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人文”包括:《足音泰山》、《沧桑长城》、《天下黄河》、《秘闻故宮》、《诗景长江》、《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各个分册的作者努力实现可读性、学术性统一,图文并茂。丛书编委会做了选题、审读的工作。
这本《沧桑长城(长城的人文历史)》(作者赵星铁)是该套书中的一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沧桑长城(长城的人文历史)/旅游人文 |
分类 |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
作者 | 赵星铁 |
出版社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旅游人文”包括:《足音泰山》、《沧桑长城》、《天下黄河》、《秘闻故宮》、《诗景长江》、《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各个分册的作者努力实现可读性、学术性统一,图文并茂。丛书编委会做了选题、审读的工作。 这本《沧桑长城(长城的人文历史)》(作者赵星铁)是该套书中的一册。 内容推荐 长城,这条横亘在中国北方的巨龙,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不平凡的意义。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运用集体的智慧,修筑了这条屏障,并通过子孙后代不断的修缮和扩充,铸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万里长城。 《沧桑长城(长城的人文历史)》(作者赵星铁)与其他叙述长城的作品不同之处在于,侧重对故事叙述的同时,加入了对长城及沿线风光景点的描写。 这本《沧桑长城(长城的人文历史)》既可以作为对长城感兴趣者的读物,亦可以作为旅游者游览长城的辅助工具书。 目录 序 导读 第一章 万里长城第一关 第二章 军事要冲 第三章 建筑史的奇观 第四章 美景与古迹的完美结合 第五章 炎黄子孙的骄傲 第六章 抗战圣地 第七章 充满传奇色彩的边关重镇 第八章 天下第一塞 第九章 丝路文化的见证者 第十章 三千年文化的缩影 后记 试读章节 “姜女坟”在姜女庙东南4公里的海中,有四块礁石突出于海面之上,传说这就是孟姜女的墓,称为姜女坟或姜女石。相传孟姜女生活在秦始皇时代,她新婚不久的丈夫范喜良被抓去修长城,多时未归。她不辞辛苦万里寻夫,来到海边长城脚下,却听说丈夫已因修筑长城累死,尸骨就埋在长城下。她得此噩耗,悲痛欲绝,放声大哭,这一哭感天动地,白云为之停步,百鸟为之噤声。直哭了七天七夜,忽听轰隆隆一阵山响,一时间地动山摇,飞沙走石,长城崩倒了八百里,露出万喜良的尸骨。孟姜女把丈夫的尸骨细心地拣出后,怀抱丈夫遗骨,跳入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一时间,浪潮滚滚,排空击岸,好似在为孟姜女悲叹。 据专家考证,孟姜女并非真有其事,但是古人的创作也并非空穴来风,他们用另一种方式在控拆秦始皇过度役使民力的残暴统治,在呐喊百姓受到的迫害和荼毒。但姜女坟这几块陡峭的礁石实在是海鸟的乐园,成群的海燕从海上飞来,在这里盘旋栖息,景色优美而又独特,被称为“姜坟雁阵”,是渝关八景之一。姜女坟对面的海岸上有一处秦汉时期大型建筑遗址,据专家考证为碣石遗址。碣石官与阿房官、始皇陵并列秦代三大工程。 角山,位于山海关城北3公里处,最高峰大平顶海拔519米,巨大嵯峨,恰似龙角,故得名角山。它是明长城经山海关,由东部海中向北绵延所跨越的第一座山峰,所以又称“万里长城第一山”。 角山的主要景点有角山长城、旱门关、栖贤寺等。旱门关是角山南部的一座关隘,由城楼、城台两部分组成,地理位置非常险要,是山海关十大关隘之一。栖贤寺在角山长城内侧,是一座砖木结构的建筑,寺中有一大奇景,名为山寺雨晴,是角山夏季特有的景观,山下细雨绵绵,寺中却是天晴气朗,红日高悬;有时,寺中大雨滂沱,山下却又是日上三竿,两处距离相近而景色殊异,令人叫绝。 角山长城是明朝辽东镇和蓟镇两座军事重镇的界线,建有敌台、战台5座,关隘l座。有诗云:“自古尽道关城险,天堑要隘在角山。”说它险,也许跟它的大气不无相关,站在角山最高峰大平顶上,极目远眺,远山近海收眼底,长城内外览无遗,令人遥想到当年古战场上战鼓齐鸣、金戈铁马的壮阔场面。角山深谧之处有一座古朴雅致的古寺一栖贤寺。明代书法家萧显、兵部左侍郎詹荣、监察御史郑己等都曾寄居于此,潜心求学,因而这里被誉为“山海关文化的摇篮”,并修建了魁星阁。喜好古典文学的人,可以到这里感受一下萧显等当年寒窗苦读的情景。 角山顶是观日出的理想之处,在这里可以看到“瑞莲捧日”的壮观景象。夏秋雨季游览栖贤寺,幸运的游客也许会遇到“山寺巍峨逼太清,下方阴雨上方晴。阶前俯视蛟龙斗,槛外高悬日月明”的奇景。而近年来由于这里频现佛光现象,使角山长城更添魅力。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区东部15公里处,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万里长城的最东端,也是一座防御体系完整的城关,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军事要塞。游览山海关主要是参观东门镇远楼,也就是众所周知的“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之所以被誉为“天下第一关”,一是地理位置上,它是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二是地理形势上,它依山邻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长城东部起点的山海关,成为明清以来特别是近代史上“关”的代表称号。在高山大海相距7.5公里之间,长城纵贯南北,山海关城紧扼隘口,构成名副其实的战略要地。 天下第一关包括山海关城、东罗城以及“天下第一关”城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等长城建筑,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山海关是一座文化古城,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使古城最为增色的是关城东门,天下第一关城楼,耸立长城之上,雄视四野。登上城楼二楼,可俯视山海关城全貌及关外的原野。北望,遥见角山长城的雄姿;南观,烟波浩淼的大海朦胧可见。天下第一关城楼南北,还有靖边楼、牧营楼和临闾楼等建筑。 据《临榆县志》载:“东门建楼,高十三丈,凡二层,上层高五丈,下层六丈,深各半之。有额日天下第一关额为明肖剑事显书。”经过科学测量,我们知道:城台高12米,城楼高13米,楼之东西宽10.1米,南北长19.7米。楼分两层,第一层高5.7米,第二层高8米(包括吻脊)。城楼建筑,上为歇山重檐顶,顶脊双吻对称,下为砖木结构,四角飞檐上,饰以形态各异的脊兽,造型美观,栩栩如生。楼西面上层檐下,悬有“天下第一关”匾额,是明代书法家肖显所写,相传,最后的“一”字,不是一起写上去的,而是书者将蘸满墨汁的笔抛向空中点上去的,这样就使得“天下第一关”更显道劲与豪放。 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历经了岁月沧桑,凝重而神奇。城墙上每一块砖、每一片瓦都见证着中国的历史,向人们诉说着无尽的往事。作为长城东部起点,山海关与中国的军事、政治、历史休戚相关。从早期古渝关到后来的山海关,发生在这里的战争逸事数不胜数。P8-10 序言 长城,这条横亘在中国北方的巨龙,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有着不平凡的意义。 长城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两千多年前,中国人的祖先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运用集体的智慧,修筑了这条屏障,并通过子孙后代不断的修缮和扩充,铸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万里长城。 长城是炎黄子孙的骄傲。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那么,长城就是挺起整个中华民族的脊梁。长城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长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参与者。中华民族的千年沧桑,长城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迈入新的世纪,那金戈铁马的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记忆不会褪色。发生在那个年代的故事依旧鲜活如新。透过《沧桑长城》中一个个精彩的故事,笔者带您拨开尘封的记忆之门,重现那精彩的历史瞬间。可以说,一部长城的故事就是中华民族千年沉浮的最好注释。 本书按照地理位置,从长城的最东端,“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到西部大漠中的玉门关和阳关,选取了长城最具有代表意义的十个关隘,挖掘历史中的故事,在力求真实的情况下为读者展现长城的风采。 静止的建筑固然是创造史上的奇迹,但是,有血有泪的英雄和精彩悲壮的战斗使这座本来仅仅只是作为防御北方草原民族南下的城墙有了新的生命。 吴三桂、戚继光、聂荣臻、胡适、詹天佑、平阳公主……这一个个原本没有联系的人物因为长城而走上同一个历史舞台,演绎出一幕幕荡气回肠的历史剧。在这部历史大戏里,有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枭雄;有殚精竭虑、为国争光的学者: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杰;有浴血奋战、为民族存亡而生死不惧的精魂…… 本书与其他叙述长城的作品不同之处在于,侧重对故事叙述的同时,加入了对长城及沿线风光景点的描写。通过本书,我们可以看到,或与海天相接、或盘旋于崇山峻岭、横亘在茫茫大漠的长城,每一处都有它自己的特色。秦皇岛的长城处在最东端,连接着大海与高山,是沧海桑田的最好见证;北京的长城游人如织,红花绿树掩映之下工整的城墙让人几乎忘记发生在这里的血雨腥风;西部的长城更具沧桑,破败之中扑面而来的历史气息更让人有深沉的感触。长城,不仅有雄浑壮丽的气魄,也有风景赛江南的隽秀;不仅有笑傲天下,谁与争锋的霸气,也有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绝唱。 在本书中,有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还原历史真相,将一个真实的长城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有翔实的历史资料,显示出长城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对长城景色及其价值的独特评述,并通过丰富图片资料,为文字添加更多的阅读乐趣,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这本书既可以作为对长城感兴趣者的读物,亦可以作为旅游者游览长城的辅助工具书。 后记 雄伟壮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坚强不屈、充满智慧的精神象征,也是世界文明的伟大奇迹。‘‘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已成为世界各国游客向往的旅游胜地。 为使游人能对万里长城的历史变迁、沿线的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有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作者编写了此书。有关万里长城的资料和书籍较多,本书与其他书籍稍有不同的是,选取了万里长城中最著名、最有影响的十大景点,并从每处景点的建筑背景、民间传闻、历史典故着手加以介绍,以求有所创新。 本书参考和借鉴了大量文献和资料,同时也是集体创作的成果。母雪梅、熊靓婧、何赛男、赵晔做了许多前期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并承担了初稿编写;赵星铁负责全书的撰写、修改及定稿。 借此,我们由衷感谢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责任编辑张树老师,以及本丛书首席顾问丁季华教授和其他专家、学者,正是在他们的热情关心、鼓励和大力支持下,本书才得以顺利编写、问世。 本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诚挚地希望各位专家、同行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9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