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唐诗,就犹如拔出一把久藏于地下的宝剑,剑鞘锈迹斑斑,而剑身光芒依然,月光下舞动着,谱写出一首酣畅淋漓的边塞战歌;品读唐诗,就犹如在木制楼阁上仰望天边的一弯弦月,伴随那朦胧月光的,还有朦朦胧胧的情感和随风而去的情思;品读唐诗,就犹如坐在峰回路转的溪边,听黄鹂低诉,闻白鹭高歌。《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作者简墨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带领读者感受唐诗之美。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中国文化之美 |
分类 | |
作者 | 简墨 |
出版社 | 当代中国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品读唐诗,就犹如拔出一把久藏于地下的宝剑,剑鞘锈迹斑斑,而剑身光芒依然,月光下舞动着,谱写出一首酣畅淋漓的边塞战歌;品读唐诗,就犹如在木制楼阁上仰望天边的一弯弦月,伴随那朦胧月光的,还有朦朦胧胧的情感和随风而去的情思;品读唐诗,就犹如坐在峰回路转的溪边,听黄鹂低诉,闻白鹭高歌。《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作者简墨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带领读者感受唐诗之美。 内容推荐 在泱泱大唐诗歌的花海中,《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作者简墨撷取30位极具特色诗人,以每人的一句不常见而又浓缩了诗人性情的诗句为题,以一首诗为窗,轻轻打开《唐诗之美(快意淋漓歌大唐)》,整个大唐朝绚烂的诗意天空映入我们眼帘。这片星野时空交错,那些闪耀着灵性与才情的诗人的一生或片段如历史剧般一幕幕倾情上演闪烁、归寂,而他们的一吟一唱却闪烁着诗意的光辉,历千百年不落。 目录 之壹 王绩——倚炉便得睡 之贰 骆宾王——西陆蝉声唱 之叁 王勃——万里念将归 之肆 卢照邻——日夕苦风霜 之伍 宋之问——不敢问来人 之陆 张若虚——试衫着暖气 之柒 陈子昂——拔剑起蒿莱 之捌 上官婉儿——斗雪梅先吐 之玖 贺知章——杯中不觉老 之拾 张九龄——自君之出矣 之拾壹 张继——旅客又初还 之拾贰 王昌龄——依然宿扶风 之拾叁 王之涣——黄河入海流 之拾肆 李颀——望君抱琴至 之拾伍 孟浩然——长揖谢公卿 之拾陆 岑参——白发悲花落 之拾柒 王维——随意春芳歇 之拾捌 李白——白发三千丈 之拾玖 杜甫——济时敢爱死 之贰拾 白居易——无乃伤清白 之贰壹 韦应物——独鸟下东南 之贰贰 柳宗元——孤舟蓑笠翁 之贰叁 刘禹锡——竹枝无限情 之贰肆 鱼玄机——几度落梁尘 之贰伍 贾岛——二句三年得 之贰陆 孟郊——慈母手中线 之贰柒 李商隐——为谁成早秀 之贰捌 李绅——粒粒皆辛苦 之贰玖 花蕊夫人——时时闻杜鹃 之叁拾 罗隐——大道不旁出 后记 对中国文化的致敬 试读章节 这天晚上,他与徐敬业等人连夜奔赴润州,准备人海逃往高丽,徐敬业怎么也未料到,黑暗中一把尖刀伸向了他。徐敬业的部下王那相带头反叛,将徐敬业等二十五人杀掉,把人头献给了朝廷。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记述了这个场景。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官方对骆宾王的下落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说法,《旧唐书》和《资治通鉴》都说骆宾王被诛杀,成书于北宋的《新唐书》却说骆宾王逃跑了。难道在这不同的记载背后,隐藏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秘密? 插一句:比起欧阳修、宋祁等诗人们修撰的《新唐书》,我更信任史家正传。那些可爱的诗人们,看到前辈记录的奏折写得哕唆,也动手精炼了,看到古人对话不优美,也将文字理顺,添加文采,只将大意托出。这样的史书,只可当文学课上吧? 围绕着他扬州兵败后的行踪,史学界众说纷纭,而这一谜团也成为干吉未解之谜。 然而有关他的生平记载很少,史籍只是对他扬州兵败后的最后时刻有寥寥数语的记录。也罢,少有少的好处和有趣。 他交友很广,在与他交往的人中三教九流都有,有普通百姓,也有宋之问这样的诗人。旧唐书说他“落魄五行,好与博徒游”这个话实际是对他的一种贬低。我倒不觉得:一个所谓的诗人如果把自己当宝贝贮藏起来,自己搂着自己的肩怜惜和佩服自己,还加上最要不得的势利,只与达官贵人相交好,那么离腐烂也就不远了——一有了那样的心思就已经开始腐烂了,谈什么创作。 唐朝的一位小说家张麓在《朝野佥载》中明确写道:骆宾王兵败后投江水而死。张麓与骆宾王同时代,是个笔记小说家,他喜欢写那种听到的稀奇古怪的新闻。他可能听说那天晚上失败逃亡的路上,王那相叛变的时候骆宾王已经跳水了。张麓就把它记下来了,恰好和《资治通鉴。考异》的有关记载互为表里。《资治通鉴》中这样写道:“伪将王那相斩之(指徐敬业)来降,余党赴水死”,说明当时在慌乱的场景中,的确有很多人选择了跳水。 想来他跳水而死的说法很可能就来自当时的脱逃者之口。一代诗人就这样消失在滔滔的江水中,结束了曾经辉煌的生命,张篱不禁感慨万千地说,这让他想起了其曾经写下的著名歌行《帝京篇》。 这个说法比较可信,或者至少比官方的记载来得可靠。因为《旧唐书》和《资治通鉴》成书都晚于张麓的《朝野佥载》。 而《帝京篇》确实是他的诗歌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当时被称为绝唱。写这首长篇歌行时,他刚刚从大漠边塞从军回来,虽然这已是他第三次回到长安城,四年一别,却还是震惊于长安的繁华。亲眼目睹了大漠将士的出生人死,他无法平静于达官贵人夜夜笙歌的奢华生活,在《帝京篇》中他入木三分地描写了这种浮华。因此在诗里他笔锋陡转,“倏忽抟风生羽翼,须臾失浪委泥沙”,意思是,警告这些统治者:你们不要忘乎所以,风浪一起来的话,很快可能就完了。 他的爱着国家的心都快燃烧殆尽了,那样泣血的尖利的歌唱也快叫人不忍卒听——在一次一次的蜕皮过程中,是疼痛的,而疼痛也有极限。 虽然他投江而死的传闻更多地带有小说家的浪漫假想,但是,至少张麓提供了一条十分重要的线索:他有可能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选择了投江。当时,王那相一共杀了二十五个人,二十五颗人头带到洛阳去投降报功,王那相自己说他也在里面。这个也是一种可能性。因为当时他影响那么大,骂武则天骂得那么厉害,如果来投降的时候,他的人头在里面,那功劳就会很大,得到的奖励也就更多。所以他跳水自尽或被杀都有很大可能。否则,按照后来的多种猜测我们无法想象,一个60多岁的老人,一个名震大唐的文坛巨星,在血雨腥风的统治下,他又有可能逃往何处、终老何地呢? 当然,也有那样的传说说明着另一种可能:公元705年,气节和人格上有瑕疵的诗人宋之问忽然在灵隐寺遇到一个口吐珠玑的老僧,由于战争,还有岁月,面貌已经无法辨认,可凭着对昔日好友的熟悉和优秀诗人的敏感,宋之问觉得那充盈在诗句间的灵性酷似当年的…… 序言 我们的眼前五彩缤纷。 花儿密密匝匝,飘飘洒洒。恍惚间,觉得那花儿来自半空,来自云端。一位女子,像敦煌壁画中的飞天,身姿曼妙,裸着双脚,一边悠悠地飞翔,一边向世间抛撒着花瓣儿。这一把是唐诗,那一把是宋词;这一把是国画,那一把是书法;这一把是京剧,那一把是昆曲……令人目不暇接,心迷神醉。 仿佛还听到了谁的歌唱。是梅兰芳还是奚秀兰?是京剧还是黄梅戏?“祥云冉冉波罗天,离却了众香国遍历大千。诸世界好一似轻烟过眼,一霎时来到了毕钵岩前……” “采得仙花下人世,好分春色到凡尘……” 散花女子,来自泉城济南。她出身于书香门第,严父布置给她的幼年功课,即是背诗、听戏、临池、看画。她就业,结婚,生子,却常常像李清照居济南时那样,手握书卷,在泉水边游玩、写诗。有时,她也集拢一些文字,发在报刊上,让许多读者记住了专栏作家、青年诗人“剑霞”这个名字。 忽一日,她眺望城南的千佛山,憬然开悟。她觉昨非而今是,遂-将那些载有以往作品的大捆报刊付诸拾荒老汉,辞去待遇不菲的公职.得自由身,改名“简墨”,去她心中的一个大花园里徘徊踌躇,低吟浅唱。 那花园,是中国人的老祖宗留下的,万紫千红,美不胜收。落花无意,简墨有情。她如获至宝地拾取,如痴如醉地欣赏把玩。一片片花瓣儿,沾了她感动的泪水,染了她灵慧的心香。 是的,心香。这是关键,是难能可贵之处。佛道两家讲,只有虔诚修行且极有慧根的人,才拥有心香。 “一炷心香洞府开”。有了这心香,就能感通佛道,了悟大千。简墨的这一炷心香,则助她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她是多么的聪颖呵,无论写到谁,谁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无论说到哪件作品,作品的奥秘便昭然若揭。祖先们种下的花儿,经她的心香熏染,益发美艳绝伦了。 她想让朋友分享,便将花瓣儿撒向一个叫做万松浦的论坛。文友们含英咀华,频呼惊艳。报刊,出版社,循花踪找到她,让她将花瓣儿向着更为广大的空间抛撒。y-~_,那一炷心香更为馥郁.飘飘袅袅地,将她托到了空中,被万众瞩目。 简墨,这位文坛奇女子,俨然一位散花天女了。 佛经上有个故事:维摩诘某El讲经,听众甚多,如来佛就派一位天女,手提花篮,飘逸而行,将天花散向听众身上,以检验他们的修习结果。那些花,到了菩萨身上随即落地;到了另外一些听众身上,却粘衣不堕。因为,那些听众修为不够。 面对简墨抛撒的花瓣儿,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因为我们都是凡人.平凡的中国人。我们无论经历多少次大劫大难,有过多少次轮回转世.灵魂之中始终保有一种熏习,遗传基因里始终存在一种倾向,那就是对于中国文化的喜爱。那些花儿,色、香、味、触,永远会感动着我们。 简墨君,你就去采撷更多的花儿,更多地抛撒吧。让那些绝关至艳且染有你心香的花瓣儿,落到我们身上,也沁入我们的心田。 后记 “中国文化之美”系列完成了。 在收起最后一笔的一刻,我一点也不淑女地一头栽到床上,将自己摆成一个“大”字——终于可以稍事休息了。 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交代,也是个人对中国文化的一次致敬。 那些艺术和诗歌无不美到让人窒息。写作过程中,我无数次因激动而停下笔,站起身来,长长地为此发出感叹。 这个系列共计八本,一百五十多万字,分别以京剧昆曲、民乐、书法、国画、唐诗、宋词、元曲、无名氏诗歌为写作对象,一一追索。每一次追索都像是涉过了一条河。它们以支流的面目出现。不断集中、壮大,一直到汇成一条大河,在心头澎湃有声。它的名字就叫中国文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其各种艺术形式,包括古典诗词及元曲,从形式到内容都充溢着中华民族的独特的关的追求。这方面的作品太多了,优秀的作家也不胜枚举。所以,我只选取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代表加以赏析。由于行文和篇幅所限,文中重点赏析的作品未能完整呈现原作的,均附在文后,以方便读者欣赏。 中国文化像圣经里著名的比逊河,在那里有金子,又有珍珠和红玛瑙。河岸上长着生命树。那条河灌溉了流着奶与蜜的迦南地,解除人的干渴,使生命能够生长,“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有河流的地方和没有河流的地方不一样,有一条小河的地方和有一条大河穿越腹地的地方不一样。 这是一场漫长艰苦的劳作,是藏在城市的角落里独立完成,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关着手机,不上网,外边的不管什么事情,能不参与就不参与,没完整度过一个礼拜天,每每过年那天也沉醉其中……然而,会感到疲惫。有那么几个瞬间,也会怀疑自己这项工作的意义——值得吗?它不是社会化题材、大众关注的焦点,也不能及时带来利益,甚至它损害了我的健康。为了它,我在辞职之后,又停掉了所有专栏,不写约稿——如果需要,吃饭和睡眠也可以停掉。最初的两年我没有一分钱的收入,养老保险交不全,被保险员女士逼问到家里。记得接济不上的时候,急得想开个短期“小饭桌”,去挣那个月的生活费。 但所有一切,都不能阻挡我始终鼓荡着的激情,哪怕有过彷徨,想过放弃。我爱着它,就像爱着爱人。它本来就是圣诞礼物,每个孩子都有一份,可到底为什么,很多孩子拒绝领取?或干脆堵上自家烟灶、藏起了长筒袜子?还有的,到房子外风雪里踮起脚盼望,却被打断了双腿?…… 我盼望那些早已消失于历史风尘中的人们、那些堪称惊世杰作的作品,在苦苦追索中重新活转,继续给尘世里挣扎的我们以相同的力量和鼓励,领受它们加给我们的福杯满溢,叫我们自身的生命也成为流通福音的器皿,而使神意流布今后,造福四方。 我们深知:只有敬重自己的文化,才能长盛不衰;不敬重自己的文化,就等于欺师灭祖;而如果我们丢失了它们,就会犯下罪行,对历史,对子孙。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