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浅海远程混响的研究方面,从80年代以后,已经把简正波理论应用到往返传播的两个环节上,部分地反映了汲导效应,但是在散射环节上仍采用经验散射函数(以Lambert定律为主要代表)。现在,这种隋况已经开始有所改变,在微扰近似的全波动的混响理论给出了全波动的散射函数,使得形成混响的三个环节(往返传播以及界面散射)完全约束于描写波导散射场的格林公式之中。80年代以后提出的“波导不变量”的概念受到越来越多的注意。这个用以标示波导中稳定的干涉结构的参量,具有很多潜在的应用价值,包括被动声源定距,频散波形畸变的修复,纵向声场相关的改善等等。上述诸多进展在《水声学(第2版)(精)》修订过程中都作了适当的反映并加入了新的相应的参考文献。限于笔者汪德昭和尚尔昌的精力和水平,难免挂一漏万,望读者见谅。
《水声学(第2版)(精)》着重从声场分析的观点,系统地论述近代水声学的基础理论。全书共分十二章。第一章简述水声场的信息结构,并建立声呐方程;第二章简述作为水声信道的海洋介质的某些特性;第三章讨论水声场的基本概念及理论方法,并较详细地讨论简正波与射线之间的变换问题;第四、五章对典型声场作理论分析,在浅海声场的分析中,使用边界反射损失的“三参数”模型,用“过渡距离”的分析方法讨论平均场强结构,并用简正波理论分析深海声场中的“反转点会聚区”;第六章讨论海洋中的背景场,介绍由传播算子构成噪声场时空相关函数的理论,并讨论浅海远程}昆响问题;第七、八、九章讨论目标源的特性,信号场的散射与起伏,声场数值预报与信道匹配问题;第十、十一章讨论水声信号处理问题,着重介绍声场的最佳时空处理问题,并对近代水声探测系统作了简介;第十二章讨论水声换能器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包括结构体特别是弯张换能器的振动分析、声阵及测量技术等问题。
《水声学(第2版)(精)》的第一版出版于1981年,距今已有三十多年了。这期间水声学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变化与发展。为适应当前该领域发展的新形势,原书第二作者汪德昭和尚尔昌对本书进行修订,对水声学这些年来所取得的进展做了适当反映并加入新的参考文献。
本书可供从事水声、海洋物理及地球物理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者及研究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