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集成》选取古代具有代表性的篆、隶、楷、行、草书法帖,采用高科技最新数码还原专利技术,进行放大处理,而不失其真,并有简体释文,供临习者和书法教学工作者作教学辅导和参考,对于书法教学工作者和具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及初学者研习都不失为良师益友。对于书法教学工作者而言,由于原帖字普遍较小,对各种笔法和结构往往不太容易看清和理解;放大后,对帖中字每一个笔画用笔的细微之处如提按顿挫、方圆藏露、转折映带等的丰富变化都能清楚地看到,还可以通过对笔画线条外轮廓的分析,还原其用笔过程。同时,对结构的比例、轻重、大小、疏密等也更为直观,更易分析和讲解。对学习者来说,一帖在手,不仅增加了对字形笔画的感性认识,而且对进一步理解技法亦有较大的帮助,可以少走弯咯。许晓俊、袁卫民主编的《米芾方圆庵记》就是其中一本。
《米芾方圆庵记》的主编是许晓俊、袁卫民。
《米芾方圆庵记》:
米芾(一0五一——一一0七),北宋书法家、画家、书画理论家。初名黻,后改芾,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天资高迈、人物萧散,好洁成癖,被服效唐人,多蓄奇石,世称【米颠】。书画自成一家,精于鉴别。曾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善诗,工书法,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师法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又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一宋四家】。其绘画擅长枯木竹石,尤工水墨山水,以书法中的点入画,用大笔触水墨表现烟云风雨变幻中的江南山水,人称【米氏云山】,富有创造性。
宋元丰六年一一。八三一四月九日,杭州南山僧官守一法师到龙井寿圣院辩才住所方圆庵拜会辩才,二人讲经说法,谈古论今,十分投机。为此,守一写了《龙井山方圆庵记》一文,以示纪念。此碑由米芾所书,北宋元丰六年一一。八三一刻石。书法腴润秀逸,乃米芾【集古字】时期佳作,多从《集王圣教序》出,颇有可玩味处。其运笔奋迅凌厉,沉着率意,劲健妍媚,飘逸舒畅,奇趣横生。笔画展蹙、粗细、疏密、虚实、正侧的变化以及节奏缓急等皆随遇而变,极富变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