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民国教育书系丛书编委会编著的这本《民国小学生作文(书信日记)》选取的是民国时期最为优秀的幼童作文。内容涵盖了民国小学生记录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作文体裁上包括了书信和日记两种小学生常见文体,为今天的儿童如何书写书信和日记提供一个良好的范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民国小学生作文(书信日记)/民国教育书系 |
分类 | 教育考试-中小学教辅-小学语文 |
作者 | 民国教育书系丛书编委会 |
出版社 |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民国教育书系丛书编委会编著的这本《民国小学生作文(书信日记)》选取的是民国时期最为优秀的幼童作文。内容涵盖了民国小学生记录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作文体裁上包括了书信和日记两种小学生常见文体,为今天的儿童如何书写书信和日记提供一个良好的范本。 内容推荐 民国教育书系丛书编委会编著的这本《民国小学生作文(书信日记)》收录的是130多篇民国时期最为优秀的幼童作文,每篇作文后面都附有一段精彩点评。 阅读此书,可以让你领略中国文化的传统底蕴,感受来自母语环境最纯净、质朴的温暖,找寻根植于民族血脉中,属于我们曾有过的风范、理想与激情。 目录 书信 给沈先生的信 给祖父的信 勉励同学的一封信 给表姐的便条 同学郑华良君寄来的信 回复父亲的信 约友赏菊书 约友旅行的信 蜜蜂给蝴蝶的信 给同学的信——报告校中近况 遨游北海公园的信 寄给一群离巢的雏燕 鼠给猫的信 致某校足球会书 约友参观二十周纪念会 给双亲的信 给萧场工学团两位小先生的信 给陶先生的信 给方与严先生的信 给张新夫先生的信 给方先生的信 给陶先生的信 给洪江小先生的信 给陶先生的信 日记 秤人 儿童节日记 割麦日记 记日记的益处 中秋夜 好的谚语 幼时的逃学 我的生辰 两首自勉的诗 一点应有的军事常识 幼时的一件趣事 好友杨中文君 再造共和的蔡锷将军 邻家的小弟弟 离别 星期日的工作表 故事的力量 两个老人家 睡着也念书 一世也锄不掉 健康和学业 幽默和讽刺 英雄 懒 青蛙的肚皮 我的大耻辱 阴历与阳历 陌生人 时钟先生 为什么要读书 原来如此 你应该侍奉别人 先生打手板 生机 一星期的生活计划 学贵乎勤 月夜的沉思 我的读书方法 “奋斗”的解释 汉口的和尚 称体重 要有恒心 美满时期 做事总需大方 后世变什么 贼婆 偷笔的人不道德 模范学生的条目 夜读 街头 我们应有的修养 醉话 人生要读有益之书 春姑娘来了 怎么会这样忙碌呢 开学的盛况 校徽 秋郊 创作时应注意的条件 希望和失望 好学生应具的条件 吃苦 几个可敬可佩的同学 沉醉 储蓄与学识 学生自治会成立 我们的学校 灵岩游记 春郊游记 清晨上学记 张三 九月 聪明的其名 春日游公园记 我校的农业实施状况 街上的一个残废者 林先生借给我看的书 同学宋怀民君的老祖母 考试的零零碎碎 笋的毛 她这种举动不对 你要加衣服呀 乌鸦也能叫 合群敌不过 新 乱吃东西的结果 好学生 骗人好不惭愧 三月下雪 失败与成功 环境的不同 农夫秋获 国家和人民的关系 秋的赐予 洗浴 谈白学 冬声 青年的修养 自治的标准 洒水于卫生很有益 流水般的光阴,真容易过 秩序 从今努力罢 我亲爱的朋友 厚霜 春雪 桃 求学的三个条件 阅报之益 晚间浮话 春到人间 夜的歌颂 海 试读章节 灵岩游记 ◎江耐涵 ◎五年级 当这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的良辰,我校举行了远足,我们能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二十一日的清晨,我们齐集绿茵场,由汪先生指挥出发,到胥门上船,不久便启碇。我们在船上并不感到寂寞,时而唱歌,时而谈笑,整个的船上充满了快乐的歌声。 沿途的美景决不是笔墨所能描写尽的。两岸金黄色的稻布满了大地,远远的山峰迷糊地好像是沉浸在浓雾中;悠悠的河水平静得如一面镜子。因船身的震动而激起了无数的银纹。呵!这是一幅自然的美画,使我的身心怡然,快乐逍遥。 船行三时,已停泊在木渎镇,我们便弃船登陆,慢慢地步行着。不久,那巍峨的灵岩山已屹立在我们眼前。于是我们便振作了精神,和疲劳与障碍奋斗,努力地向上奔。爬到半山,我们已气喘汗流,疲倦不堪,又是口渴,但我们回首后顾,觉得自己的身体立在云中。于是又振作起了精神,仍努力向上奔。结果,我们终究是战胜了一切障碍,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地——最高峰。这时我们心中充满了愉快,大家休息着,吃着所带的干粮,休息了一会,恢复原有的精神,向各地去游赏。 当我站在山巅俯视山麓,只见那一块块黄金色的稻田小得竟和砚台一般,一座座的房屋和我们的玩具一般。凑合起来,真好像一张图案画。再远望太湖,在万山之中,显露着一半,很像一面半月形的镜子。我们在山巅上,玩赏了一会,便回到灵岩寺,去看二口大井,只因它含的矿质很多,所以我们把铜元掷下去的时候,会在水中旋转着,慢慢地落到水底。后来我们又去玩了琴台等许多的名胜。 这样游了许久,我们仍旧照着原路下山。在山下我们整了队,回到船上。进城时已是群鸦归巢,日落西山,暮色苍茫,万家灯火的时候了。 点评: 夏秋:作者以灵岩山远足为故事出发点,用第一人称视角和时间顺序从清晨到日暮归山过程中,详尽为我们展现了远足各时间作者的眼前美景,同时难得从主观上叙述观景感触。文章以稻田房屋为主,偏重明确,逻辑规整。是一篇不错的游记文章。 P120-121 青年的修养 人生可分三大时期:一、青年时期;二、壮年时期;三、老年期。在这三期里,要算青年期最可宝贵,最有价值,因为老年的人,精神已钝,血气已衰,体质已弱;年壮的人,精神血气,未衰未钝,而有顾家之虑,上有父母要奉养,下有子女要栽培,故都不及青年期的人精神充足,体格强健,且无顾家之虑,所以人之一生,要算青年期最可宝贵,最有价值。 人们假使在青年期,对于一切不加修养,则将来必受天演淘汰!所以在青年期,要注意修养。青年的修养怎样,我且来说说: 一、德育方面。自己对于一切的事,先要多方面推想,没有什么困难、阻扰、及不正义,那么才可施行。不然,只求合自己的欲望,无所不为,那将来非得自身受害,且害及国家者,实非浅显!所以要将来人格高尚,品行端正,那就不可不在这青年期,大下一番自己省察的工夫。 二、智育方面。在这人生大好的青年时期,对于学问,不下工夫去求知识,那么将来在社会上,定无大本领。所以人们要将来做一个富有知识的人,不得不在这时,认认真真地,勤勤恳恳地,这样,将来方有圆满的收获。我曾读过一篇诗,题目作者均已忘掉,里面有四句道:“现在多耕一锄,将来多收一颗。现在劳动一点,将来快乐一点。”这四句话,鼓起我们的上进心,何等彻底呀! 三、体育方面。人之身体,与德育智育,大有密切的关系。假若身体不好、衰弱,则德育智育,怎能修得好?所以在青年时期,要锻炼得体壮力强,脑筋敏锐。将来初应世,为社会办事,身体一好,精神充足,定有好的结果。且听西哲人所说的:“健强的精神,寓在健强的身体。” 以上三点,在青年时,修养得好,则将来的幸福,真是无可限量!不然,到了壮年老年,才觉悟忏悔,那么悔之晚了! 所以我很希望诸位兄弟姐妹们,在这青年时期,为将来幸福,就不得不振起精神,鼓起勇气,做青年的修养。 点评: 丁克俭:文章首先通过老中青三代的对比,强调人生青年期的可贵,从而引出青年期只有加强“德智体”三方面修养,才能最终获得幸福人生的题旨。文章逻辑严谨,结构工整,语言简练。有说服力! P158-159 序言 遇见民国老教育 那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那个年代,到处都是战乱、纷争、动荡与苦难,也到处都是奋起、坚守、学养与从容。空气中弥漫着绝望,也充盈着希望。这些苦难与奋争、绝望与希望之间铸炼出的,一层层文明积淀、思想碰撞乃至烽火洗礼下的民国,留给我们的,是与今天迥然不同的趣味、胸襟与风度。 我们努力从书简文牍、故纸尘埃之中,打捞这些文明积淀之后的余音,找寻仍在我们血脉里隐隐回响着的祖辈们的风范、理想与激情。 于是,这套民国教育系列丛书应运而生。 与今天的教育相比,当年的教育格局阔大,既仰仗了传统文明之气脉,又兼受“五四”启蒙之风气,同时还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心血,兼容并蓄的大胸襟与大气度造就了今天,我们一度仰望却难以复制的精神家园。 我们选取了这个气象万千大观园的三个层面,先生授课的教材、文人发表的文章、学生书写的作文,以一个互有映照的方式为今天的孩子展现出当年,民国教育的大家园。 当年编辑老课本的。很多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叶圣陶、丰子恺、张元济……他们以极大的诚意与才力,编撰关于教育的梦想。它既保留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吸收了新时代的优美。 这些充满童心。自然流淌的文字里,没有面目可憎的说教,没有指定与强迫,更没有宏大叙事的虚构与空洞,有的是母语环境中的沉静与大气,透着自然与纯净,也透着平等和温润。 当年发表老阅读的,大抵都是文士才子,思想精英。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重温他们在情感、教育、生活琐事上的思考感悟。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股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之中孕育出的,中国式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气度,冷眼与热肠,同时也是感受一个时代的文化魅力。 当年书写老作文的,也都是自然活泼,在民国教育浸润下成长的少年,从孩子们的习作里,我们看到的是童心的质朴与真诚,喜怒哀乐发于笔端,真情实感毫不矫揉。流露出的,是纯正汉语的清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文字的美好。 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是幸运的,他们所浸润的教育,是人性,是自然,是常识。他们在先生们的教诲下,时代的淬炼中,开启了对生命的敏感。 一个人,一生之中,总会有几个最重要的遇见。少年遇书,青年遇人,中年遇事。一个人在童年时期,他初看世界的眼睛,初听世界的耳朵,初次启蒙的读本,他对世界的看法,他的情感,他的胸襟,可能就已定论。 作为编者,我们也并未期翼凭一套民国教育系列丛书就能扭转时下所谓教育之弊,重归教育关照人本的初心。 如果在这套书中。你能跟随大师的指引领略到中国汉字的传统底蕴,体会到这些文字里,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样的遇见当然最好,然而即便是仅仅从这套书中,我们能感受到来自我们母语,最质朴、沉静的温暖,亦足矣。 文心 二零一三年八月于南京 后记 “民国教育书系·老阅读”丛书选编过程中,我们参阅了数十种民国时期相关的报纸杂志,最终以《申报》《晨报》《大公报》《民国日报》等为主要甄选范畴,1912年至1949年为年限,全面呈现了现代散文小品不同的流派、形式及风格。 选文按照抒情类散文、写景类散文、议论类散文、叙事类散文四个方向进行编排,配合了同系列的先生教学课文与民国学生作文,给学生塑造了全方位国文学习的环境,扩充作文素材及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在文字创作方面的能力。在编排上,为了更好地给读者展现不同作者笔下的不同风格,我们着重挑选了名家少有人知的作品以及非名家的优质美文,将其中生涩难懂的地方予以注释,尽量搜集到文章的原始出处,确保了文章的“民国风味”,也更方便现代文学爱好者的学习研究。也因此,文中难免会有部分漏字、错字、异形字,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的同时,可参考民国时期的行文习惯与文化背景。 限于编纂时间仓促,本丛书的纰漏和谬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阅读、研究之余予以批评指正。 需要补充的是,我们编辑的这套丛书涉及众多作者,并难以全部寻找到其联系方式,故请被收录的文章作者或文章版权继承人与本编辑部联系。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323号利奥大厦1904室 《民国教育书系》丛书编委会 邮编:210009 电话:025-832032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