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子昂
男,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初级中学。
灵犀
——胡子昂的故事
庞余亮
胡子昂的“成名”很偶然,课堂上的那次“事故”来得也很意外。
那是在一堂面向全市的公开课上。
年轻老师是开过几次校内公开课的,可面向全市几十位同行,她多少有些紧张。这样的教育实验公开课,她没有一丁点经验。
当然,对于胡子昂他们,也是第一次。那么多陌生的老师坐在教室后面,盯着年轻的老师,更会盯住班上同学们。
学校对这次公开课是很重视的。在面向全市开课之前,校长预先听了一次。
效果很好,年轻老师讲得松弛,学生们也不紧张,尤其是学生发言这一环节,同学们争先恐后,妙语连珠。
应该没有问题的,可偏偏在面向全市的那堂公开课上,中途卡了壳。
“事故”不是出在公开课的老师,而是出在公开课让学生发言的抽签上。
抽签有随机性,更能体现公开课的效果。
那次公开课的主题是《漫话奇思妙想》。老师花了二十分钟的时间讲课,要求“奇思妙想,,从外形特点、功能介绍、使用方法、制作材料等方面进行介绍,要让所构思的这个物体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老师开始抽签,决定谁第一个发言。
年轻老师没有想到,她的“运气”真是背,抽中的同学是一个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同学。
这位同学很窘迫,不过他还是在大家的注视下走到讲台前,仅仅说了一句话:“我想……制造……一个造房子的机器人。”
晕,也太离谱了吧?
年轻老师硬着头皮继续启发这个同学:“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
那个同学想了半天,看着有些紧张的老师,再看着下面同学,脸涨得通红,眼睛眨巴眨巴,竟然流泪了。
课堂的气氛相当尴尬,大家都在静静地等待。
就在这个时候,胡子昂举手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想补充,他爸爸是个建筑工人,很辛苦。他想制造一个造房子的机器人,让他爸爸不再那么辛苦。我认为,老师你应该给他颁发最有爱心奖。”
没有任何约定,也没有任何提醒,本来很尴尬的气氛被胡子昂搞活了,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后面听课的一位教育专家连声说:“了不得,了不得。这个小家伙,将来是个大人物!”
胡子昂的“大人物”品质,其实源自他的大气度。大气度的根源,应该算到七岁那年暑假。
那时候,爸爸给正准备进小学的胡子昂上了一节特别的课。
那是一堂长江边上的“课”。从如皋城到长江边,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胡子昂坐在爸爸自行车后面,小屁股颠得很疼,但他没有叫苦。到了长江边,小子昂和爸爸并肩坐在长江大堤上。爸爸不说话,小子昂也没有说话,父子俩就这么看着滚滚东逝的江水。过了好一会儿,爸爸问小子昂:“长江的前面是什么?”
这个问题难不倒喜欢读书的小子昂,他说是大海。
爸爸又问他:“长江最初是什么?”
小子昂答不出来了。爸爸说,长江最初只是一滴水,但她谦逊、磅礴、大气,她能把无数滴水汇在一起,成了世界第三大河。
爸爸的话种到胡子昂心里了,他在日记中写下一行字:我要向长江学习。
2010年8月,武汉大学如皋籍大二学生赵小亭和同学们一起去云贵高原支教。在山路上行走时,她不幸被一块巨石砸中头部,当场遇难。
胡子昂是有心人,第一时间里找到辅导员老师,汇报了想组织少先队员们去赵小亭姐姐家慰问的想法。
当时正是暑假,胡子昂利用家校通、QQ群等网络平台,组织了一个慰问小组。
那天,胡子昂感冒不舒服,但他还是和同学们步行去了赵小亭姐姐家。他和同学们一起朗诵献给赵小亭姐姐的诗:
你曾对我说爱听山里的歌
歌里有你的牵挂和寄托
你曾对我说爱看花上的朵
花里有你的依恋和收获……
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