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行走在秋天里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祖丁远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行走在秋天里》由祖丁远著。祖丁远先生广闻博览。大到国际事件,小到民生细节,根据确凿材料,从头评说,以平民角度去褒贬,而不一定跟着时尚走。显得有些特立独行,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言论。

他忧国忧民。爱之深则责之严。在他统称散文的随笔、小品、杂文中,常有犀利之见。诚为他所引范成大诗:“古人愁不尽,留与后人愁。”从一个角度,体现“家国春秋”。亲情乡情,均离不开国运家运。

内容推荐

祖丁远的《行走在秋天里》是一部时评、杂文、随笔小集。以作者近年的创作为主,《行走在秋天里》按内容收入篇目约六十篇,分为《散文抒情》、《散文随笔》、《散文小品》,见于《杂文报》《大公报》《上海法制报》《汕尾日报》以及“东方网评”等处。所收文章有抒情的,有叙事的,有颂人物的,有贬人性的,深度感知,沉静剖析,抒发了自然殷切的真情实感。

目录

散文抒情

 慈爱的母亲

 母亲的头发

 永远的心祭

 呵,雨花台

 忆访电影明星周璇

 好一个青青世界

 香港导游杨鲁琴

 攀登悬空寺

 澳门散记之一

 澳门散记之二

 澳门散记之三

 站在祖国第三大岛上

 绿岛晨曲——崇明岛走笔之一

 风雾中不再是孤岛——崇明岛走笔之二

 长江隧桥通南北——崇明岛走笔之三

 东滩湿地鸟类乐园——崇明岛走笔之四

 崇明岛的春天

 崇明根宝足球基地印象

 寻访“远东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

 让我们健康心理年轻起来

 胡绩伟精神不朽——回忆胡老两次来南通休养写作

散文随笔

 “人民幸福并非党和政府恩赐”

 官员财产申报和公示立法为何步履蹒跚

 刘晓庆荣登剑桥世界名人榜暨杰出华人榜

 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给人们启迪

 祝贺屠呦呦荣获拉斯克奖

 奥巴马总统上任就签署两个民生法案

 月饼福利不应征税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也是凭作品说话

 歌颂和暴露的问题——与小说作家王履辉对话

 读《上海文学发展报告》有感

 央视调查显示上市房企推高房价线路图

 莫等总理批示了才高效办案

 拒绝“烟草院士”及“烟草奖”

 大学教授缘何在网上“晒账单”

 公车改革何其难

 国家对中医药事业大投入解决了医改大难题

 为全国劳模掏粪“临时工”徐深海请命

散文小品

 短的启迪

 尊严为何失落

 中国的贵为什么贵

 从选聘“布衣参事”得到的启示

 奥巴马敢于“晒”收支

 陈光标开慈善个唱携三千猪羊扶贫

 陈光标以行动宣传“城市无车日”

 二十五年来影视演员片酬涨了五千倍

 韩星张娜拉坦言在中国好赚钱

 让农民永远分享城镇化的成果

 帮助农民增收先要聆听农民心声

 是谁偷走了村民的数亿“保命资产”

 惊人的是全球每年浪费粮食十三亿吨

 每年浪费的食物可养活三亿人

 传统石磨面粉缘何重新受青睐

 惊闻万余贪官携款八千亿出逃国外

 怪事一桩:狗葬礼居然如此“隆重”

 “逸夫小学”缘何变成了“汽车4S店”

 当今全球文盲知多少

 读霍金“地球毁灭”论随想

后记

试读章节

母亲沈思芳,生于清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农历五月二十五日,逝世于一九九六年九月七日。我的慈母一生饱尝甜酸苦辣。然而她一直以顽强的承受力战胜命运之神的摆布,她的一生都是坚强地挺过来的!

母亲出生在原江苏省崇明县(一九五八年划归上海市)南二条竖河一个农村富裕之家,因为外祖父母只生了两个女儿(我母亲为老二),没有生养儿子,外祖父死后,入殓时族宗辈为了争其家产,将棺柩盖子“抢”走;非把家产平分,不还棺柩盖,使逝者不得入殓棺葬。我外祖父母的土地房产也一分而空。

可是,那时仍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制度,因而尽管当时家道殷实,却没有机会让大姨和母亲上学读书。而且我母亲一双天足,六岁时就被缠成“三寸金莲”。

母亲十六周岁时与父亲祖庆馀(小东)成婚。父亲同父异母兄弟四个,他最小。三位伯父都成家分立门户。父亲读了多年私塾后,因祖父在江北外沙(即后来的启东县)有新垦地数万亩,他为便于去外沙收租,在启东县东黄仓镇租了个双开间门面开了个银匠店,作为收租时的落脚之地,所以他有了经商意识。于是让小儿子去县城桥镇东河沿大街一家绸布店当学徒,将来让其去启东经商。当父母结婚生下大儿子瑞龙后,祖父就吩咐父亲继承父业去外沙东黄仓镇的银匠店做生意。于是,我的父母把祖家老宅上分内的房屋田地悉数抵押给大伯父祖吉夫之后,举家迁到启东县东黄仓镇守店居住,经营起祖传空壳的所谓“乾元银楼”来了。

岂料,大儿子(我的大哥瑞龙)刚到虚龄三岁,一次突然发病,连续数日高烧不退,后来刚好些,又连续复发两次高烧,说是“惊厥”(俗称“惊风”),虽然多方求医,还是被高烧损坏了脑子,到了上学年龄,还不能数出一二三四的数字儿,连续上学多年,因不会认字,念不出书,断定他为智障者,而被学校规劝停学。偏巧在这痛苦不堪的几年里,母亲又接连生养两个孩子,都是女儿,而父亲切盼有个聪明识字的男孩传宗接代。街坊议论和家庭氛围把我母亲这个“弱女子”投进命运的低谷。那时人们认为,夫妻生男生女的因素都在女方。母亲怀我那年已经三十七岁了。

我降生后,还有个是男是女的小插曲。

那是一九三三年六月四日,农历闰五月,我是前五月十二日傍晚时分冲出母胎的,民间称之为“日光接火光”之际,当我在昏黄而闪烁不定的煤油灯光下呱呱啼哭时,上了年纪的诨名“小白菜”的接生婆,透过老花眼镜误把我当作女婴,就脱口而出说:“又是一个大白丫头。”

此刻,站在房门外的父亲听了,仿佛又是一个闪雷击顶,立即收起喜悦的笑脸,命令似的说:“照顾好大人(产妇)要紧,婴孩不动她,放在盆里算了!”父亲说着话,气呼呼地往前边店堂问走去……

这一声“又是个大白丫头”,对母亲来说,又是一个多么沉重而无情的打击啊!

刚出母胎的我,这个婴儿,却顽强地在木盆里拼命挣扎着,哭得声嘶力竭。这一声声激越高亢的啼哭声,打动了正在母亲身旁的十八岁的大姐祖秀英(乳名“桂兰”)。大姐端起煤油灯走近安放我这个婴儿的木盆,发现仰天挣扎的婴儿竟然是个有“小鸡鸡”的男孩。大姐情不自禁地喊道:“是个男孩,是个男孩呀!”一边喊一边急忙奔往前面店堂报告。父亲喜出望外奔进后房,对接生婆说:“‘小白菜’,赶快替我把孩子沐浴穿衣。差点被你误了大事!男孩子我是要养他的呀!”

是呀,我猛力的哭声,使大姐姐产生了恻隐之心,她的细心,救了我一条生命啊!父亲笑呵呵地给我起名为“金生”。

经过长达二十年的阴霾,此刻又集中表现在这场误男为女的“有后”“无后”的曲折里,由于我这个男儿的诞生,笼罩在我家多少年的阴云似乎散去了。但是,又添了一张口,贫穷的日子并不好过。加上我出生后瘦弱的身子,经常生病,三日两头就得请医(郎中)治病、服药。这样生长到十岁以后,身体才渐壮起来。

P3-5

序言

亲情·乡情·国情·民情

吴镕

秋天,是成熟和收获的季节。行走在秋天里,落叶飘零,满眼秋韵,特有的另一番秋色之美;无与伦比!

祖丁远先生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他常常激情满怀,评说时事;热情待友,捧出自己一颗滚烫的心;豪情壮志,古稀晋八仍不减当年之勇;著作等身,笔耕不辍,毫无倦意退意,在人生之秋耕耘,享受丰收之硕果。

他的文章,不是堆砌文字,无病呻吟;而是充满着亲情、乡情、国情、民情。

他小中见大。从母亲头发的由黑变白,白再转黑,折射出国运和个人命运的变迁。

他亲历亲为。即使是家乡崇明,他也不以熟悉自满,而是一再考察,注入第一手的新景象和感悟。决不浮光掠影,搬弄陈词。

他广闻博览。大到国际事件,小到民生细节,根据确凿材料,从头评说,以平民角度去褒贬,而不一定跟着时尚走。显得有些特立独行,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言论。

他忧国忧民。爱之深则责之严。在他统称散文的随笔、小品、杂文中,常有犀利之见。诚为他所引范成大诗:“古人愁不尽,留与后人愁。”从一个角度,体现“家国春秋”。亲情乡情,均离不开国运家运。

南怀瑾先生有一段名言是很值得深思的。他说:“光读正面的历史是不够的,还要看小说。所谓历史,常常人名、地名、时间都是真的,内容不大靠得住;而小说,是人名、地名、时间都是假的,但那个故事却往往是真的。”稗官野史,亦可资政。祖丁远先生的文字,针砭时弊,则不仅“故事是真的”,有时还直呼其名,有时间、有地点。读他一本书,往往从一个侧面反映一段时期的历史,是一个民间的“万花筒”。当然,一个人的观感,总会有视域的局限,不一定事事精准。但站在底层的立场,往往更易看清事物本原,尤其是一贯深怀乡情民情,一贯满腔热忱地评说国事人事,这种精神是难能可贵的。

祝贺丁远先生《行走在秋天里》一书,早日闻世!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五日于南京月牙湖花园四乐斋

(作者系著名散文作家)

后记

散文集《行走在秋天里》,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书名为什么称《行走在秋天里》?我盘点至今的大半生,许多重要事,大多发生在秋天里。参加工作进入土改工作队,是在一九五。年秋天;进入《苏北日报》和《新华日报》当记者,在一九五二年秋天;加入中国共产党,也是在一九五四年秋天。整风运动,我被错划为“右派分子”,在一九五七年秋天!后来经过了二十二年的磨难,走过来的岁月,有更多是在秋天里:包括我后来成为作家,《母亲的头发》被江苏《党的生活》杂志评为优秀散文一等奖,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获奖,也是在一九八九年秋天;写作出版的第一本书:《中国作家风云录》,由香港新闻出版社社长古广祥和总编黄鹤升恰巧安排在一九九○年秋天出版;一九九四年我和作家枫亚合作的《公仆呵,公仆——记市委书记吴镕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在全国获得报告文学一等奖,我去北京领奖,是在一九九五年丰硕的秋天里;此后,《社会脊梁——党风记者李升平》,二○○三年秋天里,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杂志社和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作家世纪论坛”全国征文,经著名作家、评论家、专家评委评审,荣获唯一的长篇报告文学特等奖!

总之,我的人生中,已经走过的路,顺顺当当的、坎坎坷坷的、纠纠结结的、幸运欢乐的,大多是在秋天里发生的,所以这本小书就取名为《行走在秋天里》了。从深层次说,这个书名还有一层意思,我已着手写作的“回忆录”,会详细地回忆我的一生,证实了人生许许多多在秋天里发生的坎坷和传奇。此乃是后话了。

眼前《行走在秋天里》一书,我把众多的篇章,汇集了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等,统归之于文学散文一类,请读者朋友鉴赏,并请提出批评意见。

祖丁远

二○一三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