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文治盛世中的科技文明,静听从千年宋朝传来的科技强音!
徜徉故纸堆,感悟精彩瞬间,还原真实的历史。
用历史这面镜子,看清真实的世界。
定位精准,语言生动。
从横向、侧面、仰视角度观察和审视自己。不粉饰,不扭曲,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
我们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出自宋朝。曲相奎的《宋朝的那些科学家》是一部关于宋朝那个时期的故事,解读科学家的中国式思维与创造、时代与发展、个人与命运的成就历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宋朝的那些科学家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曲相奎 |
出版社 | 中国言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了解文治盛世中的科技文明,静听从千年宋朝传来的科技强音! 徜徉故纸堆,感悟精彩瞬间,还原真实的历史。 用历史这面镜子,看清真实的世界。 定位精准,语言生动。 从横向、侧面、仰视角度观察和审视自己。不粉饰,不扭曲,不妄自尊大,不妄自菲薄。 我们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出自宋朝。曲相奎的《宋朝的那些科学家》是一部关于宋朝那个时期的故事,解读科学家的中国式思维与创造、时代与发展、个人与命运的成就历程。 内容推荐 《宋朝的那些科学家》由曲相奎著。 文治盛世·科技文明·领跑世界……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它们都来自中国的宋朝,而这仅仅是宋朝领先世界科技近百项中的三项!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毕升——活字印刷鼻祖 雕版印刷的形成和演变 亲历雕版印刷实际工作 从生活中得到灵感发明活字印刷 字活人死的结局 活字印刷术的远播 英山毕升森林公园 第二章 燕肃——中国的达·芬奇 四十岁为官勤政爱民 精通音律,能诗善画 十年观潮著成《海潮论》 制成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莲花漏 达·芬奇式的科学家 第三章 苏颂——闻名世界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 书香门弟塑博学少年 为官五十载政绩斐然 编撰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医药专著——《图经本草》 发明制作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 编撰我国现存最早的古代科技专著——《新仪象法要》 苏颂精神贯彻古今 第四章 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自幼善观察,从诗画中探索科学 用科学的精确态度兴修水利造福百姓 考察山河形成其地理学说 力排众议提倡科学的十二气历 在中国古代数学史上开辟高阶等差级数研究的方向 在军事医学方面皆有建树 不朽之作《梦溪笔谈》 为人处事不走寻常路 沈括故居梦溪园 第五章 钱乙——妙手仁心奠定中医儿科之圣 孤儿寻父尽孝道 一贴“黄土汤”救了皇太子 编写《小儿药证直诀》青史留名 妙手仁心博爱四方 第六章 李诫——中国古建筑界所供奉的祖师 完成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瑰宝《营造法式》 建筑技术律令——《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被《宋史》埋没的博才科学家 文物界建筑界发起整修李诫墓园 第七章 唐慎微——中华中医领域的药学始祖 寡言的传奇民医 一生行医了志愿 荐官不就著本草 唐慎微对后世中医药发展的影响 第八章 宋慈——世界法医学鼻祖 格物穷理的治学思想 惠爱子民听讼清明 完成世界上最早的法医专著——《洗冤集录》 名垂青史的大宋提刑官 第九章 杨辉——杰出的数学教育家 从实践出发的数学教育思想 伟大经典的数学著述 杨辉数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 第十章 秦九韶——中世纪数学泰斗 好学通才遍访名师 守孝三年完成世界数学巨著《数学九章》 《数学九章》——划时代的巨著 秦九韶的哲学思想 毁誉参半的后世评价 秦九韶纪念馆 试读章节 雕版印刷的形成和演变 远古的“书”,最早刻写在龟甲牛骨上,后发展到刻写到竹简上。毛笔和墨的发明,使得读书人不仅能读书还能书写,不必像刀笔时代那样需要一个刻写匠随时侍候,而且能让人更方便更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思想。春秋以前,我国历史上虽然不乏大政治家、大思想家,但没有一人亲自著书,原因就在这里。 秦朝蒙恬发明用石灰水浸毛而去除毛表面的斥水物质的方法,促使毛笔的制作技术最终定型,毛笔才真正成为书写工具。至此,古人找到了书写流利、省时省力的书写方法,使书写不再是一件苦差事,人们闲暇之余写上几笔,并且力图写得漂亮,甚至互相比试以搏一笑,这样也就开创了书法艺术的先河。秦朝的李斯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大书法家,说明了笔墨技术在秦朝日趋成熟。 汉字结构复杂,每个人写的字都会有所不同,有的秀丽美观,有的粗鄙丑陋,这就促使人们把书法当作是一种艺术来追求,而提高书法技能的重要途径就是模仿好的书法作品,但是写字好的人,一般都是书吏之类,其大部分作品一般是政府公文,一般人很难见到。古代盛行石碑刻文,找写字好的人写成底文再由石匠刻出,是人们练习写字的最好模本。石碑笨重,不能带回家中继续模仿。 西汉晚期已出现纸张,但那时的纸张纤维粗糙,着墨性能差,主要是代替布用作包裹、衬垫之物,也有偶而在包装纸上写字记事的现象,如悬泉(或者是居延)遗址发现写有药名的纸张。造纸技术先是借鉴我国早已成熟的缫丝技术,把纤维物质浸于水中捣碎以分散纤维,将碎纤维捞出摊晾而成,纤维粗、纸质厚,书写性能差,未能广泛用作书写材料。东汉和帝时的蔡伦改革造纸法,制出薄而均匀、纤维细密的新型纸,大大提高了纸的书写性能,纸的主要用途才被转向书写。纸张薄而软,使得书法练习者们想出仿照印章盖印拓印碑文方法,带回家模仿,即拓片方式。 纸的发明,使拓印成为可能,使每个书吏都能练就一手好字,也造就了三国及晋代大批书法家的出现。西文字母文字结构简单、字母数量少而且用硬笔书写,可以写得很花哨,但无艺术可言。人们写好几十个字母后,就可以大量写字,没有拓片模仿他人字迹的需求,纸能写字就行了,没有对造纸术的需求,所以西方人没有发明造纸术的社会基础。隋炀帝创建科举制度,用写文章的办法选拔官员,写得一手好文章的人就能当官。 毛笔与墨发明后,人们可轻易把“书”写到任何材料、任何地方。但墨书不易保管,而且不易复制。受青铜器铭文的启发,人们把书籍内容写在木板上,雕刻出可以用于印刷的木版。到东汉末年的熹平年间(172-178年),出现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读书的人多起来了,对书籍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了。晋朝初年,官府有书接近三万卷。南北朝时候梁元帝在江陵有书籍七万多卷。隋朝嘉则殿中藏书有三十七万卷,这是我国古代国家图书馆最高的藏书记录。除了官府藏书,私人藏书也越来越多。比如晋朝郭太,有书五千卷;张华搬家的时候,单是搬运书籍,就用了三十辆车子。印刷术发明以前,只有官府和郭太、张华那样的富人才能有这么多的藏书,一般人要得到一两本书也很不容易,因为那时的书都是手抄本。 读书人大增,儒家典籍就得以广泛流传。尤其是南朝时期寺院林立,僧侣众多,无休止地抄写佛经,使人们迫切需求一种快速复制图文的方法,这就激发了印刷术的发明。雕版印刷术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在隋末唐初,由于大规模的农民大起义平息,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文化事业也跟着繁荣起来,客观上产生了雕版印刷的迫切需要。 P2-4 序言 大凡提及古代中国,几乎都以汉唐称之。汉族的由来,因为强大的汉朝;唐装的盛行,因为盛世的大唐。的确,这两个朝代国力强盛,文化发达,许多外族都臣服于两朝之下。然而,宋朝承接唐朝,它的文化丝毫不亚于唐朝,许多方面甚至超过了唐朝。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几乎兵不血刃就取得了半个天下。赵匡胤出身官宦,作为一国大将,他深知前几朝之所以更迭频繁,中原内乱不止的症结。他认为在这段混乱的时期中,地方割据藩镇将军兵权太重,武人藐视文人,礼乐崩坏。所以,当他统一各个地方势力后,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制定重文轻武的国策。 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这在实质上更有利于各地区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同时,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创造了很多条件。而宋朝各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结果,就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这就为宋朝科学家在总结并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进一步发展科学技术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此外,越匡胤还要求其子孙永远不得杀害文人,这使得文人的地位在宋朝得到了空前提升,重文轻武的风气在宋朝达到了极致,著名的“好男不当兵”、“唯有读书高”就是出在宋朝,真正实现了“学而优则仕”。在理学兴起、宗教势力退潮、言论控制降低、市民文化兴起、商品经济繁荣与印刷术的发明等一系列背景下,宋朝优秀文人辈出,知识分子自觉意识空前觉醒。社会上弥漫尊师重教之风气,政治比较开明廉洁,科技发展突飞猛进。 英国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专家李约瑟曾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发现它的主要优点就在宋朝。” 宋朝科学技术无疑居于当时世界的最前列。两宋时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之大、之高,在中国历史上是罕有的。震惊世界的三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和指南针,就诞生于这一时期。正如国内外许多著名史家指出的,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除此之外,中国人在许多方面也取得了成功,兴修水利,实施水稻的双季栽植;茶叶种植面积扩大;棉花成为普及性农作物;算盘开始应用,从此成为东亚商人的主要计算工具;火药的发明又推动了火箭、突火枪、火炮、地雷、火毯等兵器的革命。 宋朝科技的发展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五彩斑斓的一页,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回眸宋朝科技的发展,虽然曾经的灿烂辉煌是国人的骄傲,但努力培养和弘扬科学,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也是我们现代人的当务之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