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尔斯克战役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大会战。《决战库尔斯克》由蔡丽、袭静编著,本书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从士兵、指挥官或将军的视角,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为读者再现了库尔斯克战役的全过程,既有大气磅礴的战争场面描写,又有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集故事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是极具创新性的军事读物。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决战库尔斯克 |
分类 | |
作者 | 蔡丽//袭静 |
出版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库尔斯克战役是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大会战。《决战库尔斯克》由蔡丽、袭静编著,本书以第一人称的方式,从士兵、指挥官或将军的视角,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图片,为读者再现了库尔斯克战役的全过程,既有大气磅礴的战争场面描写,又有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集故事性和知识性于一体,是极具创新性的军事读物。 内容推荐 《决战库尔斯克》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二战目击者”军事类题材系列丛书之一。哈尔滨出版社在出版该系列丛书时,采用新的视角,以战争参与者的眼光向读者讲述真实的战争实景,使人仿佛置身其中。 《决战库尔斯克》由蔡丽、袭静编著,通过库尔斯克战争的“目击者”(或者是德国官兵,或者是苏联官兵)的讲述,结合一些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数据等资料,全面而客观地再现了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转折点之一的库尔斯克战役的全过程。 《决战库尔斯克》真实地向广大读者,尤其是热衷于军事和历史的读者,展现了库尔斯克战争的激烈程度和残酷性,在丰富读者有关战争和历史的知识的同时,激发了他们内心深处对和平的向往和珍视之情。 《决战库尔斯克》中既有真实的战争描写,又有独特的人物刻画,使全书在充分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同时还展现了一些文学和艺术的效果,既可以满足读者对历史知识和战争知识的需求,同时也能提高读者的文学素养。 目录 第1章 风云突变 第2章 得来不易的春天 第3章 “德国的如意算盘” 第4章 苏军紧锣密鼓地布防 第5章 潜伏在第三帝国 第6章 生死攸关的时刻来了 第7章 库尔斯克天空的搏击 第8章 钢铁洪流的碰撞 第9章 希特勒失去信心了 第10章 “库图佐夫”行动 第11章 绝地大反攻 第12章 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 试读章节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单方面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毫无准备的苏军面对突然到来的德军,无力应对。德军一路势如破竹,凯歌高进。到7月底,德军在南路向前推进了300多千米;在中路向前推进了600千米,几乎占领了整个白俄罗斯的领土;在北路步步进逼苏联的西北重镇列宁格勒。在交战初期,苏联失去了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的大片领土以及一部分乌克兰、白俄罗斯和俄罗斯联邦的领土。至此,德军基本达到了战前预定的目标,闪电战初战告捷。 7月底,中路德军在斯摩棱斯克与苏军展开了拉锯战。虽然苏军最终败北,没能守住莫斯科前面的“最后一道大门”,但却成功地把德军牵制在此处达两个月之久,德军兵锋在此遭到严重迟滞,装甲兵团的战斗力也遭到了极大的损耗。 在北路,9月初德军突人拉多加湖南岸,占领了什利谢尔堡,实现了对列宁格勒的陆上封锁,并开始了对这座城市长达3年之久的“永久围困”。 在南路,德军南方集群开战后不久便成功合围了苏军西南方面军,并在9月中旬解决了他们。此役苏军4个集团军被歼,65.5万名指战员被俘。 至9月,整个苏联都已岌岌可危,德军兵锋已经直指莫斯科。 1941年9月6日,希特勒批准了德军总参谋部关于进攻莫斯科的战役计划,并赋予这一计划以“台风”的代号。随后,德军在通往莫斯科的各主要战役方向上发起了迅猛的进攻。 苏军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首都莫斯科。于是,苏军全军上下进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拼搏精神。前线苏军拼死抵抗,常常整营、整团地牺牲在阵地上。而在后方,此时的莫斯科已经成了一座硕大的军营,苏军新组建的部队在这里集结并开赴前线,兵工厂里生产的装备也从这里被源源不断地送往前线各地。 在苏军的殊死抵抗之下,德军举步维艰,直到11月下旬才进抵距莫斯科27千米的红波利亚纳,但是惨重的损失使得此时的德军已成强弩之末,再也无力前进一步。 至12月,德军已经完全丧失了发动进攻的能力。苏军有鉴于此,迅速部署,于当月5日开始在哥尼斯堡至叶列茨之间1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发起了全线反攻。已经精疲力尽的德军遭此打击,全线溃退。 闻知前线败讯的希特勒暴跳如雷,他一怒之下解除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和一些高级将领的职务,并亲自担任陆军总司令,直接干预德军的前线指挥。他命令莫斯科一线的德军就地坚守,“决不许后退一步”。但此时的德军已然被苏军迅猛的攻势打得晕头转向,根本无力执行他们伟大元首这样的命令。12月9日,德军有秩序的抵抗宣告失败,各个战线上的德军均陷入了无序的溃退之中。此时,恰逢天气转晴,苏军航空兵抓住机会大举出动,直接支援地面部队的反攻行动。在这样的立体打击之下,德军丢掉了哥尼斯堡、克林和叶列茨,在全线溃退250余千米之后才站住阵脚。德军对莫斯科的直接威胁至此宣告彻底解除。 遭到重大损失的德军此时也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在初步整理溃军之后,德军各部队按照新出炉的方案,依次撤退到了库尔斯克一奥廖尔一线的“冬季阵地”布防。 莫斯科一役的最终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苏联军队的士气,苏军总指挥部经研究决定:乘战胜之威,向德军发动全线反攻。其初步意图是以西方面军防御地域为主攻方向,向西一路夺回斯摩棱斯克,并争取在战斗中消灭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主力;同时以北方面军为主向列宁格勒外围发起突击,争取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包围。 1942年1月5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发布作战命令:“不给德寇任何喘息的机会,要不停顿地把他们向西驱赶,直至将他们赶出苏维埃的国土!” 随后,苏军西方面军、哥尼斯堡方面军、红旗波罗的海舰队和红旗黑海舰队共计110余万人的部队,于1月8日这一天,在北起列宁格勒、南到黑海北岸克里木半岛的漫长战线上对德军发起了全线总攻,成功收复了莫斯科州、哥尼斯堡地区、图拉州的全部被占领土。德军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失败。 P6-8 序言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军的履带碾过苏德边境,一场决定伞人类命运的战争至此在历史的舞台上隆重上演。 很快,纳粹的将军们就发现,拥有理想与荣誉的产业工人们不再是过太的“灰色牲口”,挥着手枪带头冲锋的布尔什维克们也不再是沙俄脑满肠肥的贵族军官,纳粹的兵锋被苏联红军一次次地折断。 1943年初,苏军携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余威,乘胜追击。而德军在溃败的同时,南方集团军司令曼施坦因元帅也在开始着手计划反扑。利用苏军在不断的进攻中,战线越拉越长,德军趁机完成了兵力的集结。2月19日,曼施坦因元帅指挥刚组建的南方集团军向北顿涅茨河和第聂伯河之间的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了反击,至3月2日,西南方面军遭到重创,其第5集团军覆灭;3月6日,德军开始向哈尔科夫进攻,3月14日,苏军被迫放弃一个月前刚刚攻占的哈尔科夫,后撤至库尔斯克南面的奥博扬地区。为防止战线的彻底崩溃,苏军最高统帅部把第l坦克集团军从列宁格勒南调,此外第2l和第64集团军也被从斯大林格勒调至这些方向。此后,战线趋于稳定。 至1943年7月,纳粹德军与苏联红军的战争怒涛升到了一个临界点上,大战一触即发。而此时,一个不见经传的地名,也随着战争的态势出现在世人的眼前——库尔斯克。 苏军以库尔斯克为中心形成的突出部宛如一把尖刀楔入纳粹的战线。在其北部,德国中央集团军控制了奥廖尔一带。在其南部,曼施坦因的南方集团军控制了别尔哥罗德地区。在突出部内的是苏联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苏德双方在此形成僵持。 一场宿命之战,至此已不可避免…… 1943年7月5日早晨,大批德军在飞机和坦克的配合下首先发起了进攻。在随后的几天中,德军在遭到了苏军的顽强阻击后,损失惨重,只好转入防御。7月12日和15日,苏军先后在库尔斯克的北部和南部转人反攻,德军节节败退,只好于7月15日撤退。8月5日一23日,苏军连续收复了别尔哥罗德、奥廖尔、哈尔科夫等重要城市。为此,莫斯科曾数次鸣放礼花炮祝捷。 至此,这场历时50余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上的决定性战役以德军的失败而告终。赢得了这场被称为世界战役史上最大的坦克战的胜利后,苏军完全掌握了战略的主动权,转入了战略进攻;而纳粹德国却永久地丧失了战争的主导地位,此后德军再也没有在东线发起过有威胁的攻势,为第三帝国的灭亡埋下了致命的伤痕。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