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领导者和管理者
有人曾经这样描述过领导者应扮演的角色:一个探险队穿过茂密的森林时,披荆斩棘、开辟道路的不是领导者,因为那是他部属的责任。领导者应该攀上树梢向远处眺望,寻找最佳的路线,并将信息传达给探险队员。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寓言:一只羊站在高高的屋顶上,看见一只狼从屋旁走过,于是骂道:“你这只笨狼,你这只傻狼……”狼向上望了望,对羊说道:“你之所以能骂我,只不过是因为你站的位置比我高罢了。”是的,领导者应当学那只羊,只有站在高处,才有资格发表高论。请记住,也许你自身的能耐并不比别人强,但如果你能站在高处,你就有了居高临下的优势,别人再有能耐,也只能或忌妒,或仰天兴叹!
有的领导者常犯的错误,是把自己定位为一个简单的管理者,专门去干“经理人”才应该干的活。更有甚者,还忽略自己在谋划决策方面所负的职责,专门与普通员工较劲,事事都要显示自己非凡的能力。其实,领导与管理并非一回事。
尤其在企业界,很久以来都有这样的认识:领导人就是管理者,只要能监督部下工作就行了。通用集团前任首席执行官韦尔奇对此提出挑战,他特别强调“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韦尔奇说,“领导人,像罗斯福、丘吉尔和里根等人,他们有办法激励一些有才干的人,让他们把事情做得更好。而管理者呢,总是在复杂事务的细节里打转,这些人在‘进行管理’的同时,‘把事情弄得复杂’。他们往往试图去控制和抑制,把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琐碎的细节上。”领导者就是那些可以清楚地告诉人们如何做得更好,并且能够描绘出愿景构想来激发人们努力的人。
在韦尔奇看来,管理得越少,管理得才越好。过多的管理促成了懈怠、拖拉的官僚习气。他认为,管理者使各项活动变得迟缓,领导者则促使业务平衡而又迅速运转。在他的理想中,领导者应能为他们公司的发展作出愿景规划,而且思想与行动统一。还必须能够向本单位的人清楚地描述这个企业,并通过讨论、倾听与诉说来获得一个普遍接受的共识。这样,每一位成员就可以根据达成的共识,朝着成功的目标迈进。
领导者和管理者的区别主要是围绕他们的侧重点不同来展开论述的。领导者主要对于企业未来前景的发展方向进行引导、改革创新;而管理者主要对于企业现状的维持和执行制度对员工、团队、场所的管理的。然而两者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的。
1.领导者侧重未来,即纵向发展,管理者侧重当前,即横向发展
领导者负责的是全面、全方位的未来策划,因此,领导者更多的注重纵向发展,把希望放在未来;而管理者则是执行领导者的战略部署,按步按点去实施管理。在实施管理中,管理者的使命是不断地将每一步每一点横向尽最大努力地创造业绩、创造效益,从而创造最大利润。例如,一家跨国公司董事长(领导者)负责亚洲各个国家的电子产品贸易,而一名CEO(管理者)负责中国电子产品分公司的管理,这名管理者的任务就是搞好中国市场,为公司在中国的市场里最大限度地创造效益和利润了。因此,一个管理者和一个领导者它们的任务决定了一个只能注重横向发展,一个只能注重纵向发展。优秀的领导者是不断地向前看,用自己的专业眼光推动企业不断向前发展,而管理者则要在每一个停留的点上尽最大的努力去将该点横向延伸,最大限度地创造利润从而完成自己的任务和使命。
2.领导者和管理者处理问题的着眼点不同
由于领导者的任务是负责全局发展,因此,需要凡事从全局出发权衡利弊;而管理者负责局部管理,凡事只需从局部考虑问题。例如,一个领导者主要负责产品的开发研制、成本核算,通过大致的市场预测为整体价格定位和确定整体的销售目标等;而管理者则负责当地市场的调查、销售以及根据当地消费水平的高低对产品进行二次定位等。可以说领导者是抽象的,务虚者;管理者是具体的,务实者。所以,领导者处理每个问题,都必须谨慎面对,必须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去权衡利弊,相对来说,管理者就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有时只需按照管理的制度去执行就行了。
3.领导者追求改革、创新;管理者注重维持现状
由于领导者旨在发展整体,管理者负责搞好局部,从而导致领导者和管理者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各有所侧重。管理者一般注重维持目前的秩序,利用已建立的制度、法规使其自己管理的范围,按照管理当局的愿望运行,只要不出问题、差错,圆满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就算是不错的管理者了。当然,只能说侧重,优秀的管理者是不会只满足停留在当前状态的。他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检讨自己、不断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地想方设法提高劳动者的主动性及积极性,从而谋求更高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利润。领导者大都注重对企业前景的关注,志在改革创新。
P9-11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形势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对领导观念和领导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各级领导要从讲究领导艺术、提高领导干部能力上下功夫,从思想上、实践上、形象上探索提高领导效率和影响力,为加快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作贡献。
我们通常都能够见到这样的人,他并不发号施令,也不站在领导者的岗位上,但是他的后面就是有很多追随者。这些都是具有极强领导力的人,在领导学上,这被称为“悬浮的领导能力”,即不是局限于等级和权力的狭小天地中,而是让自己的能力支撑在一个可以无限放大的团队上。可见,领导力不是职务和地位,它是一种积极互动的、目的明确的人际影响力。因此,领导力就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影响力,具备领导力的人就是领导者。
领导力是知识、能力与智慧的综合运用。不是谁都能当领导,也不是谁都能当好领导。要当领导、当好领导,就得研究“领导”这门“大学问”,就得深谙这门“大学问”,即领导艺术。领导者在实践中的工作思想和经验以及一些规律性的东西,特别是领导能力,值得借鉴和学习。领导进行“领导”必须有文化,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距离美产生于文化。领导艺术这门大学问,虽然“大”,但最终还是要靠领导素质来反映,靠具体的领导能力来体现。
领导素质,就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领导者在先天禀赋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工作获得的德、识、才、学、体的总和。领导者的素质是指领导者为了实现领导目的,所应该具备的能力与特质,包括业务能力、人际能力、概念能力、政治素质、心理素质等。
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管理是低层次的领导。领导需要运用一些科学成果并且讲究科学的方式。而领导的实践是人完成的,它跟艺术一样,可以不拘于某种方式,领导者有自己发挥的余地,甚至是创造。领导需要技能,领导力是一种人性化的有魅力的技能。领导力是有层次的,是需要不断突破、不断提升的。每一个管理者或处于领导职务的管理工作者都需要注重领导艺术,有效提升自己的领导力。领导力的提升,需要我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掌握领导艺术。
领导是一门艺术,是关于思考人的本性,通过思考人的本性从而发掘人的潜能的一种艺术。“领导”更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体现为一种名词,其实其本质更应该是一个动词。领导的艺术是一个悟道的过程,只有悟才能具备成为一个真正领导者。知识可分为信息、经验、智慧、思想、理论等五个层次,知识也会折旧,有一部分知识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不通过自己亲身或者长久经验实践则会渐渐被遗忘,更不可能上升到成为个人智慧的层次了。因此,知识是需要通过实践成为长效的经验才会更进一步,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继而攀登知识的无尽高峰。因此,个人的体悟是让知识增值最有效的途径。悟道的过程极其少数是天赋异禀与生俱来的,更多的是在后天成长过程中一种渐渐“从契合到主动”的过程,能有这样一个契合的机会打开了这潘多拉的魔盒,领导力的魔力将会成就你的一生。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具有魅力的领导,最关键的第一步是其是否具备系统性思维的能力与意识,这是上下求索悟道的钥匙。
那些领导艺术娴熟的人,一定是领导能力超强的人。凡领导者皆有能力,只不过能力有大小之分、高低不同。对于低能的领导,谁也不敢恭维他的领导艺术,对于领导能力超强者,人们可能会说他很有领导才能,也有人会说他的领导艺术不错。能力和艺术属于不同的层次,能力是基础,艺术是能力不断提高,不断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结晶。
领导能力是一种统领人心的综合能力,谁拥有卓越的领导能力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领导能力由两方面构成:一是领导者,二是心甘情愿的追随者。追随者众,领导能力就越强;追随者寡,领导能力就越弱。如果没有取得别人的支持,没有追随者,领导能力就无从谈起,领导者也将不复存在。领导能力不是领导权力。权力是一种组织形式,而能力则是无形的,是心理上影响别人的能力;权力是一定组织所赋予的外在力量,而能力则是领导者自我修养而形成的内在品质;权力只是领导力量的暂行为,而能力则是领导力量的长远保证。所以,一个领导者想要真正担付起自己的领导责任,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领导能力就是把理想转代为现实的能力。提升领导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先引发他们心中的渴望,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几乎无往而不胜。领导是个人用来影响团体成员,以实现团体目的的一个过程,并且团体的成员认为这种影响是合理的。
领导艺术并不神秘,它是独特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寻的、富有魅力的具体领导方式、方法。领导的方式、方法、艺术是并列的三个概念。一般人将领导的方式、方法合并为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相对。领导艺术与领导科学并非水火不相融,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创造,是领导实践经验的升华。对于领导工作,一般的领导科学解决轮廓问题,而一些分寸感强、难度大的问题,则需要领导艺术才能得以解决。所以,领导方法是基础,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升华;领导工作一旦达到艺术的高度,就会产生质的飞跃。可见,提高领导艺术,对于搞好领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领导力是在活动中展现的,不是你有没有领导力,而是你有没有发挥领导力。如果想长期稳定地发挥领导力,需要长期不断地修炼。打造领导力是可以的,但是打造领导艺术太难。如果我们脚踏实地,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从培养自己的领导力做起,说不定“无心插柳柳成荫”,“得来全不费功夫”,领导艺术也日臻成熟起来了。
如果说领导力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或技能,而是一种独特的艺术,那么从发挥领导艺术的角度来谈领导力,我们可以把这种领导力称之新领导力或者艺术领导力。
艺术领导力是领导在其领导活动中自由而灵活地实践领导艺术的魅力表现,因而具备艺术的审美特质,高超的领导艺术必然是包含了真善美的灵魂。从智商与情商的关系这个角度来说,艺术领导力其实就是注重提高领导干部在管理和领导方面的情商。本书从培养和发挥领导艺术角度来谈领导力,注重从掌握和培养一般及特殊的领导能力出发,通过一定的领导方式或方法来创造性地运用这些领导艺术。
领导力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更是领导情商的具体表现。领导力的提升需要掌握领导艺术。领导艺术是领导方法的创造,是领导实践经验的升华。许多领导干部并不是学管理出身,而是因工作出色被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的,他们依靠的是零散的经验和本能的直觉,缺乏系统化的思考和梳理。因此,要长期稳定地发挥领导力,具备领导的艺术,需要不断地悟道和修炼。
领导力不仅仅是一种方法或技能,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艺术领导力是领导在其领导活动中,自由而灵活地实践领导魅力的表现,因而具备艺术的审美特质。新玉言编著的《艺术领导力》从培养和发挥领导艺术角度来谈领导力,注重从培养掌握一般及特殊的领导能力出发,通过一定的领导方式或方法来创造性地运用这些领导艺术。
《艺术领导力》适合领导干部在领导活动中用来学习和思考、提升领导艺术,也可供管理和领导科学方面的研究和学习者参考。
许多谈管理和领导的图书,要么是从传统历史人物的后脑勺去捕捉他们的权谋之术,要么是从西方所谓管理大师那里拿来一些水土不服的后现代的“管理圣经”,而没有结合国内社会现实和中国人的人性特点来挖掘适合我们国人特点的管理与领导艺术,新玉言编著的《艺术领导力》这本书在这方面做了一次探索和尝试。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注重自己情商的修炼,就会领悟到什么是领导艺术。本书针对领导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缺啥补啥,对症下药。书中关于领导艺术不局限于传统的源自管理学的决策、授权、激励和用人等,还专门针对党政领导干部从道德感召、班子团结、政策执行、危机处理、市场驾驭以及组织学习和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领导能力提升和领导艺术运用加以指导。