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智所著的《文博大家(王世襄传)》讲述文博大家王世襄的一生故事。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尤其是对古典家具的研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王世襄多才多艺,擅书法与诗词,兴趣广泛,故某些著述超出一般文史工作者的研究范围。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世襄传(文博大家)/大家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张建智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张建智所著的《文博大家(王世襄传)》讲述文博大家王世襄的一生故事。王世襄学识渊博,对文物研究与鉴定有精深的造诣。尤其是对古典家具的研究,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王世襄多才多艺,擅书法与诗词,兴趣广泛,故某些著述超出一般文史工作者的研究范围。 内容推荐 张建智所著的《文博大家(王世襄传)》主要内容包括:西清王氏、西清王氏、负笈燕京、西行李庄、追寻国宝、献身故宫、盗宝冤案、“五七”生涯、十年浩劫、开明式家具研究之先河等。《文博大家(王世襄传)》讲述文博大家王世襄的一生故事。 目录 第一章 西清王氏 一、出身官宦之家 二、西清王家 三、世风传承 第二章 江南慈母怀 一、芳嘉园的童年 二、江南金家 三、悠游少年 第三章 负笈燕京 一、初入燕园 二、人生转折 三、画论研究初稿成 第四章 西行李庄 一、辗转求职 二、李庄岁月 三、重返北平 第五章 追寻国宝 一、战后的工作 二、东渡追宝 三、东瀛归来 第六章 献身故宫 一、回到故宫 二、出国考察 第七章 盗宝冤案 一、只叹梦想太匆匆 二、无端系牢狱 三、故宫退食 第八章 “五七”生涯 一、初入音研所 二、整风为引出洞蛇 三、心存自珍难磨灭 第九章 十年浩劫 一、浩劫磨难 二、成宁岁月 第十章 开明式家具研究之先河 一、抢救和保护 二、开研究之先河 三、呼吁传承 第十一章 志合俪松居 一、燕园初识,志同道合 二、磨难岁月,相濡自珍 三、老树新花,扶携互助 第十二章 世人终识 一、复兴传统绝学 二、倾力解说《髹饰录》 三、自珍自爱是真路 四、斯人已逝,绝响谁继 试读章节 一、出身官宦之家 农历五月的北京,莺飞草长,天空碧蓝如洗,绿的天使,神奇般地映出春天所有的笑容,还在远处,不时传来一阵阵如仙乐般的鸽哨声。就在这般祥和的时节,往日安恬与静谧的芳嘉园里,却弥漫着欣喜而又焦虑的气氛,仆人们一个个似热锅上的蚂蚁。而芳嘉园的主人王继曾,更怀有不安与期盼之心,在大屋前的游廊上,又急又喜地来回踱着,不时向一间屋里张望,一副心急如焚的神情,分秒般地显露出来。 原来,王继曾的夫人金章,今日临盆,谁知却意外的又是一次难产。王继曾想起二儿子世容诞生时的情景。当时,他们正旅居巴黎,那次金章生产也艰难异常,腹痛了整整一夜都未临盆,后来幸得法国医生实施产科手术,才得以母子平安。 如今世容已两岁,金章却又一次遭遇难产,他一面心头忧虑,一面又冷静下来,努力驱散心头的阴云,只祈保佑平安。正当大家焦躁和紧张之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只见一个女仆气喘喘地跑至王继曾面前,急切而欣喜地喊道:“啊,老爷,夫人生了,是个小少爷呢,母子都平安!” 这个久盼的佳音,终于让王继曾一直悬着的心放下了,他立刻奔进了里屋,只见妻子孱弱的身子半躺在床上,苍白的面庞上,却浮现着满足、平和的微笑,怀中抱着那刚出生的娇弱的婴儿。王继曾凑近金章,一面看那男婴粉嫩的圆脸蛋、微微张合的嘴唇,显得格外的憨态可掬。那小婴儿,似也正新奇地看着这刚来到的世界,全不知母亲刚经历的那一阵生死边缘的痛苦与紧张,将他带人了人世。 这个男婴,便是我们的传主王世襄。1914年5月,他降生于父亲买下不久的北京芳嘉园。殊不知,这年,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年,也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日本成立,拟进行二次革命之年。而芳嘉园里,正是农历岁次甲寅,蒲月之朔,满园的绿树花苗,更显婆娑多姿。园内吉祥欢愉之气,随阵阵春风荡漾拂来,世襄的降生,无疑给在北京城安顿下来的王家,又平添了一份欢乐和福祉。 我们常说,不凡之人,诞生于世,常伴有不一般的现象发生,这“既不科学,又不迷信,或介于两者之间”的说法,在王世襄身上似乎也不例外。原来,世襄出生的前一晚,祖父王仁东远在上海,却在深夜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送来一幅画像,打开一看,却是左宗棠之像;不料,次日即收到北京发来电报,告知孙儿于芳嘉园出生,终大小平安!祖父联系昨晚之梦,因清朝湘军统帅之一、洋务派首领左宗棠,曾谥“文襄”,觉得梦中情景与此有着微妙的关联,真是高兴万分,遂为刚出世的孙儿取名为“世襄”。 而父亲王继曾,则因儿子生在当时的京城,又给世襄另取了个小名“长安”(后来,王世襄自己又取其谐音,改为“畅安”)。也许,这一切,全都是对日后人生美好的一种期盼,在这新旧更替,两千多年的帝制刚刚结束的时代,世事多变,人们在心理上总在祈盼一份平安与静好。 二、西清王家 王世襄的祖上,原居江西吉水县清江乡,故人称“西清王氏”。他的始祖旭窗公,在江西经营瓷器业致富。尔后,王家在明代正德、嘉靖年间(公元16世纪)却从江西迁徙福建。为何要举家徙居他乡?可能是为了经营发展上之方便,也可能当时在江西,经营瓷业者居多,恐难求发展,抑或由其他各种原因所需,今日已难考证。这犹如陈寅恪祖上(义宁陈家)原定居福建,属客家系谱,到六世祖时,却突由闽人赣去发展家族事业了。 王氏家族自江西迁福建定居后,因口岸海运之便,商业的发达,生意一度蒸蒸日上,逐渐发展成为福州一带的名门望族。谁知,王家到了六世祖时,因身体健康不佳,在商旅生涯上渐失竞争力,从此,家道中落,祖先的辉煌,仅只留存于过去的时代里了。 家道中落,渐于清贫。在王世襄的高祖庆云公一代,就开始发愤读书,以期改变命运,重振家业。那时,正值晚清嘉庆、道光年间,国家尚称得上是较富裕的时期,世风不免“以侈靡为荣”,但这样的世风,并未影响庆云公读书的勤奋,以及在心志的上进。 十年寒窗,胸怀壮志,王庆云终于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中得举人,十年后又中得进士。从此,王氏家族开始步人青云,直上官宦之路。 庆云公中进士后三年,便人翰林院,后任贵州学政。五十岁时,在政绩与学问上,就与曾国藩并驾齐驱,还被朝廷任命为武会试的考官。尔后,在太平军时期,又曾任两广总督,清同治元年(1862)官至工部尚书。然而,就在这被封为尚书之年,庆云公却因病不幸逝世,朝廷为嘉彰他,谥文勤公。于此,王世襄先祖的名字,也被载人了《清史稿》名人传之中。 庆云公除了一生仕途坦荡外,还是位勤奋治学之人。他在翰林院期间,因曾经致力于一个省的教育与工业事业,撰写了一部《石渠余纪》又名为《熙朝纪政》的重要著作,书以六卷本刊出。其中详细记载了清代治国与理财的事绩,凡包括科举、荐举、吏治、军政、兵额、赋税、地丁、关税、盐法、矿政、屯田等门类,无不录入书中,并详细阐述,这著作用现代眼光看,就是当时清廷一部实用的财政简史。 庆云公生二子,其次子王传璨,曾任刑部主事。王传璨生四子,即仁致、仁堪、仁熟、仁东。长子仁致,早殇。王世襄的祖父王仁东,是庆云公的第四孙。 咸丰四年(1854),王仁东出生于福建省闽县(今福州市鼓楼区)城内登龙(灯笼)巷,从小长得很英俊,少年时代,所撰诗文便已日显才气。光绪二年丙子(1876),王仁东乡试中了举人,初任内阁中书,后又历任南通知州、江苏候补道、江安督粮道、苏州粮道兼苏州关监督等职。然而,王仁东在清廷为官时,正值晚清衰败,内忧外患之时,他才虽高,却已难觅救世报国之道了。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