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素恩:传记史料中的言与不言》、《贺萧:重获新生:20世纪50年代陕西农村妇女劳动模范的产生》、《钱南秀:“列女”与“贤媛”:中国妇女传记书写的两种传统》、《卢苇菁:贞女传记:礼仪论辩、道德批评和个人反思的平台》、《胡缨:性别与现代殉身史:作为烈女、烈士或女烈士的秋瑾》……《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作者游鉴明、胡缨、季家珍)为数位专家的文集,所讨论的女性故事不仅对中国女性历史,而且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历史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凤凰文库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游鉴明//胡缨//季家珍 |
出版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曼素恩:传记史料中的言与不言》、《贺萧:重获新生:20世纪50年代陕西农村妇女劳动模范的产生》、《钱南秀:“列女”与“贤媛”:中国妇女传记书写的两种传统》、《卢苇菁:贞女传记:礼仪论辩、道德批评和个人反思的平台》、《胡缨:性别与现代殉身史:作为烈女、烈士或女烈士的秋瑾》……《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作者游鉴明、胡缨、季家珍)为数位专家的文集,所讨论的女性故事不仅对中国女性历史,而且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历史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 内容推荐 中国女性传记构成一个历史传统的领域,其重要性逐渐浮现。《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作者游鉴明、胡缨、季家珍)着力发掘这一丰富的传统,是为了对中国女性历史了解更多。然而我们发现,广泛流传、历史悠久的女子传纪,几乎总是卷入到当时强有力的巨大意识形态议程之中。《重读中国女性生命故事》为数位专家的文集,所讨论的女性故事不仅对中国女性历史,而且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中国历史来说都是很有价值的资料。作者不但将眼光转向碑铭、小说、诗文、书信、日记等另类传记材料,提醒我们以往所忽略的文类记述;同时也尝试将传纪资料放回文本制作的历史情景之中,不但揭示了更多的文化规范与社会结构,也析理出更多以往被遮蔽的女性声音。如此解读,也让女性史研究拓展了空间,并藉此重塑了人们对中国历史的观察与理解。 目录 编者序:游鉴明 导言:胡缨、季家珍 一、学术方法论:倾听沉默,质疑内质 1.曼素恩(Susan Mann):传记史料中的言与不言 2.贺萧(Gail Hershatter):重获新生:20世纪50年代陕西农村妇女劳动模范的产生 二、传记与教化 3.钱南秀:“列女”与“贤媛”:中国妇女传记书写的两种传统 4.卢苇菁:贞女传记:礼仪论辩、道德批评和个人反思的平台 5.季家珍(Joan Judge):典范时间与世俗时间:魏息园的《绣像古今贤女传》与晚清时刻 6.胡缨:性别与现代殉身史:作为烈女、烈士或女烈士的秋瑾 三、非传统的传记资料 (一)碑铭及小说 7.姚平:唐代女性墓志综览 8.柏文莉:贞操的想像:从贞妓到节妇 9.柯丽德(Katherine Carlitz):情妇、长舌妇、妖妇与良妇:明中期墓志铭及小说中争竞的女性形象 (二)史外线索 10.伊沛霞(Patricia Ebrey):向皇后(1046-1101)及史传以外的传记资料 11.王安(Ann Waltner):生命与书简:对昙阳子之再思 四、自己的声音? 12.伊维德(Wilt Idema):薄少君百首哭夫诗中的自传与传记陛质 13.魏爱莲:清代中期江南的女性传记作家 14.游鉴明:改写人生之外:从三位女性口述战争经验说起 结语:如何阅读中国女子传记 附录一:正史列女传统 附录二:《世说》贤媛传统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章学诚从未给自己的堂兄弟,也就是这些女孩的父亲写过传记。但是,正如我们所见,他采取了更具表现性的方法:他不仅撰写了女儿的传记——这两篇传记本身详细描述了两位本可能在历史上无声无息的年轻女性,因而显得不同寻常一一同时也为其堂兄弟的妻子(也就是因伤心过度而去世的两位女孩的母亲)撰写了一篇极长的传记。这篇传记更为明显地反映出这位堂兄弟的一无是处——不负责任,不可信赖,自我放纵并且毫无能力——总之,他完全依靠家中女性而苟活于世。章的女性传记俨然是他呵斥毫无远见的堂兄弟的审判地。 章所撰写的女性故事小心翼翼地行走在对符合礼制的得体行为的记录和发表闲言碎语(gossip)之间,其怨恨的闲话就是为了打击他的目标。除此之外,若从章学诚哲学写作的广大背景中来考察,章的女性传记以及他的“女学”一文为他提供了一个场所,让他得以戏剧化(dramatize)并展示他对同时代文人的道德堕落和唯我独尊的批评。此类传记是“肥皂箱传记”是英语中的固定用语,指那些表面为传记,其核心是为了宜扬作者个人看法的传记 译者注)的典型例子。任何一位读过魏源为那个在钟人杰起义中被害的倒楣地方官所作的墓志铭的读者,对这种类型的传记都是非常熟悉的.当然现在这只是孔飞力的教材中一份不起眼的清代史料。 章学诚掷地有声的回忆录向我们展示了女性亲属的痛苦可以激发男性作家细致人微的描述,并且在这种激情中记录他们对人性性格和弱点的评判。另一篇同样细致琐碎却截然不同的回忆录是另一位学者为包孟仪(1808~1844)撰写的厝志。包孟仪是前文提及的包世臣的养女,她嫁给了包的朋友张琦唯一的儿子,却在诞下二子后的37岁过早去世了。她的故事集中描述了她所嫁入的夫家不同常规的组成情况。她的丈夫是前文介绍的张家四位女儿的小弟弟。他的两位姊姊是入赘婚。因此,当孟仪结婚时,她面临与两位已经出嫁的大姑以及她们的丈夫共同生活的特殊挑战。这本身已与一般父系家庭的常情不同,一般而言,父系家庭都是新娘嫁人她丈夫父母的家庭。但是,孟仪还要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况。孟仪的丈夫曾经有一位在少年时期夭折的哥哥,他于行冠礼之前去世,却已订婚。这位哥哥的未婚妻法氏作为贞女已在当时嫁人张家。换言之,包孟仪嫁人的夫家包括她丈夫哥哥忠贞的未婚妻,她丈夫的两位姊姊,以及她们入赘的丈夫。孟仪的公婆已经去世,而她的丈夫是唯一的儿子,作为一家之主的妻子,她本应享受作为张家掌权女性的地位。但是她的情形却非常复杂。她比大姑子要小几岁,并且从包氏的传记来看,贞女法氏已经宣称她是资格更老的媳妇,因为她是亡故长子的遗孀。 任何得以掌控这一局面的妇女都有资格成为儒家眼中的圣人,但作者却在厝志中以字斟句酌的细节向我们展示包孟仪所面临的特殊考验及其成功。厝志的作者方骏谟(于1861年间有影响)意识到(或者因他人授意而明白)如果他可以将孟仪的生活与某一个礼制问题联系起来,并且用她的生活来展示礼的成功实践,那么他就可以自由讨论包孟仪情况的任何细节。方选择的这个问题正是蟓妇(长子的妻子)和介妇(小儿子的妻子们)之间的礼制等级。(这个案例所倚仗的文本是《礼记》中的一个段落:“舅没则姑老,□妇所祭祀宾客,每事必请于姑,介妇请于□妇。”)在其墓志铭中,方进一步解释,依据经典中的这一段落,包孟仪的情况不仅仅只是微妙的。他指出贞女法氏有心疾。她常陷入不可控制的盛怒而拿包孟仪出气。方解释道,当法氏发怒时,孟仪总是以其一贯的恭敬态度来满足她的每一个要求,在暗自流泪的同时承担任何让她嫂子不高兴的责任,并且找到平息她怒火并让她恢复平静的方式。方写道,正因为孟仪的巨大成功,贞女法氏自己曾骄傲地说:“叔姒厚我”。这里有必要全文引用方骏谟自己在结尾处的评论: 妇人贤性恒,征信于家人之口,人之称孺人也。内外无异词,孺人亦荣矣。然其所以能贤,则于屈事法孺人而知其得体之本焉。《札》曰:“舅姑若使介妇,勿敢敢耦于□妇,不敢并行,不敢并命,不敢并坐。”古人特以严介妇□妇之分,使之知有所常尊,以泯其凌替之渐,而归乎能敬以和,意至微也。后世宗法亡矣,礼教亦渐夷,于是各挟其私,以争胜于家庭。甚者或矜其夫之贵富。把持阃内,祭祀宾客,未尝一请干□妇,于是有各不相下之势。谇语起,而家道乖,乖则不祥,孰大焉。法孺人疾甚,不自持。孺人独能恪守介妇之礼,委屈承顺,以格其心度,必有隐忍于万难自解者。推斯意也,尊于姒者而纯孝以事亲可知;亲于姒者,而贞顺以相夫可知。及至协和家人,慈惠婢妾,皆可知无他深。探古人制礼之意,以为不如是,不足以成妇道,而非有矫揉好名之见存乎其间,是故通于上下。无不得其欢心;施诸行事,无不当乎理要。家国天下之治,未有不基于此者也。呜呼,是可以告天下,后世之为妇者也。故日:惟孺人为能知礼之本。P34-36 序言 要支撑起一个强大的现代化国家,除了经济、制度、科技、教育等力量之外,还需要先进的、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凤凰文库的出版宗旨是:忠实记载当代国内外尤其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为推动我国先进文化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丰富的实践总结、珍贵的价值理念、有益的学术参考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资源。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人类文化的高端和前沿,放眼世界,具有全球胸怀和国际视野。经济全球化的背后是不同文化的冲撞与交融,是不同思想的激荡与扬弃,是不同文明的竞争和共存。从历史进化的角度来看,交融、扬弃、共存是大趋势,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总是在坚持自我特质的同时,向其他民族、其他国家吸取异质文化的养1分,从而与时俱进,发展壮大。文库将积极采撷当今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凤凰文库将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现代化的建设,面向全国,具有时代精神和中国气派。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背后是国民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文明的培育,是先进文化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中华民族必将展示新的实践,产生新的经验,形成新的学术、思想和理论成果。文库将展现中国现代化的新实践和新总结,成为中国学术界、思想界和理论界创新平台。 凤凰文库的基本特征是: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中心,立足传播新知识,介绍新思潮,树立新观念,建设新学科,着力出版当代国内外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的最新成果,以及文学艺术的精品力作,同时也注重推出以新的形式、新的观念呈现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优秀作品,从而把引进吸收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并促进传统优秀文化的现代转型。 凤凰文库努力实现知识学术传播和思想理论创新的融合,以若干主题系列的形式呈现,并且是一个开放式的结构。它将围绕马克思主义研究及其中国化、政治学、哲学、宗教、人文与社会、海外中国研究、外国现当代文学等领域设计规划主题系列,并不断在内容上加以充实;同时,文库还将围绕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科学文化领域的新问题、新动向,分批设计规划出新的主题系列,增强文库思想的活力和学术的丰富性。 从中国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这样一个大视角出发,从中国现代化在世界现代化浪潮中的独特性出发,中国已经并将更加鲜明地表现自己特有的实践、经验和路径,形成独特的学术和创新的思想、理论,这是我们出版凤凰文库的信心之所在。因此,我们相信,在全国学术界、思想界、理论界的支持和参与下,在广大读者的帮助和关心下,凤凰文库一定会成为深为社会各界欢迎的大型丛书,在中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中,实现凤凰出版人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凤凰文库出版委员会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