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民间故事数量多、流传广,是鄂尔多斯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形式,其中大部分是民族文化有认识价值的文本,人们可以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样性中了解和认识鄂尔多斯的历史和文化。特木尔、阿拉塔、曹纳木、巴·查汗胡很编译的《嘎日迪夫的故事》收录的是在尽量尊重原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的前提下整理编写的。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嘎日迪夫的故事/鄂尔多斯文化丛书 |
分类 | |
作者 | 特木尔//阿拉塔//曹纳木//巴·查汗胡很 |
出版社 |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鄂尔多斯民间故事数量多、流传广,是鄂尔多斯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形式,其中大部分是民族文化有认识价值的文本,人们可以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样性中了解和认识鄂尔多斯的历史和文化。特木尔、阿拉塔、曹纳木、巴·查汗胡很编译的《嘎日迪夫的故事》收录的是在尽量尊重原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的前提下整理编写的。 内容推荐 特木尔、阿拉塔、曹纳木、巴·查汗胡很编译的《嘎日迪夫的故事》是“鄂尔多斯历史文化丛书”中的一部,本书中的民间故事——《嘎日迪夫的故事》由蒙古文版汉译而成。《嘎日迪夫的故事》中收入民间故事50篇,大多为鄂尔多斯地区不拘民族的本土民间故事,从一个侧面展示了鄂尔多斯的地域文化。 目录 老大爷和额吉 姊妹三个 老汉老婆俩 老汉与他的老婆 额斯日黑和莫斯日黑 额吉的遗嘱 好汉雯迪 额日黑小子 聚宝锅的故事 宝帽 寻宝故事 凤凰宝贝 宝杯 聚宝坛 伊热研迪雅恩活佛的故事 敖乐札太和忽必太 敖乐札太的故事 乌都莫巴热尼姑的故事 鄂托克巴音道尔吉 孤儿与残缺的黄羊 魏新宝的故事 忠诚与奸诈的结局 圣女娜仁格日勒的故事 一绢罗米 一个穷人的故事 富婆的下场 小白兔 包日勒代老汉的独生子 披锦缎的后生 官吏宝迪的故事 高人与矮人 鹿 蕾和蕊 在摔跤现场上 射凤凰鸟的故事 皇子与少爷 黄金家族的婚约 聪慧的哈日勒岱 瘫躺的奇子 牧羊小子 缺胳膊的姑娘 拥有二十五头牛的华岱老汉 无耳人的二百两银子 嘎日迪夫的故事 寻得三宝 蛇礼 “坏小子”的故事 青蛙姑娘的故事 青蛙小子的故事 青蛙小子 原书(蒙文版)编后语 试读章节 蕾和蕊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皇帝。他的皇宫附近住着一户一贫如洗的夫妇。 有一天,皇帝得知穷妇人要临产了就命令:“不许在皇宫附近生孩子,会污染畜群,也许还会传染疾病,你最好走到离皇宫远一点的地方坐月子吧!” 然后那个穷妇人带了些食物,走到了离皇宫比较远的一个小盆地中央的一棵胡杨树下生了自己的孩子。 穷人夫妇因为生了儿子特别高兴,就商量着:“咱求皇帝给咱们的孩子赐个名字吧。”然后老公就拿着洁白的哈达到了皇宫:“我尊贵的皇帝啊!小民的妻子昨晚上在胡杨树下生了一个儿子,现在想请皇帝赐我儿一个名字。,’皇帝说:“穷人的孩子出生在胡杨树下,就取名为‘蕾’吧。” 老汉见儿子有了名字非常兴奋,给皇帝磕头谢恩倒退着出来,回到家对媳妇说:“穷人的孩子出生在胡杨树下,所以皇帝取名为‘蕾’。”妇人听到皇帝赐的名字,就“蕾蕾,蕾蕾……”地叫孩子。因为孩子是皇帝给赐的名字,所以老汉将儿子当成宝供着。 几年后,皇后也得一子。这里皇帝想起邻家儿子的名字是他给取的,心想:我要到他家让他给我儿取个名字。他会说些什么呢?皇帝就这么想着到了那个穷人家:“我的爱妃在绫罗绸缎上生了贵子。你能给我儿取个名字吗?”穷人左思右想后说:“可以取,您的儿子是尊贵的,所以取名为‘蕊’,不知您意下如何?”皇帝说:“行。”回去就“蕊蕊,蕊蕊……”地叫儿子。 光阴似箭,时间如流水。两个孩子因是邻居经常在一起玩耍,而且装扮成皇帝和臣子闹着玩,所以他们俩的关系非同一般。 有一天,皇帝见蕾蕾扮成皇帝,蕊蕊扮成官吏在玩耍,非常恼怒,走近他们训斥道:“蕾蕾,蕊蕊你们俩再不许这样玩!” 几天后,皇帝又看到他们在那样玩,便恼羞成怒地说:“怎么穷人之子蕾蕾不扮成官吏,而是我尊贵的皇子要扮成官吏呢?这是在侮辱我。如果我不将这穷人之子消灭掉,将来定会给我带来灾难的。”正当皇帝这么思索着往回走时,传来上方的指令:“西方妖怪四起,猖狂不已,皇帝应立刻派人制止为妙!” 此时皇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怎样整治穷人的孩子蕾蕾。 此时,皇帝的儿子说:“哥哥走,我也要走。我俩同生死共患难。我俩长这么大一次都没分开过,儿时的伙伴,长大的兄弟,他能消灭妖魔鬼怪,我也能。” 皇帝只好顺了儿子的意图,给他们俩准备了好马和帐篷让他俩即刻起程。 蕾蕾和蕊蕊各自骑着一匹马,驮着帐篷赶往西方,准备消灭妖魔鬼怪。这一天,他俩走到深山野林时已经是黄昏,所以只好准备宿营了。俩人将帐篷搭好并准备好一切后,蕾蕾说:“今晚咱俩不能在这里住,有危险。”弟弟蕊蕊问:“那怎么办呢?”哥哥蕾蕾说:“咱俩将被褥铺好弄成睡觉的样子,然后咱俩躲到东山后面监视着。” …… P166-167 序言 岁月交替,万象更新。人类社会已进入新的世纪。历史悠久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灿烂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宝库中的夺目瑰宝,在世界民族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足以令国人引以为荣。 鄂尔多斯高原有着灿烂的古代文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浩如烟海。鄂尔多斯文化不仅是我国璀璨的多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国际蒙古学研究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探拾鄂尔多斯的民族文化遗产,对全面了解和研究中华民族文化乃至国际蒙古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早在3万多年前,鄂尔多斯萨拉乌素河流域就已成为古河套人的摇篮;蒙古族几部重要历史文献中的三部名著,即《十善福白史》《黄金史纲》《蒙古源流》就是在这里产生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土生土长在这里的贺希格巴图、伊希丹津旺吉拉、阿木尔吉日嘎拉、达木林扎布等先人作家,就被誉为世界蒙古族传统诗歌的代表人物;历史长河的澎湃汹涌使这里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宗氏、礼仪、娱乐、祭祀、道木、饮食、服饰、起居等内容十分丰富的鄂尔多斯民族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百花齐放”的文化工作方针,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鄂尔多斯民族文化的繁荣也和全国各地一样,进入了一个新的鼎盛时期:古代文化遗产得以很好地挖掘、保护和继承;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文化如雨后春笋般竞相并发,“歌的海洋、舞的故乡”随之享誉大江南北,不少新的文化作品和文艺演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和轰动,一时间成为有关专家潜研的焦点,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鄂尔多斯文化现象”。文化的繁荣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个地区经济的振兴,因为强大的经济实力是文化繁荣最基本的保障,而优秀文化的蓬勃发展必将造就大批杰出人才,最终为经济的发展注入巨大活力。因此向人们展示了“鄂尔多斯经济现象”与“鄂尔多斯文化现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壮丽景象。 我市历来高度重视鄂尔多斯民间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工作,从20世纪70年代末就已着手搜集和整理。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得以深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更没有整理出版过一套具有权威性的规范化多集系列丛书,此前展现于世的仅仅是鄂尔多斯深厚的多民族文化的“皮毛”,致使我们多有遗憾。鄂尔多斯文化丛书的出版,使百万鄂尔多斯人心存已久的愿望变为现实,这是伊盟文联全体同仁为“救书、救人、救科学”而敬业奉献、精心筹划、辛苦劳作的结果。是一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孙的伟业。 全面回顾过去是为了今后更快更好地发展。愿这套丛书的出版更能激起百万各族人民的斗志,全身心投入我市当前开展的鄂尔多斯第二次创业,为早日实现“文化强市”“经济强市”的宏伟目标而不遗余力地奋斗! 2001年1月 后记 原书(蒙文版)编后语 鄂尔多斯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从举世闻名的“古河套人”算起,已有35000年的人类活动历史,是中国北方各少数民族最早活动的历史舞台。各民族勤劳勇敢、和睦相处,促进了北方游牧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碰撞融合,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民族文化。鄂尔多斯是蒙古民族三大古典史诗中的两部——《蒙古源流》《蒙古黄金史》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活动最早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特殊的发展历程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内涵。特别是近年来,通过政府倡导、全民参与文化建设,使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和时代特点的鄂尔多斯民族文化更加光彩夺目,成为展示地区形象,促进对外开放,推动地区发展的独特优势。 鄂尔多斯民间故事数量多、流传广,是鄂尔多斯民间口头文学的重要形式,其中大部分是民族文化有认识价值的文本,人们可以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样性中了解和认识鄂尔多斯的历史和文化。在有关部门和热爱蒙古文化的有识之士的努力下,曾经相继出版了《鄂尔多斯口头故事》(1990年)、《鄂尔多斯民间口头故事》(1992年)等作品,搜集整理发表了130则故事,并在《鄂尔多斯文化遗产丛书》等内部材料中登载了200多则故事。 本书所做的工作,是我们按丛书总编巴·哈斯牧仁先生的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征集、从盟市旗区的内部资料以及从本地正式出版的报刊书籍中,收集整理了607则民间故事和118则传说故事,以《黑牛蛙的故事》《洁白的珍珠》《神衫》《嘎日迪夫的故事》《孤儿的传说》等结成5部正式出版。特作以下说明: 1.本书收录的是在尽量尊重原故事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的前提下整理编写的。其中主要修改了原故事中逻辑性错误、语法上的错误并作了适当删改。 2.从曹纳木先生编辑出版的《阿日札布日札汗》一书中选用了一部分民间故事,没有做任何更改,按原文出版。 3.对书中的方言和有些专有名词作了简单注释。 4.书中民间故事的编排四部分和传说故事是按照蒙古文字的韵母语序排列的。 5.为使读者对鄂尔多斯民间故事有相对整体的印象,我们将内容相近,但角度不同的故事也选编在内了。 6.本书选编原则为以鄂尔多斯本土故事为人选标准,不排除本地的,但其他民族的、流传在鄂尔多斯这片土地上的,表达了鄂尔多斯牧人的语言、生活习俗及其思想情感的鄂尔多斯化故事。如,来自印度的《猫读书》《翻滚在染料的狐狸》等故事。 由于编者学识浅薄,书中的错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并提出宝贵建议。 编者 2002年9月1日 于东胜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