
出版社 | 江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红枫集》是张锡杰同志的散文集,收录了他历年创作的70多篇作品。《红枫集》中的散文内容丰富,或描述作者拜谒革命导师、革命领袖和革命前辈的情景,或歌颂革命圣地、祖国大好河山,或介绍域外名人,或回忆故人与故事,或记录作者经历、体悟与感受,或展现他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这些散文角度不同,或抒情,或议论,或言志,或记事,或怀古,或述今,但其底色都是红色,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作者对党的忠贞,表现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展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赞。 内容推荐 《红枫集》是作者张锡杰在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过的散文、随笔作品集。全书分为七个部分:寻踪觅迹、家乡恋情、红墙情绪、神州寻幽、域外采撷、友谊之歌、心香一瓣。作品集既宣扬了红色文化、又展现了一片大好河山,同时还收录了一个个“感动中国”式人物的点点滴滴。 目录 一纲三目 ——序张锡杰《红枫集》(汤恒) 寻踪觅迹 从特里尔走来 列宁墓前的感慨 城南庄的灯光 寻找马林 赣南松 杜鹃红遍东固山 邓妈妈的故乡情 红旗跃过汀江 井冈丹桂情 寻梦台儿庄 大沽口炮台凭吊 家乡恋情 油菜花 描绘母亲的形象 春雨遐思 衡水湖寻踪 甜水井的故事 家乡的红薯 枣树情 周窝的“金音” 绒花树的记忆 老树春深更著花 红墙情结 三谒菊香书屋 中南海里布谷鸣 珍珠梅记 十年击水在南海 回归大自然 窗前玉兰花 校园“天使” 电科院的“雪莲花” 神州寻幽 泰山挑夫 中秋夜游鼓浪屿 天池仙女 惹人心醉的小三峡 触摸鸣沙山 细雨云台山 太行深处的“香格里拉” 峨眉宝光 走进太鲁阁 阿里山的红桧 日月潭边的“国宝” 五龙口的猕猴 步云天然红豆杉 桃花源探秘 夜宿九鹏溪 寻觅彰德府 黄叶时谒黄叶村 域外采撷 韩国考察随记 访英归来话生态 南太平洋的中国心 新加坡印象记 重走“生命之路” 金环路上的尴尬 不能向自己的历史吐唾沫 “不愿回答”的回答 在樱花盛开的日子 在默多克和邓文迪家做客 挪威的峡湾 漫步维格兰人体雕塑公园 在“小美人鱼”的故乡 偶遇俄罗斯婚礼 卢森堡一瞥 克劳顿村的感悟 在“长白云之乡” 友谊之歌 杜文远和他的《傻瓜相册》 芦苇颂 盘山情 “当代鲁班”与他的彩虹桥 长山三宝 科学春天的使者 坝上金莲 月亮知我心 五十年前的一段记忆 心香一瓣 浪花心语 求索之歌 人生感悟 走进母亲河 “瓜园老农”的絮语 附录 小记张锡杰(吴庚振) 梦想是人生不断进取的阶梯(林放) 后记 试读章节 城南庄的灯光 “自打毛主席来到城南庄后,这屋里的灯光就一夜一夜地亮着。在漆黑的夜晚,灯光从贴着窗纸的缝隙中溢出,隐约闪烁,灿若星辰。在中国革命史上,它是指引我们前进的曙光!” 讲解员说,在这里,毛主席写出了《新解放区农村工作的策略问题》《一九四八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党工作》等重要著作,为党中央起草了1948年《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还主持召开了有朱德、周恩来、任弼时及陈毅、聂荣臻、粟裕等战区首长参加的军事汇报会和有阜平、曲阳、定县三县县委书记及部分区委书记参加的土地改革座谈会,谋划了“三大战役”的作战方略,并第一次具体描绘了新中国的蓝图……如果不是那次敌机突然轰炸,历史可能重写,新中国有可能会从城南庄走来! 听着讲解员那富有感情的讲解,我的思绪不由得回到了那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 1948年,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进入了战略反攻的阶段。为了尽快夺取全国的胜利,3月中旬,党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的历史性会议上,审时度势,做出了战略性决定:离开偏远的陕北,东渡黄河,到河北太行山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 4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一行人从山西五台山出发,踏着冬天的残雪,迎着乍起的春风,翻过雄伟壮观的长城岭,进入河北阜平县境。一路上,毛主席兴致很高,一边观赏太行深山的风光,一边和随行的同志谈古论今:“咱们今天走的这条路,古称西大道。当年,清朝皇帝康熙和乾隆去五台山进香时,走的就是这条路。”谈笑之间,就来到了龙泉关。晋察冀中央局副秘书长周荣鑫,奉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命令前来迎接毛主席一行。毛主席高兴地同周荣鑫等人亲切握手:“一到阜平,就像到了当年江西苏区一样!”这天晚上,毛主席一行就居住在龙泉关东不远的西下关村。 4月11日傍晚,日落西山,炊烟袅袅。毛主席等人在夕阳的余晖中来到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驻地城南庄。城南庄位于阜平县城东南20公里处,背倚巍然挺拔、郁郁葱葱的菩萨岭,村前有条清凌凌的胭脂河缓缓流过,环境优美,民风淳朴。为了迎接毛主席一行,聂荣臻司令员腾出自己的住房,让司令部作战科也搬到民房中去住。知道毛主席喜好读书,他还特意在办公室里摆了个简易书架。毛主席一到城南庄就喜欢上了这个地方。他高兴地对聂荣臻说:“你这个城南庄,三面环山,一面环水,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是个难得的好地方!” 在城南庄,毛主席听取了聂荣臻关于晋察冀军区的汇报。1937年11月,聂荣臻司令员率一一五师独立团、骑兵营、师教导队一部和六八五团一个连及随营学校近3000人,来到阜平创建晋察冀根据地。当时人们开玩笑说:“咱司令部呀,一锅菜就够吃,一条炕就够睡了。”10年过去了,晋察冀军区的兵力发展到32万多人,民兵90多万人,累计歼灭日伪军33万多人(包括击毙日军中将旅团长“名将之花”阿部规秀),晋察冀边区也发展成为跨3省72个县、拥有1200多万人口的一块根据地,阜平也有了“华北的延安”的美誉。毛主席对晋察冀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赞扬,称赞它是“模范抗日根据地”。 在阜平的46天里,毛主席经常利用茶余饭后的闲暇时间,到农民家里拉家常,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情况。他对随行的同志说:“这趟来到晋察冀,感受颇深。那天我们一过龙泉关,沿途群众都很热情,就像当年回到了江西兴国,吃上了红米饭、南瓜汤!”他在同城南庄老贫农李国祥拉家常时,了解到李国祥过去由于家里贫穷,吃了上顿没下顿,3个男孩出生后不久都先后病饿而死了。八路军来了,日子好了,才活下来两个女儿。毛主席安慰他说:“女儿也顶儿子用,今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为了纪念这次会见,李国祥老人事后特意在毛主席住过的院子前栽了棵花椒树,经常给孩子们讲他当年见到毛主席的情景。 敌机的突然轰炸发生在1948年5月15日(一说18日)上午。那天早饭后,城南庄上空突然出现了国民党的一架侦察机,随后又飞来两架美制B-25轰炸机,在村庄上空盘旋。聂荣臻非常诧异,因为这种情况过去是没有过的。他大步流星地来到毛主席住处,警卫人员告诉他:“主席工作了一个通宵,刚刚上床休息。”聂荣臻说:“情况不好,快把主席叫醒!”说着就冲进主席的卧室,急切地报告:“主席,敌机来了,请您赶快进防空洞。” P10-12 序言 一纲三目 ——序张锡杰《红枫集》 汤恒 《红枫集》是张锡杰同志的散文集,收录了他历年创作的70多篇作品。总结一下,此书有一纲三目:红为总纲,游、忆、记是三目。《红枫集》纲举目张,既有统领的精神,也有丰富的、层面。 先谈谈总纲吧。《红枫集》中的散文内容丰富,或描述作者拜谒革命导师、革命领袖和革命前辈的情景,或歌颂革命圣地、祖国大好河山,或介绍域外名人,或回忆故人与故事,或记录作者经历、体悟与感受,或展现他对家乡、亲人和朋友的真挚情感。这些散文角度不同,或抒情,或议论,或言志,或记事,或怀古,或述今,但其底色都是红色,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作者对党的忠贞,表现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展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礼赞。 游是目之一。游是游历,不游不能广见闻.不游不能扩心胸。张锡杰同志游历了很多地方,马克思家乡、列宁墓、井冈山、大沽口炮台、台儿庄、五龙口、桃花源、阿里山等。游历罢,他写下一篇又一篇游记,譬如《寻梦台儿庄》《挪威的峡湾》《惹人心醉的小三峡》《偶遇俄罗斯婚礼》等。游亦是游心,因此这些游记不完全是写景,更包含了张锡杰同志对革命传统的追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颂,也包含了他对人生的思索、对祖国的热爱、对世界局势的关切。 忆是目之二。忆是忆故人和故事。张锡杰同志一路走来,感受到时代的巨大变迁,看到人的变化、事的发展,有很多感慨和思考,并聚焦于笔端,见之于散文。这些散文往往角度很小,但立意很高,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也往往视野开阔,融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变化于一瞬,在与历史的对比中展示现状。《十年击水在南海》写在南海游泳的“美好和美妙的记忆”,既写了南海的历史和当前情况,也写了与同事之间的友谊。《甜水井的故事》一方面追忆1968年合作社打井的故事,也写了作者家乡的现状,展现了农村现代化的伟大进程和重要成果。《三谒菊香书屋》写作者三次拜谒菊香书屋的经历,此文一方面描写了毛主席书房的构造和所钟情的书籍,对于了解和研究毛主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该文也叙述了作者自己的变化。三谒菊香书屋,菊香书屋同,但作者的境况与境界已有了非常大的变化。 记是目之三。记是记录。张锡杰同志曾是记者,他以灵动之笔记录过很多重大时刻,记录过很多重要人物,也记录过很多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邓妈妈的故乡情》记录了邓妈妈对故乡的深情,写她几次回家乡的情景,展现了邓妈妈的“慈祥、睿智和平易近人”。《“当代鲁班”与他的彩虹桥——田雄和韩村河印象记》写作者四次到韩村河参观的经历,每次感受都不同。由此文可见作者积累与功力之一斑,一篇不长的文章写出了“‘当代鲁班’们艰难创业的历史见证和理想抱负的才艺展示”。 张锡杰同志大作既成,求序于予。我拜读了全书,在内容上感觉“若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他的文字言简而意赅、辞约而义丰,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于是惶恐写下一些印象与感受,读者可自己阅读全文,体会散文之美及作者之睿智、抱负。 (汤恒同志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局长) 后记 香山的红叶举世闻名,而红叶的主体是枫叶。捡一片枫叶细细观察,好像一个美丽的红五星,又似一只张开的小手掌,红得发光,红得鲜亮,红得让人激情满怀。在秋高气爽的时节,如果你去香山脚下漫步,一定会为那漫山遍野火红的枫林所陶醉——它不仅为我们装点出了云蒸霞蔚、如火如荼的晚秋世界.还点燃了老翁老妪们“枫林似火”般的热情!我爱红叶.就是因为越到老秋,它越红得可爱。我的这本散文随笔集取名“红枫”,不仅是因为“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名句,还因为其中大部分作品系退休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我从小喜欢散文,我觉得好的散文就是一首无韵的长诗。记得上中学时读杨朔的散文《雪浪花》《荔枝蜜》等名篇,常常爱不释手,夜不能寐,每每心中会升腾起一种冲动、一种追求向上的力量。我虽不是专业的散文家,但觉得散文作为文学园林中的一株奇葩,作为人类的心灵之文,应当意旨高远、烛照社会、提携人心。一篇好的散文,不应止步于辞藻的华丽、知识的渊博和情感的细腻,还应当透过叙事、抒情和鲜活场景与人物的描绘,凸现人文境界、家国情怀和时代精神,展现我们时代的风貌,让人能够获得精神指向上的感悟。这就是行家们说的“散文的风骨”吧! 收录这本集子的70多篇作品,最早的一篇写于20世纪70年代,最近的一篇草于今年8月,跨度30多年。其中,无论是对历史和先辈的寻踪觅迹,还是对家乡恋情和难忘旧事的回忆,抑或记录名山大川的“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感悟人生的哲理及跋涉的艰辛,憧憬老年金秋般的岁月年华,都是我心灵家园真实情感的流露。虽不敢写散文大师们的名篇佳作相媲关.也不敢妄称是年轻人励志的“心灵鸡汤”,但总是当今散文写作百花园中一朵别样小花吧!就在本书脱稿之际,敝人喜得一对孪生孙女,望着小宝宝那关若花朵的小脸,我心想等到她们俩能阅读的年龄,看看爷爷当年写的这些东西,也许能从中汲取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 我有时琢磨,语言和文字这类东西,最初是人类为了互相交流才创造的。所以,我写散文随笔,不是为了自我欣赏、自娱自乐,或出本什么大作一鸣惊人,而往往是写了就投到报纸杂志去发表,去发挥散文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信奉只有对现实有意义的东西,对未来才会有价值。因此,这次把几十年来在一些中央和省市报纸杂志包括香港的《紫荆》杂志上发表的散文随笔结集出版,不仅是为了立此存照,而且也希望能给浏览者一些裨益。为此,特为每篇散文随笔配了“链接”,内容有的是散文的背景资料、有的是知识性的“小贴士”,还有的是所记事件和人物的简介等,目的是增加读者阅读时的“立体感”。 散文的写作是伴随着人生梦想的实现而日渐积累的,也是一个人在时空中不断感悟的过程。为了便于读者和散文爱好者研究人生成长轨迹与散文写作之间的联系,我特意将我大学的恩师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吴庚振教授的博客《小记张锡杰》,我尊敬的老领导河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河北日报》原总编辑林放同志的信《梦想是人生不断进取的阶梯》附录在书后,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示和借鉴。 在本书付梓之际,我要感谢那些对于本书的出版给予支持和帮助的领导和同志们。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汤恒局长,在百忙中拔冗为本书作序,给予了热情鼓励和非常精当的点评:江西省委副秘书长沈谦芳博士不仅多年来给予过我很多帮助,还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热情帮助;江西人民出版社社长蒋宏先生、总编辑游道勤先生,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责任编辑章虹和美术编辑章雷精编细校、精心设计,做了许多细致工作;还有很多同志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劳,如福建省水利厅副厅长赖继秋、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黄宗华博士、华北昊达建筑集团董事长张平义先生等;此外,我的妻子崔纪敏,她原是《科技日报》的主任编辑,不仅是我的散文随笔的第一读者,还帮助校核了全部书稿。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2014年8月于北京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