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书斋”以“名家+经典”的形式组合而成,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内容短小精悍、可读性强,有游记,有散文,有杂文,亦有学术普及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皆为各学科领域久负盛名、家喻户晓之作,对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大众书架的畅销长销图书。《斋夫自由谈》是陶行知在担任上海《申报》顾问期间,在“自由谈”专栏中所发表的一百多篇杂文的结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斋夫自由谈/大家书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陶行知 |
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大家书斋”以“名家+经典”的形式组合而成,汇集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历史、教育、哲学等人文社科领域名家的代表性作品,内容短小精悍、可读性强,有游记,有散文,有杂文,亦有学术普及性的作品。这些作品皆为各学科领域久负盛名、家喻户晓之作,对于普及中国传统文化、提升读者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是社会大众书架的畅销长销图书。《斋夫自由谈》是陶行知在担任上海《申报》顾问期间,在“自由谈”专栏中所发表的一百多篇杂文的结集。 内容推荐 《斋夫自由谈》为陶行知在担任上海《申报》顾问期间,在“自由谈”专栏中所发表的一百多篇杂文的结集。杂文内容涉及教育、政治、社会生活、国际国内时事、名人等多个方面,全面展现了陶行知教学做合—的教育思想。《斋夫自由谈》中文章旗帜鲜明,文字通俗明朗,笔调辛辣放恣,为杂文的大众化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也展现了陶行知对国家、民族、人类命运深切关怀之伟大精神。 目录 不除庭草斋夫 胡适捉鬼 比牛顿大一倍 世上三等人 生难杀易 大胖子 拆台 阳历闹的乱子 天山虎 如是我见 学半个卡汾狄士 五毛钱的总司令 精卫与志摩之喜事观 芭蕉先生 一碗面的代价 老吴的白话文 伽利略与木星的月亮 写字 佛罗稜萨的教授 活吃丈夫 不转弯的笔 血染的诺贝尔奖金 托尔斯泰与穆罕默德的信徒 假好人 傅将军到那里去了? 无量之福 一根麻绳 康有为的诗 屡败屡战 战时的功课 大扫除 珠璎贺人自杀 史督师对国民训话 新旧中国之军师 爱之三字经 背起四个十字架 剃头担上的竿子 车夫老王 听拳 吴稚晖没有回的信 温寿 蚕之告状 我的小怀抱 小孤山 陶知行的颜色 读列宁传 好政府最后之一幕 农夫之声 爱迪生之死 怎样学爱迪生 不如学阿尔 工业文明 法拉第 化磁为电 长忙玩忘完 笼统哥之统一 爱迪生前后受敌 科学的孩子 这是教育 中国的人命 十万封信之效力 午饭桌上 思想的母亲 莫轻看徒弟 佛兰克林 “未”之命运 新旧时代之学生 克虏伯之金钱观 从饿到死的过程 战神前之对话 东北两少年 观战 敬赠马占山主席 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 一出历史戏的开场白 青年自动援马抗日团 小朋友的鸡 生存圈边 这是什么意思 且慢 斋夫工会 甘地先生敷衍法国人 一张新婚通告 如何可以不做一个时代落伍者? 字纸篓里的颂词 读马占山主席来电 敬赠全国的教师 诗的学校 新年三问三答 什么东西最可怕 颠倒的逻辑 从烧煤炉谈到教育 主人教育 军阀的镜子 新政府小影 读锦西义勇军绝命宣言有感 创造中之中华民族 从南京路说到南京城 是非 儿子教学做之一课 一张空前的广告 县长的资格 国难会议与名人会议 国民的军队 敬告国民 试读章节 五毛钱的总司令 日本,东京一处有图书馆二十七所。规模大的有两所:一为东京上野帝国图书馆;一为东京帝国大学图书馆。上野图书馆藏书六十七万册。东大图书馆藏书六十万册。这两个图书馆比了巴黎国立图书馆之五百万册,伦敦大英博物院图书馆之五百万册,和华盛顿北美合众国国会图书馆之四百四十万册还不免有小巫见大巫的样子,但在文化贫穷的东方实在可以雄视一时了。东大图书馆为美国煤油大王创立之洛氏基金会捐款所建筑。共费五百五十万日金合华币一千一百万元,洛氏基金会捐款四百万日金,余一百五十万日金为国库支出。这个图书馆不许校外人阅览。我得到洛氏基金会兰安生介绍信,可以设法进去看书,但因回国期迫,没有受用。上野图书馆是公开的,只要出五分钱,随便什么人都可以进去看书。阅书人每天平均约一千二百人。若有专门问题,可以费五毛钱买张研究券进人研究室阅览。这样不但该馆自有之六十七万卷书可以听你调阅,馆外的书,也可代你借用。这个办法对于学术的研究可算是便利极了。我把这个意思告诉了一位朋友;他对我说:“你化五毛钱便捐得这个百万卷书的总司令,是可以自豪了。” 精卫与志摩之喜事观 民国十三年中秋后二日,徐志摩约我们到海宁去看潮,同去的有陈衡哲、胡适之、朱经农、汪精卫、任叔永、一位美国女教授。其余的人记不清了。有人问经农说:“什么事这样得意?”精卫说:“结婚吧?您得请我们吃喜酒。”我说:“比结婚还好。”精卫说:“那么是生儿子了。”志摩说:“生儿子不如结婚;结婚不如订婚;订婚不如求婚;求婚不如求不成。”在这寥寥数语中,我们可以找着两种的人生观。精卫所猜,是一般中国人之心理;志摩所说是诗人之态度。一般中国人之心理是要求多福多寿多男子。结婚可喜;生儿生子更可喜。诗人的见解却不然。失了恋才得出好诗来。歌德失掉夏绿蒂而《少年维特的烦恼》一书遂占据了普天下青年们的心灵。志摩知道这个道理却不能终身奉行。小曼答了一声“Yes”之后,诗神便向志摩不告而别了。他当然还会做诗,只是没有从前写的那么好。这在爱读志摩诗的人们看来是何等重大的一个损失呀! 芭蕉先生 芭蕉先生以扇芭蕉扇得名。扇芭蕉扇的人多着咧。茅草棚前赤膊乘凉的农人,谁不扇芭蕉扇?何以都无名而名独归先生?这不是偶然的。都市中众人都扇团扇折扇,而先生独扇芭蕉扇,人见先生即见芭蕉,见芭蕉即见先生,便不知不觉的将先生与芭蕉结了一个不解缘,久而久之,连先生的姓名都忘了,而芭蕉未忘,想到先生便想到芭蕉,想到芭蕉便想到先生,不得已,实在是自然而然的,大家便称先生为芭蕉先生了。先生之所以在团扇折扇丛中扇芭蕉也并不是故意立异,实以芭蕉为用至大,不甘使它埋没。客有问芭蕉扇于先生的,先生说:“我在烈日下跑路用不着戴帽;中途遇雨,不必张伞;走倦了随地坐下有现成的垫子;半夜凉了盖在小肚上比被儿轻便;热得不可耐,一人扇扇而众人共得清风;都靠着这把芭蕉扇。”芭蕉先生有友,在乡下教孩子,平日不好管闲事,但乡下阿斗受人欺负,问计于友,友必尽心为他们尽策。友常摇芭蕉扇散步于山林中,故乡人常呼他为芭蕉孔明,以示别于扇鹅毛扇之孔明。芭蕉孔明卒以屡打抱不平,得罪权势,下狱,狱卒索钱,身边无余物,割爱以芭蕉扇送他。这芭蕉扇特大,先生路过狱卒家,作见狱卒方摇扇乘凉,认识扇为友物,以数倍之价向狱卒购来。今先生拿着在繁华都市中作逍遥的便是这把扇子。 P25-30 书评(媒体评论) 陶行知不仅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教育家,也是一个勇敢的出色的反法西斯斗士。 ——泰戈尔 两千年前的孔仲尼,两千年后的陶行知。 ——郭沫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