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典型地下结构(构件)的地震震害调查分析
1.3 土-地下结构(构件)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1.4 黄土地区土-地下结构(构件)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
1.5 本书的研究内容
第2章 饱和黄土静、动力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饱和黄土静力特性试验研究
2.3 饱和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2.4 构建饱和黄土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的若干建议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非饱和黄土静、动力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试验试样
3.3 非饱和黄土静力三轴试验研究
3.4 非饱和黄土动力三轴试验研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结构性的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研究
4.1 引言
4.2 基本应力应变关系的构建
4.3 K2正常固结饱和黄土不排水强度理论推导
4.4 超固结饱和黄土不排水强度变化规律理论推导
4.5 考虑拉压不同性质以及中主应力影响进行修正
4.6 退化模型
4.7 孔压模型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饱和黄土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程序实现及验证
5.1 引言
5.2 结构性的考虑
5.3 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建立步骤
5.4 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介绍
5.5 饱和黄土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的程序实现步骤
5.6 模型验证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非饱和黄土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
6.1 引言
6.2 经典弹塑性本构模型
6.3 边界面模型
6.4 重塑非饱和黄土的模型构建
6.5 原状非饱和黄土的模型构建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非饱和黄土结构性动力本构模型程序实现及验证
7.1 引言
7.2 本构模型参数
7.3 非饱和黄土动力本构模型实现
7.4 模型验证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饱和黄土地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8.1引言
8.2 场地反应分析的研究现状
8.3 场地动力反应数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
8.4 上覆土层厚度对场地动力反应的影响
8.5 超孔隙水压力对场地动力反应的影响
8.6 土体结构性对场地动力反应的影响
8.7 层状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8.8 单、双向地震作用下场地地震反应对比分析
8.9 本章小结
第9章 非饱和黄土地区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9.1 引言
9.2 场地分析模型
9.3 场地地震反应影响因素分析
9.4 双向地震作用下场地地震反应分析
9.5 本章小结
第10章 单桩-饱和黄土-上部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
10.1 引言
10.2 地震作用下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分析
10.3 单桩-土-结构数值计算模型
10.4 桩土界面的处理
10.5 超孔隙水压力的影响
10.6 桩土界面黏结滑移的影响
10.7 桩长细比的影响
10.8 土体结构性的影响
10.9 层状土-桩-结构反应分析
10.10 地震输入方式的影响
10.11 本章小结
第11章 非饱和黄土地区地铁车站地震反应分析
11.1 引言
11.2 计算模型
11.3 地震反应计算结果
11.4 结构埋深对地震反应的影响
11.5 本章小结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
12.1 结论
12.2 展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