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教育名著。在书中,蒙台梭利不仅阐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儿童之家”诞生的来龙去脉,同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儿童各个发展领域的运用,尤其是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和指导。蒙台梭利还论述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以及教师的角色等重要问题。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蒙台梭利教育法 |
分类 | 生活休闲-育儿早教-家庭教育 |
作者 | (意)玛利亚·蒙台梭利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本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教育名著。在书中,蒙台梭利不仅阐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儿童之家”诞生的来龙去脉,同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儿童各个发展领域的运用,尤其是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和指导。蒙台梭利还论述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以及教师的角色等重要问题。 内容推荐 蒙台梭利的众多著作中,《蒙台梭利教育法》是第一本被翻译成英文的蒙氏著作,是家长理解蒙台梭利教育法和教师学习如何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必读书目。蒙台梭利为现代儿童教育奠定了基石,并作出了杰出贡献。她倾其毕生精力所创造的“蒙台梭利教育法”,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各国的儿童教育,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推崇。在本书中,蒙台梭利不仅阐述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儿童之家”诞生的来龙去脉,同时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在儿童各个发展领域的运用,尤其是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开展,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和指导。蒙台梭利还论述了纪律和自由的关系,以及教师的角色等重要问题。总而言之,这是本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教育名著。 目录 中文版译者的话:蒙台梭利意味着什么 英文版序言 第一章 关于新教育学与现代科学关系的深度思考 本章导读 一、现代科学对教育学的影响 二、意大利在科学教育学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 三、科学技能与科学精神之间的差别 四、培养具备科学精神而非具备科学技能的教师 五、教师是在唤醒人的智力生命中研究人 六、用另外一个例子审视教师的态度 七、如果科学教育学要在学校诞生,那么学校必须允许儿童自然地表现自己 八、固定的桌椅证明了学校仍然存在作茧自缚的原则 九、学校需要什么样的自由 十、儿童的精神受到了什么样的伤害 十一、奖励和惩罚对精神的压制 十二、人类的一切胜利和一切进步都源自人类内心的力量 第二章 关于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历史回顾 本章导读 一、必须建立科学教育学所独有的研究方法 二、“儿童之家”教育体系的起源 三、伊塔和塞根的方法在国立特殊儿童学校的实际应用 四、缺陷儿童教育方法的起源 五、缺陷儿童教育方法在德国和法国的应用 六、塞根的第一个教具就是精神 七、把缺陷儿童的教育方法推广到正常儿童的教育上 八、“儿童之家”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第三章 在“儿童之家”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本章导读 一、圣洛伦佐区在“儿童之家”诞生前后的历史发展 二、转租的罪恶现象蕴含着最残酷的高利贷剥削 三、更重要的问题并非解决穷人的智力水平问题而是解决他们的生活问题 四、几个世纪以来一种闻所未闻的隔离穷人的做法 五、罗马住宅改善协会的工作及其改革的道德意义 六、“儿童之家”是父母爱护房屋而赢来的机构 七、“儿童之家”的教育组织 八、“儿童之家”迈出家庭社会化的第一步 九、与家庭以及女性精神解放有关的共产主义化的住宅 十、“儿童之家”的规章制度 第四章 运用于“儿童之家”的教育方法 本章导读 一、儿童心理学的建立只能通过外部观察的方法 二、人类学的思考 三、人体记录 四、教育环境与教室陈设 第五章 纪律 本章导读 一、纪律通过自由而来 二、独立 三、废除奖励和外部惩罚 四、教育学中自由的生物学概念 第六章 怎样授课 本章导读 一、个别授课的特点:简洁、明了、客观 二、授课的基本指导原则——观察法 三、阐明科学教育法与非科学教育法的差异 四、教育者的首要任务:激发生命,让生命自由发展 第七章 日常生活练习 本章导读 一、建议实行的“儿童之家”冬季作息时间表 二、使儿童对社会生活方式感兴趣并为儿童适应社会生活方式作准备 三、清洁、有序、安静、会话 第八章 儿童膳食 本章导读 一、膳食必须适合儿童的体质 二、食品及其制作方法 三、饮料 四、膳食的安排 第九章 肌肉训练——体操 本章导读 一、对体操的普遍看法是不全面的 二、幼儿必须进行特殊的体操练习 三、其他的体操器械 四、自由体操 五、教育体操 六、呼吸体操和嘴唇、牙齿、语言体操 第十章 自然教育——农业劳动:动植物培育 本章导读 一、阿维龙野孩 二、在幼儿教育中进行自然教育 三、以园艺活动为基础的儿童教育方法 四、儿童通过自我教育开始观察生命现象并形成预见 五、培养儿童耐心、自信的美德和对自然的感情 六、儿童的发展遵循人类发展的自然方式 第十一章 体力劳动——陶艺与建筑 本章导读 一、体力劳动和体操练习的区别 二、艺术教育学校 三、陶器的考古、历史和艺术价值 四、小型砖块的生产和小型墙壁、房屋的建造 第十二章 感官教育 本章导读 一、教育的目标是发展能力 二、缺陷儿童和正常儿童对展示的由不同等级刺激构成的教具的反应有差异 三、感官教育的目标是通过反复练习改善对不同刺激的感觉能力 四、塞根的三阶段式方法 第十三章 感官教育及其教学材料 本章导读 一、触觉、温觉和压觉的教育 二、立体感知觉训练 三、嗅觉和味觉练习 四、视觉练习 五、与几何图形嵌板对应的三套卡片的练习 六、色彩感觉教育 七、辨别声音的练习 八、音乐教育 九、听觉敏锐性训练 十、一节静默练习课 第十四章 关于感官教育的一般评论 本章导读 一、感官教育的生物学目的与社会学目的 二、感官教育使人们成为观察者并直接为他们的El常生活作准备 第十五章 智力教育 本章导读 一、教师应介入儿童感官练习的自我教育之中 二、准确教授术语名称的重要性及术语名称的教学方法 三、科学教育法最大的成功:促进儿童的自然发展 四、盲人游戏 五、在观察环境的视觉练习中注重术语名称的使用 六、教具的使用方法 七、自由塑造工作 八、几何图形分析:边、角、中心、底 九、色彩感觉练习 第十六章 读写教学的方法 本章导读 一、书面语言的自然发展:塞根和伊塔的观点 二、专门教育的必要性——使人们胜任客观的观察并指导逻辑思维 三、客观观察和逻辑思维的结果 四、没有必要从竖笔画开始进行写字教学 五、正常儿童的自发绘画 六、用福禄倍尔席子教孩子学习缝纫 七、在孩子们执行任务之前教给他们方法 八、写字时两种不同形式的动作 九、对正常儿童的实验 十、目前使用的字母表的来历 第十七章 教具与教育方法介绍 本章导读 一、写字练习的教具 二、第一阶段:抓握和运用书写工具的肌肉机制的练习 三、第二阶段:建立字母符号的视觉一肌肉感觉印象和建立写字的肌肉运动记忆的练习 四、第三阶段:单词的拼写练习 五、阅读:对书面符号意义的解释 六、朗读单词的游戏 七、阅读句子的游戏 八、“儿童之家”所达到的教育水平 第十八章 儿童期的语言 本章导读 一、书面语言的生理意义 二、语言发展的两个阶段 三、必要的言语分析 四、缺乏教育造成的语言缺陷 第十九章 计数教学:算术入门 本章导读 一、文字符号表示数字 二、数字记忆练习 三、1到20的加减乘除法 四、十进制的教学:10以上的算术运算 第二十章 练习的顺序 本章导读 教具展示的阶段与练习的顺序 第二十一章 再谈纪律问题 本章导读 一、优于普通学校的纪律 二、纪律的第一道曙光来自工作 三、有序的运动是具有运动天性的肌肉真正的休息 四、发展生命的练习在于反复练习,而不仅仅在于理解概念 五、反复练习的目标是使儿童通过注意力练习、比较能力练习和判断力练习完善他的感官 六、服从意味着牺牲 七、服从能发展意志力以及执行能力,以完成必须服从的行为 第二十二章 结论与印象 本章导读 一、教师成为儿童进行自发工作的指导者 二、宗教教育的问题应该通过实证教育学来解决 三、“儿童之家”的精神影响 后记:关于借鉴蒙台梭利教育法基本思路的思考 译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关于新教育学与现代科学关系的深度思考 本章导读蒙台梭利在本章针对新教育学与现代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以及具有批判精神的思考。首先,蒙台梭利评论了现代科学对新教育学,也就是对科学教育学的诞生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意大利学者在缔造科学教育学这场运动中所发挥的作用。她以圣方济各重建天主教的心路历程为例,阐明了建立科学教育学不仅仅需要科学技能也需要科学精神。其次,蒙台梭利表明,如果要建立科学教育学,那么我们必须培养新教师的科学精神,而不仅仅是培养他们的科学技能。最后,蒙台梭利进一步论述了如果科学教育学要在学校诞生,那么必须允许儿童在学校自发表现,这样新教师才能通过观察学生来孕育科学教育学。借此,她抨击了旧式学校对儿童的肉体和精神残害。其中,蒙台梭利尤其指出奖励和惩罚都是对儿童精神的压制,因为人类的一切胜利和一切进步都源自人类内心的力量。 一、现代科学对教育学的影响 我并不打算把本书写成一本关于科学教育学的著作。我计划呈现的这些并不完整的记录只是提供了一个教育实验的结果。显而易见的是,这些实验结果为把那些新的科学原则付诸实践开辟了道路。近年来,这些新的科学原则正在革新教育工作。 过去十年来,针对教育学的发展趋势可谓众说纷纭。随着医学的进步,这些讨论已经超越了纯理论猜测的阶段,而把自己的结论建立在实验研究的实证性结果上。从韦伯、费希纳到冯特,生理心理学或者实验心理学已经成为了一门新科学。生理心理学或者实验心理学似乎注定为新教育学提供奠基性的准备,这正如过去形而上学心理学为哲学教育学奠定了基础一样。形态人类学(Morphological Anthroplolgy)已经应用到儿童的身体研究中,这也是新教育学成长的一个强有力因素。 尽管存在这些发展趋势,但是科学教育学至今也没有建立起一个明确的结构和给自己下一个清晰的定义。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是有点儿模棱两可的东西,但是在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说:直到现在,科学教育学还仅仅是一种科学直觉或者科学暗示。实证科学和实验科学曾经革新了19世纪的思想,那么借助实证科学和实验科学的力量,我们肯定可以拨开围绕在科学教育学周围的重重迷雾。人类已经通过科学进步塑造了一个新世界,那么人类自身也必须通过新教育学来作好准备和发展自己。但是我并不打算在此进一步论述这个问题。 几年前,一位著名的医生在意大利创办了一所“科学教育学学校”(School of Scientific Pedagogy),目的在于为新教育运动培养教师,投身于这场业已被教育界意识到的教育运动中。这所学校在两三年间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实际上,学校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以至于全意大利境内的教师都慕名而来。这所学校得到了意大利米兰市政府的支持,地方当局为学校提供了极好的科学材料装备。事实上,这所学校创始之初的形势极其有利,而且社会各界人士也为学校提供了很多自愿的帮助,大家都希望这所学校能够通过实验建立一门“成人之学”(塑造人类的科学)。 这所学校之所以大受欢迎,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得到了杰出的人类学家塞吉的热情支持。塞吉三十多年来一直都在意大利教师中诚挚地、不遗余力地传播以教育为基础的新文明。他曾经说过:“今天,人类的社会世界迫切需要重建教育方法。我们为此而奋斗也就是为人类的复兴而奋斗。”塞吉的教育著作已经汇集成卷,命名为《教育与训练》(Eduzacione ed Instruzione,Pensieri)。他在本书诸多讲演的摘要中都鼓励这个新教育运动,同时他表示自己相信:我们所渴望的人类复兴之路在于以教育人类学和实验心理学为指导,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研究。 塞吉表示:“多年以来,我都在为一种关于人类训练和人类教育的理念而奋斗。我对这种理念思考得越深刻,就越觉得这种理念是正义的和有用的。我的理念就是:为了建立自然的和合理的教育方法。根本之道就是把人看做一个独立的个体,从而进行大量正确的和合理的观察。我们主要是在幼年时期对人进行这种观察,这是奠定个体教育基础和文化基础的时期。” 塞吉还说:“测量头围、身高等内容并不真正意味着我们正在建立一个教育学体系。但是,这为我们达到建立一个教育学体系这个目标指明了一条光明大道。因为,如果我们要教育一个个体,那么我们必须对于人类个体有一个准确的和直接的了解。” 塞吉的威望足以让很多人确信,如果我们拥有了关于人类个体的知识,那么教育人类的艺术就会自然而然得到发展。正如经常发生的那样,这导致了塞吉追随者之间的思想混乱——对于塞吉思想的理解,有些人囿于咬文嚼字,而另外一些人则夸大其词。其主要的问题在于,塞吉的追随者混淆了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和对学生进行教育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既然对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这条道路是对学生进行自然和合理教育的通途,那么通过实验研究,我们对学生所进行的教育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发展了。因此塞吉的追随者直言不讳地把教育人类学命名为科学教育学。这群塞吉理念的皈依者高举“个人成长记录表”(biographical chart)这面旗帜,他们相信一旦这面旗帜牢牢地插在学校这个战场上,那么胜利就指日可待了。 因此,这所所谓的“科学教育学学校”只教会自己的老师掌握人类学的测量工具、掌握使用触觉测量器以及学会收集心理学的数据资料,认为如此一来,一支新科学教师的队伍就装备完毕了。P1-4 序言 1911年2月,我非常荣幸地得到美国哈佛大学教育学科的亨利·霍姆斯教授的建议——他建议我应该把自己意大利文的著作《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早期教育法》翻译成英文。霍姆斯教授的这个建议是我教育生涯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我曾经把这个建议视为独一无二的殊荣而日夜期待,现在这本著作的英文版本终于面世了,我终于梦想成真了。 意大利文版的《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早期教育法》一书并没有序言。因为我本人考虑到,作为一部比较全面的著作,其序言仅仅能反映出著作的目标和范围。而本书所阐述的针对3~6岁儿童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则是一项工作的开端,我们应该以类似的方式发展出同样的原则和方法,覆盖教育领域的后续阶段。此外,对我本人而言,“儿童之家”所获得的蒙台梭利教育法可以为人类研究提供一个实验研究的领域,而且或许蒙台梭利教育法还可以促进一门解开人类本性(Nature)中其他秘密之谜的科学的发展。 在《运用于“儿童之家”的科学早期教育法》的意大利文版出版之后和英文版出版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我和我的学生有机会简化以及更准确地翻译蒙台梭利教育法在某些实际应用中的细节问题,而且我们也有机会去收集关于纪律问题的补充性观察材料。结果证明,蒙台梭利教育法具有生机勃勃的活力,同时在不久的将来,蒙台梭利教育法有必要和科学进行进一步的合作。新写出的两章内容放到了美国版本里面,这两章内容体现了我们在这些方面所作的努力。我了解到,蒙台梭利教育法已经在英国和美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在此我要感谢英国《世界工作》杂志和美国的麦克卢尔先生通过他那本闻名遐迩的杂志传播了我的教育思想。实际上,很多美国人已经到罗马参观过我的“儿童之家”,他们的目的就是要亲身观察蒙台梭利教育法在那些小学校里的运用情况。如果说我受到了这股蒙台梭利运动的鼓舞,那么我希望我在罗马的工作未来将成为有效合作以及有益合作的中心。 在此,我要感谢哈佛大学的霍姆斯教授,感谢他让我的著作在美国广为人知;我要感谢《麦克卢尔》杂志,我还要对伦敦《世界工作》杂志的主编表示感谢。我在这里对他们所说的这些感谢的话只不过是纸上谈兵,但是我真的希望蒙台梭利教育法可以福泽英美两国的儿童,在他们身上发挥效用。只有这样,才足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玛利亚·蒙台梭利 1912年于罗马 后记 梁启超先生当年曾经说过:“今日之中国欲自强,第一策,当以译书为第一事。”因此,也许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学术翻译和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第一,如果我们试图构建并发展中国教育学术知识体系和学术传统,那么我们就必须在认真译介、研读西方教育著作的基础上对它们的观点、方法等进行反思和学术批判。第二,如果我们试图在认真研读西学著作的基础上对它们的观点、方法等进行反思和学术批判,那么我们还必须关注译著的翻译质量问题。西方学术著作译介工作的背后应当潜藏着学者对中国社会的责任心和真知灼见,这些工作也构成了中国学术发展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学者的责任感,我们决定重新翻译蒙台梭利的经典著作,希望把学术研究和学术翻译结合起来,更好地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们此次翻译《蒙台梭利教育法》采用的底本是原书的英译本,其译者是芭芭拉·卡特(Barbara Barclay Carter)。在翻译过程中,我们深有感触,中英文的转换不是最困难的,最大的困难莫过于要深刻理解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我们研究小组一次次深入原文,试图与蒙台梭利对话。从事学术著作翻译固然艰辛,但是我们觉得很愉快,因为这也是一个与大师对话和沟通的过程。实际上我们更愿意称自己的翻译为研究性翻译,因为在这种学术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切实地认识到各种问题、问题赖以为凭的假设、问题提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路径、达致结论的过程以及对结论的证真或证伪问题等。王红宇在《后现代课程观》的译后记中这样说道:“用解构主义者德里-达的话来说,翻译既是必要的,又是不可能的。没有哪一种翻译能够完全并忠实地表达作者的原意而不渗入译者的解释:译者与原著的同一性是不可能的。但正是在这种不可能性中蕴含着积极参与翻译的必要性;翻译、交流乃至转变的必要性。在此翻译不再局限于狭义的含义,即不同文字之间的转换,而且涉及同一文字之中语言的多样性及其交流,于是翻译也就不可避免地涉及意义的转变,成为一种持续不断的对话……” 另外,研究小组深入的讨论让所有译者都受益匪浅,使每一个人都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理解,而且能够博采众长。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本书翻译是一个集体劳动的成果,李敏谊负责翻译第1~3章,孙慧娟负责翻译第4~7章,胡文娟负责翻译第8~12章,陈笑颜负责翻译第13~17章,蔡艳芳负责翻译第18~20章,彭勤露负责翻译第20章,李冰伊负责翻译第21章。霍力岩教授作为整个研究项目的总策划和总指导,负责对全文进行审校和定稿。我们这个研究小组曾经翻译了不少教育名著,一直都是以集体署名的方式出现。这次无奈有出版社的限制性要求,所以只能让少数研究者的名字出现。但这确实是一个集体的精神结晶,这是我们特别要说明的,排名虽然有先后,但是功劳无大小。 任何翻译都有遗憾之处,因为追求学术研究没有止境,但是出版有期限。我们希望读者不吝赐教,让我们做得更好。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