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胡适散文精选(名师解读释疑学生版)/中国现代文学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胡适
出版社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胡适散文精选(名师解读释疑学生版)》精选胡适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散文编辑而成,从中不仅可领略胡适的散文风格,还能充分认识胡适为人为文的精神,让人看到这位新文化大师的风貌。全书共分五个部分,“随笔杂谈”选取的是各个时期胡适弘扬新文化,反思传统文化的文章;“心灵自述”是胡适的自述文字,从中可窥见胡适的心路历程,便于读者了解胡适的人生经历,以及如何举起“新文化”大旗,在“新文化”的道路上前进的坎坷与曲折;“人物随想”是胡适对朋友的回忆文章,从中不仅可见所叙人物之风采,也可见胡适对朋友之挚情,由于叙事紧紧与时代相联结,令人感叹人生与世事之多艰;“文学小品”选取的多为游记,是胡适散文中最具文学性的文字,也是胡适丰富的人生阅历的一个缩影,其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之感;“讲演录”记录的是各时期的演讲,是胡适自“五四”以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发出的属于自己的声音。实际上,这五个部分,除了人物随想之类的怀旧念故的叙述散文之外,其他的散文作品,似乎可将其称为“学术小品”,颇有点今天流行的所谓“学者散文”的意思。

内容推荐

胡适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有过重大的影响。《胡适散文精选(名师解读释疑学生版)》精选胡适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散文编辑而成,从中不仅可领略胡适的散文风格,还能充分认识胡适为人为文的精神,看到这位新文化大师的风貌。

《胡适散文精选(名师解读释疑学生版)》共分五个部分,“随笔杂谈”选取的是各个时期胡适弘扬新文化,反思传统文化的文章;“心灵自述”是胡适的自述文字;“人物随想”是胡适对朋友的回忆文章;“文学小品”选取的多为游记;“讲演录”是胡适各时期的演讲稿。

本书在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较为详细的注释,并有简短的导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并理解胡适的散文。当然,读者心目中都会有自己的胡适,我们这些“附骥”式的文字聊供参考而已,还是进入胡适的散文世界细细体味吧!

目录

导论

随笔杂谈

 文学改良刍议

 归国杂感

 易卜生主义

 贞操问题

 不朽——我的宗教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新思潮的意义

 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名教

 人权与约法

 信心与反省

 写在孔子诞辰纪念之后

 读经平议

心灵自述

 我的歧路

 九年的家乡教育

 介绍我自己的思想

 我的信仰

 逼上梁山——文学革命的开始

人物随想

 中国爱国女杰王昭君传

 许怡荪传

 李超传

 追想胡明复

 追悼志摩

 记辜鸿铭

 丁在君这个人

 高梦旦先生小传

文学小品

 一个问题

 差不多先生传

 漫游的感想

 庐山游记(节选)

 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序

 南游杂忆

 平绥路旅行小记

讲演录

 自由主义

 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

 少年中国之精神

 五四运动纪念

 科学的人生观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胡适年表(1891—1962)

试读章节

我的歧路

梅先生是向来不赞成我谈思想文学的,现在却极赞成我谈政治;孙先生是向来最赞成我谈思想文学的,现在很恳挚的怪我不该谈政治;常先生又不同了,他并非不赞成我谈思想文学,他只希望我此时把全副精神用在政治上。——这真是我的歧路!

我在这三岔路口,也曾迟回了三年;我现在忍着心肠来谈政治,一只脚已踏上东街,一只脚还踏在西街,我的头还是回望着那原来的老路上!伏庐的怪我走错了路,我也可以承认;燕生怪我精神不贯注,也是真的。我要我的朋友们知道我所以“变节”与“变节而又迟回”的原故,我不能不写一段自述的文章。

我是一个注意政治的人。当我在大学时,政治经济的功课占了我三分之一的时间。当一九一二到一九一六年,我一面为中国的民主辩护,一面注意世界的政治。我那时是世界学生会的会员,国际政策会的会员,联校非兵会的干事。一九一五年,我为了讨论中日交涉的问题,几乎成为众矢之的。一九一六年,我的国际非攻论文曾得最高奖金。但我那时已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上寻着我的终身事业了,同时又被一班讨论文学问题的好朋友逼上文学革命的道路了。从此以后,哲学史成了我的职业,文学做了我的娱乐。

一九一七年七月我回国时,船到横滨,便听见张勋复辟的消息;到了上海,看了出版界的孤陋,教育界的沉寂,我方才知道张勋的复辟乃是极自然的现象,我方才打定二十年不谈政治的决心,要想在思想文艺上替中国政治建筑一个革新的基础。我这四年多以来,写了八九十万字的文章,内中只有一篇曾琦《国体与青年》的短序是谈政治的,其余的文字都是关于思想与文艺的。

一九一八年十二月,我的朋友陈独秀、李守常等发起《每周评论》。那是一个谈政治的报,但我在《每周评论》做的文字总不过是小说文艺一类,不曾谈过政治。直到一九一九年六月中,独秀被捕,我接办《每周评论》,方才有不能不谈政治的感觉。那时正当安福部极盛的时代,上海的分赃和会还不曾散伙。然而国内的“新”分子闭口不谈具体的政治问题,却高谈什么无政府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我看不过了,忍不住了,——因为我是一个实验主义的信徒,——于是发愤要想谈政治。我在《每周评论》第三十一号里提出我的政论的导言,叫做《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文存》卷二,页一四七以下)。我那时说:

我们不去研究人力车夫的生计,却去高谈社会主义!……不去研究安福部如何解散,不去研究南北问题如何解决,却去高谈无政府主义!我们还要得意洋洋的夸口道:“我们所谈的是根本解决。”老实说罢,这是自欺欺人的梦话,这是中国思想界破产的铁证,这是中国社会改良的死刑宣告!

高谈主义,不研究问题的人,只是畏难求易,只是懒!

但我的政论的“导言”虽然出来了,我始终没有做到“本文”的机会!我的导言引起了无数的抗议:北方的社会主义者驳我,南方的无政府主义者痛骂我。我第三次替这篇导言辩护的文章刚排上版,《每周评论》就被封禁了;我的政论文章也就流产了。

《每周评论》是一九一九年八月三十日被封的。这两年零八个月之中,忙于病,使我不能分出工夫来做舆论的事业。我心里也觉得我的哲学文学事业格外重要,实在舍不得丢了我的旧恋来巴结我的新欢。况且几年不谈政治的人,实在不容易提起一股高兴来作政论的文章,心里总想国内有人起来干这种事业,何必要我来加一忙呢?

然而我等候了两年零八个月,中国的舆论界仍然使我大失望。一班“新”分子天天高谈基尔特社会主义与马克思社会主义,高谈“阶级战争”与“赢余价值”;内政腐败到了极处,他们好像都不曾看见,他们索性把“社论”“时评”都取消了,拿那马克思——克洛泡特金——爱罗先柯的附张来做挡箭牌,掩眼法!外交的失败,他们确然也还谈谈,因为骂日本是不犯禁的;然而华盛顿会议中,英美调停,由中日两国代表开议,国内的报纸就加上一个“直接交涉”的名目。直接交涉是他们反对过的,现在这个莫名其妙的东西又叫做“直接交涉”了,所以他们不能不极力反对。然而他们争的是什么呢?怎样才可以达到目的呢?是不是要日本无条件的屈伏呢?外交问题是不是可以不交涉而解决呢?这些问题就很少人过问了。

我等候两年零八个月,实在忍不住了。我现在出来谈政治,虽是国内的腐败政治激出来的,其实大部分是这几年的“高谈主义而不研究问题”的“新舆论界”把我激出来的。我现在的谈政治,只是实行我那“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的主张。我自信这是和我的思想一致的。梅迪生说我谈政治“较之谈白话文与实验主义胜万万矣”,他可错了;我谈政治只是实行我的实验主义,正如我谈白话文也只是实行我的实验主义。

实验主义自然也是一种主义,但实验主义只是一个方法,只是一个研究问题的方法。他的方法是:细心搜求事实,大胆提出假设,再细心求实证。一切主义,一切学理,都只是参考的材料,暗示的材料,待证的假设,绝不是天经地义的信条。实验主义注重在具体的事实与问题,故不承认根本的解决。他只承认那一点一滴做到的进步,——步步有智慧的指导,步步有自动的实验,——才是真进化。

我这几年的言论文字,只是这一种实验主义的态度在各方面的应用。我的唯一目的是要提倡一种新的思想方法,要提倡一种注重事实,服从证验的思想方法。古文学的推翻,白话文学的提倡,哲学史的研究,《水浒》、《红楼梦》的考证,一个“了”字或“们”字的历史,都只是这一个目的。我现在谈政治,也希望在政论界提倡这一种“注重事实,尊崇证验”的方法。  我的朋友们,我不曾“变节”;我的态度是如故的,只是我的材料与实例变了。

孙伏庐说他想把那被政治史夺去的我,替文化史夺回来。我很感谢他的厚意。但我要加一句:没有不在政治史上发生影响的文化;如果把政治划出文化之外,那就又成了躲懒的,出世的,非人生的文化了。

至于我精神不能贯注在政治上的原因,也是很容易明白的。哲学是我的职业,文学是我的娱乐,政治只是我的一种忍不住的新努力。我家中政治的书比其余的书,只成一与五千的比例,我七天之中,至多只能费一天在《努力周报》上;我做一段二百字的短评,远不如做一万字《李觏学说》的便利愉快。我只希望提倡这一点“多研究问题,少谈主义”的政论态度,我最希望国内爱谈政治又能谈政治的学者来霸占这个周报。以后我七天之中,分出一天来替他们编辑整理,其余六天仍旧去研究我的哲学与文学,那就是我的幸福了。

我很承认常燕生的责备,但我不能承认他责备的理由。他说:

至于思想文艺等事,先生们这几年提倡的效果也可见了,难道还期望他尚能再有进步吗?

 他下文又说“现在到了山顶以后,便应当往下走了”。这些话我不大懂得。燕生决不会承认现在的思想文艺已到了山顶,不能“再有进步”了。我对于现今的思想文艺,是很不满意的。孔丘、朱熹的奴隶减少了,却添上了一班马克思、克洛泡特金的奴隶;陈腐的古典主义打倒了,却换上了种种浅薄的新古典主义。我们“提倡有心,创造无力”的罪名是不能避免的。这也是我在这歧路上迟回瞻顾的一个原因了。

十一,六,十六

(原载于《努力周报》第7期,后收入《胡适文存二集》)

P134-138

序言

刘素敏

胡适(1891—1962),原名洪驿,字适之,安徽绩溪县人,中国现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学者,中国自由主义先驱之一。胡适是“五四”时期思想界的大师级人物,学贯中西,一生曾获得三十几个博士头衔。他早年接触新学,信奉进化论。1910年官费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从学于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并毕生深受其学说影响。在留学美国期间,胡适有感于中西文化在近现代文明进程中的不同表现,立下了“再造文明”的宏愿,主张针对具体的问题,以积累渐进的方式推动中国文化的解放和改造,并为实现这个目标奋斗了一生。1917年初,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主张文学革命。同年7月,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杂志,成为当时新文化和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1919年,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主张改良主义,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历史研究方法,引发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1922年离开《新青年》,创办《努力周报》,宣扬“好人政府”,并成为爆发于20年代的“玄学与科学”大论战中“科学派”的领袖人物,积极提倡“科学的人生观”。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任上海中国公学校长,随后发起声势浩大的“人权运动”,抨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积极倡导自由主义思想。“九一八”事变后,胡适创办《独立评论》,标榜“独立”精神,继续宣扬自由主义思想。1938年任驻美大使。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2月24日,胡适在中国台湾逝世。

胡适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在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有过重大的影响。在“五四”运动前后,胡适是开先河的一代宗师,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教育学、伦理学、红学等诸多领域,都作出了开拓性贡献。这些贡献主要包括:首先提出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创作了第一部白话新诗集《尝试集》;创作了第一部白话散文剧本《终身大事》;撰写了第一部以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哲学著作《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开创了新《红楼梦》研究学派;出版了第一部用白话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集《短篇小说》;最早提出并使用标点符号……

胡适是20世纪中国由传统向现代发展过程中的承传者、启蒙者。“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的评价,较为形象地体现了这一点。

胡适不仅是理论家,也是实干家。胡适的散文创作,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可谓独树一帜,自成一家,其成就超过了他的戏剧、小说乃至新诗创作。胡适的散文是其思想的利器,他通过散文,传播其关于文学革命,关于自由主义的思想,关于“再造文明”的理想。胡适的散文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以思想性、学识性见长,而在语言上则形成了平实清新、晓畅明白的创作风格。但也正因为此,胡适的散文中最具分量的文化学术性散文,有时难免出现过于直露、粗疏肤浅、考据烦琐的弊病。

周作人在评价胡适的散文时曾说:“中国散文中现有几派,适之仲甫一派的文章清新明白,长于说理讲学,如像西瓜之有口皆甜。”应该说。这个评价还是客观公允的。

胡适的散文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

一、以学识性见长,处处可见思想之光熠熠生辉。胡适是学贯中西的大师,强闻博记,学识渊博,自小就接受传统私塾教育,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功底。留学美国之后,广泛接触西方文化,并师从著名哲学家杜威,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对西方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加上处于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个人命运往往与时代命运不可分割,在时代潮流的激荡下,胡适参与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几乎所有思想文化界的活动。胡适丰富的人生阅历和一些得天独厚的因素,在其散文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胡适的散文从古今中外浩瀚的学海中汲取养分,撷取素材,不仅使作品丰富充实,而且有力地表达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思想、新见解和新方法。在作品中,胡适或抨击封建伦理道德,如《贞操问题》;或赞颂新文化运动,如《新思潮的意义》、《五四运动纪念》、《中国文艺复兴运动》;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与近代西方文明进行对比,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漫游的感想》、《眼前世界文化的趋向》;或讽刺军阀的专制与保守,如《人权与约法》、《南游杂忆》;或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与不合理,如《李超传》;或针砭国民性的弱点,如《差不多先生传》;或提倡民主、自由、科学,大力宣扬自由主义思想,如《科学的人生观》、《自由主义》;或关心爱护青年,对青年寄予厚望,如《少年中国之精神》、《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中学生的修养与择业》……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作品中均渗透着其实验主义哲学观和自由主义精神,具有反封建、弘扬民主自由的积极意义,给人以思想上的启发。

二、文风明白晓畅、自然清新。胡适的散文从来不故弄玄虚,而是自然而然地有感而发,说的都是平平常常的话语,不假雕饰,去除了华丽辞藻的堆砌,读来令人顿生亲切自然之感。胡适的散文没有陈词滥调,也不故作高深,对问题的揭示往往直截了当,畅快平易,使人很容易就能把握住文章的精神。胡适的散文看似平淡,但认真阅读却能让人再三咀嚼,满口余香。如《差不多先生传》,虽然有着讽刺国民劣根性的深刻用意,却字字用平常语,处处显平常心,并以切近生活的事例作为佐证来叙写人物,生动形象,将“差不多先生”刻画得入木三分,也将国人凡事“差不多”就行的态度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觉得这“差不多先生”虽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人,但却又分明是每一个中国人。

为了做到明白晓畅,胡适的散文常采取从事实入手或直接用事实说话的写法。如其《归国杂感》、《贞操问题》、《漫游的感想》等文章,均是抓住生活中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进行批判。胡适的散文善于选取典型事例,不仅使作品具有说服力,通俗易懂,而且显得生动、形象、鲜明。

作为白话文的提倡者,胡适一直坚持用白话文写作,并尽量使用普通人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胡适看来,古文是一种已死的语言,不能有效传达思想,只有白话文才顺应时代,符合大众所需。胡适坚持白话散文并推动了白话散文的发展,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胡适于1922年3月写的《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一文中曾专门提到“五四”以来散文创作的成就:“白话散文很进步了。长篇议论文的进步,那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不论。这几年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的作品,用平淡的谈话,包藏着深刻的意味;有的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散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其实,不仅仅是胡适提到的周作人、林语堂等人所提倡的闲适冲淡的“小品散文”促进了白话散文的进步,鲁迅的散文创作,胡适自己的散文创作,都为白话散文的发展与成熟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本书精选胡适各个时期有代表性的散文编辑而成,从中不仅可领略胡适的散文风格,还能充分认识胡适为人为文的精神,让人看到这位新文化大师的风貌。全书共分五个部分,“随笔杂谈”选取的是各个时期胡适弘扬新文化,反思传统文化的文章;“心灵自述”是胡适的自述文字,从中可窥见胡适的心路历程,便于读者了解胡适的人生经历,以及如何举起“新文化”大旗,在“新文化”的道路上前进的坎坷与曲折;“人物随想”是胡适对朋友的回忆文章,从中不仅可见所叙人物之风采,也可见胡适对朋友之挚情,由于叙事紧紧与时代相联结,令人感叹人生与世事之多艰;“文学小品”选取的多为游记,是胡适散文中最具文学性的文字,也是胡适丰富的人生阅历的一个缩影,其中融入了作者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有一种厚重的历史沧桑之感;“讲演录”记录的是各时期的演讲,是胡适自“五四”以来在中国历史舞台上发出的属于自己的声音。实际上,这五个部分,除了人物随想之类的怀旧念故的叙述散文之外,其他的散文作品,似乎可将其称为“学术小品”,颇有点今天流行的所谓“学者散文”的意思。

本书在每篇文章后面都附有较为详细的注释,并有简短的导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并理解胡适的散文。当然,读者心目中都会有自己的胡适,我们这些“附骥”式的文字聊供参考而已,还是进入胡适的散文世界细细体味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4: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