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吾愿生生花里住
分类
作者 陆小曼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她拥有艳丽的容貌、富有的家世、出众的才情。胡适盛赞她为北京的“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郁达夫称她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徐志摩视她为自己“此生唯一的灵魂伴侣”。她,就是陆小曼。她写的散文文笔清新,浓丽哀婉;她创作的小说描写细腻,技巧新颖;她创作的戏剧空幻唯美,极富诗意;她写的日记直抒胸臆,坦率自然。《吾愿生生花里住》收录了一些能够体现陆小曼才情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阅读,你会看到一个文采斐然的陆小曼;透过日记及书信的细节描写,你会发现她与徐志摩之间的种种感情波澜。相信这些内容定会满足你的好奇心,让你获得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内容推荐

《吾愿生生花里住》选录的是一些能够体现陆小曼才情的经典文学作品。其中既有她为怀念徐志摩而写的散文,也有她与徐志摩相恋时所写的日记,还有她与徐志摩共同创作的戏剧,以及她根据自己曾经熟识的经历编写的小说等。这些内容的文字或浓丽哀婉,或描写细腻,或坦率自然,尽显了陆小曼的风采与文采、豪情与柔情。另外,《吾愿生生花里住》还选录了一些由徐志摩写给陆小曼的信,言语之间表现了徐志摩对陆小曼浓烈的、纯净的和义无反顾的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陆小曼所具有的独特的魅力。

目录

代序一 我所认识的徐志摩和陆小曼

代序二 她比烟花更寂寞

第一章 心寄云峤

哭摩

中秋夜感

泰戈尔在我家做客——兼忆志摩

遗文编就答君心——《志摩全集》编排经过

第二章 湖山寂寥

皇家饭店

 卞昆冈(与徐志摩合作)

第三章 去路无缘

小曼日记

《爱眉小札》序(一)

《爱眉小札》序(二)

附录 爱眉小札(选)

爱眉小札(选)——徐志摩

试读章节

皇家饭店

婉贞坐在床边上,眼看床上睡着发烧的二宝发愣:小脸烧得像红苹果似的,闭着眼喘气,痰的声音直在喉管里转,好像要吐又吐不出的样子。这情形分明是睡梦中还在痛苦。婉贞急得手足无措,心里不知道想些什么好,因为要想的实在太多了。

婉贞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孩子,只是一毕业出校,就同一个同学叫张立生的结了婚。婚后一年生了一个女孩子,等二宝在腹内的时候,中日就开了战。立生因为不能丢开她们跟着机关往内地去,所以只好留在上海。可是从此他们的生活就不安静起来了。二宝出世,他已经忍辱到伪机关做了一个小职员而维持家庭生活。一家五口人单靠薪水的收入,当然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婉贞也只好亲自操作。一天忙到晚,忙着两个孩子的吃穿、琐事。立生的母亲帮她烧好两顿饭,所以苦虽苦,一家子倒也很和顺的过着日子。

今年二宝已经三岁了,可是自从断奶以后,就一直闹病,冬天生了几个月的寒热症,才好不久又害肺炎。为了这孩子,他们借了许多债。最近已经是处于绝境了,立生每天看着孩子咳得气喘汗流的,心里比刀子割着还难受。薪水早支过了头,眼瞧孩子非得打针不可,西医贵得怕人,针药还不容易买,所以婉贞决定自己再出去做点工作,贴补贴补。无奈,托人寻事也寻不着。前天她忽然看见报上登着皇家饭店招请女职员的广告,便很高兴。可是夫妻商量了一夜,立生觉得去做这一类的工作似乎太失身份。婉贞是坚决要去试一下,求人不如求己,为了生活,怕什么亲友的批评!于是她就立刻拿了报去应试。

皇家饭店是一个最贵族化的族馆,附有跳舞厅,去的外宾特别多,中国人只是些显宦富商而己。舞厅的女子休憩室内需要一位精通英语、专管室内售卖化妆品与饰物的女职员。

婉贞去应试的结果,因为学识很好,经理非常看重她,叫她第二天就去做事。可是昨天婉贞第一晚去工作之后,实在感到这一类事情是不适合她的个性的,她所接触的那些女人们都是她平生没有见过的。在短短的几个钟头以内,她好像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等到夜里十二点敲过,她回到家里,已经精神恍惚,心乱得连话都讲不出来了。立生看到她那样子,便劝她不要再去了,婉贞也感到夜生活的不便,有些犹豫。可是今天看见二宝的病仍不见好,西医昨天开的药方,又没有办法去买,孩子烧得两颊飞红,连气都难透的样子,她实在不忍坐视孩子受罪而不救。她一个人坐在床前呆想:今晚上如果继续去工作,她就可以向经理先生先借一点薪水回来,如果不去,那不是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吗?所以她一边向着孩子看,一边悄悄的下了决心。看看手上的表已经快七点了,窗外渐渐黑暗,她站起来摸一摸孩子头上的温度,热得连手都放不上。她心里一阵发酸,几乎连眼泪都流下来,皱一皱眉,摇一摇头,立起身来就走到梳妆台边,拿起木梳将头发随便梳了两下,回身在衣架上拿起一件半旧的短大衣往身上一披,走向里房的婆婆说:

“妈,你们吃饭别等我,我现在决定去做事了,等我借了薪水回来,明儿一天亮就去替二宝买药!回头立生您同他说一声吧!”

婉贞没有等到妈的回答就往外跑。走出门口跳上一部黄包车,价钱也顾不得讲,就叫他赶快拉到大马路皇家饭店。在车上,她心里一阵难过,眼泪直往外冒!她压抑不住一时的情感!她也说不清心里是如何的酸,她已经自己不知道有自己,眼前晃的只是二宝的小脸儿,烧得像苹果似的红,闭着眼,软弱地呼吸,这充分表示着孩子已经有点支持不了的样子!因此,她不顾一切,找钱去治好二宝的病,她对什么工作都愿去做。至于昨晚夫妻间所讲的话,她完全不在心里,现在她只怕去晚了,经理先生会生气,不要她做事了,所以她催着车夫说:

“快一点好不好,我有要紧的事呢!”

“您瞧前面不是到了吗?您还急什么!”车夫也有点奇怪,他想这位太太大约不认识路,或是不认识字,眼前就是“皇家饭店”的霓红灯在那里灿烂的发着光彩呢!

婉贞跳下车子,三步并作两步的往里跑,现在她想起昨晚临走时,经理曾特别叫她明天要早来,因为礼拜六是他们生意最好的一天,每次都是很早就客满的。她想起这话,怕要受经理的责备,急得心跳!果然,走进二门就看见经理先生已经在那里指手画脚的乱骂人了,看见她走进来,就迎上前去急急的说:

“快点,王小姐!你今天怎么倒比昨天晚呢!客人已经来了不少,小红她已经问过你两次了,快些上去吧!”

经理的话还没有说完,婉贞已经上了楼梯,等她走进休息室,小红老远就叫起来了:

“王小姐,您可来了,经理正着急哩,叫我们预备好!我们等你把粉、口红都拿出来,我们才好去摆起来呢,你为什么这么晚呢?”

婉贞也没有空去回答小红的话,急忙走到玻璃柜前开了玻璃门,拿出一切应用的东西,交给小红同小兰,叫她们每一个梳妆台前的盒子内都放一点粉,同时再教导她们等一忽儿客人来的时候应该怎样的接待她们。

小红与小兰也都是初中毕业的学生,英语也可以说几句,因为打仗,生活困难,家里没有人,只好弃学出外做事。婉贞虽然只是昨晚才认识她们,可是非常喜欢她们的天真活泼。尤其是小红,生得又秀丽又聪明,说一口北京话。昨晚上一见面就追随着婉贞的左右,婉贞答应以后拿她当妹妹似的教导。所以婉贞今天给了她东西之后,看见她接着高高兴兴走去的背影,暗暗的低头微笑,心里感到一阵莫名的欣慰,连自己的烦恼都一时忘记了。婉贞将她自己应做的事也略加整理,才安闲的坐到椅子上,深深的吐了一口气,对屋子的周围看了一眼,几台梳妆台的玻璃镜子照耀在屋子里淡黄的粉墙上,放出一种雅洁的光彩,显得更是堂皇富丽。这时静悄悄的一点声音也没有,除了内室小红与小兰的互相嬉笑外,空气显得很闷。于是婉贞又想起来她的病着的二宝了。她现在脑子里只希望早点有客人来,快点让这长夜过去,她好问经理借了薪水去买药,别的事情都不在心上了,她想这个时候立生一定已经回家了,他会当心二宝的。

P24-27

序言

我所认识的徐志摩和陆小曼

刘海粟

我认识陆小曼,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那时我在北京暂住,胡适之、徐志摩和张歆海(志摩前妻张幼仪的哥哥)先后来看我。胡适之对我说:“海粟,你到北平来,应该见一个人,才不虚此行。”我问:“是哪一个?”他严肃地答道:“北京有名的王太太。你到了北平,不见王太太,等于没到过北平。”“哦?有那么重要?我倒要见一见!”我在他们的怂恿下,决意去看一看。当时我们都还是翩翩少年,脑子里罗曼蒂克的念头很多。我还特地剃了胡子,换了衣裳,适之虽是中式袍褂,但也很修饰。我跟着适之和歆海前去。雇了三辆黄包车,在一家朱红漆的墙门前停下,进了会客室。当底下人通报说“小姐就来”时,我纳闷儿:我们要见的是一位太太,就是还年轻,怎么叫“小姐”呢?

谁知站在我们面前的竟是一位美艳绝伦、光彩照人的少女,原来她就是蜚声北京社交界的陆小曼。

“刘先生,您请坐。”小曼听了胡适之的介绍,很殷勤地招待我,并且自荐地提到她学过绘画,希望我能帮助她。

“是啊,你们还是同行呢!”胡适之笑道。

“哦,王太太应该会作画!”我说。

“什么应该会,我是初学,瞎拓!”她浅笑道。

“海粟,你怎么知道王太太会作画?”歆海问道。

我自觉好笑。因为我心里认为,像这样的女子,应该懂得一点丹青,心有所想,嘴里就说了出来。

“海粟,你应该收这位女弟子!”适之说。

“如果刘先生肯收,我就叩头了!”小曼银铃般的笑声,使我不安起来。

徐志摩接着就赶来了。但是奇怪,他微笑着和小曼打了招呼,却不说话。席间,他总是用眼神而不用嘴巴。我想,豪饮且健谈的志摩,怎么今天拙于言辞了?也许被王太太的睿智和辩才所慑服了。

小曼的父母出来,我才知道是我们常州的乡贤,且是父执。他们也很器重我,自然交谊深了一层。

陆家原是常州的望族,世代书香,加上陆老先生是学者兼外交官,很有学问,因此小曼家学渊源,自小就受琴棋书画的熏陶。她九岁随父到北京,后来在北京教会学校圣心学堂读完中学课程,法文的基础已很好。十五岁起,又专为她请了一位英国女教师教她英文。三年后,她的英文也很流利了。十八岁开始,北京社交界已经传闻有一位外交官的掌上明珠,能诗能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并且热情、大方,彬彬有礼。当然更能使人产生好感的,是她那明艳的容光、轻盈的体态和柔和的声音。因此,当她一出现在当时的社交界,人们顿时被她照人的光彩所震慑。起初我还不太相信人们对她的盛赞,自从那天随胡适之到陆家后,我也对小曼很钦佩。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约,很美,又无雕凿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她爱读书,英法原文版的小说,她读得很多。因此,北京许多大家子弟和少年得志的新贵,都想和她接近,求亲者来自四面八方。但是她在十九岁时,由父母做主,与无锡人王赓定了亲。常州与无锡,原属一府,并有乡谊。王赓毕业于清华大学,后来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读哲学,又转到西点军校攻军事,他与美国名将艾森豪威尔是同学。一九一八年回国,第二年,顾维钧被北洋政府任命为我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王赓任武官。

徐志摩与王赓原是好友,经常在一起,每当星期日,他常与小曼夫妇到西山看红叶,到“来今雨轩”喝茶,或去舞厅跳舞。小曼爱好文艺,对志摩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自然是很敬仰的,因此经常向他请教一些文艺上的事,感情虽很融洽,但是很纯真。王赓在北京时,因事忙,有时不能陪小曼出游,就邀志摩代劳。起初,志摩也出于友情难却,加上对小曼印象极好,也就乐于充其任。但是,人毕竟是有感情的,何况爱好相同,意趣相投,共同语言一多,谈话内容就丰富了。自从王赓调任哈尔滨后,志摩和小曼接触的机会更多了。那时候,虽然社会对这才子和才女本来刮目相看,他们的接触一多,就瞠目起来,流言飞语也就离奇了。这些不负责任的流言,就给他们的交往带来压力。人的感情也真奇怪,越是出现压力,越是有人误解和非难,越要斗争,感情也越深了。因此,他们很自然地从友情发展为爱情。志摩当时是比较能克制的,因为一个使君有妇,一个罗敷有夫;他立即想到悬崖勒马,以免掉进爱情的深深的旋涡中不能自拔。因此他在一九二五年赴欧洲,以便使爱情的火焰冷却下来。但是到了柏林,感情上受到新的打击,他心爱的儿子彼得已经在一周前夭折了。志摩在悲伤之余,更觉在异国有漂泊之感。这时,他突然接到小曼病重的电报,他又不顾一切地回到北京。这一回来,两人更难舍难分了。用小曼自己的话来说:“他给我的那一片纯洁的真情,使我不能不还他整个的从来没有给过人的爱!”(引自小曼给我的信)志摩与幼仪的婚约也在此时解除了。

引达夫后来的话来说:“忠厚柔艳的小曼,热情诚挚的徐志摩,遇合在一道,自然要借放火花,烧成一片。”

总之,小曼这样一位曾震动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郁达夫语),效文君而下嫁相如,但是家庭的压力更加上志摩事业上的不如意,内忧外患,使他们婚后的生活并不甜蜜。志摩是我的挚友,在文学上、人品上,我是极推崇他的,但是他性格上的懦弱,还有一点中国封建社会中形成的读书人的软弱和天真,使他未能帮小曼和自己冲破封建卫道士的精神桎梏,是我所感到遗憾的。志摩不幸早逝。至于陆小曼,在徐志摩逝世后,也离开了徐家。后来她又结婚了,一直在上海教书和卖字画。

现在,小曼已早作故人,她的风采和文采,她的豪情和柔情,都变做一坏黄土,满目蒿草了。处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我们,将如何对待今天的陆小曼?将用什么态度来支持和帮助崭新的陆小曼呢?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22: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