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国乐先辈周少梅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陈晓东
出版社 广陵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陈晓东编著的《国乐先辈周少梅》主要收录了五十余篇记述国乐先辈周少梅的文章,丰富而生动,从不同方面向读者介绍了江阴市顾山镇的这位国乐专家。周少梅(1885-1938),江苏江阴顾山镇人。在中国音乐界公认为“多才多艺民族音乐教育家”,“技艺精湛民族器乐演奏家”,在青年时期,被誉为"江南丝竹名家、能手”,“国乐专家”,“周少梅三把头胡琴”,一生致力民族音乐教学,是中国第一位国乐教师。

内容推荐

周少梅先生是中国二胡音乐的拓荒者和探索者。

《国乐先辈周少梅》一书,这是继周少梅故居、周少梅纪念馆建成开放后,在文化建镇、文化强镇中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这对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会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我相信,在国乐大师周少梅先生的精神感召下,经过一代又一代民族音乐爱好者的不懈努力,中国民族音乐之花一定会开放得越来越鲜艳,中国民族音乐一定会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

《国乐先辈周少梅》由陈晓东编著。

目录

序一

序二

少年与梅花(写在卷首)

少梅风采

周少梅传记

周少梅和江南丝竹

周少梅和二胡琵琶

周少梅二胡艺术的巨大影响

周少梅的艺术生涯

周少梅与《虞舜薰风曲》

周少梅传谱《国乐讲义》调查简报

附:周少梅及其传谱《国乐讲义》调查情况的汇报——在“二胡音乐艺术的传统与发展”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周少梅生平事迹考略

值得重视的两本民乐教材——介绍周少梅编《国乐讲义》

江南丝竹名手周少梅

周少梅先生与国乐

顾山人的骄傲

周少梅和无锡万其兴

周少梅大套琵琶

往事钩沉

顾山丝竹

家乐戏班顾山丝竹戏馆剧场

二胡名曲和江南丝竹

周少梅研究文论梳述

丝竹雅韵润龙砂

周少梅与刘天华

亲人忆周少梅

关系周少梅

周少梅有关史料(摘录)

玉皇殿中三知音

神曲诞生

阿炳的绝唱

少梅和阿炳、翠娣

阿炳的北溷情缘

无锡人常常称他们是一对仙童仙女

阿炳停当我们唱,我们停当阿炳唱

第一次看见公公,有点吓

陆文夫采写董翠娣

道场对台戏,滩簧草台班

雏凤新声

圆梦维也纳“金色大厅”

关系周少梅国乐社

周少梅及其弟子

一个剃头师傅游荡的灵魂

刘天华与顾山红豆

乐社话当年

民乐世家——江家

北溷地区民乐能手

古琴演奏家吴景略

江南丝竹和锡剧音乐

中国二胡发展史略议

附:江苏近现代二胡演奏家、教育家

中国二胡艺术的四次超越

刘氏兄弟与二胡江阴学派

鸿皋钜音

《戏曲谱》序言

《国乐谱》弁言

《虞舜薰风曲》(工尺谱)

《梅花三弄》(工尺谱)

《虞舜薰风曲》(琵琶指法)(工尺谱)

《春光好(唱句)》(琵琶指法)(工尺谱)

《昭君怨》(琵琶指法中套)(工尺谱)

《落花西板》(工尺谱)

《倒八板》(工尺谱)

《除夜》(工尺谱)

《矮子上扶梯》(工尺谱)

《落花西板》(简谱)

《夹凡虞舜》(简谱)

《西乐》(简谱)

《虞舜薰风曲》

《吴韵》

《情满香山》

《采莲歌》

《采莲》

《柳青娘反海青果》

《香调》

《燕双飞》

《剪调》

后记

试读章节

周少梅传记

顾 文

周少梅(1885一1938),江苏江阴顾山镇人。在中国音乐界被公认为“多才多艺民族音乐教育家”、“技艺精湛民族器乐演奏家”。在青年时期,被誉为“江南丝竹名家、能手”,“国乐专家”,“周少梅三把头胡琴”。他一生致力于民族音乐教学,是中国第一位国乐教师。

周少梅主张用音乐陶冶情操,升华品格,他在民国十六年(1927年)刊印自己编写的第一本国乐集《国乐谱》,在启封的弁言中,阐述了他搞中国民族音乐的主张:“窃愿吾人各得正当之娱乐,以陶冶情感,使苦心劳力之余,以音乐自娱,而游闻於艺事,所以利用闻职之方也。至于幽雅之音,丝竹之艺,能群奏群谐,并出并听,济济乎一堂,抑扬徼九霄,岂非人生之至乐,天下之至美哉,是余之素志也。”他遵循这志向,把一生融在中国民族音乐之中。

1885年12月18日(乙酉光绪十一年),周少梅出生在江苏江阴顾山镇镇北庵泄泾旁三间六页的周氏老宅内。金鸡三唱,呱呱坠地。据顾山“脱袜周”三房祖规,此年降生属守字辈,故取字守凤,后又作守逢。又因出生属周家老六,取名少梅,小名大山。

周少梅祖居顾山,历代折节读书,堪称书香门第。清末破落,但乐艺、琴艺,传承不止。父周靖梅(1824--1907)擅长演奏二胡、琵琶、京胡等各种民族乐器,尤其擅弹琵琶,是江南盛名的“琵琶圣手”。常和无锡县荡口华家琵琶世家,交往合乐,切磋琵琶弹奏技艺。少梅五个兄长,长兄逸修,是个中医,二兄培林,业于经商,但都是丝竹能手,幼时随父习熟二胡、琵琶。特别三兄逸卿(号森官),常年在虞、苏地区当“丝竹清客”。其家是有名的“民乐世家”。

周少梅从小就在二胡琵琶的民乐声中长大,江南丝竹的各种曲调.从小就耳濡目染,他7岁跟父兄学习二胡、琵琶、三弦、洋琴、吹奏。8岁入塾读书,余暇随父兄击节拍板记谱,研习丝竹。10岁,二胡琵琶已很精通,常随其父的江南丝竹社,参加顾山、沈舍庙会登台演奏,北涸划龙船的丝竹竞赛。刚满13岁(1897~F),到苏州排须店当学徒,可少梅无心从商学艺,常抽闲偷空拉二胡,弹琵琶,随三兄逸卿苦练琴艺。在三兄引教下,少梅通晓江南丝竹,并结识了苏州、昆山、太仓等地的丝竹名手。

1898年,少梅在三兄的支持下,辞去学徒,返回顾山,整天专致拉二胡、弹琵琶,研习民族乐器演奏技法。苦练数九三伏,勤学晨昏时刻,终成名家、能手,艺惊乡里。当时顾山乡亲们戏称少梅是“二胡琵琶样样精,铜钱银子数不清”。

1900年,青年周少梅,对国乐已近痴迷,整天弹奏拉琴,整月四处奔走,寻名师访乐友。当年少梅专程拜无锡港下的民间艺人陆瞎子为师,学习江南丝竹“八大名曲”,同时,又跋涉寻访十几里外的虞家高头村,拜民间艺人虞显庆为师,学“虎琴”单弦拉戏。

1905年,21岁的周少梅,演奏风格突出,演奏技巧达上乘。在演奏江南丝竹名曲《中花六板》时,研习扩大二胡音域,在此曲第三大板,大胆按单弦拉戏滑奏移位原理,移至二、三把位,并加花演奏,达到人琴合一,形成了名扬当时的“周少梅三把头胡琴”,经周少梅改良后的二胡曲《中花六板》又称《虞舜薰风曲》。同时在常熟、无锡二胡制作技师的配合下,对二胡长度、尺码进行了改革创新,让二胡从此登堂入室。

1906年,22岁的周少梅,被无锡实业家华铎之先生聘为无锡荡口镇“华氏鸿模高等小学校”的国乐指导老师。这是中国民族音乐首次登上学校讲台,周少梅成了我国最早的民乐老师。在此后的三十年间,周少梅先后在省立无锡中学、省立无锡三师、私立无锡中学、辅仁中学、省常州五中、苏州中山体专、武进女子师范、无锡县立初中、无锡洛社师范等二十多所学校任音乐教导、国乐指导员。

周少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手奏音阶,拍板念谱传授江南丝竹“六板”及其变体,很受学生欢迎。

此时,周少梅又精心记谱整理,油印刻写印发讲义,形成了《乐乐集》、《国乐谱》、《戏曲谱》三册“国乐讲义”。这是我国第一部民乐教材。

周少梅终身移爱二胡、琵琶,常年抛家弃舍,奔走他乡,从事民乐探索,民乐教授。成了家,把家事托付给童年好友唐瑞庭主持,家庭生活仅靠其妻王三昧种桑养蚕维持,生儿育女,无暇顾及,致使养子周锦之天亡。身后萧条,只留一女。他献身民乐,留给后人一座极丰富的民乐宝库。

1935年,抗战开始,周少梅离开常州中学、洛社乡师,结束教师生涯,失业回乡。在顾山地区授徒、卖艺。1938年入夏,周少梅穷极潦倒,病困在东湖塘街梢一学生的老屋内。学生们闻讯后冒烈日,赶长路,连夜把少梅先生抬回故里。当年闰七月初,周少梅手抚“三把头胡琴”、怀抱琵琶含恨谢世。终年54岁,死后葬在顾山北麓。P15-17

序言

顾山,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江南古镇,是一块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这里人杰地灵,人文荟萃、国乐大师、民族音乐家周少梅先生就诞生在这块热土上。

周少梅先生是中国二胡音乐的拓荒者和探索者。

二胡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它是人们最喜欢、最熟悉的民族乐器。千百年来,二胡主要用于戏曲音乐、歌舞音乐、民歌音乐和民间音乐的伴奏合奏。明清以后,在江南由昆曲的伴奏乐队(弦乐、管乐、击乐三类组合)逐渐转化为独立的江南丝竹乐队。至民国初期,江浙沪的城镇农村,这种演奏形式已经非常流行。

1885年(清光绪十一年)旧历年底,周少梅诞生在一个江南丝竹世家,其父周靖梅先生是一位演奏江南丝竹的高手。周少梅从小受到丝竹音乐的熏陶和其父的培养,青少年期间也结交了众多高手。他从小苦练二胡、琵琶等乐器,至20岁时,已在江南民乐界,被公认为“江南丝竹名家能手”。这时他已从二胡的上把位扩展到中、下三个把位演奏,被赞誉为“周少梅三把头胡琴”。这大大拓展了二胡演奏的音域和艺术表现力。这在二胡演奏史上是一个突破性的创举。民族音乐的伟大先驱刘天华先生曾拜周少梅为师,学习继承了“三把头胡琴”演奏法,杰出的民间艺人瞎子阿炳先生也在他的作品中展现了“三把头胡琴”高把位的演奏技巧、他们发展了丝竹乐的深厚韵味,成就了这两位二胡史上最杰出的人物流芳百世的艺术创造。周少梅先生是我国最早的民族音乐教育家,他热衷于游教办学,据史料:他先后在无锡、苏州、常州等20多所中小学校担任国乐指导员教授二胡,使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第一次登上了学校讲台,为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培养了数以千计的人才;他编纂的三册《国乐讲义》教材是中国最早的二胡音乐教材,其中整理改编的《虞舜薰风曲》等八大名曲,至今仍是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

为什么江苏被公认是中国的二胡之乡,为什么江浙沪江南丝竹盛行,成为洋洋大海?为什么江浙沪二胡演奏家和创作人才源源不断,人才辈出?这可以追溯到周少梅那个时代,是他铺天盖地地播下了民族音乐的种子,才引起了巨大的后期效应。周少梅先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对二胡所做的贡献和种种创举,是难能可贵和令人钦佩的。

历史是古镇的记忆,文化是古镇的灵魂。顾山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写《国乐先辈周少梅》一书,这是继周少梅故居、周少梅纪念馆建成开放后,在文化建镇、文化强镇中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这对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音乐,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将会起到十分有益的作用。我相信,在国乐大师周少梅先生的精神感召下,经过一代又一代民族音乐爱好者的不懈努力,中国民族音乐之花一定会开放得越来越鲜艳,中国民族音乐一定会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

后记

顾山镇人民政府对本土的地域文化、传承文化、名人文化极其注重,而且做了大量的发掘、继承工作。2008年出版了《红豆情》(上、下册)一书,向世人推介了顾山名木古树“顾山红豆树”的详情。20l1年出版了《农运先躯周水平》,全书近50万字,向世人推介了毛泽东著文赞颂的农运领袖周水平。前者为罕见的地方风物资料,后者是珍贵的革命斗争史志。

今年,顾山镇人民政府又组织出版了《国乐先辈周少梅》。这书开始组稿时,就得到国内民乐界的专家、大师的积极支持和密切关注。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热诚为本书题写书名,著名二胡演奏家闵惠芬、著名民乐作曲家顾冠仁、著名民乐理论家乔建中等都极其认真地为本书作序、跋。这些专家大师一致公认周少梅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先辈。由于周少梅对民乐二胡、琵琶的创新改革,才使二胡、琵琶发展成为民乐的独奏乐器,登上艺术的大雅之堂。该书的及时出版,对振兴中国民族乐器是极大的推动。上述专家大师的首肯,是对我们小镇文史工作的信任,是对顾山地区民族乐器爱好者的厚爱,为此再次衷心感谢专家大师的热诚支持和帮助。

千年红豆树、农运先躯周水平、国乐先辈周少梅及北涸女婿华彦钧,他们都是顾山深厚文化底蕴、辉煌历史的象征。他们百折不挠的精神,精湛高超的技艺,都是顾山后来者的榜样。全书着重详情介绍了他们的文稿遗迹及环境氛围,珍闻轶事,风土人情,目的是在“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明水秀的顾山是诞生革命家、艺术家的摇篮。热诚希望看过该书的读者,能常来顾山作客,因为顾山是个好地方。

《国乐先辈周少梅》出版仓促,水平有限,误漏不少,还望各界人士原谅指正,在此向支持、赐稿、献言、建议的诸亲好友作衷心感谢。特别感谢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馆长杨刚先生,感谢他全力支持热情帮助本书顺利出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3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