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有一本书能让你学会一种语言,说出话来孩子就会听,你会吃惊吗?
不必惊奇,阿黛尔·法伯编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文5周年修订珍藏版)》将帮助你学会一种让孩子听话的神奇语言,这种爱的语言使孩子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世界上数以千万的父母用自身的亲身实践证明了书中提供的方法非常有效。该书在美国畅销300多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风靡全球。世界各地的父母和专家热情洋溢地赞誉两位作者,她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摸索出的这套语言是那样行之有效,的的确确能缓解所有年龄段的孩子与父母的紧张关系,结束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对抗,带来父母和孩子的合作。
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对孩子拥有同一样的爱。我们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更希望传承给孩子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阅读阿黛尔·法伯编著的《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文5周年修订珍藏版)》的经历,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与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它给了你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你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通过一系列实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你和孩子建立起一个能够快乐交流的平台,使孩子变得不同寻常地愿意与父母配合。掌握了“如何说?”“怎么听?”的技巧,就能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与孩子达成美妙的交流沟通,让孩子在您的引导下身心健康发展。
为了建立这个快乐沟通的平台,围绕“如何说”“怎么听”,《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中文5周年修订珍藏版)》作者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实践:1.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2、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3、代替惩罚的方法;4、鼓励孩子自立;5、恰当地赞赏孩子;6、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清晰简洁地创造了一套操作方法,给出了实现这六个方面的30种技巧,辅以大量的常见场景和问题加以说明,并配有相应的练习题,让父母可以把这些技巧烂熟于心,灵活运用,随时应付各种情况,做到游刃有余。
中文版序言
英文版序言
谢辞
如何阅读本书
第1章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的感受
如何面对孩子的负面感受?很简单,接受他们的感受。
我们和孩子是完全不同的个体,不能用我们的感受代替孩子感受。
感受没有对错之分,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他们才能开始集中精力改变自己的情绪。
帮助孩子面对他们感受的四个技巧:
1.全神贯注地倾听
2.用“哦……”“嗯……这样啊……”来回应他们的感受
3.说出他们的感受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第2章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
孩子不愿意合作,是因为他们和我们在需求上存在矛盾。
家长如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尊重孩子是合作的开始。
鼓励孩子与我们合作的五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或者描述问题
2.提示
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
4.说出你的感受
5.写便条
第3章 代替惩罚的方法
惩罚孩子,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
不要把孩子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做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
代替惩罚的七个技巧:
1.请孩子帮忙
2.明确表达强烈不同意的立场(但不攻击孩子的人格)
3.表明你的期望
4.提供选择
5.告诉孩子怎样弥补自己的失误
6.采取行动
7.让孩子体验错误行为的自然后果
当孩子屡教不改时,家长解决问题的五个步骤。
第4章 鼓励孩子自立/139
家长培养孩子的一个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帮助
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
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亲自经历各种问题
带来的挣扎,在自己的错误中得到成长。
让孩子依赖感降到最少,让孩子成为有责任感
的人。
鼓励孩子自立的六个技巧:
1.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2.尊重孩子的努力
3.不要问太多问题
4.别急着告诉答案
5.鼓励孩子善用外部资源
6.不要毁掉孩子的希望
第5章 学会赞赏孩子/177
在家里得到赞赏的孩子,更愿意为自己设立较
高的目标。
赞赏需要谨慎,善意的赞赏有时会带来意想不
到的拒绝。
做父母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学会如何及时称赞孩
子做对的事情。
赞赏孩子的三个技巧:
1.描述你所看见的
2.描述你的感受
3.把孩子值得赞赏的行为总结为一个词
第6章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205
父母如何看待孩子.会影响到孩子们的行为。
做一个真实的自己比做一个“妈妈的乖女儿”更
重要。
永远都不要低估了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让孩子从角色中释放的六个技巧:
1.寻找机会让孩子看到一个全新的自己
2.创造机会.让孩子另眼看待自己
3.让孩子无意中听到你对他的正面评价
4.以身作则
5.记住孩子那些特别的时刻
6.当孩子又按照原来的方式行事时,表达你的感
觉和期望。
第7章 融会贯通/231
改变孩子,需要将所有的技巧都用上。
这一切是为了什么?
精彩在继续/240
1.多年以后/24l
I是这样,但是……如果……会怎么样?/245
II孩子们的“母语”/257
III读者来信/263
2.30周年纪念版感言/275
3.下一代的成长乔安娜-法伯,276
为读者推荐的家教图书/318
附录1 译者深入解读/320
与孩子沟通的五宗“最”安燕玲/320
附录2 这本书来到中国的美丽故事/327
做了一次煽动翅膀的蝴蝶海文颖/327
一本书带给我的成长与感动郑懿/330
在真正有了自己的三个孩子以前,我一直自认为是一位好妈妈,一位在子女教育问题方面的专家。然而,当和自己的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候。才又让我重新开始虚心地学习如何做父母。每天清晨,我都会鼓励自己说:“今天将会有所不同。”但每一天都只不过是前一天的翻版。“你给他的比给我的多!”“这是粉色杯子,我要的是蓝色的。”“这麦片真恶心,像呕吐出来的”“他推我。”“我根本没碰他!”“我不回房间,你别管我!”
我被他们折腾得精疲力尽,想到了去加入一个父母小组(这是我以前没想到的)。我参加了这个小组在“地方儿童辅导中心”的一次讲座。主讲人是年轻的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Haim Ginott)博士。他讲的主题是“孩子的感受”,内容非常有趣。两个小时的课程很快结束了。当我回到家的时候,脑子里充满了新的想法,笔记本上也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还没完全理解的新理念:
孩子的感受和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
孩子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
怎样让孩子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
常见问题:父母常常不认同孩子的感受。例如:
“你并不是真的那样觉得。”
“你是因为累了,才这么说。”
“你没必要这么难过。”
当孩子的感受被不断地否定时,会感到困惑和愤怒。这也
是在暗示孩子不要去了解自己的感受.不要相信自己的感
受。
听完讲座以后,我在想:“也许别的父母那样做,我不会是这样的。”后来,我开始留意自己的言行,发现事实上我也和他们一样的。下面是仅一天之内发生在我家里的对话。
孩子:妈妈。我累了。
妈妈:你刚睡过午觉,不可能累。
孩子:(大声)我就是累了!
妈妈:你不累,就是有点爱犯困。赶快换衣服吧!
孩子:(哭闹)不,我累了!
孩子:妈妈,这儿好热。
妈妈:这儿冷,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妈妈:我说过了“穿上毛衣!”
孩子:不,我热。
孩子:这个电视节目真无聊。
妈妈:不会吧,多有意思啊。
孩子:这个节目真傻。
妈妈:不对,这多有教育意义。
孩子:这个节目真烂!
妈妈:不许你这么说话!
P3-4
亲爱的读者朋友:
我们非常欣慰地看到《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被翻译成中文,与中国的广大父母以及育儿专家见面了。回顾当初,这本书在1980年首次出版发行的时候,我们谁都不曾预料到。它不仅是最畅销的书之一。而且成为近30年来家长们的“育儿宝典”。全美销售量超过300万册,同时,还被翻译成30多种语言。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曾收到了许多中国家长的来信.让我们了解到这本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深远的影响。一位女士还表示。希望有一天可以看到这本书的中文版,使更多的父母学会用有效、愉快的沟通方式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
现在愿望终于实现了。尽管东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我们仍然相信,有更多共同的东西把我们联系起来。无论我们生活在地球的哪个角落,我们都对孩子拥有同样的爱,我们都愿意把最好的奉献给孩子.我们更希望能传承给孩子们一种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现实、创造未来。
这也正是本书的核心所在,我们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种建立在平等互爱、相互尊重基础上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技巧。
期待着各位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收获良多。
切实可行、合情合理、清晰易懂,法伯和玛兹丽施所设计的方法条理非常清晰,让读者不断有意外的惊喜和发现。
——美国《家庭》杂志
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其中的理念和方法可以运用到任何一种关系当中。
——《华盛顿邮报》
这本书让世界上少了对孩子的大声喊叫和训斥,带来的是父母和孩子更多的合作。
——《基督教科学箴言报》
一本十分实用有效的图书,它让成人俯下身进入孩子的世界,而使孩子像成人一样和父母对话,这种沟通交流的形式一旦建立,的确就能创造家庭的快乐与和睦。
——《洛杉矶时报》
一本优秀的著作……所有的父母每天都可以通过运用这些方法,来改善他们的亲子关系。
——《沃斯堡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