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S.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短篇小说,它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及长岛为背景,通过“我”卡拉维的叙述,描写了神秘富翁盖茨比执著地坚守爱情而最终被爱情所抛弃,并为之殒命的悲剧故事。它以优美的语言,精妙绝伦的技巧,细腻而精准地描画了“爵士时代”美国的社会风貌,堪称展现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破灭的一部绝唱,被视为美国“爵士时代”文学的象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了不起的盖茨比(精)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F.S.菲茨杰拉德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S.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短篇小说,它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及长岛为背景,通过“我”卡拉维的叙述,描写了神秘富翁盖茨比执著地坚守爱情而最终被爱情所抛弃,并为之殒命的悲剧故事。它以优美的语言,精妙绝伦的技巧,细腻而精准地描画了“爵士时代”美国的社会风貌,堪称展现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破灭的一部绝唱,被视为美国“爵士时代”文学的象征。 内容推荐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F.S.菲茨杰拉德1925年所写的一部以20世纪20年代的纽约市及长岛为背景的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背景被设定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通过卡洛维的叙述展开。表现了“美国梦”的幻灭。这部小说谴责以汤姆为代表的美国特权阶级自私专横,为所欲为,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盖茨比的悲剧,并指出他的悲剧来自他对生活和爱情的幻想,对上层社会人物缺乏认识。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试读章节 在我少不更事、阅历不深的时候,我父亲教导过我一句话,这句话至今还在我脑海中翻腾。 “每当你想要批评别人的时候,”他对我说,“要牢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你曾经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他没再多说别的,但是由于我们能够做到心照不宣,所以我知道他的话大有言外之意。时间一长,我就习惯于对所有的人都保留判断,这个习惯既让很多有古怪性格的人向我敞开心扉,也使得我成为很多爱发牢骚的惹人厌烦的人的倾诉对象。当这种特点在一个正常人身上表现出来的时候,心理不正常的人很快就会觉察并且紧紧抓住不放。这个缘由导致我在大学期间就被不公正地谴责为政客,因为我私下知道一些放荡不羁的无名小卒的一些秘密的忧伤往事。绝大多数的隐私都不是我刻意打听来的——每当我根据某种确凿无误的迹象意识到又有一次倾诉衷肠呼之欲出的时候,我时常装作昏昏欲睡,装作若有所思,或者是装出充满敌意的轻率的态度。因为我十分清楚年轻人倾诉的衷肠,或者至少他们表达自己的那些情感所用的语言,通常是剽窃而来的,而且由于明显的抑制而语意含混不清。不妄加评论是一种理想状态。我至今仍然担心会有什么闪失,唯恐我一不小心忘记了那条忠告,那条父亲以自命不凡的姿态所含蓄指出的、我现在又以自命不凡的姿态重复的忠告:基本的道德观念在人出生的时候就不是整齐划一的。 在对我的宽容做了一番自我夸耀之后,我必须承认这种宽容有个限度。人的行为可能建立在坚硬的岩石上面,也可能建立在湿软的沼泽上面,但是一旦超越了某种程度,我就不再关心它是建立在什么上面的了。去年秋天,当我从东部回来的时候,我感觉我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穿上军装,并且永远在道德上保持高度一致。我不再希望以高人一等的姿态窥视人的内心世界。只有盖茨比(也就是赋予本书书名的那个人)例外,他在我的反应范围之外。盖茨比,他代表的一切都是我发自内心所鄙视的。如果人的品格是以一系列连续不断的成功姿态出现的,那么这个人一定是才气纵横,拥有耀眼的异彩,他对于人生前程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如同一台能够准确记录远在万里之外的地震的精密仪器一样。这种敏感与通常被誉为“创造性气质”的优柔寡断的敏感性丝毫无关,它是一种让希望永驻的特别的天资,一种充满浪漫主义的敏锐。我在别人身上从来没有发现这种敏感性,今后也不大可能会再发现的。不,盖茨比人生的结局倒是无可非议的,使我对人们失败的痛苦和一时的欢乐暂时失去兴趣的,却是那些吞噬盖茨比心灵的东西,是在他的美梦破灭后随之而至的肮脏的尘埃。 我们家三代以来都是这个中西部城市家业昌盛的名门。卡洛维家族也算是个世家,据传我们是巴克卢公爵的后裔,但是实际缔造我们这一支家族的是我祖父的哥哥,他于1851年来到这里,买了一个替身去参加南北战争,自己则开始了五金器具批发的生意,这个买卖直到今天我父亲仍然在经营。P1-3 序言 F.S.菲茨杰拉德(1896—1940)是美国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在美国文坛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是“爵士时代”的桂冠诗人。其代表作品有《人间天堂》《美丽的不幸者》《夜色温柔》《了不起的盖茨比》,短篇小说集有《爵士时代的故事》《所有悲伤前年轻人的故事》等等,其中《了不起的盖茨比》被认为是菲茨杰拉德最优秀的作品。 菲茨杰拉德于1896年9月24日出生在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的一个小商人家庭,父亲是家具销售商。他出身贫寒,靠亲戚的资助才上了东部一所贵族预科学校。1913年秋,又在亲友的资助下考入普林斯顿大学。在校期间,他试写过剧本,曾自组剧团,并为校内文学刊物写稿。后来因身体欠佳,中途辍学。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菲茨杰拉德应征入伍,当了一名步兵上尉,但是没有被派往欧洲战场,而是被送到南方亚拉巴马州的蒙哥马利市近郊的军营里受训。在此期间,他认识了一位名叫姬尔达·赛尔的富家小姐,她是一位法官的女儿,身上有着南方名门闺秀的特质,是位公认的美女。他们很快坠入爱河,但是姬尔达在确认菲茨杰拉德无法让她过上舒适奢华的生活后,无情地离开了他。这件事给年轻的菲茨杰拉德沉重的打击。 1919年菲茨杰拉德退伍后去了纽约,决心发财致富,赢回姬尔达的芳心。他白天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晚上伏案写作。后来就辞去了工作,回到父母身边,闭门创作。最终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人间天堂》,大获成功,轰动一时。他立即前往南方,与姬尔达迅速结婚。菲茨杰拉德成名后继续勤奋笔耕,但婚后他和姬尔达的生活放荡不羁,狂欢纵_乐。、他钔在纽约的公共喷泉池里游泳,坐在出租车的车顶上去参加宴会,与酒店里的侍者打架,甚至在餐桌上跳舞。生活几乎变成了通宵达旦的舞会。后来他的妻子精神失常,挥霍无度,给他带来极大痛苦。菲茨杰拉德经济上入不敷出,为了维持庞大的开支,曾一度去好莱坞写剧本挣钱。1936年他不幸染上肺病,妻子也一病不起,使他几乎无法创作,精神濒于崩溃,终日酗酒。1940年12月21日猝发心脏病,死于洛杉矶,年仅44岁。 菲茨杰拉德的小说生动地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美国梦”的破灭,展示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上层社会“荒原时代”的精神面貌。他的人生经历和作品都可以说明,他是美国“爵士时代”的代言人,是20世纪2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他有成功与辉煌的一面,又有枯涩和失意的一面,曾被称为“失败的权威”。他的生命交织着雄心与现实、成功与失败、得意与潦倒、纵情与颓废、爱情与痛苦、美国文明与欧洲文明的冲突、东部与西部的冲突、梦想和幻灭……这一切都在他的小说里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便是《了不起的盖茨比》,它奠定了作者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故事发生在现代化的美国社会中上阶层的白人圈内,并通过卡洛维的叙述展开。卡洛维出生于美国中西耵后来到美国纽约学习经营股票生意,并想以此发财。他住在长岛,与故事的主人公盖茨比为邻,并与之交上了朋友。盖茨比原名盖兹,和卡洛维一样也来自中西部,他出身贫苦,但雄心勃勃,后因贩卖私酒而暴富。他经常在家举办大型豪华聚会,大宴宾客,以显示其阔绰,目的是为了吸引五年前的恋人黛西并赢回她的芳心。五年前黛西曾是盖茨比的恋人,但在他去海外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黛西由于利欲熏心嫁给了出身富豪家庭的纨绔子弟汤姆·布坎南。然而物欲和肉欲的满足并没能填补黛西精神上的空虚与贫乏。在卡洛维的帮助下,她与盖茨比重逢后好像又旧情复燃。但黛西已不是原来的黛西,她不再是盖茨比想象中的纯情女孩,而是一个愚蠢…… …… 纯金的;甚至演奏的音乐也是黄色鸡尾酒音乐。作者用黄色塑造了金钱社会的氛围。盖茨比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重新赢得黛西,但是却忽略了,这样赢回的爱情与爱情的真谛是背道而驰的,用金钱唤回的女人只能是虚情假意的。他的“美国梦”从开始就是个无法实现的错误,这种错误导致了他悲剧的结局。 红色和白色是汤姆和黛西的豪宅的主色调。如果说白色象征了黛西的话,那么红色便象征着汤姆。红色展示出汤姆自私、傲慢、野蛮、残酷的个性。优越的家境使汤姆骄傲自大,目中无人。菲茨杰拉德在小说中这样描写道:他总是野蛮地推开挡在他前面的每个人。一头红色鲁莽公牛的形象跃然纸上。小说的结尾,当他得知妻子开车撞死自己的情人时,出于对盖茨比的忌妒,他唆使情人的丈夫残酷地杀死了盖茨比,他是真正双手沾满鲜血的凶手。到此,红色在小说中为汤姆形象的塑造画下了完美的句号。 作者在运用色彩时,并不是单纯地把色彩堆积在一起,而是根据不同的人物性格运用不同的基本色彩,随着人物心理及外部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色彩。色彩的巧妙运用把读者带到一个五彩的世界,使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人物的性格,感受主人公的命运,理解作者本人的情感,探究小说所揭示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也正是菲茨杰拉德独到的色彩象征手法的运用,促成了《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巨大成就,确立了菲茨杰拉德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他被冠以“爵士时代的历史学家”的美誉。但是,他并不是一个旁观的历史学家,而是纵情参与了“爵士时代”的奢华追逐,并将其融化到自己的作品当中。正因如此,他才能栩栩如生地重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生活气息和感情节奏。更重要的是,在沉湎其中的同时,他又能冷眼旁观,用严峻的道德标准衡量一切,用凄婉的笔墨书写了战后“迷茫的一代”对“美国梦”破灭的悲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