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刘毓标(开国将军的戎马人生)/红色年轮》由刘华苏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我的父亲刘毓标:开国将军的戎马人生》是红色年轮丛书。坚定的人生信仰是一根不屈的脊梁,支撑着一个不倒的灵魂,照亮着一个期盼的心灵,指引着一个前进的方向。刘毓标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将一代代传承下去,开国将军的戎马人生,将带给后人更多的人生启迪。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的父亲刘毓标(开国将军的戎马人生)/红色年轮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华苏 |
出版社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的父亲刘毓标(开国将军的戎马人生)/红色年轮》由刘华苏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我的父亲刘毓标:开国将军的戎马人生》是红色年轮丛书。坚定的人生信仰是一根不屈的脊梁,支撑着一个不倒的灵魂,照亮着一个期盼的心灵,指引着一个前进的方向。刘毓标同志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将一代代传承下去,开国将军的戎马人生,将带给后人更多的人生启迪。 内容推荐 《我的父亲刘毓标(开国将军的戎马人生)/红色年轮》讲述了开国将军刘毓标同志的戎马一生。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终不渝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纯洁、高尚的政治情操。该书语言平实,感情真挚。刘毓标同志那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将一代代传承下去,开国将军的戎马一生,将带给后人更多的人生启迪。 《我的父亲刘毓标(开国将军的戎马人生)/红色年轮》作者刘华苏。 目录 第一章 从放牛娃到共产党员 映山红盛开的地方 佃户家的孩子没有童年 劳碌的少年时代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共产主义暖人心 第二章 向土豪劣绅宣战 暴动前的柯村 成立太平中心县委 紧锣密鼓准备暴动 打响暴动第一枪 成功建立皖南苏区 第三章 游击战争显身手 应势而生的红军皖南独立团 艰难寻找闽浙赣省委 开辟鄣公山根据地 适应形势,成立皖浙赣省委 战绩累累的红军皖浙赣独立团 随机应变,奇袭昌化城 第四章 铁骨铮铮的“硬汉” 最残酷的“围剿” 狱中坚持斗争 “七七事变”带来的转机 只身返回根据地 第五章 在新四军中战斗 八年抗战的开始 皖浙赣边区红军出山 陈毅将军的关怀 积极投身机关学校工作 第六章 参加解放战争,迎接全国胜利 回归部队,重上战场 亲历淮海战役 参与建设华东装甲兵 向毛泽东主席当面汇报 第七章 沧海横流现本色 面对莫须有的“悬案” 十年浩劫备受迫害 拨云见日,还原历史 第八章 是军人也是普通人 将军也有爱情 以身作则育子成人 心系家乡父老 最后的旅程 第九章 战友怀念,流芳在人间 怀念益友刘毓标 怀念刘毓标政委 怀念刘毓标同志 永远怀念刘毓标同志 深切怀念老政委刘毓标同志 人民的儿子,学习的榜样——深切怀念老首长刘毓标同志 丹心铁骨,功勋壮烈,永昭日月——深切怀念老首长刘毓标政委 深切怀念刘毓标政委在抗大 深切的怀念——忆刘毓标政委二三事 深切怀念敬爱的老政委刘毓标同志 耿耿一生显正气 深切怀念老政委刘毓标同志 刘毓标政委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深切怀念刘毓标老首长 缅怀我们的老政委刘毓标同志 精神风范昭后人——忆刘毓标政委 遥祭老政委刘毓标同志 怀念刘毓标同志 尊敬的刘老,我们深切怀念您 忠诚的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战士——深切悼念刘毓标同志 刘老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试读章节 一提到江西省横峰县,很多了解红色历史的人便会联想到方志敏同志,联想到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省级苏维埃政府的建立。作为革命老区,在当年如火如荼的革命战争中,整个横峰的6万人民群众有将近2万人踊跃参军、浴血奋战,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和杰出贡献。这一抹红色的记忆成为了横峰县永恒的印记,向人们展示着无数革命斗士大无畏的英雄气节。 现在,每年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不远千里来到横峰这个小县城参观,追寻烈士的脚步,体味革命的艰辛,红色旅游已经成了横峰县最好的标牌。若是游客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来到横峰,除了体味红色记忆之外,还会收获另一重惊喜——漫山遍野开放着的烈火一般的映山红。作为山区的横峰县有着自己美丽妖娆的一面,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和景色都十分宜人。 葛源,即“葛之源头”。这里之所以被命名为葛源,与葛根这种有着保健特效的植物有着直接的关系。葛源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平原,这里漫山遍野生长着野生葛根。早在隋末唐初年间,居住、耕作在葛源镇的人们就看中了这里丰富的葛根资源,将葛根采集、晾晒并加工成葛粉,既可用于自身的保健,又能通过小规模的贸易换取银钱。 到了明、清时期,葛源出产的葛根粉还被作为质量上乘的珍贵贡品贡奉朝廷。时至今日,生产、加工葛根制品,已成为葛源镇的绿色主导产业。目前,葛根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2万多亩,并且由科技人员研制开发出了葛粉、葛片、葛茶、葛露等一系列天然产品大量投放市场,深受各地消费者喜爱,葛源因此也被誉为“中国葛之乡”和中国葛根原产地。 除了自然作物葛根以外,葛源镇还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经过地质勘探和开采人员多年的研究发现,葛源镇有着储量巨大的钽、铌、钨、锡、铅、锌等金属矿石和莹石、磁铁、花岗岩、钍石、锆石、透闪石、石煤等各式各样的品质矿。其中,位于枫林松树岗地区的钽矿在经过多次的缜密勘探之后,已经被证实钽储量为亚洲第一。 葛源镇位于群山环抱之中,站在镇子中心环顾四周,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里自然风光的气势恢宏:东有赣东最高峰灵山,南有笄光,北有长茅岭。若想出镇,仅能靠西面的一条大路。这条大路,沿着大岭岗迂回曲折的山谷,经金鸡山通向弋阳。伴随着这条路的,还有日夜不停地流向信江的葛溪水。 虽是山区,葛源本身却又是一个方圆10公里的小平原。这块平原周围被枫林、黄山考坑、清湖等数十个依山而建的大小村庄环绕,在平原中心的葛溪两岸的密集人家居住地就是葛源镇。葛源镇是横峰、弋阳、德兴、上饶四县的交通中心,周围有着数万亩肥沃的土地。因此,虽然身处崇山峻岭之中,却也十分繁荣。 很多年前,葛源镇最大的地主要算是姓刘的举人,不仅有万亩土地,还有水牢。这个刘姓的举人与我父亲这一支刘姓是否有什么关联,现在已经无从知晓。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当年父亲这一支刘姓祖祖辈辈都以种佃田为生,生活十分清苦。 葛源镇是一个大集镇,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早在两三千年以前,就有先人在这块肥沃而又富饶的山谷中发现了生机,并留下来在澄澈的溪水旁开荒耕种、建造房屋、繁衍生息。在葛源村和枫林村,路旁还有石柱天,这在许多古镇上也是难得一见的遗物。 1982年,横峰县文物普查工作队在考古工作中先后在白石廊、枫林、上黄溪、下黄溪等历史悠久的景观地区发现了多处商周文化遗址,并挖掘、采集了大量的石器、陶片等文物标本。时至今日,漫步在葛源镇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这里的幽幽古韵:整个葛源镇仍然保持着古老山村的风貌和民俗,土墙、瓦顶、禾基、走廊、拖步、天井构成了独特的农舍房屋造型;鹅卵石铺设的小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麻石板架设的拱桥,结实雄伟,美观大方。P2-4 序言 在长达70年的革命生涯中,我的父亲刘毓标始终坚贞不渝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直到离世前他还在关心着党的事业、关心着人民的生活。 父亲于1908年10月18日出生在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的一个贫农家庭里。在方志敏同志的启迪和引导下,父亲接受了革命思想,于1927年4月毅然投身革命。在参加了“弋横暴动”之后,父亲在1928年8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两年后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父亲先后担任了乡苏维埃主席、中共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长、县委书记、中心县委书记、皖浙赣省委组织部长、红军独立团政委等职务,参加了创建和发展赣东北苏区的斗争。 1934年8月,在党的领导下,父亲成功地组织群众发动了著名的“柯村暴动”,创建了皖南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父亲英勇顽强地与同志和群众一起坚持斗争,共同开辟了皖浙赣游击根据地。 1937年3月,父亲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被敌军俘获。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遭受了残忍迫害的父亲宁死不屈,在狱中与敌人坚持斗争,保持了共产党员崇高的革命气节。父亲被营救出狱后,只身返回根据地,冒着被自己人怀疑和错杀的风险,将当时新的形势和方针政策传达给皖赣红军游击队党组织。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父亲先后担任了新四军一支队政治部总务科科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教导大队教导员、新四军江北干部学校政治处主任、抗日军政大学五分校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科长、新四军直属政治处主任、五十二团政委、抗大八分校政委、淮南军区津浦路东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职务。父亲对每一个领导岗位都十分认真,坚决执行上级指示,积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为党和军队输送了大批军政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相继担任了淮南军区津浦路西分区兼新四军二师六旅副政委、华东野战军第十一纵队三十一旅政委、三十二旅政委、第三野战军第八十六师政委、第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务。在通榆线阻击战和苏中敌后斗争中,父亲率部队奔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坚持做好思想宣传工作,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军在华东正面战场的作战。随后,父亲又率部队参加了淮海、渡江、淞沪、福州、漳厦等重大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中国成立之后,父亲先后担任了第二十九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政委和华东军区装甲兵政委,领导组建了华东军区装甲兵。1955年,在新中国首次授衔中,父亲光荣地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55年下半年的“肃反”审干中,父亲在1937年的那次入狱经历被定为“悬案”,让他在此后的25年里蒙冤受屈,被迫离开军队。但是,父亲始终坚守信念,在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省政协副主席的岗位上,继续勤勤恳恳地为人民尽心竭力工作,表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老红军的高尚节操。直到1980年,经江苏省委复查并报中央批准,父亲才得以彻底平反。 父亲的一生都是在坚持革命精神、全心全意为党的事业奋斗的过程中度过的。从参加革命的那一刻起,共产主义就成为了他此生唯一的信仰,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使得他对党和人民都表现出了无限的忠诚。无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在抗日战争中、在解放战争中,还是在建国后各个工作岗位上,父亲始终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从来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纯洁、高尚的政治情操。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