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珈国学丛书研究系列:净心与洗心(佛易杂谈)》作者孙劲松选取佛学的“清净心”与儒家易学的圣人“洗心”为研究的两个方向,他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与新思考正反映了其独特的学术视野。且《净心与洗心(佛易杂谈)》中涉及佛教现代化及国学学科建设等问题,颇具现实关照意义。
佛学探讨的核心是本来清净心与究竟清净心,而儒家易学则是为圣人“洗心”服务的。“净心与洗心”即表达了作者研究的两个方向。孙劲松所著的《净心与洗心(佛易杂谈)》分为内、外、杂三篇,内篇涉及佛学与佛教教育基本理论、中国佛学史相关问题、近代佛学思潮等问题;外编为作者对于儒家易学的认识;杂篇为作者关于国学学科建设、宗教政策、佛教现代化等现实问题的思考。
内篇 佛学研究
略论五乘佛教的教育次第
由布施到布施波罗蜜
——佛教典籍中的慈善观
唯识古今学对九识学说的不同解读
——兼论《宗镜录》对此问题的态度
《金刚经》的福德观
佛教的心本史观与心本的佛教史观
——对人间佛教人本化的反思
略说松本史朗对于“禅”的误解
禅学浅说
略论禅宗义理与教育方式的关系
永明延寿的真心妄心说
永明延寿对五乘佛戒的比较探究
略论玄奘对胜军比量之修订
《菜根谭》的人生哲理
——兼论其对佛学的误读
外篇 儒家易学研究
《易传》格物致知的诠释方法探析
《周易》的教育起源思想初探
《周易乾卦》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兼山学派考
《易》言三才之道
——郭雍易学思想述评
郭雍易学的以《易》洗心说
——兼论郭氏以经解经的释《易》方法
略论朱熹和郭雍的蓍法之辩
杂篇 国学与宗教现实问题研究
国学学科建设面临的几个问题
略论居士对佛教寺院的监督共管
略论张之洞“中学”教育理论对武汉大学国学教育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