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底两万里(大字版上下)/世界文学经典名著名译文库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法)凡尔纳
出版社 中国盲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凡尔纳编著的《海底两万里(大字版上下)》是一部科幻小说,于一八七○年问世,暨今已逾百年,而仍能以多种文字的各种版本风行世界,广有读者,仅此一端,即可见其生命力之强,吸引力之大。小说由四个半人和一艘潜水艇构成,在将近一年的时间中,纵横海底两万里,为我们演绎出一个个故事,展现出一幅幅画面;故事曲折惊险,引人入胜,画面多姿多彩,气象万千。

内容推荐

《海底两万里(大字版上下)》是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海洋三部曲”系列中的第二部,自问世以来便享誉世界。故事发生在186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博物学家阿罗纳克斯教授受邀参加追捕,却在此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了“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并非什么“怪物”,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艇,教授和他的同伴们便从此开始了一次波澜壮阔、惊险刺激的海底旅行。

《海底两万里(大字版上下)》预见性地描绘了潜水艇、深海潜水和电的众多用途。匠心独具,布局巧妙,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它是公认的科幻小说中的经典之作。

目录

译本序

主要人物表

上卷

1 飞逝的巨礁

2 赞成与反对

3 随先生尊便

4 内德·兰德

5 向冒险迎去

6 全速前进

7 不知其种属的鲸鱼

8 动中之动

9 内德·兰德的怒火

10 海洋人

11 鹦鹉螺号

12 一切都用电

13 几组数字

14 黑潮

15 一封邀请信

16 漫步海底平原

17 海底森林

18 太平洋下4千里

19 瓦尼可罗群岛

20 托雷斯海峡

21 陆上几日

22 尼摩艇长的闪电

23 强制性睡眠

24 珊瑚王国

下卷

1 印度洋

2 尼摩艇长的新建议

3 一颗价值千万的珍珠

4 红海

5 阿拉伯隧道

6 希腊群岛

7 地中海上的48小时

8 维哥湾

9 失踪的大陆

1O 海底煤矿

11 马尾藻海

12 抹香鲸和长须鲸

13 大冰盖

14 南极

15 大事故还是小插曲

16 缺氧

17 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18 章鱼

19 墨西哥湾暖流

20 北纬47°24′西经17°28′

21 大屠杀

22 尼摩艇长最后的话

23 尾声

作者年表

试读章节

2赞成与反对

这些事件发生的时候,我正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贫瘠地区进行完科学考察之后回来。我是作为巴黎自然史博物馆的客座教授,由法国政府委派前去参加这项科学考察工作的。我在内布拉斯加州工作了半年,采集了不少重要的标本,然后,在3月末到了纽约。我预定于5月初返回法国。返国前的这段时间里,我的工作是将我所采集的矿物和动植物标本进行分类整理。斯科蒂亚号发生意外的时间正好是这个时候。

这件事我自然知晓,因为它当时已是个热门话题,我不可能听不到传闻。我对美国和欧洲的报纸看了又看,但并无更多的新的东西。这事真是个谜,令我困惑。我游移在两种极端的看法之间,没有定见。这件事肯定是确有其事,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那些持怀疑态度的人,还被邀请去亲手摸了摸斯科蒂亚号上的那个窟窿。

我到纽约时,这件事更是被传得沸沸扬扬。一些不学无术的人说那是座浮动的小岛啦,是看不见的暗礁啦什么的,但这类假设被彻底地否定了。确实也是,除非这所谓的暗礁内装有一台机器,否则它怎么可能那么飞速地移来动去呢?

同样,说它是一个浮动的船体,是一条遇难船只的巨大残骸的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原因也是一样,它为什么速度会那么快?

因此,可能的答案只有两个,人们因而分成了观点极其对立的两大派,一派认为是一种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则认为是一艘动力强大的“海下”船。

这后一种假设起先貌似还说得过去,但经过对新旧两个大陆的调查,它也站不住脚了。因为要是真有人拥有这样的一种机械,那他是在什么地方建造它的?是什么时候造的?造这么个庞然大物,他又怎么能保守得住秘密呀?

只有一国政府才可能拥有这种破坏力巨大的机器。在人们想尽办法提高武器杀伤力的悲惨时代,某个国家背着别国研发这种可怕的武器是有可能的。继夏斯勃枪发明之后,又发明了水雷,水雷之后又出现了水下撞锤,随后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你攻我击的对抗性武器。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各国政府纷纷发表声明,予以否认,所以这种战争机器的假设也就不能成立了。各国政府的真诚是无法怀疑的,因为这事关公众利益,远洋运输遭到破坏,各国政府是不可能在这件事上撒谎的。再者,建造水下船只,岂能掩人耳目?个人干这种事想要密不透风都是非常困难的,更何况对于一个一举一动都受到敌对国家密切监视的国家了,想保密简直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对英国、法国、俄国、普鲁士、西班牙、意大利、美国,甚至土耳其进行调查之后,所谓水下大马力船的假设最终也被否定掉了。

尽管小报仍在不断地讽刺挖苦这个大怪物,可是它依然在海上漂来漂去。因此,人们任由想象力驰骋,竟至荒诞不经地说它是一种“神鱼"。

我抵达纽约后,有些人便专程前来征询我对此事的看法。我曾在法国出版过一部两卷四开本的著作——《海底的秘密》。该书深受学术界重视,而我也因此而成为博物学——这一自然科学中极其神秘的领域的专家,因此他们要来听听我的意见。我只要是能够否定事情的真实性,是绝对是要持否定态度的。不多久,我被追逼无奈,只好明确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况且《纽约先驱论坛报》还给“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教授、尊敬的皮埃尔·阿罗纳克斯先生"发了约稿函,请教对此事的看法。

我于是只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因为我无法保持沉默,所以就说了。我从政治学和科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论述,写了一篇内容翔实的文章,于4月30日发表在该报上,在此,我把拙文的摘要抄录如下:

“我对各种不同的假设一一地加以研究之后,由于所有其他的假设都被排除掉了,所以我不得不承认有一种力量大得惊人的海洋生物的存在。

“我们对海洋深处毫无所知,探测器下不到那么深的地方。海洋深处到底是什么个情况?海面以下12到15海里的地方到底有什么或者可能有什么生物存在着?它们的机体是怎样的结构?对此,我们几乎一无所知。

“不过,这个问题可以用两难推理加以解决。

“要么我们对生活在我们这个星球上的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所了解,要么我们并不了解。

“如果我们对它们并不全都了解的话,而大自然又仍然对我们保守着某些鱼类学中的秘密的话,那么,承认某些鱼类或鲸类新类别甚至新品种的存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这种新的鱼类,其器官基本上‘不适合漂浮’,它们生活在水下探测器无法达到的海底深处。因为某种特殊原因,或一时兴起,或纯属任性,它们偶尔也会浮出水面。

“反之,如果我们了解所有这类生物,那就该从已经分类了的海洋生物中去查找我们所说的那个动物。在这种情况之下,我就会倾向于它属于一种巨大的独角鲸什么的。

“一般的独角鲸或海麒麟,身长通常为60尺。把它扩大5倍,甚至1O倍,再根据其增加的长度赋予它相应的力量,同时增强其攻击性能力,这便是我们所要查找的那个动物了。它具有香农号的军官们所确定的长度,具有撞击斯科蒂亚号的触角和撞坏一只汽船铁壳的力量。

“确实,据一些博物学家的看法,独角鲸有一把象牙质的利剑或一支骨质的戟,那是一颗坚如钢铁的大牙。有人在鲸鱼身上发现过这种长牙,那是独角鲸成功地攻击了鲸鱼之后所留下的。还有人在船体吃水线下拔出了这类牙齿,它们像锋利的钻头戳穿木桶似的把船底凿穿。巴黎医学院陈列室里就收藏着一颗这样的巨齿,长2.25米,根部宽48厘米!

“那么,假设把这种动物的攻击性武器的威力加大10倍,那它的力量也得加大1O倍,再让它以每小时20海里的速度游动,用它的速度乘以它的重量,便可求出它所造成的海难所需要的冲击力了。P10-14

序言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为青少年写作探险小说的著名作家,特别是作为科幻小说题材的创始人而享誉全世界。

19世纪最后的25年,人们对科学幻想的爱好蔚然成风。这与这一时期物理学、化学、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凡尔纳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写了大量的科幻题材的传世之作。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了许多志趣高尚的人。他们全身心地献身于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物质利益。这位科学幻想小说体裁的创始人笔下的主人公都是一些天才的发明家、能干的工程师和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他是在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描写,体现当时的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反映出从事脑力劳动的人与资产阶级的那些一心在投机钻营、贪赃枉法的人的不同。

凡尔纳不同于那些脱离生活的书斋学者,他力图将那些集高度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一身的人作为自己的正面人物。譬如他的长篇小说《神秘岛》(1874)里的中心人物——工程师史密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所喜爱的浪漫主义的英雄人物——尼摩艇长也是这样的人。他笔下的英雄人物富于人性,没有种族偏见,憎恨殖民主义者,同情被压迫民族的民族解放斗争。从他的作品中,读者不难看出,他是这样的一个民主主义作家:在他所选择的冒险小说体裁许可的情况之下,他尽可能地去表达自己对于压迫者的憎恨,以及对于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平等原则上的团结一致的幻想。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一部力作,讲述的是一位法国博物学家赴美参加科学考察活动后,正准备返回法国时,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驱逐盛传的海上“怪物’’。然而,博物学家等人非但未能驱逐掉“怪物”,反而被“怪物"所俘获。其实,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尚无人知晓的潜水艇。他们虽身为俘虏,却受到艇长尼摩的善待,只不过,为了保密的缘故,不许他们离开潜水艇。因此,博物学家一行被迫随潜水艇游历各个海洋。后来,他们几经艰险,终于逃脱,终将这一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陈筱卿

2004年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8: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